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对农村外出务工子女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关工委对农村外出务工子女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关工委对农村外出务工子女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关工委对农村外出务工子女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关工委对农村外出务工子女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工委对农村外出务工子女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 XX 年 7 月,中组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公 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团中央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 关爱流动儿童工作通知精神,全面了解*地区留守流动儿 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前不久,* 市关工委和各区县(市)关工委组成调查组,历时四个月, 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 对长、望、浏、宁 4 个县市的留守儿童和市内 5 个区流动 儿童的状况开展了一次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长、望、浏、宁四县市共有在 校学生 370366 人,其中留守儿童 97854 人,占 26.4。宁 乡县、浏阳市留守儿童较多。宁乡县留守儿童占在校生的 45.9,*县仅占 5.78。偏远乡镇留守儿童的比例高, 如宁乡县大屯营、沙田、巷子口等乡镇留守儿童达到 70 以上。这些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 51.9,母亲 外出打工的占 26,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 22.1。留守儿 童托管情况是:单亲监护的占 47.5,隔代托管的占 33.6,亲属托管的占 12.7,寄宿学校的占 6.2。 2、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市内五区共有在校中小学生 148587 人,其中,流动儿童 38189 人,占 25.7。流动儿 童最多的是雨花区(在校学生 47838 人)达 14812 人,占在 校学生总数的 31,占全市流动儿童总数近四成。流动儿 童比例最小的是开福区,占在校学生的 12。流动儿童相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总体情况较好,获得学校表彰的儿童 有 8090 人,占流动儿童总数的 21.2,获市级表彰的有 340 人,占 9。流动儿童中入团入队的有 20850 人,占 54.6。据雨花区有关部门的调研,100的农民工家长从 不同方面对现有学校感到满意,并发现孩子来*市区就读 之后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和进步。 二、主要做法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工 子女的成长历来重视。对于留守儿童,望城县召集了有教 育、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参加的留守儿童工作座谈 会,出台了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千 名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县提出了留守 儿童的建档率、临时监护率、入学率、巩固率、心理保健 工作建档率的“五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并力争 XX 年社会 各界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率达 90以上,留守儿童家长家 教知识普及率达 95。浏阳市淳口镇对留守儿童工作实行 “四纳入”: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村、社区 中心工作议题,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措施,纳入相关部门工 作内容。对于流动儿童,XX 年,*市出台政策使得农民工 子女“零门槛”到城区上学。XX 年又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 的中小学生实行“一费制”收费和杂费全免,同时,对在 市区就读的近万名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贫困生,也将享 受“一费制”收费全免的政策。市内五区均出台了进城 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合理确定定 点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开辟绿色入学通道,并对农民工子 女做到“五个一视同仁”:评优奖励一视同仁,入队入团 一视同仁,享受助学金、学费减免一视同仁,对贫困生、 残疾生的扶助一视同仁,参加活动一视同仁。芙蓉区对没 有违规向农民工子女乱收费的定点学校,年底各奖励 10 万 元。 2、学校教师尽心尽责。对于留守儿童,许多学校采取 了一系列关爱措施。如浏阳市山田中学留守儿童占在校学 生的 61.8。该校先后完善了“留守儿童亲子活动室”、 “心灵驿站”、“家长学校”和“留守儿童亲子家庭档案” ,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协会”,建立了“中国留守儿童 教育网”网站,开通了留守儿童免费亲情热线电话,组建 了 40 多个手拉手亲子家庭,亲情家庭实行每周一谈、每月 一通(通电话)、每季一评、每期一聚、每年一庆,让 150 余名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了一个随时都能感受亲 情、倾诉心声的地方。XX 年 3 月 23 日,10 余家中央媒体 对“山田模式”进行了专题采访。对于流动儿童,市区所 有接受了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均将外来人员子女学籍与本 学区子女的学籍同时建档,混合编班。针对农民工子女较 多的情况,许多学校坚持开展以关爱他们学习生活方面的 互帮互助活动,如“城乡少年手拉手”、“在相互关爱中 成长”、“献爱心、尽孝心和培养社会公德心”等活动。 学校将社会各界捐赠的学生用品优先发给农民工子女,使 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为新入 学的流动儿童家长授课。雨花区树木岭学校农民工子女占 了近 90。学校针对这种情况,自编教材同在蓝天下, 分为“生活环境篇”、“安全白护篇”、“文明交际篇”、 “自理自律篇”,从多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引导,使 他们尽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一些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如砂子塘二小成功地创建了*市现代教育 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流动人口示范性家长学校,八一路小 学获得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 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等荣誉。在对新民路小学 266 名农民 工子女的调查中,认为现在就读的学校比原来农村学校好 的占 94.1,喜欢学习的占 86.9,学习成绩处于中上等 的占 87.2,感觉自已很幸福的占 94.1。 3、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各部门和团体对农民工子女充 满着关爱之情,千方百计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留守儿童, 浏阳市淳口镇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志愿者协会,会员 215 人;镇共青团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21 人;镇妇 联成立了巾帼爱心妈妈服务队,参加者 22 人。同时,该镇 还设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基金,由镇党委、人大、政府联合 发出募捐倡议书,现已募集基金 36500 元。宁乡县沙田乡 关工委配合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台帐,组建了网吧、歌舞厅 巡视队伍,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 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和 指导。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妇女主任寻豪英,原任过代课 教师,现在她义务托管了当地的 6 名留守儿童。对于流动 儿童,许多社区打造了“阳光驿站”等载体,使这些孩子 们在每天放学后、父母没下班这段时间有人陪伴、照看。 芙蓉区韭菜园街道芙蓉社区成立了“大手拉小手”楼栋关 协组织、城乡孩子“手拉手”自治组织和“红领巾理事会” 等团体,设立了“开心驿站”,下午 4 点免费开放,农民 工子女可以参加“故事开心说”、“童谣开心唱”、“电 影开心看”、“游戏开心玩”等,为社区内农民工孩子搭 建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平台。*县驻长办事处辖区内共有中 小学生 45 人,其中,农民工子女 22 人。办事处关协的老 同志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文体活动、进行家访,假期中要 求学生上午做作业,下午到活动室锻炼,假期结束时进行 作业评比。 三、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现状堪忧。一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留守儿 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多心理问题缺乏疏导, 从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或是任性自私,脾气暴躁,遇小 事易走上极端。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望城县莲花镇的 585 名留守儿童中,有 26的孩子经常去电游室,13.2 的孩子经常抄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26.9的孩子有逃 学、厌学、旷课行为,从而导致有近 40的“留守儿童” 学习成绩较父母离家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三是安全保障 难到位。XX 年至 XX 年,浏阳市每年都发生了留守儿童溺水 死亡事故。XX 年 3 月,浏阳市淳口镇一名初二年级留守儿 童与社会青年打架,造成伤亡事故。四是难以全面发展。 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有效监护,他们结盟拜把,称兄 道弟,吸烟、酗酒、打架、赌博、甚至发生偷盗、敲诈等 违法犯罪行为。宁乡县龙田镇留守儿童达 911 人,占在校 学生的 53。他们中表现好的 224 人,较好的 207 人,表 现一般的 291 人,表现差的 189 人(占留守儿童的 21)。 2、家长履行职责不够。一是子女见不到家长。宁乡县 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中,有 45.7的一年甚至几年 才能与父母见上一次,父母与家里电话联系也较少,一般 半月才一次,多数只问家里是否平安,对留守子女的学习 和心理关心不够。二是监护不到位。有的留守儿童由单亲 监护,但监护人整天沉迷于麻将,没有时间关心孩子。有 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其中大部分监护人是文盲或半文 盲,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极低,很少管教,生怕管得太严而 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愿意严肃指 正,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就成了问题学生。三是家长 不过问。将子女带进城区入学的农民工,起早贪黑忙工作, 对子女学习很少过问,交流不够,造成孩子有自卑心理, 性格内向。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反映,学校召开家长会, 一些农民工家长请都请不来。 3、学校教育管理较难。一是农民工子女就学流动性较 大。农民工子女往往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变换而流动,有 的甚至中途转学,“来无信,去无踪”给学校师资、设施 的配备造成被动。如天心区古道巷小学 XX 年夏季全校学生 260 人,秋季开学时,突然增加了 160 人,学校措手不及。 一环东路小学在前年的秋季招生中,为了及时接纳农民工 子女入学,一个班人数猛增到 90 人,学校只好在操场上用 彩板间隔出两个教室,问题才得到基本缓解。二是教材不 同步给教学增加难度。由于中小学的教材是由各个区县自 主选择,版本不一,造成同一年级的学生基础不同。绝大 多数农村小学没开设英语、计算机,这些农村学生转到城 市就学后,开始普遍跟不上班,老师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 来辅导。三是学校硬件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小学办 学条件人均校园面积 28 平方米,但多数学校达不到标准。 如砂子塘二小人均校园面积 9 平方米,八一路小学仅 3.8 平方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四是学籍管理难。市有关 部门要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必须做到“六证齐全”(计 划生育证、户口本、身份证、暂住证、租房合同或住房证 明、工商营业证或用工合同)。参加调查座谈的教师反映, 班主任收齐证件特别困难,往往是期初开始收证到期末才 能收齐,并且大部分农民工在子女入学前,不是通过正规 渠道办理上述六证,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在审查相关证件 时,难辩真伪,导致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蒙混过关。五 是学校与家长沟通困难。农村学校反映,留守儿童的父母 在外打工,许多人没有固定的地址和电话,学校遇到问题 不能及时与家长联系。 4、区级财政压力较大。近年来,在城区就读的农民工 子女逐年快速增长。如雨花区,XX 年春为 7000 人,XX 年 秋达到 14812 人。该区 XX 年以来,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 58 所,面积 9 万平方米,增扩学位 11560 个,招聘教师 500 余人,保证了学生能坐进教室学习(班级超编严重)。区 教育局反映,按照现在农民工子女数量,该区需配备教师 700 余人,每年新增人头经费 2100 万元;按照每名农民工 子女每年投入公用经费 2400 元,每年区财政需增加投入 3600 万元;按照每班 45 人,每校 12 个班的标准,全区需 为农民工子女配备学校 27 所,建设经费 6 亿元。全市五区 共需为 38189 名农民工子女配备教师 2075 人,每年需教师 人头经费 6200 万元,年拔付农民工子女公用经费 9100 万 元,全市需为农民工子女配备学校 71 所,学校建设经费 15.3 亿元。因农民工子女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其义务教育经费 仅由各区级财政负担不甚合理。 5、社会环境不容乐观。一是对农民工子女存在岐视现 象。许多城市孩子的家长对农村孩子存在偏见,认为农村 孩子习惯不好,知识面狭窄,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与农民工 子弟同校学习。二是农村学校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整治。 有的商店向未成年学生出售香烟,学生可以随意进入网吧、 营业性歌舞厅的现象依然普遍。甚至有的监护人让留守儿 童参与赌博,长期的耳濡目染不仅使他们无心学习,更使 他们逐步染上了各种恶习。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 有关部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留守流动儿童的发展需 求和实际问题,制定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 本地区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统筹考虑。要建立以党委、政府 牵头,妇联、教育局、民政局、关工委、共青团等部门为 主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分 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原则,形成以留守流动儿童为中心, 以学校为主体、以村镇(街道社区)为重点的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的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网络。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留守 儿童缺乏家庭温暖、生活自理能力差、临时监护不到位等 问题,凡是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学校,都要 尽量解决留守儿童的住校寄宿问题,名级财政要加大投入。 留守儿童每年需要的生活费用可采取以家长为主、各级财 政适当补贴的方式解决。 3、学校要健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制度。学校要健全关 爱留守流动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专门档案。对 留守流动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 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 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 家长通报情况。留守流动儿童较多的学校应增设心理咨询 室,及时解决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要在广大教师中 开展“亲情爱生,爱满校园”等活动,组织班主任、任课 老师与留守流动儿童“结对子”,做学生的“代理家长”, 做孩子的生活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以 “心连心、不寂寞、心连心、共进步”为主题,组织一些 品学兼优的同学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互助对子。要在全市 范围内推行学生假期到村(社区)报到制度,假期结束后, 曲学生生活所在的村(社区)做出鉴定。 4、抓紧抓好城区学校扩容扩建工作。XX 年秋,全市农 民工子女将增至 50000 人,比 XX 年增加 1XX 名,相当于增 加 22 个学校的规模,需增加学校建设资金 4.8 亿元。学校 改扩建用地,由市政府统一规划;改扩建学校所需建房及 配套设施费用由市、区两级政府负担,以区为主。同时, 落实好湖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在城 市发展过程中须预留建校用地、科学布点中小学校、规范 开发商缴纳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费,确保新区居民和农民工 子女入学。 5、抓好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各级关工 委、教育、妇联要进一步抓好家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