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1000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概述 目来源 * 目内容、范围及具体任务 目内容: 目范围:全线长 185公里,宽 1500米 ; 体任务: a) 长 185公里、宽 1500米的机载激光雷达测量; b) *四等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 c) 长 185公里、宽 1500米的数字线画图; d) 长 185公里、宽 1500米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e) 200米宽数字地面模型; 成工期 * 1. 测区概况及现有资料情况 * 有资料情况 制资料情况 a) b) 2 c) 形图资料情况 a) b) c) 2. 技术依据 a) 6962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b) 10 2007 公路勘测规范 ; c) 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部分: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d) 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e) 7931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f) 7930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 15967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h) 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 1 部分: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i) 13923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j) 18316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k) 002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l) 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3. 产品规格及主要技术指标 面、高程系统 面坐标系 本测区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 *;归算到参考椭球面的每公里变形值为: *;小于 *测量规范 *中规定的 3 *变形值,可满足 本测区的要求。 程系统 采用 *高程基准; 图规格 1成图规格 采取 500图幅西南角坐标为图号, X 在前, Y 在后 ,小数点后取一位,如: 矢量图X、 数点后保持 3位。图廓按图式和规范要求整饰,注意标明测绘时间、测量方法、坐标高程系统、图式、成图比例、测绘单位、作业人员、检查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员。图形文件命名按图号命名,上交格式为 a) 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为 1 米。 b) 高程 注记点取位 高程注记点注记到小数点后 1位。 c) 高程注记点密度 一般地区图上每 1000点,建筑密集区和地物稀少的平坦区、鱼塘等水网区图上每 100 术指标 * 形图的精度要求 该测区地形类别为 *,各项精度指标对 照规范执行。 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一 (10 2007 公路勘测规范 )规定: 表 1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形类别 平地、微丘 重丘、山岭 4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困难地区 (如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 )可放宽 50 形图高程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等高线相对于最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小于表二的规定 表二 ( m) 地形类别 平地 微丘 山地 高山地 等高距 记点中误差 高线中误差 :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表规定值放宽 50 。 4. 设计方案 术路线及工艺流 程 术路线 *摄影。 为满足 *控制和 1:1000成图要求,在测区范围内布设 *等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空三加密,建立立体模型。 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进行 1:1000地形图定位立体数字测图,生成图形文件。 利用 1:1000地形图套合正射影像进行外业调绘、检测内业测图精度、地物补测、碎部点测量。 结合外业调绘资料、碎部点测量数据、补测数据进行内业编绘。 外业检查修改。 检查验收。 成果汇编。 艺流程 资料收集、分析 5 字航空摄影 作区范围 测区范围是 *范围。 *摄影,面积约 * 术设计原则 基础控制测量 像片控制测量 设计书编写及评审 空三加密 1:1000 内业测图、 像制作 检查 外业检查 外业调绘、补测、检测 碎部点测量 成果汇编 内业编辑 成果上交 检查验收 数字航空摄影 空三 航空摄影 测量 检查 6 摄 仪选择 本项目摄影采用 * *主要系统参数如下表: 相机参数 型号 焦距 像素大小 高确定 测区相对航高为 *m/*m 向旁向重叠度确定 航向重叠度为 60%65%。 旁向重叠度为 30%35% 准面确定 测区基准面高度 *m。 区覆盖保证 * 术设计 线设计 摄季节 在规定的航摄期限内,选择地表植被及其它覆盖物(如:积雪)对成图影响较小、云雾少、无扬沙的季节进行摄影。 影时间 严格 按规范规定的太阳高度角要求选择摄影时间; 7 量控制 d)摄影质量控制 严格把握天气标准和准确的曝光量的关键,进入航摄基地后,先试照,确定参考曝光量,实际工作中再根据天气实况、地物、地形情况以及参考曝光量,确定实际的曝光量,确保曝光量的准确。 影像应清晰,层次分明,颜色饱和,色调均匀,反差适中,不偏色,能辨别出地面上最暗处的影像细节,不得有色斑,大面积坏点(不超过 9个)以及曝光过度等情况。 数字影像有少量坏点或色斑,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测图以及正射影像图制作时,成果资料可以使用,否则应予重 摄。 数字影像出现大面积反光或局部缺陷 (如云、云影等 ) 造成无法进行立体模型连接、测图以及正射影像图制作时,应予补摄。 除数字影像数据质量合格外,必须保证每架次(或区域的)附属记录数据文件 确。在飞行过程中,航摄员必须做好当天的航摄记录表。 摄与重摄 航摄过程中出现的绝对漏洞、相对漏洞及其它严重缺陷必须及时补摄。 漏洞补摄必须按原设计航迹进行;对于补摄航线的两端一般应超出漏洞区域外一条基线。 对于不影响内业加密选点和模型连接的相对漏洞及局部缺陷(如云、云影、斑痕 等),可只在漏洞处补摄。补摄航线的长度应超出漏洞外一条基线。 取的主要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实施前制定详细的航摄工程设计书,经甲方审定后正式作业。 工程前对工程使用的设备、材料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派出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现场组织安排和指挥生产,严格掌握天气标准,经常和气象台联系,不能错过航摄天气,确保飞行质量与摄影质量。 摄影尽量协调、安排在碧空天气进行,确保影像清晰,色调均匀,层次丰富。 8 现场负责人员经常与甲方代表取得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航摄任务。 严格按照 际质量体系操作,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质量跟踪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确保整个工程质量。 对于该摄区最好选在植被覆盖较少的秋冬季,摄影影像有利于成图作业。 摄技术参数 摄区名称 *摄区 面积 ( 2 * 2地面分辨率 * 图比例尺 1: 1000 航线敷设方法 *向 存储介质 硬盘存储 航摄仪类型 * 焦距( *向重叠 60 65 旁向重叠 30 5 航摄处理设备 础控制测量 面基础控制测量 制网布设 为了保证本 制网的精度,并尽量减少城市建筑物对观测卫星的影响,台高精度的 静态定位标称精度优于( 10D)。 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定位技术施测,同步作业图形之间采用边连接和点连接构网相结合的方式。 天线 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互差不大于 3 观测中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动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每个时段应对观测信息进行记录,记录格式见 附录 3。 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9 项 目 等级 观测方法 四等 卫星高度角 (o) 静 态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静 态 4 平均重复设站数 静 态 段长度 (静 态 45 数据采样间隔 (S) 静 态 10 60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中的边数 静 态 10 天线对中精度 静 态 3* c)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观测技术要求如下: 等 级 四等 视距长度 80m 前后视距差 5m 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 10m 视线高度(下丝读数) 三丝能读数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3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5查间歇点高差之差 5程双转点观测时,左右线路转点差 4:当成像清晰、稳定时,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 20% d) 水准网平差采用严密平差,平差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2 度要求 a) 像片平面和平高控制点对于附近国家等级三角点或高 等级 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 b) 像片高程控制点对于附近水准点或三角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十分之一基本等高距( 基本 等高距 为 1米)。 10 行依据 10 2007 公路 勘测规范 183141全球定位系统 量规范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控点布设 控点布设方法 测区平面像控点采用统一的区域网布设方案 。区域网的划分 按图廓线整齐划分,力求网的图形呈方形或矩形。 区域网的大小和像片控制点间的跨度主要依据成图精度、航摄资料条件以及对系统误差的处理等因素确定。 控点布设 原则 及布设方案 测区平面像控点采用统一的区域网布设方案,而且要 求所有平面控制点均为平高控制点。 区域网航 线数量原则上按软件平差处理能力和硬件环境处理能力为准;区域网首末端点必须布设平高控制点。每个分区的像控点,按分区的四角和中心布设。 四个角的控制点应布设于摄区范围内的边缘处及两条航线重叠区域,中心点应尽量布设于测区中心,布点示意图如下: * 自由图边的像控点必须布在图廓线外; 控点的选刺 像控点必须首先在室内按照设计书和像片条件进行初选,在像片上标出概略位置,实地选点刺点。野外选点时,应仔细判读像片, 选择最好的目标刺点,并现场整饰。刺点文字说明 要简练明确,交代清楚点位和像片上周围相关地物的关系,同时绘制点位略图并作相应说明。 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接近正交的线状地物交点、地物拐点或固定的点状地物上,实地辨认误差应小于图上 11 弧形地物与阴影处不得作为刺点目标。 高程控制点应选在局部高程变化很小的地方,狭沟、尖山顶和高程变化大的斜坡等不得选作刺点目标,当点位选在高出或低于地面的地物(如屋顶、围墙、陡坎等)上时,应量出其与地面的比高,注至厘米。 平高控制点的选刺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点位目标的要求。 像控点在各相邻航线的影 像上均应清晰可见,应选择影像最清晰的航线影像数据做像控点点之记。 控点整饰 根据已经预选的相片资料,在相片左上角标注像片控制点号。 在刺点相片背后绘制刺点略图和相应文字描述。 控点的联测 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采用 区内国家 级点可供像控点起算使用, 所有控制点均按平高控制点要求测量 ,其精度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有关 级点要求施测。 E 卫星高度角() 15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4 时段中任 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 20 时段长度 ( 40 数据采样间隔 (s) 15 卫星观测值象限分布 ( 25 10) % 6 控制点观测时段长一般为 45 分钟,可根据卫星状况和基线长度适当调整,调整后的观测时间必须满足基线边得到双差固定解。 控制点观测参数设置同大地点联测。 像控点的高程采用 个以上已知 高程级 别 项 目 12 点 且均匀分布 ,高程检测精度不得超过 像控点联测时必须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各项记载齐全、整齐 。 球定位 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相关规定执行 *航空摄影测量生产数据预处理 * 中三角测量 利用解算的外方位元素初值,自动进行空三区域内的点匹配;利用点匹配结果和外方位元素初值计算每一个时间节的外方位元素,每一时间节所对应的扫描影像类似于框幅式航摄的一节影像。利用计算的时间节的外方位元素对 影像进行纠正,输出 影像。 三加密技术要求 1. 空中三角测量使用 。 2. 采用 助空三加密:在引入像控点大地坐标进行区 域网的联合平差计算时,同时加入 助航空摄影得到的六个外方位元素初值作为带权观测值参与平差,用加密成果进行定向。 3. 空中三角测量正式实施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创建测区目录、测区信息文件、摄影信息文件、控制点坐标信息文件,并制作金字塔影像,同时根据外业控制点的布设情况,划分加密区域网,每个区域网包括的航线数量,要根据精度要求及使用的软件平差能力而定。 4. 约束平差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的精度及各种限差满足下列要求: 相对定向,平地、丘陵地标准点上残余上下视差 查点上残余上下视 差 地、高山地标准点上残余上下视差 q 不大于 查点上残余上下视差 q 模型连接较差应满足下列公式: S 10- z k像 10- 13 式中: m) m) 绝对(大地)定向后,基本定向残差、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区域网间公共点的较差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地形 类别 平面限差( 高程限差( m) 1: 1000 1: 1000 平地、丘陵地 基本定向点 余控制点 间公共点较差 :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 。 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 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 区域网内相邻航线间公共点较差为模型连接限差的 2 倍。 加密点的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进行估算: 控 公 式中: - 控制点中误差( m) - 区域网间公共点中误差( m) 余控制点的不符值( m) 邻区域网间公共点的较差( m) n 评估精度的点数 比例尺 限 差 点类别 14 5. 无约束平差空中三角测量数据处理的技术要求 间 X、 Y、 Z、 O、 P、 之间 、 Y、 、 连接点可靠性:误差椭圆包含可靠性矩形,可靠性值小于 100 6. 空中三角测量采用半自动作业方式,控制点量测采用人工观测。 7. 区域网加密完成后 必须进行接边。区域网间公共点接边,平面和高程较差不得大于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的精度及各种限差的规定,取中数作为最后使用值。 8. 空三加密平差成果需经野外检查点验证无误方可提供下工序使用。 9. 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提交的格式应满足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要求。 本定向 采用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制作 向的基本要求如下: 定向:内定向时测标应严格对准框标,别情况可放宽至 对定向:相对定向后,各点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得大于 大不超过 6个标准点点位必须有点。 对定向:绝对定向平面对点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不大于 大不大于 山地、高山地一般不大于 大不大于 高程定向误差不大于加密点的高程中误差。 字线划地形图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采用 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数字测图。主要遵循“内业定位,外业定性”的原则。利用航空数字影像建立立体模型,采集全要素数据,生成图形 文件。 1:1000 作业方法采用“两内两外”进行,即外业像控、内业测图、外业调绘、修补测、内业编辑。 体测绘地物、地貌的基本要求 15 a)测图之前应正确设置管道半径、容差,测绘等高线、水涯线等连续线时不得出现抖动现象。 b) 数据采集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每幅图保存一个文件,文件名与图幅编号一致。 c) 地形要素采集按 13923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执行。 d) 数据分类代码严格按国标规定(若采集代码与国标不符,要制作层对应表进行输出转换)执行,数据应分层存放,只有图廓线 层(包括方格网线)存放完整内图廓线,其他层均不存放完整内图廓线。 e) 每个立体像对的测绘面积在像片上不得超过控制点连线外 1要作好像对间接边。每幅图需测出内图廓线外以便接边。自由图边外最近的电力线、通讯线等架空杆位必须测绘,以保证图内电力线、通信线等有准确的连接方向。 f) 原则上由内业定位,外业定性。内业对有把握并能够判断准确的地物、地貌要素,直接采集;对无把握判断准确的(包括隐蔽地区、阴影部分和较小的独立地物以及无法确定性质的实体元素)地物须尽量采集, 并作出标记 由外业实地进行精确定位和补调。 g) 立体模型中地物轮廓全部可见的,用测标中心切准地物外轮廓和定位点采集,做到不遗漏、不变形、不移位 。 地物轮廓部分可见(另外有部分被阴影或影像遮盖的)时,要测绘出部分轮廓线。在辨别困难处作出标记,留作外业进行处理。水系如水塘、双线水渠及河流,以岸边线为外轮廓线(注意:当外轮廓线与水涯线的间距图上大于 1 h) 所有存在屋檐的房屋,为保证外业调绘对屋檐改正的准确判断,内业测图时无论是否看到房屋墙基,均按屋顶施测。 i) 河流、湖泊的水涯线以摄影时水位为准 ,测绘时将其闭合。 j) 测制 1:1000地形图时,其平面坐标和高程取小数位都为 显地物点、地形特征点、一类方位物上均要求测绘高程注记点。(如道路交叉口、独立地物点、山头、鞍部等)。 k) 等高线全部用人工以测标切准立体模型采集,不得采用软件自动生成,不得穿越房屋,且注意不得有点、线矛盾。 16 模型接边图幅接边点、线、面保持一致性。 a) 所有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必须经过检查员检查合格签字后方可继续下步工作。 b)采集的地物、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必须在立体模型上检查并作好记录。 c) 作业员上交的图幅 除常规检查外,特别要注意采集数据分类正确性、有向线段的方向性、地物属性接边等问题的检查。 字正射影像制作 数字正射影像挂图采用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生成 a) 影像为数字影像。 b) 影像处理要求: 与片之间影像尽量保持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当色调不一致时应作色调调整。最小密度大于 大密度 面上不得有图像处理所留下的缺陷。在屏幕上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c) d) :2000分幅的 5050里裁切, 效数据范围为图廓内的影像。但为了建库时 出现空白像元,将正射影像数据范围向外扩 20米。 e) 图内、外注记及图廓整饰 : 图内注记内容包括居民地、大型单位、水系、山峰、山脉、省级以上的公路注记,注记字体大小参照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执行。 绘、补测 般说明 外业调绘原则上以摄影时间为准。新增道路、大面积小区、标志性建筑以调绘时间为准。利用内业立体测绘的回放图或回放图叠加影像,到实地进行定性补调,调绘内容统一用 线宽小于 内业计算机编辑用。 业调绘的基本要求: a) 外业调绘时应认真仔细,做到“三清四到”(天天清、片片清、点点清,跑到、看到、量到、表示到),及时自查互校。 17 b) 凡本测区内业测绘的地物、地貌要素均需由外业在实地进行调绘。对内业测图时看不清、判定不准、遗漏的地物,均需在野外补测、补调。外业调绘的内容在图上表示时必须清晰易读,线条不得徒手绘出,各处注记要准确无误,位置恰当,书写工整。 c) 零星的遗漏地物一般采用距离交会法、截距法或极坐标法等解析法在实地 补测。对成片的遗漏地物,需采用全站仪用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进行补测。一律严禁图解法。 d) 外业补测补调的内容在图纸上一律以红色注记表示,要清楚工整地标注在调绘图纸上;对已拆除的建筑物和可舍去不表示的地物,均应在外业调绘图上打 X 划去 ,范围较大时应加说明。外业定性表示和房檐改正等内容,要用签字笔清晰地表示出来。 e) 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编辑。 量控制点调绘与补测 基础控制点、像控点不论目标明显与否,必须先在内业根据所有点的坐标展绘在图上,以方便外业在实地补测补调新增地物和检测地 物点的平面绝对精度时参照使用。外业调绘时,对于带有平面坐标的测量控制点,必须保证控制点与周围地物相关位置正确,要量取控制点至明显地物点目标的距离以判定测图的精度。对于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准点,必须量取其至三个及以上明显地物点间的水平距离(按 准确标注于图纸上,供内业编辑时使用。 民地和垣栅调绘与补测 1:1000 比例尺地形图,房屋一般不综合,应逐个表示。对房屋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属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分割表示。城镇内的老居民区街坊,房屋毗连,庭院套递,应根据房屋结构形式不 同、屋脊高低不一、屋脊前后不齐等因素进行分割表示,不能成片综合。 图上 6 下的天井、庭院可进行综合,但不能成片综合。 房檐改正方法与要求:房檐宽度的测量是否正确,关系到确定建筑物基脚的正确性,特别是建城区将直接影响成图平面精度。对于 1:1000 成图,采用滴水线法,即将长年雨水滴水痕迹线至墙基间距,用 2m 钢卷尺量取 ,误差 10房檐宽度大于图上 必须量取并说明注记。 18 单位名称一般以单位门牌名称为准;若一门多牌,则选其中一个主要单位名称。小区名称一般以小区大门的字牌为准。 已建层基 或建筑物地基,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普通房屋及建筑物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加注“建”字;在调绘截止期限后已经拆迁、推土仍在建或停建的地块,其范围用地类界绘出,加注“施工区”字。铺装地面应适当加测高程点。 对于住宅居民区院内的违章搭建房屋设施,在其高度不超过正常围墙高度的一律不表示。 在扣除房檐宽度后,单房屋小于 “砖”结构的房屋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的房屋要加注“砼”;“砖混”结构的商品宿舍楼和企 事业单位较大的房屋加注“混”。凡房高低于 临时性的建筑设施不表示(包括临时性工棚、活动房屋、为工棚临时架设的电线、可搬移的售货亭、报亭等),农村中不正规的牲口圈、厕所不表示。正规的自行车棚用棚房表示。 凡用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作屋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表示(简单房屋判别:墙体和房顶只要任意一方有简易成分的均认为是简易房屋)。 永久性的温房、花房虽然用塑料膜覆盖,但其内部是钢筋、水泥柱支架或某一侧是砖墙结构的,仍用图式 落地式、封闭式阳台均 以阳台符号表示。 图上长度小于 树篱笆等可不表示。 立地物 独立地物是定位的主要依据,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绘外轮廓,填绘符号;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和定位线。 通及附属设施调绘与补测 测绘道路时,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状要反映逼真。公路应在图上每隔 159 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可随意中断,应根据实地情况正确表示。公路进入城区时,公路符号以街道线代替。城区街道上的永 久性的安全岛、人行道绿化带和街心花园均应绘出。主要街道边线要准确绘出,街道上永久的隔离桩和隔离栏,用栅栏和栏杆符号表示,次要街道可用各类地物实际存在的边界线表示。 交通附属设施调绘的其它规定: a) 宽度在 3m 论何种铺装材料,用大车路符号表示。 b) 乡村路较密集时,可视通行情况择要依小路符号表示,但应成网,并反映出疏密特征。双线道路下的涵管要正确表示。 线及附属设施调绘与补测 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应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 ,只表示主要的一种,但在分叉处需交代清楚。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通讯线在图内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连线方向(注意:其他地区均应连线)。入地口短线符号紧靠杆位一侧按垂直于南图廓线方向 表示,地下部分能明确其走向的用虚线表示出一段,地下光缆均应表示准确。 10 管线设施调绘的其它规定: a) 地面上架空管线应表示,墩架应实测表示。墩架密集时可做适当取舍,但在管线拐弯处和跨越地物两侧的不应取舍。 b) 国家布设的通过测区的主干光纤、电缆、天然气等地下管线的地上标志施测表示,并以线段相连表 示走向,其余的地下管线可以不表示。 c) 城区街道各类井盖均需表示。消防栓必须需实测,居民公用水井应表示。 系及附属设施调绘与补测 水系及附属设施调绘按照下列规定进行作业: a) 河流、湖泊、运河、水库、水渠、水塘通常以岸边线绘出轮廓线,不绘水涯线。当岸边线与水涯线在图上水平投影间距大于 1以斜坡线表示,水涯线须绘出。 b) 河上桥梁或过河高压线电线两边的栏桅线两端支柱实测表示。 20 c) 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除绘出水生作物符号外,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d) 河流宽度超过 渠宽度超过 ,以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否则以单线表示,有岸堤的沟渠应测注堤顶高程。所有河流、沟渠均应绘出流向。 界调绘 本项目境界外业不调绘。 被调绘与补绘 植被调绘按照下列规定进行作业。 a) 所有植被范围边界在测图时均应以地类界表示,植被的性质由外业调注,所有植被均要绘出植被符号,有些需加注说明,水旱轮作地以水田表示。 b) 居民地附近的散树可择要表示。 c) 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木,以行树符号表示。 d) 有影像的田硬 均应表示,如果田埂密集(图上间隔在 2内)时择要表示。宽度在图上大于 1于 1 e) 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 f) 季节性的打谷场不表示。 g) 居民地前后的水泥地面积小于图上 2 理名称与注记 地理名称在调绘时按下列规定执行。 a) 村名、街道名等以实地门牌或地名牌为准。 b) 所有名称应使用国务院批准的简化字。方言字、地方字应注出拼音字母和汉字谐音。 c) 有名称的桥、闸、广场、道路、街巷、工矿企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文 化体育建筑、名胜古迹及河流、水库、湖泊等都应正确调绘标注名称。 d) 注记字体要清晰易读,指向明确,注记全名较长者可省略注出,但含义要确切,如“湖北省公安县”,可省略为“县”。 e) 取图幅内著名的地理和自然名称作为图名,如村庄名、单位名、地理名称。同一测区内不得有相同的图名,如图幅内确无名称时,可只注图幅编号。 上未说明部分按规范执行。 21 目精度评定及碎部点测量 a)本测区为平地,作业手段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为防止测区产生系统误差,调绘前应由生产部门组织,在成图区 域内采集 2平方公里高程数据,且每幅图( 50数据采集不得少于 20个点,对照内业生产的数据,计算出中误差;在误差范围内可进行下一步工序。若达不到精度要求,应重新设计最优方案进行生产。 b) 为了保证铺装地面高程精度,其图内铺装地面高程注记点采用外业施测。其它高程点可由内业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采集,但外业必须检测,以防产生系统误差,精度不满足要求的也应全部外业施测。 高程注记点用水准仪、全站仪散点法测定,也可以用 体方法参照 点法测站点的高程,可以是四 等及四等以上等级水准点的基础上加密的一次附合图根水准(或相当于图根水准的测距高程导线),图根水准长度在 8内,视距小于 100m,闭合差不大于 40 L 可以是相当于图根水准点精度的其它控制点的高程。注意不得在图根水准点上再发展次一级的水准路线。在施测过程中如通过路口等地方,应尽可能多地留一些固定的地物点(如地下设备、各类检修井等)的高程,以备检测和使用,并要在手簿中详细记录其位置,便于查找。水准仪散点法中,测站至碎部点标尺的距离,地物点不大于 80m,地貌点不大于 120m。 c) 等高线注记字 头应指向高处。采石场、乱掘地、水稻田、密集居民区内不测绘等高线,但须适当测注高程点。 d) 所有陡坎一律不测注比高,改用测注坎上(或坎下)的高程(同高程注记点),以点表示测注高程的位置。比高小于 1/2 等高距或长度小于图上 5不绘陡坎符号;在陡坎上测注高程,不注记比高。 e) 在公路、简易公路、主要街道及大车路的中心线处,图上每隔 8道路交叉口和转换处,以及地形明显变换处也应测注高程注记点。 字线划图( 辑 用专业编辑软件进行编辑,输出成果为 22 面的信息以 1:500、 1:1000、 1:2000 符号库为基础表示,线划信息应保持美观、完整,不能随意打散,采集编辑均以“米”为基本单位。 按居民地、道路、水系、等高线、其它地貌、植被、高程点、境界、图廓整饰等要素,注记随层。 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数据编辑应严格遵照“内业定位,外业定性”的原则,不得随意更改要素的性质和位置。 高线遇陡坎、道路等双线地物应断开,遇点状 符号可不断开,但应将注记尽量放在不压盖线状要素的位置。 合表注记图号,等高线和高程点保留高程值,高程点注记至 幅间接边应严格遵循规范,超出限差的应查明原因,重新修测,并作好记录,不得强行接边。 据编辑应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发现明显错误与矛盾,应及时报上一级技术部门处理,并作好记录与签名。 外整饰字体一律用黑体,图内注记字体用细等线体。 廓左下角注记: 2010 年 3 月航摄, 20 X 月调绘, 20 X 月全数字成图。 *坐标系, *高程基准,等高距为 1 米。 20版图式。 表 13 分层方案 层码 内容 层颜色 颜色号 0 白 7 测量控制点 测量控制点及注记 白 7 地貌和土质 地貌及土质 黄 2 工矿建筑 工矿企业建筑物及公共设施(除有关名称、说明注记) 白 7 管线及附属设 管线及附属设施(除有关名 青 4 23 施 称、说明注记) 交通及附属设施 道路及附属设施(除有关名称、说明注记) 红 1 居民地及垣栅 居 民地及垣栅(除有关名称、说明注记独立地物) 白 7 水系及附属设施 水系及附属设施(除有关名称、说明注记) 蓝 5 图廓 图廓线、公里格网、图廓注记 白 7 植被 植被(除说明注记) 绿 3 注记 除高程点注记和图廓注记外所有说明注记 白 7 首曲线 黄 45 计曲线 黄 50 高程点注记 黄 2 5. 质量保证措施 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技术总负责人由法人单位设立,分项目负责人和分项目技术负责人由项目实施单位设立。 项目法人单位负责项目整体调度,项目实施安排 ,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设计书的编写,项目过程监理、项目评审及生产会议的组织。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分项目的生产管理、过程质量管理、最终成果的质量保障、 24 技术问题的上传及实施要求的下达。 法人单位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提供技术支持。 *保障及时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完整、准确的成果资料。 各承担单位保障项目顺利完成所需的人、财、物。 为保证成果成图的质量,在质量控制方面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 1)施工前对此工程作业的仪器进行严格的检定、检定工作由授权单位完成。确保投入 的仪器设备的精度指标满足项目实施要求,把住产品质量源头。 2)作业前组织技术人员对已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测区踏勘,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技术标准,认真设计,严格把握各项技术要求,在设计完成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跨行互通与清算体系建设报告
- 2025年学前教育机构师资管理创新与职业素养提升报告
- 邮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通关考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尾矿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政策实施效果跟踪报告
- 2025年智能客服行业情感分析技术挑战与对策报告
- 2025产品二线市场总代理合同书
- 2025版新型复合材料围墙施工合作协议
- 2025版抹灰班组承包工程竣工结算合同
- 2025年度动产典当借款合同范本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同步备课系列 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 成熟生产线评价报告
- “高效的课件制作技巧及展示技能培训”
- 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划分表
- 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 第06章设计美学程能林第4版《工业设计概论》课课件
- 中行bfw框架开发和测试资料课件
- 医疗CT中碲锌镉CZT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 食材配送应急保障配合措施方案
- 泌尿系统结石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测试题带答案(20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