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牧局改革开放 30 周年成就回顾与总结 向产业化推进的*旗农牧业 *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环绕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全旗总土地面积为 2400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65 万亩;平均 海拔 1600 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为 120 天左右,年均降水量 360 毫米左右,平均气温 5:现有 4 镇 3 乡,总人口 23.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6 万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旗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特 别是较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的建立,进 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 性,特别是进入 XX 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种 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为食而种养转变为为卖 而种养,有力地推进了全旗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迎来了我 旗农牧业生产一个最好时期。 一、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调整 我旗建旗后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由于农 业基础十分脆弱,生产水平低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致 使粮食产量大起大落,丰年最高 1.9 亿斤,灾年最低只有 5000 多万斤。就群众的小农经济意识,三农农业生产一直徘 徊在自食自解、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路子上。改革开放 以来,根据“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将适宜种粮的农田提升为高产稳产 田,保证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总产的稳定增长,同时合理安排 适当的农田种植经济作物,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大。 1994 年后,按照“围绕市场种田,调整结构挣钱“的思路,认真 实施“双百万“工程,出现了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和经济作物种 植面积上升的趋势,全旗种植业结构比例由 1990 年的粮经 76:24 调整到 1994 年的粮经、草 73.1:20.l :6.8。随着全 市“进、退、还“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民的种植观念进一步发 生变化,草业在种植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到 XX 年,全旗的 粮、经、草比达到 45:46:9。并引进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 龙头企业,使全旗的农牧业生产开始向产业化逐进。随之出 现了调整种植结构的第二次高潮。XX 年,全旗的粮、经、革 比达到 50.9:22.6:16.5,形成了三元种植结构。1994 年农 民从种植业中获取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 53%,到 XX 年, 农民从种植业中获取的收入虽然仅占到人均纯收入的 30%, 但从畜牧业中获取的收入却占到人均纯收入的 45%,其它收 入也占到人均纯收入的 25%。 在农业发展开发项目上,从 1990 年开始大搞“三亩田“ 建设,旨在“兴水抗旱,集中连片,区域建设,集约经营“建设 内容以早改水,坡改梯为重点,使人均建成一亩水浇地,二亩 旱作稳定田。1994 年按照委行署提出的“进一退二还三“战 略,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 走农牧结合的生态基地型农业之路,为牧而农,为养而种,农 牧结合增加农民收入,全旗将 133 万亩计税耕地划出进区和 退区,耕地面积稳定在 100 万亩,之后全旗以年均 13 万亩的 进度,将坡度在 15 度以上的坡耕地逐年退耕,恢复植被和种 树种草。目前,耕地面积退到 65 万亩,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 业,牲畜头数逐年上升,奶牛、寒羊已成为立旗产业,为建设 畜牧业大旗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旗通过开展“三亩田“建设,使全旗的水浇地面积由改 革开放前的不足 10 万亩,增加到 XX 年的 28 万亩,人均达到 1 亩以上。通过实施“125“工程,不仅使全旗的种植业结构趋 于合理,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甜菜、蔬菜、马铃薯、玉米已 成为全旗的支柱产业,而且使贫困地方农民彻底解决了温饱,收 入逐年增加。全旗粮食总产稳定在 2.2 亿斤左右,瓜菜总产 突破 5 亿斤,逐渐向避灾农业和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发展, 使产业化基地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 80%以上。在近几年以来,我 旗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战略决策, 按照“统一设计,自愿自建,验收合格,政府补贴“的发展原则,科 学规划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积极筹措资金,切实把发展设施 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下大力进行了培育发展。通过近儿年的积极建设,我旗的设 施农业得到了长足地发展。目前,全旗新建下卧式、无立柱、 厚墙体 5 分日光温室累计达到 3236 座,每座纯收入 6000 多 元,在建设日光温室中,政府共投入 1690 万元,全旗新购进 大型喷灌圈 10 套,中小型喷灌圈 11 套,喷灌面积达 6700 亩。 二、畜牧业发展得到稳定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旗的畜牧业开始摆脱长期徘徊 的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实现了稳定增产,其 发展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特别是 1994 年,实施“ 进退还“战略以来,舍饲养殖逐渐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 式,以养羊为基础,以奶牛为重点的养殖业结构顺利实施,各 种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应运而生,并逐步向规模 化,集约化方向迈进,而良种的引进与繁育,又显著提高了个 体效益,使畜牧业己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 80 年代,为适应市场需求和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 平,增设黄牛冷配站,牛的改良向肉乳兼用型发展,在 90 年 代后期,我旗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畜牧业强旗为目标,改 变过去从放牧型和食粮型为主的家畜养殖业,以禁牧舍饲为 切入点,选择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奶牛、寒羊做为首选 畜种大力发展。在 1996 年,开始大量调入小尾寒羊进行繁 育,采取滚动式发展模式,使小尾寒羊养殖数量逐年增加。 XX 年,我旗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奶牛养 殖,引进和推广了优质高产奶牛品种,奶牛养殖规模逐年扩 大,同时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到 XX 年底全旗存 4 栏牲 畜 51.9 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达到 3.5 万头,产鲜奶 8.4 吨,寒羊基础母羊存栏 37 万只,出栏肉羊 47.7 万只,羊肉产 量 8600 吨,发展到 XX 年底,全旗存栏牲畜 56.8 万头(只), 其中奶牛存栏达到 6.2 万头,鲜奶产量达 17 万吨,寒羊基础 母羊存栏 40 万只,出栏肉羊 110 万只,羊肉产量 2 万吨,累 计建设暧棚 4.2 万间 80 万 m2,建设青贮害 2 万多个,50 万 II13,累计购买饲草料加工机具 3000 多台套。通过引进和 调入奶牛、寒羊牲畜品种,逐步淘汰性能弱、品质差、产出 较低的牲畜品种,形成了特色鲜明、规模适效、优势突出、 效益良好的畜种结构以及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畜 牧业科技含量的加大,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当中,XX 年来至 畜牧业的收入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百元提高到 1850 元,使 畜牧业收入逐渐成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旗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化规 模由小到大,生产项目由少到多,产业化己为发展农牧业生 产积累资金,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实际收入,繁荣 经济文化,促进小城镇建设等做出了较大贡献。1985 年全面 进行招商引资,实行“三引三开“,即:实行思想开明,政策开 放,资源开放,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资金的政策,当时共 引进各类技术人才 30 多人,引进资金 50 多万元,一些企业 先后从山西、河南等地引进先进机器设备,装备自己,为农 产品转化创造了条件。1994 年,我旗产业化发展按照“组龙 头、建基地、抓骨干、带群体、建小区促规模、重点突破、 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交通地域,资源优势,从基 础建设入手,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 有关政策和良好机遇,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个体、 股份、联办多轮驱动、龙头、基地、小区全方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手册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预防措施
- 商业楼宇租赁运营合作协议
- 药物使用福利替代方案-洞察及研究
- 餐厅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本
- 餐饮储值卡转让合同范本
- 餐饮合作经营合同协议书
- 餐饮总代理转让合同范本
- 餐饮私人股份转让协议书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消防应急通信保障通信设备故障排除与预防措施试题
- 牙科器械发展史-洞察及研究
- 2025版网络直播临时促销员劳务合同
- 培训班校长述职报告课件
-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25年版培训试题及答案
- 临床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 抗菌药物处方医师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时代班主任角色转型与实践案例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
-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与车辆维护
- 专科医院介绍
- 医院二甲设备管理PDCA应用
- 江苏省苏州市2025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