管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管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管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管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管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管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施工准备 一、施工准备工作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包括全场性施工准备、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准备、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项目开工后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准备。 所有的施工准备工作均由专人负责,项目管理人员集体参加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每一项计划均落实专人负责,明确最迟完成时间。 二、每一项施工准备计划均包括以下内容:技术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的落实、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及各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物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的准备、构配件的加工准备、施工机具的准备等。组织准备工作:主要要 对各阶段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调配和入场教育。施工现场准备:针对各施工阶段情况的变化,对现场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制定相应的现场管理措施。 三、施工技术准备 1、在本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我单位将充分发挥在施工技术上的优势,本着技术先行的原则,在施工前就技术上的一切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2、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借鉴我单位以住总承包施工的类似工程 2 的施工技术、质量标准管理经验等,充分发挥我单位在施工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制定详细且有针对性的各阶段施工方案,并且在施工前报请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批准,随后及时向施工队伍做好书面 交底工作。 3、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 工程开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应认真熟悉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所有施工图纸及各有关技术资料,以作为本次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各技术人员及时熟悉图纸,检查施工图纸及各组成部分间的无矛盾和错误,通过图纸自审、会审形成图纸会审纪要,掌握该工程的特性及应重点注意的问题,给工程的全面施工创造条件。 4、合同签订后向当地行业主管和综合治理部门办理各种手续,交纳费用,理顺关系,创造顺畅的施工环境。确定关键、特殊工序及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及质量和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及时做好对于施工 班组的逐级交底,以确保在施工中得以切实贯彻实施。 四、施工现场准备 我单位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方案,进场后完成临时设施和现场的综合利用工作,安设施工用围板,有计划的组织机械及材料的进场, 3 堆放于指定地点。 五、施工机械准备 1、根据本工程总体施工部署并结合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拟定施工机械进出场计划,按计划要求安排精良的机械设备进场,并进行保养和调试。 2、对于小型施工机械设备则根据工程各施工阶段、施工进度实际需要进行经济、合理的配置,有计划的组织进场。 六、施工物资准备 1、施工用的常规物资,如临时办公室、 办公椅,各类施工工具,测量定位仪器、消防器材等,均提前一到两天进场,并合理分类存放,派专人看护。 2、施工用各种材料及构配件视施工阶段进度计划安排材料进场时间,现场留置的土方应成堆,并适当酒水,减少扬尘。对于主要材料应先编制详细的物资需求计划,物资储备、申请、订货计划,采购加工计划,这些计划必须附以确切的数量清单。 (二)施工测量 一、本工程拟采用经纬仪 3 台,型号 级 2”;水准仪 3台,型号 级 3 /;全站仪一台,大钢尺若干把。 1、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4 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 提供的城市平面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的位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坐标和高程资料,确定管网设计线位和高程。 工程测量所用控制点的精度等级,不应低于图根级。 当新建管线与现状管线相接时,应先测量现状管线的接口点管线走向、管中坐标、管顶高程,并应与现状管线顺接。 所有测量活动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测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测量人员必须固定专人,测量仪器必须全部经检验校核后再使用,并设专人保管,专人使用,轻拿轻放,避免碰撞。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 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必须认真执行现场测量放线签证的有关程序,放线人员进行各部位的放线和自检,项目工程师组织复验后,报请监理单位复验,未经监理单位验收签证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2、管线测量操作工艺 ( 1)测量桩位交接 测量桩位交接由建设单位主持,在现场由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施工单位由测量主管人员负责接桩,依照资料在现场指认移交;交接桩时,各桩位应完整稳固,交接测量资料必须齐全,现场标 5 桩应与书面资料相吻合;如与相邻施工段相接时,应在相邻施工段多交接一个平面控制点和一个高程控制点;接桩后应做好护桩 工作,同时做好标识便于寻找。 ( 2)桩位复测 接桩后,应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内业校核及外业复测,平面 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进行,高程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复测的技术要求不应低于原来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业主及交桩单位研究解决;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 ( 3)控制网测设 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管线工程平面控制测量方法采用附合导线方法。 高程控制网布设形式: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点每 100米左右布设一点,施工期间应定期复测。 选点、埋石:加密控制点应选在距沟槽边 20位应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存,控制点应埋设砼桩或现浇砼,中心预埋钢筋作为中心点,如控制点在现况沥青砼路面上也可以直接钉水泥钉作为点位。 6 外业观测:控制网测设应符合国家控制测量相应等级及相关技术要求。 内业计算:计算所用全部外业资料与起算数据,应经两人独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各级控制点的计算,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方法。平差时,使用程序必须可靠,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输出数据应满足相应精度要求。 ( 4)管线开挖测量 开挖前测量: 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管线中心桩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管线中线桩每 10顶钉中心钉,并应在沟槽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然后在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高程桩的纵向间距宜为 10m。 开挖过程测量: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 在人工清底前测放高程控制桩。 人工清底后测量:沟槽检底后,采用极坐标方法或依据定位控 7 制桩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向槽底投测管线中线控制桩;采用水准测量或钢尺悬吊法将地面高程引测至沟槽底。 井室开挖测量:井室开挖与沟槽开挖同时进行,根据井室桩号坐标及控制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结构中心位置,依设计或相应图集测放结构开挖上口线及开挖高程控制桩,同时进行栓桩。 ( 5)管线基础测量 根据检底后管线中线桩及设计基础宽度测放管线基础结构宽度,同时测放管线基础高程控制桩。管线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宽度和高度。 ( 6)管 道安装测量 管道基础施工后恢复中线,根据不同管线结构形式及附属设施分别进行安装放线。 ( 7)回填过程测量 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测放回填土不同区域及分层高程控制桩,标出每层回填土压实厚度。 ( 8)竣工测量 管线工程竣工后,应全部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并应符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 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8 测解析坐标的管线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 5 ; 管线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为 3 ; 管线与邻近的地上建筑物、相邻的其他管钱、规划道路或现状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中误差,用解析法测绘 1: 5002000 图时,不应大于 图上 : 5001000 图时,不应大于图上 竣工测量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进行测量。竣工测量完成后,由承接竣工测量的单位编制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由建设单位留存并报送规划部门。 (三)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一、一般要求 施工前,应对开槽范围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现场核查,逐项查清障碍特构造情况,以及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当开挖管沟发现文物时,应采取措施保护并及时通知文物管理部门。 为了掌握地下障碍物和地下管线情况,在开挖以前应进行探槽、探坑,获得 所需要的资料后立即复原,根据探槽测量结果绘制地下障碍物结构位置图上报业主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一步确定管线设计,保证管线走向和连接符合要求。 土方施工中,对开槽范围内各种障碍物的保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 9 定: 1、应取得所属单位的同意和配合; 2、热力、给水、燃气、电缆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必须能正常使用; 3、加固后的线杆、树木等必须稳固; 4、各相邻建筑物和地上设施在施工中和施工后,不得发生沉降、倾斜、塌陷。 根据土质情况基坑进行放坡,基底土层预留 200 进行人工清槽,严禁扰动基底土或超挖,管线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 挖的方法施工,挖到基底设计标高处人工清槽并夯实槽底,沟槽底宽必须按规定保证其工作面。开挖时必须按放坡规定开挖,根据土质情况可选择是否需要加设支撑。 堆土应堆在距槽边 1 米以外,计划在槽边运送材料的一测,其堆土边缘至槽边的距离,应根据运输工具而定。当沟槽两侧不能堆土时,应选择堆土场地,随挖随运,以免影响下步施工。在高压线下及变压器附近堆土时,应符合供电部门的有关规定。 堆土不能掩埋消火栓、雨水口、测量标志、各种地下管道的井盖等。 当开挖沟槽与现状管线交叉时,应对现状管线采用悬吊措施,具 10 体悬吊方案应经计算确定,并 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当开挖沟槽与现状管线平行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沟槽边护栏,夜间照明灯及指示红灯等设施,并按需要设置临时道路或桥梁。 对所挖出的障碍物(如:电缆、给水管、热力管线、煤气管、通讯光缆等)视实际情况经所有权单位同意,业主、监理认可,采取安全支护措施,发生工程量现场签证解决。 二、机械挖土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管线位置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 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11 修帮和清底:在距基底设计标高 50 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坑底尺寸,确 定坑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开挖沟槽的土方,依据室外地形标高情况,经土方平衡计算后,确定预留及外运。 路口交通处理:土方开挖时,在主要路口、居民小区入口开槽后铺设过路便桥,两侧设栏杆与彩板闭合,且设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提前预制管道,连夜即挖即填当天恢复交通,保证居民的正常通行。 三、边坡锚杆支护 1、施工工艺 ( 1)锚杆的构造要求 1)锚杆采用 22 钢筋,长度从 2)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 1m,水平间距 1 m。 3)锚杆倾角为 4)锚杆锚固体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5)喷射混凝土厚度 10 。 6)钢筋网片 10100 100 。 7)注浆压力为 据具体情况压力可适当提高。 12 ( 2)工艺流程 1)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土方开挖修整边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接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接钻杆)钻至设计深度插锚杆压力灌浆养护裸露主筋除锈上横梁。 2)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立面子整焊接钢筋网片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面层养护。 2、 操作工艺 ( 1)边坡开挖 锚杆支护应按设计规定分层、分开开挖,做到随时开挖,随时支护,随时喷混凝土,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喷射混凝土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当用机械进行开挖时,严禁边壁出现超挖或造成边壁土体松动或挡土结构的破坏。为防止边坡土体发生塌陷,对于塌陷的土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对修整后的边壁即喷上一层薄的砂浆或混凝土,待凝结后再进行钻孔; 在作业面上先安装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面层后,再进行钻孔并设置土钉; 在水平方向分小段间隔开挖; 13 先将开挖的边壁作成斜坡,待钻孔并设置土钉后再清坡 ; 开挖时沿开挖面垂直击入钢筋和钢管或注浆加固土体。 ( 2)钻孔与锚杆制作 1)钻孔时要保证位置正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 2)钻进是要比设计深度多钻进 100 200,以防止孔深不够。 3)锚杆应由专人制作,接长应采用直螺纹对接,为使锚杆置于钻孔的中心,应在锚杆上每隔 1500置定位器一个;钻孔完毕后应立即安插锚杆以防塌孔。 ( 3)注浆 1)注浆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裂和堵塞,接口处要牢固,防止注浆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注浆管应随锚杆同时插入,在灌浆过程看见孔 口出浆时再封闭孔口。 2)注浆前要用水引路、润湿输浆管道;灌浆后要及时清洗输浆管道、灌浆设备,灌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 7d。 ( 4)喷射混凝土 1)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牢固固定在边坡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时应不出现移动。 14 2)钢筋网片焊接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 10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的边长。 ( 5)成品保护 1)锚杆的非锚固段及锚头部分应及时作防腐处理。 2)成孔后立即及时安插锚杆,立即注浆,防止塌孔 。 3)锚杆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砂浆合比部准确。 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定位控制桩、水准基点桩,防止碰撞产生位移。 ( 6)人工清底 人工清底按照设计图纸和测量的中线、边线进行。严格按标高拉线清底抄平,不得破坏原状土,确保基槽尺寸、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机械开挖配合人工进行清底。 ( 7)回填土 回填土宜优先利用沟(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 50水率应符合规定。若基槽中的土质不符合要求,应另外取土。 素土回填时, 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 15 遍数等参数。 填土前应将沟(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 沟槽回填按设计要求进行,分层铺土,打夯机分层夯实取样,试验室做好压实度试验,保证回填土的质量。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 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 200 250工打夯不大于 200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管顶或结构顶以上 500采用轻夯夯实,严禁采用动力夯实机或压路机压实;应确保管道或结构的安全。 (四)混凝土污水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 1)施工前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交底工作。 ( 2)收集掌握基础资料:施工前,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沿线地形、建筑物、地貌、各种地下管线和其他设施的情况; 16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工程用地 、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施工供水、供电条件等基础资料。对现况管线和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与施工管线的关系,经核实后,标注在图纸上。 ( 3)施工测量:办理测量交接桩手续和复测工作,并完成护桩及加密桩的引测。 ( 4)对原材料和办成品检验试验工作已完成。 2、材料要求 ( 1)混凝土管道采用企口式钢筋砼 /级管。 ( 2)胶圈:胶圈所用材料不得含有任何有害胶圈使用寿命、污染水质的材料,并不得使用再生胶制作的胶圈。胶圈应质地均匀,不得有蜂窝、气孔、皱褶、缺胶、开裂及飞边等缺陷、使用前应逐个检查,不得有上述缺陷。其硬 度、压缩率、抗拉力、几何尺寸等均应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规定。密封胶圈应有出厂检验质量合格的检验报告。产品到达现场后,应抽检 5%的密封橡胶圈的硬度、压缩率和抗拉力,其值不应小于出厂合格标准。 ( 3)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 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必要地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17 ( 4)砂:采用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2%。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的要求,进场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合格。 ( 5)钢丝网:宜选用无锈、无油垢,符合设计要求的钢丝网。 3、机具准备 设备:汽车吊、挖掘机、 10 20T 自卸汽车、半挂拖车、推土机、振动夯、蛙式打夯机、压路机、供电设备、管接头、倒链、手扳葫芦、环链、钢丝绳、千斤顶等。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开槽、验槽砂石基础下管、稳管挖接头工作坑对口闭水试验或闭气实验回填土方。 2、操作工艺 ( 1)沟槽开挖及验槽 验槽:基底高程、坡度、轴线位置、基底土质符合设计要求 ,槽底宽度根据设计情况确定,包括管道结构宽度及两侧工作宽度。若设计无规定时,每侧工作宽度可参照附表。 ( 2)砂石垫层基础 管道基础采用 180砂石基础,施工期间如遇地下水,应先将 18 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 禁浸泡基槽;先铺设厚度 100后再做砂石垫层。砂石基础材料采用中、粗砂,亦可采用天然级配砂石,级配碎石、石屑等地方材料。管道基础中在承插式接口部位的凹槽,宜在敷设管道时随敷随挖。凹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按接口尺寸确定,接口完成后,应立即用中粗砂回填密实。 具体做法如下:在 操底铺设设计规定厚度的沙砾垫层,并用平板振动夯实。夯实平整后,测中心线,修整弧形承托面,并应预留沉降量。垫层宽度和深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管道包角的角度。中粗砂或沙砾垫层与管座应密实,管底面必须与中粗砂或沙砾垫层与管做紧密接触。中粗砂或沙砾垫层与管座施工中不得泡水,槽底不得有软泥。 ( 3)下管、稳管 1)管材检测: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管体外观及管体的承口、插口尺寸,承口、插口工作面的平整度。用专用量径尺量并记录每根管的城口内径、插口外径及其椭圆度,承插口配合的环向间隙,应能满足选配的胶圈要 求。 2)管道下管:机械下管需采用专用高强尼龙带,以免伤及管身混凝土。吊装时应找出管体重心,做出标志以满足管体吊装要求。下管时应使管节承口迎向流水方向。下管。安管不得扰动管道基础。 19 3)管道稳管:管道按照测量工程师适当加两组四个楔形混凝土垫块(或石块)。管道安装时应将管道流水面中心、高程逐节调整,确保管道纵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每节管应位后,应进行固定,以防止管子发生位移。稳管时,先进入管内检查对口,减少错口现象。管内底高程偏差在 10,中心偏差不超过 10邻管内底错口不大于 3 ( 4)挖接头工作坑:在管道安装前,在接口处挖设工作坑,承口前大于等于 600口后超过斜面长,两侧大于管径,深度大于等于 200证操作阶段管子承口悬空。 5)对口:采用承接口连接的管材接口前,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接口时,先将承口内壁清理干净,并在承口及插口橡胶圈上涂润滑剂(首选硅油),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进行:由一人用棉纱绳吊住被安装管道的插口,另一人用长撬棒斜插入基础,并抵住该管端部中心位置的横挡 板,然后用力将该管缓缓插入原管的承口至预定位置; 个 口合拢时,管材两端的手板葫芦同步拉动,使橡胶密封圈同步就位,不扭曲、不脱落。为防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采用稳管措施。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 20 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视管径大小可异。管道接口后,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位置使其符合要求。 6)闭水试验或闭气实验:污水管道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和管底三角区回填密实后且在沟槽回填前,应进行管道的密闭性检验。可采用闭水试验检验。试验 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 2M 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 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但不得小于 4h,管道密闭性检验时,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管道 24h 的渗水量应满足下试计算结果: Q=D 式中: Q 允许渗水量( 24h ; D 管道内径( 7)沟槽回填:混凝土污水管道铺设后应在混凝土基础强度、接口抹带的接缝水泥强度达到 5闭水试验合格后进行。回填土料宜优先利用基槽内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不得采用淤泥或淤泥土作为填料。回填土料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最佳含水率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明沟排水时,应保持排水沟畅通,沟槽内不得有积水。 21 回填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管腔两侧同时分层进行,填土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沟槽底至管顶以上 500范围均采用人工还土,超过管顶 500上采用机械还土,还土时分层铺设夯实。 回填土的 夯实采用人工夯实和机械夯实两种方法。夯实时,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不得使管道移位或损伤。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管道两侧用管顶以上 500道两侧夯实面的高差不大于 300顶 500上回填应分层整平和夯实。采用木夯、蛙式夯等压实工具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 200其行驶速度不得大于 2km/h。当沟槽水位高,土壤含水量大,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时,沟槽采用石粉渣回填,雨水管道回填至管顶以上 300水管道回填至管顶以上 500 三、成品保护:管 道回填土时,应防止管道中心位移或破损管道,管道两侧用人工同步回填直至管顶 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管线留口端要用彩条布包好,防止泥土、杂物进入管内,待重新施工时撤除彩条布。必要时也可砌砖进行封堵。 四、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管道反坡 1)加强测量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复测制度。 22 2)认真熟悉与掌握设计要点与施工图纸。 3)施工中应加强与土建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2、闭水试验不合格 1)严格选用管材,污水管不得使用挤压管。外观检 查有裂纹裂缝的管材不得使用。 2)对于管材、接口、管堵、井墙等有少量渗水,一般可用防水剂配制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涂刷或抹于渗水部位即可。涂刷或沟末前,应将管道内的水排放干净。 (五)混凝土顶管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要认真审核图纸,做好技术交底。通过沿线调查研究,结合现场地形及交通运输、水源、电源、排水条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施工管线低于地下水位时, 2、材料准备:钢承口式钢筋混凝土加强管,橡胶圈。 3、机具设备 1)主要设备:顶稿 、液压油泵、卷场机、滑轮、压降泵、电焊机、气焊设备等。 23 2)辅助设备:管吊架、工作平台、棚架、触变泥浆设备、横铁、立铁、顶铁、导轨、测量仪器等。 3)工具:铁锹,水平尺、钢尺、垂球、小线、出土小车等。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工作竖井开挖后背安装设备安装管道顶进管道接口。 2、操作工艺: ( 1)测量放线 应根据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做好测量所需各项数据内业的收集、计算、复核工作,测定管道中心线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其他控制点测设中心桩,并应在工作 坑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测定中心桩时,应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距离。 ( 2)工作竖井开挖 顶管的工作竖井宜选在设计图中管道的检查井室位置。工作坑处应便于设备、材料运输及下管、出土、排水,并且备有少量堆放管材及暂存的场地。单向顶井,顶管段两端条件相近时,工作坑宜选在管线下游,顶管工作竖井的开挖端面,应根据检查井尺寸,工作面宽度,现场环境、土质、挖深、地下水位及支撑材料规格、管径、管长、顶管机具设备规格、顶力、下管及出土方法等条件确定。工作井的支 24 撑应根据开挖断面、挖深、土质条件、地下水状况及总顶力等进行施工设计 ,确定支撑形式,且符合下列要求: 工作竖井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竖井四角应设斜撑。 支护应根据场地环境采用钢木支护,喷锚混凝土支护等方法。 有地下水时,根据管道埋深,土质类型,地下水深,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方法。 工作竖井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竖井底尺寸应按下式计算: 底宽 B=S+2C 底长 L=2+4+中 B 工作竖井底宽( m) L 工作竖井底长( m) S 管两侧操作宽度( m) ,一般为每侧 C 撑 板厚度( m),一般采用 管外径( m); 管子顶进后,尾部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顶钢筋混凝土管取干 械挖土、挤压出土及管前使用其他工具时,工具管长如大于上述铺轨长度的要求, 管节长度( m) 25 出土工作时间长度,根据出土工具而定,宜 液压油缸长度( m); 后背所占工作竖井长度,包括横木、立铁、横铁, 工作竖井深度应符 合下式: H1=h1+h2+2=h1+基础及垫层时 ) 式中 顶进竖井地面至竖井底的深度( m) 接受竖井地面至竖井地面的深度( m) 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地面的高度( m) 基础及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该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 m) 顶管工作竖井及设备允许偏差见附表。 ( 3)后背安装 1核算后背受力宽度,应根据需要的总顶力,使土壁单位宽度内受力不大于土壤的总被动土压力。后背每米宽度上土壤的总被动土压力( )可按下式计算: P=1/2rh45 + /2 )+25 + /2 ) 26 式中: P 总被动土压力; r 土壤的重度( KN/m); h 天然土壁后背的高度( m); 土壤的内摩擦角() C 土壤的粘聚力( KM/m) ( 4)设备安装 导轨安装时,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宜根据管材质量选配钢轨作导轨。还应在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安装枕铁枕木,在检验合格的枕铁或枕木上安装导轨。当工作竖井底有水 、土质松软、管径较大时,应浇筑水泥混凝土基础,将枕铁或枕木埋设于混凝土中。宜结合管道基础设计,确定混凝土面的高程及宽度,水泥砼基础的宽度宜比管径打 400度可采用 200300凝土基础顶面应低于枕铁或枕木面 1020工作井底无水,土质坚实,可挖土槽埋设枕铁或枕木。枕铁或枕木长度宜采用 2m 3m,宜比导轨外缘两边各长出 200300埋没间距可根据管重。顶力和土质选取400800铁宜用型钢制成,并附有固定导轨的特质螺栓,枕铁应直顺,平整;采用枕木时,截面不 小于 150150根导轨应顺直,两根导轨的内距按下式计算: +a 27 A=2( e)( 式中: 两根导轨中距( A 两导轨上部的净距( a 导轨的上顶宽度( D 管外径( h 导轨高度( e 管外底距枕铁(枕木)面的距离(一般为 1025 枕铁或枕木的安装高程宜低于管外底高程 1020距均匀,其铺装纵坡 应与管道纵坡一致。两根导轨应直顺、平行、等高,导轨安装牢固,其纵坡与管道设计纵坡一致。导轨高差允许偏差 2轨内距允许偏差为 2心线允许偏差为 3面高程允许偏差为 03 工作平台安装应在顶管工作坑开挖支护完成后进行。工作平台承重主梁根据静载、活载及其他附加荷载计算选用,主梁两端伸出工作坑壁外不得小于 台口的长度和宽度各大于管节长度及管外壁 据起吊设备能力用吊重核算起重架;支搭于工作平台上的起重架宜与防雨架结合成一体,并安装牢固。工作坑上的平台孔 28 口必须安装护 栏,上下人处设置牢固爬梯。 顶铁安装应有足够的刚度,无歪斜扭曲现象,顶铁上宜有锁定装置,顶铁单块旋转时应能保持稳定。顶铁宜采用铸铁成型或型钢焊接成型。顶铁防止在管道两侧,且顶铁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平行、对称直顺;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以减少顶铁连接数量,顶铁截面为200300,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 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 应中间加横向顶铁项链。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在顶力的作用下,管节承压面应力接近 其设计顶镐压力强度时,应采用 U 形或环形顶铁等措施,减少管节承压面应力。 顶进设备安装前应对高油泵,液压油缸,液压管路控制系统,顶铁和压力表标定等进行检查,设备完好,方可安装。应根据顶管竖井的施工设计,安装高压油泵,管路及控制系统。油泵宜设置在液压油缸附近;油管应直顺,转角少;油泵应与液压油缸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液压油缸的油路应并联,每台液压油缸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液压油缸的着力中心宜位于管子总高的 1/4左右处,且不小于组装后背高度的 1/3。使用一台液压油缸时,其平面中心应与管道中心线一致,使用 多台液压油缸时,各液压油缸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对称。多台液压油缸宜配置油缸台架,且应使油缸布置对称。 29 千斤顶的安装高程,一般宜使千斤顶的着力点位于管端面垂直直径的 1/4 左右处。设备试车运行及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液压油缸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顶管单元长度根据设计要求的井室位置,地面运输与开挖工 作坑的条件、顶管需要的顶力、后背与管口可能承受的顶力,以及支持性技术措施等因素综合确定。宜减少顶管工作坑设置数量。顶管的顶力计算可按下式度算: 总顶力经验公式(钢筋混凝土管): P=中: P 计算总顶力( G 管子单位长度管体自重( KN/m); L 顶进管总长度( m); n 土质系数 ( 5)管道顶进 当土质粘土及天然含水量较小的亚粘土,管前挖土能形成土拱者, n 可取 30 前挖土不易形成 土拱,但塌方尚不严重时, 4。 管道顶进前,全部设备需经过检查,并经试运转确认正常,导轨的中心线、坡度、高程符合设计规定;已具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方可进行顶管。 管道初始顶时 5m 10m 范围内,要增加测量密度,机头或首节管允许偏差为:轴线位置 3程 0 3进应连续施工,除不可抗拒情况下,不得中途停止作业。人工挖土顶管需在管前土质良好及正常顶管地段,管前开挖长度 300500随挖随顶,在导轨以外管前开挖长度不得超过 300时应遵守管理单位对挖掘、顶进的有关规定;土质不良地段,馆前开挖长度不得大于 300常顶管地段管顶部位最大超挖量宜控制在 15m 以内,管底部位 135范围内不得超挖。在顶进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及时采取措施,方可继续顶进。 1、发生塌方或遇到障碍物。 2、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 3、顶铁发现扭曲现象。 4、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 对顶管施工时,在顶至两管端相距约 1m 时,宜从两端中心掏挖小洞,使两管能通视,校核两管中心线及高程;进行纠偏、对口。顶 31 进过程中顶铁应无歪斜扭曲现象,安装应直顺。每次换放顶铁时,应换可能安放的最长顶铁。 工作竖井内测量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顶进过程中加强对中心线及高程要一镐测量一次,并及时纠偏。顶管纠偏采用渐近方式,可采用挖土法、支顶法等纠偏方式。减阻方式可采用触变泥浆减阻。 ( 6)管道接口 顶管完成后,管道接口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其次,雨季施工工作坑内要设计积水坑;工作坑应搭设防雨蓬。在工作坑四周设临时围堰,采取有效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流入工作坑内。 (六)混凝土污水检查井(顶管井)施工方案 顶管井井筒为预制产品,其顶板砼、井壁及隔墙砼同检查井施工工艺。 一、钢筋工程 1、进场钢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用于工程的钢筋无节疤,不弯曲和没有其他破损。钢筋保持清洁,无锈蚀、锈屑、氧化皮、油、泥土、油漆、混凝土垢及任何可能影响混凝土与钢筋间结合的其他材料,堆放钢筋的场地上方要遮盖,钢筋放在木板和支墩上,离地净距大于 15 32 2、保持钢筋保护层的垫块用与现浇混凝土同等强度、颜色和配合比的混凝土制成。 3、钢筋的安防要求确保位置正确并牢固地固定,保护钢筋位置的支托为同等钢筋或相适应的其他钢制品。绑扎钢筋的金属丝为 20 22#的软铁丝,所有钢筋的交叉处均用软铁丝扎牢,其端头弯入混凝土中。 4、施工中先将直钢筋切割到要求长度,由经验丰富的钢筋工进行冷弯。严格按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钢筋的切割、冷弯。 5、按钢筋焊接及验收的规定要求,进行钢筋焊接作业。 6、无论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或以后都不得将已绑扎的钢筋弯曲或拉直。 二、模板工程 1、模板采用轻型组合钢模板,采用厂家订购。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缝必须达到不漏浆的要求,模板接缝处加设海绵条,海绵条与模板内表面平齐。紧固采用 48 钢管扣件,钢筋混凝土井壁采用对拉螺栓,钢管扣件支撑。 2、根据图纸所示永久工程的真实形状和尺寸测量放样。模板安装做到位置 正确、支撑稳定,有足够的支柱、撑杆和拉条,并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并不受气候的影响。立模时、 33 模板要均匀、平整地布置,使竖向和平面的缝均保持平直。模板不得与 钢筋直接连接,亦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以免引起模板的变形、错位。 3、模板内表面涂刷脱模剂,以防止与混凝土的粘结和便于拆模。在进行涂覆操作时,不得污染邻近的混凝土结构过钢筋结构。混凝土在浇筑前,清楚模板成型面上的锯末、刨花、灰尘、其他杂物和滞水。 4、按图纸要求的位置和高程将预埋件或预留管固定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前,确定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的位置和数量与设计图一致,安装牢固。 5、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已拆除模板和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吊车吊料斗入模,施工要求与注意事项如下: 1、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2、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34 3、对浇筑混凝土使用的脚手架,应便于人员与料具上下,且必须保证安全。 4、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40 5、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与侧模应保持 5 10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 5 10一处振捣完毕后边振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b、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有气泡冒出、表面呈现平坦 、泛浆。 6、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允许间断时间应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须采取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 7、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应注意观测; a、随时观察所设置的预埋螺栓、预留孔是否移动、若发现移位时应及时校正。 35 b、预留孔的成型设备及时抽拉松动。 c、在灌注过程中应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设专人检查,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应立即校正并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 8、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沁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 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沁水。 9、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定浆后还应第二遍压光或拉毛。 10、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要及时洒水养护,天气干燥时还应覆盖养护。 四、检查井周围的回填土 1、现浇砼水泥砂浆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方允许回填。严禁与浇筑井体同步回填。 2、井周 50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均应采用无砂大孔混合料或低标号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故本设计在排水检查井(井室、井室盖板、井筒周边) 50围内应全部回填 砂大孔混合料(配比425#水泥:石头:水 =并振捣密实。 3、压实机具: 按规定配置的压路机具。 36 特别要配置小型机械如蛙式打夯机和立式冲夯机等。 在施工中,优先采用立式冲夯机。 4、压实工艺: 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井室周会的回填与管道沟槽的回填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 当沟槽内每一层回填土压实成型后,用人工将井室周围 50填预先拌制好的无砂大孔混合料或低标号混凝土,并在保证在混合料强度达到要求时才能回料。 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沿井室中心线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在进入道路结构层施工时,除采用压路机碾压外,还应采用蛙式打夯机或立式冲夯机逐层对井周 60 公分范围内进行补夯,以清除碾压死角。 五、井框(盖)安装施工 1、对井周进行加固:在井筒安装施工完成后,要对井周进行加固。具体做法是:沿井筒周围放加固钢筋箍;放置预制钢筋砼井圈,注意要将预制砼井圈平面位置及标高调整好(井圈顶至设计路面标高之间的厚度为路面厚,井圈与井室平面位置一致);井周浇筑无砂大孔混合料或低标号混凝土进行加固(浇筑砼时必需严格采用机械振捣); 用临时盖板将井口盖好。 37 2、对检查井井盖标高的调整 井盖标高的调整具体做法是:露出预制钢筋砼井圈;确定检查井的井盖标高;将检查井盖放置在预制钢筋砼井圈上,井盖底沿井周用 4铁制楔型塞,将井盖顶面调至放线标高位置;井盖底与与钢筋砼井圈间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填充;每调好一座井后,用围护进行隔离,直至砂浆达到强度后方可撤去围护;井周用砼进行补填,并用冲击夯具进行夯实。 六、检查井施工的质量监控 1、检查井施工质量应作为道路施工重点质量监控对象,检查井的砼底板浇筑及井周回填土,应作为监理旁站监督的一项 重要内容。 2、当检查井基坑挖好后,基底土质和状态要作为一项必检的隐蔽工程项目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 3、检查井底板砼浇筑后在井壁前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 4、井周每一层回填土压实成型后,要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方可进行上一层回填土。 5、井盖框的安装底用 4制楔型塞来调整井盖标高这一工序,也要作为一项必检的隐蔽工程项目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井盖框的标高应由监理工程师逐一复核。 6、其他未尽的施工要求,按有关规范和规定执行。 38 (七)沉井施工方案 一、沉井制作 沉井制作参见污水检查的制作工艺及要求,需要注 意的是沉井刃脚及筒身砼的浇筑应分段、对称均匀、连续进行,防止发生倾斜、裂缝。第一节砼强度等级达到 70%,开始浇筑第二节。 二、沉井下沉 沉井施工程序为:开挖基槽平整场地测量放线砂垫层、安放刃脚沉井浇筑、养护挖土、沉井下沉。沉井下沉时,第一段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其他段落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本工程沉井施工时采用排水一次下沉,人工挖土方法进行施工。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使沉井能均匀下沉。对普通土层从沉井中间开始逐级挖向四周,每层挖土厚 刃脚周围保留 后再沿沉井壁,每 2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 5土层经不住刃脚方向的挤压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挤土下沉,不致产生过大倾斜。 沉井下沉遇流砂施工时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采用排水法下沉时,水头宜控制在 土避免在刃脚下掏挖,以防流砂大量涌入,中间挖土也不宜挖成锅底形;穿过流砂层应快速,最好加荷, 39 如在沉井上以铁板封口,上堆重物(如钢材);遇流砂、管涌时导致下沉困难,应清除障碍物,控制流砂、管涌。 沉井常用纠偏措施如下: 1、偏斜 土纠偏法:纠正偏斜时,在刃脚较高的一侧除土,在刃脚较低的一侧加撑之垫,随着沉井下沉,即可纠正;纠正位移时,先有意偏斜土使沉井偏位倾斜下沉,当沉井底面中心与设计中心位置相合或接近时,再进行偏斜纠正。 2、井顶施加水平力,刃脚底一侧加设支垫纠偏法:在井顶偏低侧支撑与井壁成 30夹角圆木,并在偏高侧向井顶施以水平拉力,从而使沉井在逐渐下沉中纠偏。 3、沉井位置扭转纠正法:可采用在沉井两组对角偏除土或偏填土,从而借助刃脚不相等的土压所形成的扭矩,使沉井在下沉过程中逐渐纠正其位置。 三、常见问题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