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 主讲:李琦、李维勤 2013 2 3 办公室:教 5-109 电话:(李琦)(李维勤) QQ群: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 ( 217505477) 倡导大家以实名申请加入 4 5 飞机的自动驾驶: 6 船舶的驾驶自动化: 7 汽车的自动驾驶? 8 9 导致汽车自动驾驶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21 1.1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 1.1.1 测量 n 以确定 量值 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n 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即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 过程。 测量的四个要素 测量的客体即测量对象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 测量的准确度 22 n 量值 : 用一个数和一个合适的计量单位表示的量 。 n 测量单位 :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 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约定地赋予测量单位以名称和符号。如长度的单位名 称为米,单位符号为 m。 同量纲的量即使这些量不是同种量,其单位可有相同 的名称和符号。如功、热、能量,单位都是焦尔( J) 。 测量单位在我国又称计量单位。 23 1.1.2 测量系统 n 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 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 、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是用来获得测量结 果的整个过程。 n 自动检测系统: 在物理量的测试中,能自动地按 照一定的程序选择测量对象,获得测量数据,并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将结果显示或记录 下来的系统。 24 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信号调理转换电路 被测对象 输出单元 激励信号 辅助电源传感 器 自动检测系统 25 n智能检测技术: 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方法应用 于参数检测的技术。 要点: 有敏感元件 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人工神经元网络算法、遗传 算法、多信息融合技术等) 26 1.1.3 传感器 n 是检测系统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n 是与人的感觉器官相对应的元件; n 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输 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n 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组成。 被测量 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信号调理转换电路 辅助电源 输出 发送器、传送器、变送器、换能器 27 传感器的数学描述 设测量信号为 x ,传感器输出为 y , 比例系数为 k 则有: y=kx (理想状态) 考虑非线性、零位: y=f(x) 设环境因素为 N 则: y=( x , N ) 由于环境对输出的影响为: 灵敏度 漂移 28 1.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n 在检测系统和控制系统中,要完成对各种参数进 行检测和控制,必须要求传感器能够将感受到非 电量的变化不失真的变换成相应的电量。 n 传感器能否完成不失真的转换,这取决于传感器 的基本特性,也就是输入输出特性。 n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由其内部结构参数所决定的 一种外部特性,通常可分为 静态特性 和 动态特性 。 29 1.2.1 传感器静态特性 n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 定状态时,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 n 灵敏度 、线性度 、迟滞 、重复性 、稳定 性 30 1)灵敏度 n 灵敏度是描述传感器的输出量(一般为电 学量)对输入量(一般为非电学量)敏感 程度的特性参数。 n 其定义为 : 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值与相应 的被测量(输入量)的变化值之比 , 用公 式表示为 31 1)灵敏度 n 对于线性传感器,灵敏 度就是传感器静态特性 的斜率,即 k=y/x为常 数,而对于非线性传感 器而言,其灵敏度为一 变量,可用 k=dy/dx表 示。 n 传感器的灵敏度如图所 示。人们一般希望传感 器的灵敏度较高,在量 程范围内为线性。 32 2)线性度 n 理想的传感器输出与输入呈 线性关系。 n 线性度定义为 : 传感器的输 出 输入校准曲线与理论拟 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传 感器满量程输出之比 , 称为 该传感器的线性度或称 “非 线性误差 ”。 通常用相对误 差表示其大小: 33 n 理论线性度 : 拟合直线为理论直线 , 通常以 0% 作 为直线起始点 , 满量程输出 100%作为终止点。 n 端基线性度 : 以校准曲线的零点输出和满量程输出 值连成的直线为拟合直线。 n 独立线性度 : 作两条与端基直线平行的直线 , 使之 恰好包围所有的标定点 , 以与二直线等距离的直线 作为拟合直线。 n 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 以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直线为拟 合直线。 34 3)迟滞 n 输入逐渐增加到某一值 , 与输 入逐渐减小到同一输入值时 的输出值不相等 , 叫迟滞现象 。迟滞差表示这种不相等的 程度。 其值以满量程的输出 YFS的百分数表示。 35 4)重复性 n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相同工 作条件下,输入量沿同一方 向变化时,在全量程范围内 连续多次测量,所得到各特 性曲线不一致程度。 36 5)稳定性 n 稳定性表示传感器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 其性能参数的能力。 n 理想的情况是 , 不管什么时候传感器的灵敏度 等特性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n 实际上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大多数传感器的特 性会改变。 这是因为传感元件或构成传感器 的部件的特性随时间发生变化 , 产生的这种变 化现象也叫漂移。 37 1.2.2 传感器动态特性 n 动态特性就是描述传感器随时间变化对输 入量的响应特性情况,反映输出值真实再 现变化着的输入量的能力。 n 响应特性即动态特性 , 是传感器的重要特性 之一。 38 1)瞬态响应特性 n 在时域研究传感器瞬态响应特性时,一般采用的 激励信号是阶跃函数信号。 n 理论上阶跃信号的大小不对过渡过程产生影响, 但实验时应保持阶跃信号的幅值在传感器输入信 号的线性范围内。 ( 1)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 设 x( t) 和 y( t) 分别为传感器的输入量和输出 量,均为时间的函数,则传感器的传递函数为 39 n 时间常数 具有时间的量纲,反映传感器惯性大 小, k为静态灵敏度。在线性传感器中 k为常数 ,在进行动态分析时, k只是一个倍数关系,因 此,为方便起见,在讨论时设 k=1。 n 当传感器的初始状态为零、输入为单位阶跃信 号时, X(s)=1/s,传感器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n 则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40 n 由图可见一阶传感器响 应特性为一阶惯性环节 ,响应曲线不是立即反 映输入的变化,而是按 斜率为 1/的指数规律上 升,最终到达稳态之。 n 理论上 t趋于无穷时传感 器的响应才能达到稳态 值 。 n 一般认为 t=( 34) 时 传感器的响应已达到稳 态。 41 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特点 n 一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越小,响应速度越 快,响应曲线越接近输入的阶跃曲线,动 态误差越小。 n 因此, 一阶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越小越好。 42 ( 2)二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 n 设传感器静态灵敏度 k=1,二阶传感器的传递函 数为 式中, n为传感器的固有频率, 为传感器的阻尼 比。 n 对于初始状态为零的传感器,当输入为单位阶跃 信号时, X(s)=1/s,传感器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43 n 二阶传感器对阶跃信号 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阻尼比 和固有频率 n。固有频率 n由传感 器主要结构参数所决定 , n越高 , 传感器的响应越 快。 n 当 n为常数时 , 传感器的 响应取决于阻尼比 。 n 阻尼比 直接影响超调量 和振荡次数。 44 n =0, 为无阻尼 , 超调量为 100%, 产生等幅振荡 , 达不到 稳态。 n 1, 为过阻尼 , 无超调也无振 荡 , 但达到稳态所需时间较长 。 n 1,H(j )=1/j,系统相当于一 个积分器。其中 A()几乎与激励频率 成反比,相位滞后近 90o 。 *减小 可改善传感器的频率特性 * 48 ( 2)二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 49 50 n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传感器 的固有频率 n和阻尼比 。 n 当 n时, A()1, () 0,此时,传感器 的输出 y(t)再现了输入 x(t)的波形。 n 当 = n时, A()=1/2, () -/2,幅频特性 受阻尼比 影响极大,当 过小时系统将产生共振 。在实际测量时应避免这种情况。 n 当 n时, A()0, () -,输出信号与 输入信号反向。 n 通常情况下被测信号频率 应在固有频率 n 的 1/3 1/5 以下 , 即 (1/3 1/5) n 51 1.3 测量概述 n 在工业生产以及工程检测中,为了完成对各种工 程测量参数的检测与控制,首先需要通过传感器 将工程测量参数(非电量)转化成便于传输的电 信号。这些众多的工程测量参数有 温度、压力、 流量、位移、速度、磁场 等。 52 常 见 工程 测 量(非 电 量)量 物理量名称 常用符号 单 位名称 单 位符号 备 注 力 F 牛 【 顿 】 N 基本物理量, 1 N=1 kgm/s2 压 力 p 帕 【 斯卡 】 Pa 垂直作用在 单 位面 积 上的力, 1 Pa=1 N/m2 长 度 L 米 m 基本物理量 速度 v 米每秒 m/s 表示物体运 动 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 a 米每二次方秒 m/s2 速度 变 化量与 发 生 这 一 变 化所用 时间 的比 值 角速度 弧度每秒 rad/s 连 接运 动质 点和 圆 心的半径在 单 位 时间 内 转过 的弧度 转 速 n 转 每分 r/min 单 位 时间 内物体做 圆 周运 动 的次数 流量 Q 立方米每秒 m3/s或 kg/s 单 位 时间 内通 过过 流断面的流体体 积 或 质 量 磁感 应 强 度 B 特 【 斯拉 】 T 描述磁 场 强 弱和方向的基本物理量, 1 T=1 Wb/m2 电场 强 度 E 伏 【 特 】 每米 V/m 作用于静止 带电 粒子上的力 F与粒子 电 荷 Q之比 光照度 勒 【 克斯 】 lx 单 位面 积 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1 lx=1 lm/m2 温度 T 绝对 温度或 摄 氏度 K或 表征物体冷 热 程度的物理量 相 对 湿度 %RH 表征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用百分数表示 53 工程测量传感器的输出要求 n 从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 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极化、热电、光电、磁电 等效应;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 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 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考虑到系统中的传感器与其他 装置的兼容性与互换性,它们输出的信号标准应符合国际 标准信号。 n 国际电工委员会( 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 IEC)规定了国际统一信号,过程控 制信号的 模拟直流电流信号为 420mA,模拟直流电压信 号为 15V。 54 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n 任何一种新研制或新生产的传感器在装配完成后都要进行 一系列的试验与测试,对其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全面检测, 以确定传感器的实际性能指标。 n 当传感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或储存,也要对其性能进行 复测,以确定传感器的实际性能是否发生变化。 55 n 传感器的标定是通过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标 定传感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 准。 n 包含以下内容: 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 输出关系 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值 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消除系统误差,改善仪器或系统的正确度 56 1.3.4 测量方法及系统 n 测量方法 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所以测量就是 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 确定被测量对 标准量的倍数。 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比值的方法 , 称为测量方 法。针对不同测量任务进行具体分析以找出切实可行 的测量方法 , 对测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57 根据获得测量值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n 直接测量 :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 , 对仪表读数 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表示测量所需要的结果的测 量方法称为直接测量。 n 间接测量 :首先对与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 量 , 将被测量代入函数关系式 , 经过计算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 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 n 联立测量 :若被测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到最 后结果 , 则称这样的测量为联立测量。联立测量是一种特 殊的精密测量方法 , 操作手续复杂 , 花费时间长 , 多用于科 学实验或特殊场合。 58 根据测量方式可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 法测量与微差法测量 n 偏差式测量 :用仪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的 量值 , 这种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 n 零位式测量 :用指零仪表的零位指示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 状态 , 在测量系统平衡时 , 用已知的标准量决定被测量的量 值 , 这种测量方法称为零位式测量。 n 微差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是综合了偏差式测量与零位式测 量的优点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将被测量与已知的标准量相 比较 , 取得差值后 , 再用偏差法测得此差值。应用这种方法 测量时 , 不需要调整标准量 , 而只需测量两者的差值。由于 标准量误差很小 , 因此总的测量精度仍很高。微差式测量 的优点是反应快 , 测量精度高 , 特别适用于在线控制参数的 测量。 n 偏差式测量 : n 零位式测量 : 59 Vs Rs Rv VAB A B 恒流源 Vs Rs Rd VAB A B 滑线电阻 I - Vr + VD+ - 60 根据传感器的状态可分为非接触式与接 触式测量 n 非接触式测量: 指不接触被测物体的前提下进行精准测量 。比如光学测量,红外线测量,超声波测量,电磁感应测 量,视觉成像测量等都属于非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测量的意义在于: 一般情况不因测量改变被测对 象的状态; 被测对象不会对测量系统造成机械损伤或化 学污染。 n 接触式测量: 传感器与被测介质直接接触,受到被测参数 的影响而导致信号的输出。例如热电偶或热电阻测温,差 压式流量计等。 61 根据测量对象的状态可分为 动态与静态 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重庆华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外包岗位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辽宁大唐国际葫芦岛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龙岩市龙腾国有资产经营发展有限公司招聘(遴选)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福州城市客运场站运营有限公司社会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厦门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招聘10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六安市人民医院公开招聘6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博思睿人力招聘1人(派遣至海宁市袁花镇人民政府)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西南昌联帆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派遣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中心社会招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徽含山县县级公立医院招聘紧缺人才13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葫芦种植技术
- GB/T 18029.1-2024轮椅车第1部分:静态稳定性的测定
-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基础知识填空默写(每天打卡)
- FZT 34002-2016 亚麻印染布行业标准
- 2023年高考物理(山东卷)真题评析及2024备考策略
- 全国身份证号地区对应表
- 主要机械设备表(汇总200种)
- GB/T 18386-2017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 GB/T 18380.12-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 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 GB/T 17282-1998根据运动粘度确定石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