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逻辑学 练习题答案 教材普通逻辑学 第一章 绪论 ( 22) 一、 单 项选择 题 1 5 B B D B 、 填空题 1 严复 2 思维形式的结构 规律 方法 3 逻辑常项 4 形式 内容 5 间接 概括 三、 分析下列各题的逻辑形式,并用公式表示。 1 只有 p 才 q 即 2 如果 p 那么 q 即 3 p 或者 q 即 4 p 并且 q 并且 r 即 5 所有 M 是 P,所有 S 是 M;所以,所有 S 是 P 即 M A P S A M S A P 四、 请指出下列各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 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 S”和“ P” 2 逻辑常项:“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 S”和“ P” 3 逻辑常项:“如果那么” 逻辑变项:“ p”和“ q” 4 逻辑常项:“只有才” 逻辑变项:“ p”和“ q” 5 逻辑常项:“ 或者 或者或者” 逻辑变项:“ p”、“ q”和“ r” 6 逻辑常项:“并且并且” 逻辑变项:“ p”、“ q”和“ r” 7 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 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 ; p; q 第二章 概念 ( 64) 一、 单项选择题 1 5 A B C 6 10 B C B D 、 填空题 1 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2 内涵 外延 3 交叉 4 反对 5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6 说明 规定 7 一次 连续 8 属种概念 的 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三、 分析下列语句中是从内涵方面还是外延方面 来表述标有横线的概念。 1 内涵和外延 2 内涵 3 内涵 4 内涵和外延 5 内涵和外延 6 内涵和外延 7 内涵 8 内涵 9 内涵 10 内涵和外延 2 四、 分析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的种类。 1 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2 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3 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4 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负概念 5虚概念 6 单独概念、集合 概念、正概念 五、 指出下列各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之。 对划线各概念依次编号: a b c d e f 1、 2、 3、 4、 5、 6、 7、 8、 六、 下列定义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 1 不正确,“同语反复” 2 不正确,“ 以比喻代定义” 3 不正确,“包含负概念” 4 不正确,“循环定义”和“定义过宽” 5 不正确,“定义过宽”和“定义含糊不清” 6 不正确,“定义过窄” 7 不正确,“同语反复” 8 不正确,“定义过宽” 七、 下列划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 1 不正确, 是分解,不是 划分 2 不正确,“子项相容”和“划分标准不同一” 3 不正确,是 “ 分解 ” 而非 “ 划分 ” 4 不正确,“越级划分”和“多出子项” d a c b b c d a a b d c e a d b c b a d c d a c b a b c a c b 3 5 不正确, “子项相容”和“划分标准不同一” 6 不正确,“越级划分” 7 正确 8 不正确,“划分不全” 八、(略) 九、 图解题 1、 2、 3、 4、 第三章 判断(上) ( 105) 一、 单项选择题 1 5 B B D D 6 10 A A C A 、 填空题 1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情况 2 有所断定 有真假性 3 全称否定 特称肯定 4 量项和联项 主项和谓项 5 差等关系 矛盾关系 6 关系项 关系者项 关系联 项 7 非对称 传递 8 Lp 和 Mp Mp 9 可真可假 真 假 可真可假 10 可真可假 三、 图解题 1 2 s p s p c a b d a b d c c a b d s p b c f d e a 4 3 四、 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判断?请说明理由。 1 是 表达了假言判断“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2 是 陈述句表达判断 3 是 该祈使句表达了一种规范,故 表达了 一种 规范判断 4 否 该 祈使句 仅仅 表达 一种愿望,故不能表达 判断 5 是 反问句表达判断 6 否 一般疑 问句不表达判断 7 否 该 感叹句 仅表达了一种情感,故 不表达判断 8 是 该 感叹句表达 情感的同时也说明了事物某种情况 , 故表达了 “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这个性质判断。 9 是 表达了一个假言判断 五、 分析下列性质判断的结构及其种类,并指出其主、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1 全称肯定判断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 延 (转换:所有事物都是可认识的。) 2 全称肯定判断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 特称肯定判断 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转换:有的干部是不廉洁奉公的。) 4 特称肯定判断 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5 特称否定判断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 特称肯定判断 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7 单称否定判断 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8 单称肯定判断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9 单称肯定判断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10 全称肯定判断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转换:所有人都 是 有恻隐之心 的。 ) 六、 已知下列性质判断的真假,请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指出同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1所有的律师都不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真可假) 有的律师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真可假) 有的律师不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真) 2这 个房间里所有的人都是英国人。(可真可假) 这个房间里有的人是英国人。(真) s p p s s p s p s p s p 5 这个房间里有的人不是英国人。(可真可假) 3某厂所有的产品都是合乎质量检验标准的。(假) 某厂所有的产品都不是合乎质量检验标准的。(可真可假) 某厂有的产品是合乎质量检验标准的。(可真可假) 4所有的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假) 所有的合同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可真可假) 有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可真可假) 七、 请分析下列关系的对称性与传递性。 1 对称关系 传递关系 2 对称关系 非传递关系 3 对称关系 传递 关系 4 对称关系 非传递关系 5 对称关系 传递关系 6 对称关系 非传递关系 7 对称关系 非传递关系 8 反对称关系 非传递关系 9 反 对称关系 非传递关系 10 对称关系 传递关系 八、 已知下列模态判断的真假,请根据模态判断的对当关系,指出同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1有恒产者一定没有恒心。(假) 有恒产者可能有恒心。(真) 有恒产者可能没有恒心。(假) 2不劳动者一定得食。(假) 不劳动者可能得食。(假) 不劳动者可能不得食。(真) 3这个班上有些毕业生一定 会获得学士学位。(真) 这个班上有些毕业生一定不会获得学士学位。(假) 这个班上有些毕业生可能会获得学士学位。(真) 4明天一定会下雨。(假) 明天一定不会下雨。(真) 明天可能不会下雨。(真) 九、 请根据规范判断的对当关系,指出哪些规范判断正确时下列规范判断为错误的。 1当“公民允许不信仰宗教” 或“公民必须不信仰宗教” 正确时 , “公民必须信仰宗教”错误。 2当“中国人允许学外语” 或“中国人必须学外语” 正确时, “中国人必须不学外语”错误。 3当“每个人必须遵守法律”正确时, “允许个别人不遵守法律 ”错误。 4当“大学生必须不自主创业”正确时, “允许大学生自主创业”错误。 第四章 判断(下) ( 140) 一、 填空题 1 5 C A D B 6 8 A D 6 二、 填空题 1. 在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 肢判断 联结项 联结项 肢判断的真假 2. 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 p 并且 q 3至少有一种存在 相容选言 不相容选言 4. 某一事物情况为另一事物情况条件 前件 后件 5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6等值 ( p q) ( q p) ( p q) ( p q) 7否定某个判断而形成 p 8 p q 9 p q 10 联结词 肢判断 真假值(或逻辑值) 三、 指出下列选言判断中的逻辑错误,并做简要说明。 1 应为相容选言判断,误用了不相容选言判断。 2应为不相容选言判断,误用了相容选言判断。 3应为联言判断:高等学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此处误用了相容选言判断。 4应为相容选言判断,去掉“二者必居其一” 。 5选言肢 不穷尽,还有自然起火。 四、 指出下列假言判断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应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么必须科技创新。”或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强加条件 3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4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5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6应为充分条件,改为“如果就” 五、 在括号中填上“真”或“假”。 1. 假 2真 3假 4真 5真假 6假 7假 8真 9真 10真 六、 指出与下列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并写出等值公式。 1有的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 所有的正确思想都不是头脑里固有的。 他或者爱好文艺,或者爱好体育。 ( p q)( p q) 4植物生长不良或者由于既缺水又缺肥,或者由于既不缺水,又不缺肥 ( p *q)( p q) ( p q) 5掌握了丰富材料,并不能写出好文章。 ( p q)( p q) 6或者学习成绩好,并未能获得奖学金;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而能获得奖学金。 ( p q)( p q)( p q) 七、 下列判断哪些是等值的?哪些是不等值的? 1 3 6是 一组 同素材的判断 ,分别是 ( 三者等值; 2 4 5是另一组同素材的判断,分别是 中 4、 5 等值。 八、 下列各组判断是否等值,试用真值表判定之。 1 p q p q p q p p q p q T T F T T T F F T T F T T T T F F T F F 二者同真同假,故 等值 。 7 2 ( p q) p q p q p q p q ( p q) p q T T F F T F F T F F T T F T F T T F T F T F F T T F T T 二者并非同真同假,故 不等值 。 3 P q p q p q q p q p q T T F T T T F T T T F T F F F F F T T T 二者同真同假,故等值。 4 ( p q) p q p q p q p q ( p q) p q T T F F T F F T F F T F T T F T T F F T T F F T T F T T 二者同真同假,故等值。 九、 请运用真值表解答下列问题。 1 p q( B) p p q( A) p q( C) T T F T T T F F F T F T T T T F F T T F A、 B、 C 不同真 为第二行和第四行: q 均为假,而 p 一真一假,因此可以断定“小周不当选学习委员”,不能断定“小张当选班长”。 2 p q p q P q( A) q p( B) P q( C) T T F F T T F T F F T T T T F T T F F T T F F T T T F F 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为第二行: P 真 q 假,即选派李经理,不选派王经理。 3 p q q(金) p q(林) T T F T 8 T F T T F T F F F F T T 满足题目要求 的是第一行:甲第一,丙第二,乙第三。 十、 以 p、 q、 r等表示肢判断,写出下列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 1 ( p q)( r s) 2 ( p q r)( s t) u 3 ( p q r)( s t) 4 ( A)或( p( q r) 或 p q r 5 ( p q r)( s t) 十一、 分析题 1题目要求 “如果被告不能打开这架照相机,那么这架照相机一定不是他的”,即相当于“只有被告打开相机,这架相机才是他的”,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 “被告”却 理解成 了充 分条件 假言判断 , “如果被告打开相机,那么这架相机就是他的”。 故他的理解是不对的。 按照题目的要求,当被告打开相机时,并不能肯定相机就是他的; 而当被告不能打开相机时,可以肯定相机一定不是他的。 2乙的理解是对的。 题干: ( 甲: : : 见, 只有乙和题干是 等值 的 : ( ( ( 五章 逻辑基本规律 ( 165) 一、 单项选择题 1 5 C C B B 6 8 D B - D 二、 填空题 1 同一 矛盾 排中 2 客观事物的相对静止 3 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 4 自相矛盾 模棱两不可或模棱两可 5 真 假 假 真 三、 下列各题是否合乎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1不违反逻辑规律,是从不同角度说明逻辑学 。 2自相矛盾。 “ 万籁俱静 ” 与 “ 风声响 ” 矛盾。 3不违反逻辑规律, 符合 辩证法。 4违反同一律,混淆概念。 5违反同一律,混淆了语言本身与语言内容两个概念。 6自相矛盾 7对于歼灭人侵之敌,有三种办法,否定其中两种,不违反排中律。 8自相矛盾 9 9 以同假,不违反排中律。 10违反排中律,模棱两不可。 四、 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甲: 乙: 丙: 可见, 乙和丙的话矛盾,甲 说的是真话,所以, B 组的组长是团员。 2 ( 1) ( 2) 个 S 是 P) ; ( 3) ( 4) 可见, ( 1)和( 4)矛盾, 其中一真一假, 所以 ( 2)和( 3) 中还恰有一真 。 因为二者是差等关系,所以 如果( 2)真则 ( 3)一定是真的 , 这 与题意矛盾 。 所以 ( 2) 必然是 假 的 ,即甲班赵云不是上海人; 由此得出 ( 1)假 ( 4)真,即甲班有人不是上海人。 3 甲: 乙: p q; 丙: r q; 丁: 可见, 甲和丁矛盾, 其中一真一假,因此乙和丙 都 说对了,即两者为真。既然丙真,那么 q 为真。由乙和丙可推得: ( ( p q) q) p, 即 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 第六章 演绎推理(上) ( 223) 一、 单项选择题 1 5 6 10 11 12 、 填空题 1 真实 有效 2 不得周延 可周延可不周延 3 有些大学生是年青人 有些年青人不是非大学生 4 凡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也就断定了这类对象中的任何部分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5 小项 大项 6 256 24 7 肯定 8 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必须站出来 三、 对下列判断分别进行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并写出其公式。 1“有些鸟是益鸟”( 质为“有些鸟不是非益鸟”( ),换位为“有些益鸟是鸟”( 2“有些行为是不礼貌的”( )换质为“有些行为不是礼貌的”( 换位为“有些不礼貌的行为是行为”( 。 3“所有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 质为“所有习惯都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换位为“有些可以改变的是习 惯”( 4“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不是不可知的”( )换质为“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知的”( 换位为“所有不可知的事物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四、 下列判断如何换质位,请举例说明。 (举例略) 1 2 3 4 10 五、 指出下列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并分析它们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 1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 以,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中项两次不周项”和“两个特称前提”的逻辑错误。 2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 以,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3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 以,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4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 以,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四项错误”的逻辑错误。 5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 以,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6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 以,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两个否定前提”的逻辑错误。 六、 用三段论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正确三段论的三个项不能各自周延两次 。 因为如果一个三段论的每一个项都周延两次,则意味着这个三段论必然是 ,就犯了“两个否定前提”的逻辑错误。 2如果一个正确 三段论的小前提是 O 判断,则其大前提为 A 判断,因为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并且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故当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时,大前提只能是全称肯定判断;结论是 O 判断,因为前提之一为否定结论必为否定,并且前提之一为特称结论必为特称,故当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时,结论也只能为特称否定判断。 3如果一个三段论以 I 判断和 O 判断作为前提,那么 前提中周延的项最多只能有一个,即 余的项均不周延。根据规则“中项至少必须周延一次”,这个周延的项应当是中项。但是,既然前提之一是否定判断,根据规则“前提之 一为否定结论必为否定”,则结论必定是否定判断,其大项是周延的;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在前提中亦应周延。而前提中唯一的周延的项已经明确必须是中项了。在此情况下,如要满足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的要求,则就会犯“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如要避免这种逻辑错误,大项必须在前提中周延,这又会陷人“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所以, 以 I 判断和 O 判断作为三段论的前提不能推出有效结论。 4在三段论的第三格中, 如果小前提是否定判断,根据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的规则,则大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其谓项即大项不周延。可是,根据规则 “前提之一否定结论必为否定”,小前提既是否定判断,结论必为否定判断,其谓项即大项周延。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却周延,这就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因此,小前提必须是一个肯定判断。 七、 补充下列省略三段论被省略了的部分,并分析其是否正确。 1被省略的部分是小前提 “我们都是有为青年”,整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2被省略的部分是结论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整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3被省略的部分是小前提 “电视剧是宣传工具”,整个三段论是错误的,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4被省略的部 分是小前提 “改革也是事物”,整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5被省略的部分是小前提 “中年人不是青年人”,整个三段论是错误的,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八、 指出下列推理属哪一种推理形式,写出其结构公式并分析是否正确。 1这个推理是后退式复合三段论,其结构公式如下: 11 1 2 3 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2 这个推理是前进式复合三段论,其结构公式如下: 1 2 3 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九、 下列关系推理属于哪一类?是否正确?为什么? 1这个关系推理属于对称关系推理,它是正确的,因为“同窗好友”是对称关系。 2这个关系推理属于反对称关系推理,它是正确的,因为“比矮一头”是反对称关系。 3这个关系推理属于传递关系推理,它是不正确的,因为“紧邻”不是传递关系。 4这个关系推理属于混合关系推理,它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违反推理规则“前提中的性质判断必须是肯定判断”。 5这个关系推理属于混合关系推理,它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违反推理规则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十、 指出下列模态推理和规范推理正确与否,并简要说明理由。 1这是一个正确的矛盾关系模态推理。 2这是一个错误的下反对关系模态推理,因为在下反对关系中二者可以同真,不能由真推假。 3这是一个正确的矛盾关系模态推理。 4这是一个错误的下反对关系规范推理,因为在下反对关系中二者可以同真,不能由真推假。 5这是一个正确的矛盾关系规范推理。 6这是一个正确的差等关系规范推理。 第七章 演绎推理(下) ( 266) 一、 单项选择题 1 5 A B A D 6 10 C C D A 11 14 、 填空题 1分解式 组合式 2否定肯定式 3肯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式 4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5 ( p q) p q 6某甲不是本案凶手 。 12 7有的 A 不是 B 充分条件假言 否定后件 8( p q)( p r)( q r) p 。 9 二难 复杂破坏 10 假言联言 肯定 三、 下列联言推理是什么式?请用符号写出它们的逻辑形式。 1联言推理组合式 p, q, r( p q r) 2联言推理分解式 ( p q r s) q 3联言推理分解式 ( p q r s t) p 4联言推理组合式 p, q( p q) 四、 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 1)不符合规则,因为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 ( 2)符合规则,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 3)符合规则,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 否定试。 ( 4)不符合规则,因为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 2上述推理是肯定否定式,如果是不相容选言推理,则是正确的;如果是相容选言推理,则是不正确的。 ( 举例略 ) 3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 p q( p q) p( q ( p q)能得出必然结论,因为不相容选言推理有肯定否定式。 4黄片导演或姓黄,或姓孙,或姓白;黄片导演不姓黄,也不姓孙;所以,黄片导演姓白。 孙片导演或姓孙,或姓黄,或姓白;孙片导演不姓孙,也不姓白;所以,孙片导演姓黄。 白片导演不姓白,不姓黄,而姓 孙。 5甲: C 乙: A B 丙: D E F 如果甲的预测正确,那么乙、丙的预测可能正确,与题意不符;如果甲的预测不正确,即 那么乙的预测不正确,丙的预测正确,符合题意 五、 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 1)我国必须进行科学技术创新。 ( p q) q p ( 2)语言不能创造财富, ( p q) q p ( 3)这个语句不表达判断。 ( p( q r)( q r) p ( 4)甲队不能取胜乙队。 ( p q r s) t)( p q r s) t 2如果赵大的“第一名是乙省队”正确,那么“第二名是丙省队”且孙三的“第二名是乙省队”不正确; 如果孙三的“第二名是乙省队”不正确,那么“第三名是甲省队”正确; 如果孙三的“第三名是甲省队”正确,那么钱二的“第四名是甲省队”不正确; 如果钱二的“第四名是甲省队”不正确,那么“第二名是丁省队”正确。 所以,第一名是乙省队,第二名是丁省队,第三名是甲省队,第四名是丙省队。 六、 请运用二难推理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 1)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正确。 ( p q)( r s)( q s)( p r) ( 2)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不正确,假言前提内容不真实。 ( 3)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不正确,选言前提不穷尽,漏了 “ 学而思 ” 。 13 ( 4)这是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不正确,只有否定后件式,没有肯定后件式。 2山姆有罪。如果汤姆是罪犯(因为烫姆不会开汽车),那么山姆有罪(不伙同山姆,吉宁士不会作案);如果汤姆不是罪犯,那么山姆有罪;或者汤姆是罪犯,或者汤姆不是罪犯,总之,山姆有罪。 3如果圆盒上的话是真的,那么方盒上的话是假的;如果圆盒上的话是假的,那么方盒上的话也是假的( 并非“这两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等值于“或者这两句话都是真的,或者这两句话都是假的”,“两句话都是真的”与假定矛盾,只能是“两句话都是假的”);或者圆盒上的话是真的,或者圆盒上的话是假的,总之,方盒上的话是假的。因此,申请表在此(方)盒中。,应从方盒中取入会申请表。 七 、 下列推理是什么推理?写出推理过程。 这是连锁推理,其推理式为:( p q)( q r)( r s)( p s) 八、 下列推理是什么推理?写出其推理形式。 1 这是反三段论,( p q) r)( p r) q) 2这是假言联言推 理,( p q)( r s)( p r)( q s) 3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 p q)( q p) 4这是假言联言推理,( p q)( r s)( q s)( p r) 九、 综合题 1 4 6 (已知) 1 3 (已知) 3 6 (已知) ( 9 12) 4 (已知) 1 12 (已知) 推导 : 1 (由 得,联言推理 的分解式) 3 (由得,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式) 6 (由得,不相容析取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4 (由得,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式) ( 9 12) (由得,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式) 11 9 12 (由得,得摩根定律) 12 12 (由得,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13 9 (由 1112得,相容析取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所以, 9 号不该上场。 2 钟明: ( 北大清华)( 北大 清华)(复旦浙大) 沈英: (复旦北大)( 复旦 北大)(清华浙大) (钟明: 复旦鲁华: 北大) 陈建:( 清华 北大)(复旦浙大) 根据 和 沈英: 浙大,则(清华浙大) 浙大清华 根据 和 鲁华:( 北大清华) 清华北大 根据 (钟明: 复旦鲁华: 北大)鲁华:北大钟明:复旦 根据 陈建:(复旦浙大) 复旦浙大 所以,沈英被清华录取,鲁华被北大录取,钟明被复旦录取,陈建被浙大录取。 14 第八章 归纳推理 ( 303) 一、 单项选择题 1 5 B A B A 6 10 D A B D 11 12 、 填空题 1个别性(或特殊性 一般性 2完全 不完全 3小于 4轻率概括 以偏概全 5求同 求异 求同求异并用 共变 剩余 三、 用完全归纳推理能否得出下列结论,为什么? 1. 不能 2. 不能 3. 能 4. 不能 5. 不能 四、 下列各题中的结论是应用了哪一种归纳推理得出的? 1. 应用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2. 应用了科学归纳推理 3. 应用了科学归纳推理 五、 请分析下列各例在确定因果联系时所用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1 求同法 2 求同法 3 共变法 4 求异法 共变法 5 求同法 6 剩余法 7求同求异并用法 8求异法 第九章 类别推理和假说 ( 323) 一、 单项选择题 1 5 D D B A 6 8 C B 、 填空题 1 不蕴涵 或然性 2 可真可假 3 类比 4 猜测性 5、类比 归纳 6 演绎 三、 下列类比推理是否正确?为什 么? 1这个类比推理不正确,属于机械类比。 2这是一个正确的类比推理。 3这个类比推理不正确,属于机械类比。 四、 下列假说是根据哪些推理形式提出的? 1这个假说是根据类比推理形式提出的。 2这个假说是根据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 五、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提出这个假说的依据是什么?验证该假说的方法是什么? 提出这个假说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人们发现蝙蝠在黑夜中能作快速飞行,而不会撞在障碍物上”;二是“关于超生波的知识”。验证该假说的方法是实践验证法。 第十章 论证 ( 370) 一、 单项选 择题 1 5 C B A C 6 10 C D C A 11 5 C C D C 15 16 20 B A D D B 21 24 A B D 、 填空题 1 用一个或一些真实的判断来确定另一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 论题 论据 论证方式 2结论 前提 推理形式 3 演绎证明 归纳证明 4直接证明 间接证明 5反证法 选言证法 6相矛盾 论题的真实性 7用一个或一些真实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虚假性 论题 论据 论证方式 8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 9 直接列举出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事实,然后通过推理来论证对方论题是虚假的 归谬法 10论题必须明确 论题必须保持同一 11论据必须是真实判断 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 12推理形式必须正确 论据与论题不能不相干 论据必须充足 不能以相对为绝对 不能以人为据 三、 分析下列论证的 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与方法。 1 论题: 可以肯定是凶杀 论据: 尸体布满致命伤,自杀是不可能的。从伤痕特征分析应属小刀刺伤,如果是自杀,凶器一定在现场或离现场不远,但现场及附近并未找到刀子。 论证方式: 应用演绎论证,先是直接论证,后是反证法。 2 论题:认定是自杀 论据: 一天,某单位经理非正常突然死亡。案发后,法医赴现场勘查检验。现场在树林里,人是在树上吊死的,时间是在下过雪以后,雪地上脚印清晰,只有一个人进去一趟的足印,没有出来的足迹;尸体全身没有其它伤痕。法医根据足印有进无出的情况,断定死者是 自己走进去的,根据全身无伤排除了伤害致死或他杀的可能,从而。 论证方式: 应用归纳论证 3 论题: 我们要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不能不合理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论据: 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合理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才能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论证方式: 应用演绎论证、直接论证(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4 论题: 生物是发展变化的。 论据: 因为,如果生物不是发展变化的,那么,古生物和今天的生物必然一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古生物和今天的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生 物是发展变化的。 论证方式: 应用演绎论证、反证法 5 论题:一个人的地位变了,便可以去寻找真正的爱情 论据: 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变了,和从前的伴侣就没有共同的语言,从而就算失去了爱情,便可以去寻找“真正的爱情”的话,那么,倘若这个人从大学生、研究生、讲师升到教授的时候,真不知该谈多少次恋爱,寻找多少回“真正的爱情”了。 论证方式: 应用演绎论证、反证法 16 6 论题: 实现四化,振兴中华, 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论据: 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不是资源,不是资金,也不是体制。我们国家基本上不 缺乏资源。资金从长远看,也是可以解决的。体制问题,也正在改革,大有希望。 论证方式: 应用演绎论证、选言证法。 7 论题:喜马拉雅山脉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曾经被海洋淹没过。 论据: 喜马拉雅山脉是否从来就是“世界屋脊”?不。在二十七亿年前,这里是茫茫一片的汪洋大海。人们怎么知道这里原来是茫茫一片的汪洋大海?原因是找到了化石。地质学一再证明;凡是有水生物化石的地层,都是地质史上的古海洋地区。喜马拉雅山系的地层遍布了珊瑚、苔藓、海藻、鱼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光结合制氢项目前景分析报告
- 城区市政燃气管道升级改造初步设计方案
- 纺织工程师证书考试内容与试题及答案讲解
- 仪器 测试 合同协议书
- 精装合同协议书
- 护工中介合同协议书
- 工程项目经理合同协议书
- 后勤劳务外包合同协议书
- 排烟合同协议书
- 签了合同协议书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课件
- 在线监测运维管理体系
- 大型活动安全保障职责与分工
- 英语课件 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四 Unit6 Developing ideas
- 2025年数独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福建福州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力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化工工艺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州大学
-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文献汇报
- 2025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新教材《第十一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安全注射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