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袁兆成主编)u_第1页
《内燃机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袁兆成主编)u_第2页
《内燃机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袁兆成主编)u_第3页
《内燃机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袁兆成主编)u_第4页
《内燃机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袁兆成主编)u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2出中心曲柄连杆机构活塞的运动规律表达式,并说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用途。 答: X = r(1 /4(1 = X +X ; V = r() = v +v ; a = = a +a ; 用途: 1)活塞位移用于 功图与 功图的转换,气门干涉的校验及动力计算; 2)活塞速度用于计算活塞平均速度 =18 m/s,用于判断强化程度及计算功率,计算 最 大 素 的 评 价 汽 缸 的 磨 损 ; 3)活塞加速度用于计算往复惯性力的大小和变化,进行平衡分析及动力计算。 2压力 往复惯性力 对外表现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答: 气压力 对外表现为输出转矩,而 对外表现为有自由力产生使发动机产生的纵向振动。 不同:除了上述两点,还有 在一个周期内其正负值相互抵消,做功为零; 个周期内只有一个峰值。 2 :连杆力: ;侧向力: ; 曲柄切向力: ;径向力: ; 证明:输出力矩: ; 翻倒力矩: = = . 所以翻倒力矩与输出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 1,假设每一缸转 矩都一样,是均匀的,仅仅是工作时刻即相位不同。如果第一缸的转矩为 ,则第二缸的转矩为, ;第一主轴颈所受转矩 ; 第二主轴颈所受转矩 ; 第三主轴颈所受转矩 ; 第四主轴颈所受转矩 ; 2, 连杆轴颈和连杆轴承承受负荷是,坐标系应该固定在哪个零件上 ? 固定在 连杆 轴颈 轴颈负荷与轴承负荷有什么关系? 互为反作用力关系 么叫做自由力? 答 答 1,增加气缸数 2,点火要均匀 3,按质量公差带分组 4,增加飞轮惯量 为什么说连杆轴颈负荷大于主轴颈负荷? 答 主轴径主要承受往复惯性力和气压力,曲轴一般动平衡,旋转惯性力较小,主轴径较短弯曲应力也较小,连杆轴径要承受连杆传来的往复 惯性力和气压力,还要承受连杆及曲柄销的旋转惯性力。 连杆的当量质量换算原理 表达式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 说明什么是动力计算,以及计算出那些结果 答 为了进行零件强度的计算,轴承负荷计算和输出转矩计算,曲柄连杆机 构中力的计算是必不可少的。 1 合成力 2 侧向力 3 连杆力 4 切向力 5 径向力 6 单杠转矩 7 翻倒力矩 2010三章:内燃机的平衡 3冲程四缸机,点火顺序 1分析旋转惯性力和力矩, 第一阶、第二阶往复惯性力和力矩,如不平衡,请采取平衡措施。 答: 解:点火间隔角为 A= =180 ( 1) 作曲柄图和轴测图,假设缸心距为 a。 一阶曲柄图 二阶曲柄图 轴测图 ( 2) 惯性力分析。根据一阶曲柄图和二阶曲柄图作力的矢量图,做如图所示的四拐平面曲轴往复惯性力矩图。由于二阶惯性力不平衡,所以不能分析二阶力矩,因为此时随着取矩点的不同,合力矩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一阶往复惯性力 二阶往复惯性力 一阶往复惯性力矩 3冲程四缸机,点火顺序 1分析旋转惯性力和 力矩,第一阶、第二阶往复惯性力和力矩,如不平衡,请采取平衡措施。并指出 答: 解:点火间隔角为 A= =90 ( 1)作曲柄图和轴测图。 ( 2)惯性力分析。显然,一阶和二阶往复惯性力之和都等于零,即 , ,静平衡。 ( 3)惯性力分析。根据右手定则向第四拐中心取矩,得到在水平轴上的投影 6 。 可以看出,在第一缸曲拐处于上止点前 1826 时,该机有最大一阶往复惯性力,即旋转惯性力矩 ( 4)平衡措施。采用整体平衡方 法,有 3冲程三缸机,点火顺序 1分析旋转惯性力和力矩,第一阶、第二阶往复惯性力和力矩,如不平衡,请采取平衡措施。并指出 答: 解:点火间隔角为 A= =240 ( 1) 作曲柄图和轴测图 三拐曲轴一、二阶曲柄图和轴测图 ( 2)做惯性力矢量图 一阶惯性力 二阶惯性力 得到 ? ( 3)做力矩图 往复惯性力矩图 旋转惯性力图 旋转惯性力矩 ( 4) 采用用整体平衡法 第四章:曲轴系统的扭转振动 4么是扭振?扭 振的现象和原因是什么? 答: 定义:扭转振动是使曲轴各轴段间发生周期性相互扭转的振动,简称扭振。 现象: 1)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发生剧烈抖动,噪声增加,磨损增加,油耗增加,功率下 降,严重时发生曲轴扭断。 2)发动机偏离该转速时,上述现象消失。 原因: 1)曲轴系统由具有一定弹性和惯性的材料组成。本身具有一定的固有频率。 2)系统上作用有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干扰力矩。 3)干扰力矩的变化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合拍时,系统产生共振。 5气凸轮除工作段外,都要有缓冲段,为什么? 答: 1)由于气门间隙的存 在,使得气门实际开启时刻迟于挺柱动作时刻 2)由于弹簧预紧力的存在,使得机构在一开始要产生压缩弹性变形,等到弹性变形力克服了气门弹簧预紧力之后,气门才能开始运动 3)由于缸内气压力的存在,尤其是排气门,气缸压力的作用与气门弹簧预紧力的作用相同,都是阻止气门开启,使气门迟开。 上述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气门的实际开启时刻迟于理论开启时刻,若没有缓冲段,气门的初速度短时间内由零变得很大,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同样,当气门落座时末速度很大,会对气门座产生强烈冲击,气门机构的磨损和噪声加剧。为了补偿气门间隙以及预紧力和气缸 压力造成的弹性变形,要在实际工作段前后增设缓冲段,保证气门开启和落座时处于很小的速度。 第六章:曲轴飞轮组设计 6高曲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和工艺措施分别有哪些?为什么? 答: 结构措施: 1)加大曲轴轴颈的重叠度 A(A 增大,曲轴抗弯和抗扭刚度增加 ) 2)加大轴颈附近的过渡圆角(可减小应力集中效应,提高抗弯疲劳强度) 3)采用空心曲轴(可提高曲轴抗弯强度,同时课减轻曲轴重量和曲轴离心力) 4)沉割圆角(可在增加圆角半径的同时保证轴颈的有效承载长度) 5)开卸载槽(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可使曲柄销圆角的最大压力值有所降低) 工艺措施: 1)圆角滚压强化(表面产生剩余压应力,抵消部分工作拉伸应力,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还可降低圆角的表面粗糙度值,消除表面缺陷) 2)圆角淬火强化(用热处理的方法是金属发生组织相变,发生体积膨胀而产生残余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还能提高硬度和表面的耐磨性) 3)喷丸强化处理(属于冷作 硬化变形,在金属表面留下压应力,是表面硬度提高,从而提高疲劳强度) 4)氮化处理(利用辉光离子氮化或气体软氮化方法,使氮气渗入曲轴表面,由于氮的扩散作用,使金属体积增大,产生挤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 6轴的连杆轴颈不变,增大主轴颈直径 何优点?缺点是什么? 答: 变, 大 优点 : 1. 可提高曲轴刚度,增加曲柄刚度而不增加离心力 2. 可增加扭转刚度,固有频率 加,转动惯量 I 增加不多 缺点:主轴承圆周速度增加, 摩擦损失增加,油温升高。 9内燃机滑动轴承减摩层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