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哲学思考.docx_第1页
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哲学思考.docx_第2页
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哲学思考.docx_第3页
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哲学思考.docx_第4页
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哲学思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哲学 思考 和谐作为一个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对于中国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甚至对于人类文明,都具有深刻的意 义。它为我们考察和构建社会体制及文化形态,提供了新 的思维方式、新的哲学理念、新的实践逻辑,它对我们实 现科学发展、造福人民,进而推进文明进程,提供了新的 理论方向和思想动力。对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内涵和 价值,我们必须从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的深刻层 面加以把握和理解。 首先,和谐是中华民族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意向、一种文化哲学。中国这样一个人 多地广的超庞大的经济体在逐步拓展和逐步深化的改革开 放中持续高速发展,采取了首先激活那些最有可能激活的 地区、部门和人群的创造性活力,采取把握关键的波浪式 逐层推进的发展策略。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总体性推进的同 时,使原本潜伏着的局部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在一个发 展了的空间中被放大。同时,由于某些经济单位的粗放式 的膨胀,造成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中国经济走到了需 要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又需要转变它的发展方式的 关键时期,需要新的发展哲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 需要的是“和谐的哲学”,强调各种积极的力量各尽所能, 各得其所,互动互补,同心协力,为振兴共同的事业而奋 斗。这里,也推崇奋斗、竞争,强调与不良因素的斗争, 但其目的是克服不和谐因素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和谐 哲学是与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哲学,是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而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哲学。马克思主义认 为,社会发展往往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各种 主客观力量合力推动的结果。但是,合力的形态是多种多 样的,革命时代主张斗争性的合力,和平建设时代则要着 重发挥和谐性的合力。 其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强调和谐文化的重要 性,旨在使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内化和深化为人民群 众的思想行为方式和日常生活理性。文化的要点在于“化” 字,化入人心,广为渗透,成为人的素质和习惯。在这个 意义上说,文化工程乃是人心工程。和谐一词在中国古代, 本用于音乐,在礼乐教化中讲究韵律和谐,它内化为人心, 如中庸所说,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 泛化为人伦关系,比如喻夫妻和悦为“琴瑟和谐”,或如 司马相如弹给卓文君听的琴歌:“交情通体心和谐”。 最终引伸到政治领域,如左传襄公十一年晋侯所说: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东汉末 年曹操的智囊、政论家仲长统说:“和谐则太平之所兴也, 违戾则荒乱之所起也。”元代戏剧家关汉卿说:“遂令鱼 共水,由此得和谐。”这些语源学的分析可以给出这样的 启示:其一,和谐是多音和鸣,是多样性的协调,而不是 孤音自鸣。其二,和谐是一个由人心至人伦,再至社会和 政治的多层次互动的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行为方式 多姿多彩。生活方式出现多样化,也带来了思想接受和选 择的多样化。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高雅和通俗,好莱坞和 韩流,再加上电视和网络上的热炒和传播,造成了中国文 化的繁荣与浮躁并存。我们的和谐文化是面对多样性、并 且积极有效地引导多样性的和谐,是面对复杂的矛盾、并 且妥善高明地处理复杂矛盾的和谐。这样的和谐,既是一 种文化风度,又是一种文化能力。塑造和谐文化的能力表 现在它不是简单粗暴地压抑和消解多样性,而是运用大智 慧,积极引导、协调、提升和规范多样性,在多样性之间 求沟通、理解、对话和融洽,进而从中提炼出民族的向心 力和前进动力。表面上看来它近乎晏婴和孔子说的“和而 不同”,但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它在“和而不同”之上追 求超越“不同”的“大同”,追求众志成城以全面振兴中 华的民族共识。 其三,以和谐文化作为精神枢纽的和谐社会,需要实 实在在地使国家长治久安、齐奔小康,提高综合国力。中 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得我们从“一穷二白”转换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发展着的中国来说,时间就是力 量。或者说,时间的向前和力量的增长成正比。但是,中 国发展的空间规模极大,时间速度极快,在相对单薄的家 底上创造经济奇迹,难免在打破旧平衡而实现新平衡的巨 大时间跨度中,存在着许多不稳定、不平衡、不完善的中 间状态。这就使中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又面 临着与前不同的矛盾多发期。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 文化的战略,是把机遇和矛盾这两端进行综合把握和全面 的积极调节。 把握和调节的要点是什么?这是不能手忙脚乱地眉毛 胡子一把抓的,战略家的思路是把握要点,要点在于国家 的根本,在于全社会充满活力的细胞。国家的根本在人民, 而人民是由数以亿计的家庭、乡村、街道、社区、团体、 机构、组织而组成的数量庞大的社会细胞。和谐社会与和 谐文化所着重关注的是社会细胞的工程,由人心、人伦、 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社会公平、沟通协调和激励机制做 起,养育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文明互励、同心协力的社 会细胞的良性生态,有效地消解那些危害社会细胞良性生 态的风气和行为。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他是把“人和”的重要性,与天时地利这些在古代 社会对人的活动制约作用极大的自然物质条件相比较而言 的,在天地人的三才结构中特别重视人的作用,而且把 “人和”作为一种关键性的国力,与城池的攻守、国家强 弱、多助制胜联系起来。社会细胞工程,实际上就是“人 和”工程。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民族共同体,如果数以亿 计的社会细胞都处在良性状态、都有进步、都提供正面的 推动力,那么把这些良性、进步、动力乘以数亿,就可以 形成惊天动地的力量。如果大量的社会细胞出现不良的病 变或有害的内耗,那么再以数亿来相乘,就会产生不堪设 想的人类灾难了。所以说,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工程是 一项凝聚和提升综合国力的工程,也是造福于人类的工程, 或者说是人类文明发展走向新境界的一面旗帜。 第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战略的提出,贯 穿着一种具有当代世界眼光的积极有为的创新思维。当代 世界并不平静,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一波三折,面临着种种 严峻的挑战。强权政治在以“颜色革命”的方式颠覆别国 政权,霸权主义在制造战争和以战争威胁去推行它的“国 家利益”。超级大国以文化为“软实力”并把它的价值观 进行“世界普适性”的包装在全球兜售,而它的理论家又 论证它在世界热点地区进行以强凌弱的战争的合理性。对 此,我们不是简单地说“不”,不是简单地以冲突应对冲 突,而是进入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提出“和谐文化”的 理念,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取长 补短和创新发展。这种从容应对和创新,为人类思考不同 的文化之间是否只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