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煤矿建设十佳人物报告文学.docx_第1页
和谐煤矿建设十佳人物报告文学.docx_第2页
和谐煤矿建设十佳人物报告文学.docx_第3页
和谐煤矿建设十佳人物报告文学.docx_第4页
和谐煤矿建设十佳人物报告文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谐煤矿建设十佳人物报告文学 报 告 文 学 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最坚强的力莫过于毅力。 一个一条腿行走的人, 十几年如一日, 靠一个杂货摊维持四口之家的生活; 凭一双手将三个未成年的女儿抚养成才; 用一颗慈母之心撑起了家庭一片新天地。 她走过了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经历了别人没有经过的苦, 在悲与痛、爱与泪、酸与苦的交织碰撞中, 书写了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演奏了一曲感人动听的“爱之歌” 题记 大爱撑起一片天 记和谐煤矿建设“十佳人物” 这是一片洋溢着创业激情的热土; 这是一个孕育着温馨和谐的家园。 巍巍泰山,铸就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 秀美桃乡,塑造了她浓郁的人文情怀。 矗立在泰山西麓、陶山脚下的煤矿矿区 一颗璀璨的煤海明珠,用她厚重的文化之魂,孕育了一代 代和谐建设的创业实践者,也催生了一个个走在时代前列 的先锋模范人物。他们置身于这方深厚的文化沃土,延续 着前人的创业轨迹,书写了“和谐、发展、共享”的新篇 章。 走进这个闻名遐迩的全国文明煤矿、全国煤炭系统企 业文化示范矿,你不仅会被这里清新的生态环境所吸引, 也会被浓郁的人文气息所熏陶,更会为一个个感人动听的 故事所感染。 这里,向你讲述这样一位女性: 她没有显赫的身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属,一个 慈祥的母亲;她也没有卓越的业绩,只是做了一些平常的 小事儿。但在普通与平常之中,她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当你得知她是一个平凡的女性时,你会想到,她像很 多女人一样,嫁人,生子,居家过日子,每天重复着平常 人的生活。 当你得知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性时,你会看到,她 只有一条腿,另一条腿被一个拐杖代替了;她身边一个杂 货摊,那是维系全家生计的唯一来源;她还有三个未成年 的女儿,如今已工作的工作,上大学的上大学,走上了不 同的人生道路。但唯一没有的,就是家庭的“顶梁柱” 她的丈夫,他在十年前病逝了,只有一条腿的她成了家 庭的“顶梁柱”。 十多年来,她带着三个女儿相依为命,用一条腿撑起 了四口之家,凭一双手先后将女儿送进高校大门,靠一个 杂货摊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而举步维艰的她却从没有向组 织开过一次口、要过一次钱、提过一次要求,硬是凭着顽 强的毅力,挺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用伟大的母爱撑起了 家庭一片新天地。 她,就是被集团公司评为和谐建设“十佳人物”、 “十大魅力女性”的,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走近 我们怀着无比敬慕的心情走进了她的家,也是迈着十 分沉重的脚步走近了的生活。她真诚、和蔼、慈祥 的目光和面孔,怎么也无法让我们与想象中的坚强女性联 系在一起。 这个用一条腿行走的人,在丈夫病逝后的十多年来, 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身患残疾,体弱多病,是靠 什么撑起了这个四口之家?无职无业,只有小学文化的她, 又是怎样将三个未成年的女儿抚养成才,送进了高校大门?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怀着无比敬慕而又沉重的心情, 走进了的家,走近了她的生活。 我们意识到,这次采访将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尽量 减轻采访对象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笔者选了一个阳光 明媚的日子,在社区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了李庆存的 家。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院,院子不大,显得有些拥挤, 但拾掇得干干净净,有条有理,给人一种温馨清亮的感觉。 据社区的同志讲,一家原来住在五楼,自她遭遇 车祸后,矿上为方便她们生活,就把她们调到了一楼居住。 停放在院内西侧的一辆杂货车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看 上去已经十分破旧的货摊上摆满了笔墨纸张、儿童玩具等 各色物品,车子旁边还竖着几根破烂不堪的木制拐杖,上 面层层缠着已经发了暗的黄色胶带,有的断裂了,有的发 了霉,也有的被蛀虫钻出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显然已无法 使用了。 这时,一位步履蹒跚,拄着拐杖的老人微笑着向我们 走来。潜意识告诉我,这一定是我们要采访的对象 老人了。从她和蔼的面孔和布满皱纹的脸上,我们看 到了慈祥、质朴和真诚,却怎么也无法与想象中的坚强女 性联系在一起。 当我们说明来意和采访意图后,老人眼里顿时闪出了 点点泪光,还没有开口说话,盈盈欲滴的泪水就溢满了眼 眶,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那段令她终生难忘的日子 不幸降临在这个家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她却“收获”了痛苦:一次飞 来横祸,成了她永远的痛;夏日是充满热情的季节,但这 个夏天却充满了悲情:一个生命的消失,彻底改变了她人 生的轨迹。 面对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巨大反差,在生与死、走与 留的天平上,她究竟选择了哪一个砝码 像很多家庭一样,也曾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丈 夫原是煤矿一名普通职工,后调入煤矿防治 水工区工作。1979 年 11 月,与携手步入神圣的婚 姻殿堂,开始了新的生活之旅。 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美满的,在这个幸福 美满的小家庭里,经常传出轻盈的欢笑声。这对新婚燕尔 夫唱妇随,互敬互爱,就像分不开的一对喜鹊一样,欢快 地经营着她们精心搭建起的“雀巢”,每当看到她们手牵 着手出出进进,左邻右舍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尤其是三 个女儿相继出生后,更是锦上添花,给家庭平添了许多欢 乐。虽然丈夫一人挣工资,生活也不宽裕,但一家人和和 睦睦,其乐融融,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那时,感 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这样幸福的日子持续 了没有多久,一场飞来横祸打破了生活的宁静,使这个幸 福之家背上了沉重的生活负担。 1993 年 9 月 16 日,突如其来的车祸无情地夺走了 的左腿。自那以后,她成了一个残疾人,开始了一条腿走 路的生活;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来自外界的冷漠、鄙视、 歧视取代了曾经羡慕的目光,屈辱与痛苦开始伴随她 的周围,与此同时,她在家庭中也由一个照顾人的角色转 换为被人照顾的角色。这场无情的车祸不仅给带来肢 体上的巨大痛苦,也使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生活负担,尽管 这样,这个不幸的家庭并没有因这场灾祸影响到生活的幸 福,一向勤劳忠厚的丈夫,在妻子残疾后毅然承担起全部 的家务,他一边上班、挣工资、养家糊口,一边照顾李庆 存及全家人的衣食起居,小日子仍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时隔三年,不幸再次降临她们家,使这个本就负 担沉重的家庭雪上加霜,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1997 年 7 月 6 日,丈夫因食道癌离开人世,舍下了身 患残疾的妻子、三个未成年的女儿和 8 万多元的债务。 家庭的顶梁柱倒了,全家人陷入无比悲痛之中,这个 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坠入深渊,彻底改变了生活的轨迹。 丈夫走了,带走了全家人的希望和依托,也带走了她 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从那以后,全部的家庭负担像一座大 山一样压在了体弱多病、患有残疾的一人身上。当时, 三个女儿最大的只有 13 岁,最小的还不足 10 岁,而自己 又左腿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并患有冠心病,家里还欠下 因给丈夫治病花去的 8 万多元的债务,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呀? 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和生活的巨大反差,一度产 生轻生的想法,可三个女儿怎么办?她们都还小,谁来照 顾她们?女儿已经没有爹了,不能再没有娘啊! 她环视着这个生活了十多年的家,再看看三个可怜的 女儿,她进退两难,举棋不定,哭了又哭,想了又想,在 生与死、走与留这个天平的砝码上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 争 矿领导得知一家的情况后,立即责成矿工会落实 帮扶政策,将其纳入特困户进行帮扶,并落实专人与其结 对子,同时还全部减免了三个孩子的学杂费。 组织的关怀像一股暖流瞬间温暖了的心,使她在 极度悲观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她办起了杂货摊 一个女人“半边天”,而这个只有一条腿的女人撑起 了“一个天”。 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使一家暂时度过了生活难关, 万分感激的她在夜深人静时常常想:“生活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矿上的困难户也不只自己一家,不能总是依赖组织 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啊!”这个时候, 产生了自谋出路的想法。可是,作为一个无业家属,她既 没有工资收入,也没有其它生活来源,况且自身行动不便, 支撑这个四口之家谈何容易?但生性好强的还是痛下 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撑起这个家,把三个女儿抚养成才。 于是,在丈夫生前工友的帮助下,她硬是办起了杂货摊, 开始了自力更生的艰辛生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考验 着,就连“行走”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于只有一条腿 的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每挪动一步,她都要付出常 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忍受着残肢带来的巨大疼痛和折磨。 生活中她不知摔倒多少次,流了多少泪,但为了维持家庭 生计,让三个女儿都能吃饱饭、上起学,她每天起早贪黑, 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推着杂货车,艰难地来往于店铺和家 庭之间,有时稍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一次下雨天,大 女儿晚自习回家后还不见母亲归来,就匆忙拿起雨伞去接 母亲,刚出家门没多远,就远远看到昏暗的路灯下一个弱 不经风的身影在雨中晃动,还没等看清面目,那个笼罩在 雨雾中的身影就歪倒在地,顿时一种不祥之感涌向心头, 她急忙加快脚步跑过去,当看清倒在地上的人果真是母亲 时,女儿心里再也忍不住了,抱住全身泥水的母亲失声痛 哭:“妈妈,以后下雨天咱就不出摊了。”此时此刻,无 以言尽的艰辛一下子变成委屈的眼泪,孤独无助的母女在 雨中拥在一起,哭成一团。 知道女儿心疼自己,但她心里更清楚,一家人的 生活全靠摆摊挣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自己虽然苦点累点, 但哪怕多挣一毛钱,也能给孩子买支铅笔、添块橡皮啊! 能多挣一点就多挣一点,多挣一点,生活就多一点保障。 自那以后,女儿生怕母亲再出意外,每次课间操她都 插空跑到街头,看到母亲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回去上课。就 这样,每天靠摆摊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每月百十元的杂货收入微乎甚微,但却成了全家人的 希望。为减轻生活的压力,尽量减少家庭开支,平时 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天天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全家人的 生活费每月都控制在 50 元以内,人均才十几元。平时头疼 脑胀、感冒发烧,她都拣最便宜的药买,甚至更换假肢也 由医生叮嘱的每两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母女靠摆摊相依为命,过着简单、清苦而又极 其艰辛的生活。如今,积劳成疾、风烛残年的李庆存已这 样固守了 10 个春秋。 她让女儿跪在父亲遗像前 一个水果,让女儿懂得了生活的道理;一个规矩,规 出了三个懂事的孩子。“教子莫如父”。失去父亲的孩子 会是怎样呢? 丈夫去世后,既当爹又当妈,在照顾好三个女儿 的衣食起居,竭尽全能付出母爱的同时,还要教她们堂堂 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力所能及地给孩子一个“父爱” 。 这些年来,背负的不仅是繁重的生活负担,也面 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丈夫生前治病辗转南北,光治疗费 就花去 10 多万元,而且还拉下了 8 万多元的债务,她靠摆 摊挣来的微薄收入,别说还债款,就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 难以维持。可钱是别人的钱,再苦再难,借的钱总得要还 啊!生活上她像挤海绵一样,挤了又挤,压了再压,平时 连蔬菜都舍不得买,除了去地里拔些野菜,就去菜市场拣 别人扔掉的白菜帮吃,在她们家,清汤、煎饼、咸菜是家 常便饭。就这样,她一边紧缩开支,一边积攒债款,攒一 点就还一点,至今还有 3 万多元没有还上。 由于得不到应有的营养,都还处在发育期的三个女儿 个个面黄肌瘦。这些年来,她们只顾得上吃饱,哪还顾得 上吃好呢?看着骨瘦如柴的三个女儿,看在眼里,疼 在心里,不知心里有多难受。可是,作为一个残疾女人, 除了靠摆摊维持基本的生活外,她还能做什么呢? 左邻右舍看她们母女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时就同 情地送些水果、零食给孩子们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让 孩子吃些水果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对于李庆存一家,别 说吃水果,就是吃上一顿新鲜的蔬菜也感到很满足。她也 希望自己的女儿象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天天吃上香甜甜的 水果,可她做不到,她没有钱去买,对别人送来的水果, 孩子们也仅仅是尝尝鲜、解解馋而已。为这事儿,还 专门给三个女儿定了一个“规矩”:对亲朋好友送来的水 果,一天只能吃一个,并相互监督,不许多吃。这条规矩 对于长年吃不上水果,况且都还未成年的女儿来说,怎能 经得住这些鲜嫩水果的诱惑呢?有一次,小女儿忍不住就 多吃了一个。发现后,非常气愤地把三个女儿叫到身 边,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并责令她们跪在父亲遗像前“闭 门思过”。这一跪就是两个多小时,女儿的膝盖都跪出了 血丝。看着丈夫端庄的遗像,再看看骨瘦如柴,可怜巴巴 的三个女儿,心里再也忍不住了,心疼地将女儿拥入 怀中,抱头痛哭。 事后,一边抚摸着女儿红肿的膝盖,一边语重心 长地对她们说:“妈妈不是心疼你们吃水果,咱家困难, 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哪还有钱买水果啊!让你们一天吃 一个,就是为了尝尝鲜,解解馋,这样还能多吃一天。再 说,妈妈立这个规矩也是为你们好,是想让你们做个懂事 理、守规矩的孩子。你爸活着的时候,这些事儿用不着妈 操心,现在你爸走了,妈再不管谁还管你们呢”听了 妈妈这番话,女儿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她们像一 下子长大了许多,不约而同地再次跪倒在父亲遗像前,默 默地许下了心中的誓言 十多年过去了,这件事至今仍萦绕在心头,每当 想起这事儿,她仿佛又看到了女儿红肿的膝盖,总感到对 不住女儿。可看着她们一天天成长起来,一种欣慰之感油 然而生。 特殊的除夕夜 除夕夜,这个万家灯火、举家团圆的日子,不知圆起 了多少人的团圆梦,也不知成全了多少家庭的幸福宴。在 这样一个欢天喜地、歌舞升腾的夜晚,李庆存一家又是怎 样渡过的呢? 火树银花不夜天,又是一个除夕夜。 随着夜幕的降临,“煤城”内外华灯初放,分外耀目。 令人眩目的霓虹灯流光异彩,把节日的矿山装点得像水晶 一样,热闹了一天的人们仍方兴未艾,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中。 此时此景,笔者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一首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诗中描绘了太平盛世官民共乐、欢庆元宵夜的喜庆景 象,每逢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歌或舞或游,用 各种方式尽情狂欢,兆示祥和吉利,寄托美好愿景。 今天的除夕夜又何尝不是这样啊!然而,这个被欢乐 遗忘了的角落的家,又是另一番情景。 窗外不时传来清脆的烟花爆竹声,这是新年的声音, 春天的声音,欢乐的声音。听着响亮的爆竹,就仿佛听到 了春天的脚步声;看着满天的烟花,就仿佛看到了美好的 憧憬,但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一声声爆竹就像一根根钢 针一样,深深刺痛了的心。除夕夜,谁家的孩子不燃 放烟花庆新春?谁家的孩子不穿上新衣贺新年?谁家的孩 子又不吃上丰盛的年夜饭呢?而这一切,都无法满足 女儿。她何尝不想让女儿像同龄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燃 烟花、庆新年!又何尝不愿让女儿穿上新衣服,吃上丰盛 的年夜饭呢!可谁会想到,这个四口之家一年只吃 20 斤油? 谁又知道,她们一月的生活费只有 50 元? 没钱买烟花爆竹,就让女儿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听 别人的爆竹,看空中的烟花。她安慰女儿说,“别人家的 和自己家的没啥两样,不是一样听,一样看吗!” 女儿没有新衣穿,她就把邻里送给孩子的剩、旧衣服 洗干净让孩子穿上。她说,“衣服新旧一个样,穿着干净 比啥都强。” 没有丰盛的年夜饭,就包上素水饺给孩子改善生 活。她对女儿说,“妈妈小时候吃糠咽菜,是掰着窝窝头 长大的,别说吃上一顿水饺,就连馒头都吃不上。” 这些自我安慰的话能安慰孩子,又怎能安慰自己呢? 她默默地站立在老伴面无表情的遗像前,不无哀怨地自语: “老啊!你听到外面鞭炮响了吗?你知道今天是过年 吗?你看到俺娘四个是怎么过的年吗?要是你还活着该有 多好啊!俺娘四个也不会受这么多委屈了。都过年了,咱 们女儿连块肉都吃不上,你怎么这么狠心呀!怎么就撇下 俺娘四个不管了呢”看着相视无语、神色黯然的三个 女儿,心如刀割的忍不住流下了苦涩的泪水,三个女 儿也“哇”的一声扑到了母亲怀中 母女的哭声淹没在除夕夜的喧闹中,那么脆弱,那么 渺小,而又那么坚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又 毅然拾起竖在墙角的木制拐杖,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雨中进货 冰凉的秋雨打湿了她的衣服,但没有浇灭她心中炽热 的爱火。在这条改变她人生轨迹的道路上,她跌倒了又爬 起,爬起了又跌倒,又爬起,又跌到她就这样在跌跌 摔摔中书写了不凡的人生。 这条路是那么狭窄,在这条改变她人生的路上,她永 远失去了那个伴随她走过 38 个春秋的左腿。她恨这条路。 这条路又是那么宽广,也是在这条让她伤感的路上, 她开始了人生的新起点。她感谢这条路。 这是一条让她终生难忘的路,它给了她痛,给了她爱, 给了她信心;这也是一条她往来于店铺和货源地之间的必 经之路,每个星期,她都要奔波近百里去进货。在这 条实现她人生价值的路上,留下了她太多太多的记忆 又到了进货的时间了。这天一大早,像往常一样, 拎起帆布包,搭上了通往的第一班中巴车。 深秋的清晨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蒙蒙胧胧,悠悠 远远,仿佛仙境一般。已沉浸于朦胧中的中巴车上的人们, 随着车子的颠簸规律地晃动着身子,时而前倾,时而后侧, 没有言语,没有说笑,似乎被窗外的景色陶醉了。郁郁葱 葱的树叶不知何时已变成了金黄色,它们宛若一群翩翩起 舞的蝴蝶,在微微晨风中忽起忽落,时而旋转,时而飘起, 时而投向大地的怀抱,整个大地被它描绘成一幅金黄色的 画卷,就像覆盖了一层彩色的地毯,给人一种清新舒爽的 感觉。 然而此时,却无心欣赏窗外的景色,她心里惦记 着她的店铺,琢磨着她的生意,盘算着她的货源不知 不觉中已进入了梦乡。她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好久好 久没有让她这样轻松、这样飘逸、这样幸福的梦,她梦到 了丈夫,老伴微笑着看着她,时而帮她捶背,时而帮她揉 腰,时而搀扶着她散步;她看到了女儿,她们拿着大学录 取通知书一边喊着妈妈,一边向她奔来,“妈妈,妈妈, 我们考上了,我们考上大学了。”一家人高兴得跳了起来, “今天妈妈改善生活,好好庆祝庆祝!”她一边说着,一 边哼着小曲向门外走去,走起路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轻盈, 什么时候自己的腿也好了,宛然像正常人一样 “嘟嘟”的汽笛声把她从梦中唤回现实,她用手搓了 搓疲倦的脸颊,这才发现到站了。下车后,她拎着那个破 旧的帆布包一步一步向批发市场走去,慢慢地消失在人流 中。 秋冬之交的泰城依然那么繁华,街上车水 XX,人头攒 动,使这个美丽的城市充满了朝气和生机。有人说,这是 一个富有魅力而又有灵气的城市,她每天吸引着四面八方 的游客,有的为泰山而来,因为泰山将赋予他们灵感;有 的为赏景而来,因为这里景色迷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 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也有的为创业而来,因为这里有广阔 的发展空间,布满了创业者的足迹,可以给他们智慧和力 量。而她,是为谋生而来,因为这是改变她人生 的地方,在这里,她发现了生命的价值,找到了生存的依 托,开始了生活的新起点。 她像往常一样,在喧嚣的批发市场中寻找着自己的货 源,每到一处货店,她都要仔细挑选,精打细算,在与店 主反复讨价还价后,才把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货物打包 入囊。 这时,天空突然刮起一阵大风,顿时尘土飞扬,阴云 密布,转眼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熙熙攘攘的人群瞬间就被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驱散了,慌乱中他们有的撑起了雨伞, 有的披上了雨衣,有的加快了脚步,更多的人则奔向了路 边的小店、门市、帐篷,凡是能避雨的地方都聚满了人群, 他们三人一伙,五人一堆,纷纷评说着这场大雨的到 来 一阵混乱过后,大地又恢复了刚才的平静,只是多了 一些花花绿绿的雨伞和雨衣。转眼间已过了午时,疲惫不 堪的这才感到饥渴如麻,她从帆布包中掏出事先准备 好的水瓶和煎饼,一边慢慢地咀嚼着,一边仔细地清点着 货物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避雨的人群开始有了些许的骚动、 焦灼和不安。入秋以来,干涸的大地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人们早就盼着下场雨了,但今天这场雨似乎没有给他们带 来多少惊喜,避雨的人群耐着性子,又开始评批这场雨 了 傍晚时分,终于出现在批发市场门口,只见她一 手拄着拐杖,一手吃力地拖着已包了一层塑料纸的鼓鼓囊 囊的帆布包向车站蹒跚走来。她没有披戴雨具,也没有找 地方避雨,她要赶上最后一趟 6 点的末班车。 雨仍然下个不停,一条条从天而降的白色丝带把天地 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在平滑的路面上击起了朵朵水花,然 后汇成长长的水墙向着一个方向流去。这场大雨不会想到, 它只顾了给这片干涸的土地浇灌营养,却不知多少人被它 隔离,被它延误。 抬头看了一下对面的钟楼,时针已指向了 5 点, 她不禁皱起了眉头,再不赶紧就坐不上末班车了。 批发市场距离客运站仅几十米的路程,正常人步行也 就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但对于身患残疾、行走不便、背负 几十斤货物的李庆存就不同了,她每次进完货,都要给这 段短短而又漫长的路程预留出充分的时间。她舍不得“打 的”过去,更不愿意雇人拖货物,即便仅仅几元钱,她也 不曾这样做,今天她仍然不会。在她认为,每一分钱都要 用在“刀刃”上。 雨越下越大,全然没有一点消停的迹象。全身上下早 已被雨水浸透了的,拖着几十斤重的货包吃力地向车 站挪动着脚步,只听“扑通”一声,因雨天路滑,拐杖没 着好地,连人带货重重地摔倒在冰冷的水泥路上,路上的 砂石搓裂了她的衣服,擦破了她的手臂,拐杖也被甩出几 米远。 “时间不等人啊,赶不上车就麻烦了,女儿还在家等 着吃晚饭呢!”她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女儿饥饿的面孔。早 上临走前,她只给女儿准备了早餐和午饭,晚饭要等她回 家再做,而这场大雨却把她滞留在这条仅有几十米的路段 上。 她借着雨水冲了冲已渗出血渍的手臂,忍着疼痛爬向 几米以外的拐杖,然后吃力地撑起身子,托起货包继续艰 难地向前移动着身子,可没走几步,一身疲倦的她又摔倒 在地 深秋的傍晚已略有寒意,再加上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更让人感到冬天的来临。而此时此刻,却一点也没感 觉到冷,头上还不时冒着热腾腾的汗水。她使出全身的力 气,再次撑起虚弱的身子,吃力地向前挪动着脚步 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穿梭不断的车辆射出了一束束 刺眼的灯光,扫过了她满身泥水的身子和泪雨模糊的眼睛, 她已顾不上手臂的疼痛和疲倦的身体,脑子里只有孩子、 回家 就这样,她摔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又摔倒,短短几十 米的路程,她前后摔倒了 5 次,走了整整一个小时。等她 赶到车站时,回程的末班车已开始启动了。 言谈间,的眼里早已噙满了泪水,大颗大颗的泪 珠从她布满沧桑的脸颊上滚落下来。笔者的眼睛也湿润了, 一时间大家沉默无语,房间的空气也仿佛凝滞了。 见天色已暗,我们不忍心再打扰她老人家,就打破沉 静,一边安慰她,一边起身告辞。迈出房门,我们深深吸 了一口气,这才感觉,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异常沉重。 晴朗的天气并没有给这次采访带来多少轻松,但我们 再次走进李庆存家时,仍然选择了一个天空晴朗的日子, 我们希望这一次采访,话题不再那么沉重。 依然是这一个小院,依然是这一家子,但今天,这里 不再那么陌生,就仿佛见到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每一个 角落都显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令人回味。当我们 进门落座后,一时间却又不知从何谈起,这时,的女 儿给我们泡上了一杯茶,采访也就从她女儿的话题开始 了 女儿“不认”残疾母 自尊心,慈母心,两个息息相连、本无矛盾的字眼, 在这里发生了碰撞,激起了宽容的火花,荡起了心灵的帆 船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她从 未放弃对三个女儿的教育,教她们做人,教她们做事,教 她们明辨是非、明荣知耻。言谈间,她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到来,自尊心也越来 越强,开始要面子,爱体面,在同学面前争胜好强,不甘 示弱,甚至回避现实。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母亲的眼睛。 她发现,每次二女儿放学回家,在路经母亲的摊位时 总是低着头,红着脸,溜着墙边走,好像害怕别人看见似 的。有一次,远远看到二女儿放学回来,由于摊位需要帮 手,她就一边喊着女儿的名字,一边向女儿招手示意,希 望女儿过来帮她一把。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非但没有 引起女儿的丝毫反应,而且还被女儿还以冷漠的面孔,看 也不看母亲一眼,就旁若无人地掠过母亲的摊位,头也不 回地向家走去。顿时李庆存愣住了,好长时间没有回过神 来,女儿这是怎么了?在学校受到了委屈?还是可不 管怎样,总不能连自己的娘也不认识了呀?看着女儿逐渐 模糊的背影,一向自尊要强的第一次当街流下了委屈 的泪水。 这哪是在流泪呢?简直是心里在流血啊! 尽管刚才的一幕让难以接受,但她最终还是理解 了女儿的心思。她知道孩子一定有难言之隐,女儿大了, 爱面子,怕丢人,不想让同学知道她是残疾人的女儿,更 不想让同学看到她的残疾母亲是摆摊的。作为一个正处在 青春期的女孩,一个自尊要强、不甘示弱的女孩,一个渴 望父母呵护和同学尊重的女孩,在没有可炫耀的家庭,更 没有令她骄傲的父母时,女儿所能做到的也只有回避了, 她回避着这个不愿面对的现实,也回避着曾经给她而且一 直在给予着无限真情和母爱的残疾母亲。而这一切,都源 于家庭的不幸遭遇和女儿幼小的自尊心。 女儿或许未曾想到,为了维护自己幼小而虚荣的自尊 心,无形中却深深伤害了一个宽容而慈祥的母亲。但 没有因女儿的这些举动而大动肝火,她担心的是,女儿虚 荣的心态如果调整不好,将会影响她的前程。 晚饭后,把三个女儿叫到身边,母女聊起了家常 话。她们已不是第一次这样坐在一起了,但却是第一次这 样深刻地交流,从几年前母亲遭遇的那场车祸,谈到父亲 病故后一家人的辛酸经历;从异常艰难的家庭困境,谈到 生活的艰辛、委屈和来自外界的冷漠与屈辱;从这些年来 的心血与付出,谈到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再从三个女儿 的学习、进步、成长,谈到将来的学业和前程这是一 次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又是一次悲与痛、爱与泪、酸 与苦碰撞交织的交流,她们眼里透着真诚的目光,一边抹 着眼泪,一边说着心里话,时而抱头痛哭,时而互相安慰, 直到深夜很晚很晚 在这个不眠之夜,辗转反侧,思绪万千,白天发 生的一幕象演电影一样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女儿细微的变 化使她感到了一种危险的信号。这些年来,她委屈求全, 含辛茹苦地拉扯三个孩子,为的就是争口气,把女儿培养 成一个懂道理、守规矩、有出息的孩子,可白天发生的一 幕却让她感到了迷惘,难道她盼来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 这些年的心血难道就白费了吗?在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 期,她不容许女儿就这样偏离了识途,她要把女儿引导到 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不知今晚的谈话能否触动女儿,她 们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吗? 此时此刻,她的三个女儿也翻来覆去,各有所思,母 亲苦口婆心、发自肺腑的话语不时在耳边响起,深深触动 了她们灵魂的深处。母亲失去了左腿,本应受到应有的养 护和照料,但她却忍受着巨大疼痛重新站立起来,忍辱负 重,委屈求全,既当爹又当妈,供她们吃穿,供她们上学, 而她自己却从未有过任何索取。母亲为了什么呢?还不是 为了这个家,为了心爱的女儿吗?是母亲给了女儿生命的 乳汁,是母亲给了她们生活的信心,也是母亲教导她们怎 样做人,使她们懂得了“人穷志不穷”的道理。就是这样 一个伟大可敬的母亲,作为她的女儿,还有什么理由伤她 的心,不为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而骄傲呢?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层层云雾,照射在这个四口 之家的小院时,一种久违的温暖在这里冉冉升起。 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她要为女儿做早餐,打发 孩子上学,然后收拾一下家务,再去打理店铺,开始一天 的生活。她正要走出卧室,一缕喷香扑鼻而来,正感纳闷, 这时,大女儿推门进来,向她做了个鬼脸,并彬彬有礼的 作出一个邀请姿势,只见客厅的餐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碗、 碟、勺、筷,还不时冒着热腾腾的蒸汽。正惊讶间,又听 到院子里好像有响动,她疑惑地走出房门,只见二女儿和 小女儿一个拿着扫帚在清扫院子,一个弓着身子在整理货 摊上的零碎物品。顿时,的眼睛湿润了,这是她第一 次流下了幸福而高兴的眼泪。 自那以后,三个女儿不再因母亲是个残疾人而自卑, 也不再因母亲站街摆摊而躲避,每次放学回家后,姊妹三 人轮流帮着母亲照应摊子,拾掇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儿。 看着三个女儿一天一天长大,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终于圆起了多年的梦 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时刻,为了这一刻,她付出了 10 年 的心血;这又是一个难以抉择的时刻,为了这一刻,她走 上了献血之路,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家当。这一刻,再 次见证了一个母亲的宽广胸怀。 家庭的变故不仅使成为一个坚强的母亲,也使三 个女儿变得更加成熟和懂事,当同龄的孩子还依偎在父母 怀里玩耍撒娇时,女儿幼小的心灵中已铭刻了回报母亲的 心迹。 她们深知: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她们姊妹三个考 上学,将来有出息,能出人头地。正是基于母亲的这个心 愿,女儿们默默地践行着心中的诺言:“再苦再难也要考 上学,一定实现母亲的这个心愿”。平时,她们在帮着母 亲做些家务和力所能及的事外,几乎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 了学习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XX 年、XX 年,大女儿和二女儿相继 考上中专。看到女儿这么争气,打心眼里高兴,这些 年来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然而,刚刚看到曙光的又 被接踵而来的学费问题难住了,这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几千元钱,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对 于收入微薄的李庆存一家,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她曾想找 组织解决,可又难以开口,这些年来组织上给予她家无微 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每逢年、节,矿领导都到她家走访慰 问,而且还送来了慰问品,减免了孩子的学杂费,心里已 经感激不尽了,怎能再向领导开口呢!她也曾想向邻居借 钱,可自尊要强的她又怕别人瞧不起,而自己摆摊的收入, 每月也就一百多元,除去日常花销,一个月下来也所剩无 几。这些年来含辛茹苦供三个孩子上学,希望女儿将来有 出息,能出人头地,如今女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学校, 好日子就要盼到头了,总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可生活上 本已捉襟见肘的她,哪还有钱再给女儿交学费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依无靠的环视着空荡荡的 家,忍痛割爱,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并瞒着女儿去 医院献血,用卖家当和献血换来的钱,勉强凑足了女儿的 学费。看着女儿顺利踏上了学途,那颗悬着的心才放 了下来。 随着两个女儿先后上了中专,家庭开支也相应有了增 加,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她。 这天下午,她又瞒着女儿走进了医院,这已经是她第 三次去医院献血了,明天女儿就返校,她要把女儿第二个 学期的学费准备出来。自从两个女儿上了中专后,她家的 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除了保证小女儿的一日三餐和家庭的 正常开支外,她生活上紧了又紧,甚至把自己的早餐都省 去了,她每天只吃两顿饭,有时晚饭只吃一点咸菜,喝一 碗稀汤,常常饿着肚子睡觉,用她自己的话说:“睡着了 就不觉饿了”。她也把更换假肢的钱省了下来,这是一笔 不小的开销,每更换一次假肢至少也要三、四千元,而这 些钱花在一个“铁腿”上,她实在舍不得,能不换就不换, 平时哪里不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