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离苯 和 甲苯系统的板式精馏塔设计 书 设计题目 分离苯 甲苯系统的板式精馏塔设计 设计条件 分离物系:苯和甲苯 原料状态:量分率) 分离要求: 质量分率) 设计能力: 1000 /kg h 操作压力:自定 操作方式:连续生产,每年 300 天,每天 24 小时运行 设计内容 1.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2. 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3.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4. 塔板数的确定 5. 塔体工艺尺寸的计算 6. 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7. 塔板流体力学验算 8. 绘制塔板负荷性能图 9. 塔顶冷凝器的初算与选型 10. 设备主要连接管直径的确定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2 / 58 11. 全塔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总表 12. 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简图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3 / 58 2. 设计条件及设计方案说明 精馏原理 精馏是利用混合液中两种液体的沸点差异来分离两种液体的过程。精馏装置有精馏塔、原料预热器、再沸器、冷凝器、釜液冷却器和产品冷却器等设备。热量自塔釜输入,物料在塔内经多次部分气化与部分冷凝进行精馏分离,由冷凝器和冷却器中的冷却介质将余热带走。 苯和甲苯的原料混合物进入原料罐,在里面停留一定的时间之后,通过泵进入原料预热器,在原料预热器中加热到泡点温度,然后,原料从进料口进入到精馏塔中。因为被加热到泡点,混合物中既有气相混合物,又有液相混合物,这时候原料混合物就分开了,气相混合物在精馏塔中上升,而液相混合物在精馏 塔中下降。气相混合物上升到塔顶上方的冷凝器中,这些气相混合物被降温到泡点,其中的液态部分进入到塔顶产品冷却器中,停留一定的时间然后进入苯的储罐,而其中的气态部分重新回到精馏塔中,这个过程就叫做回流。液相混合物就从塔底一部分进入到塔底产品冷却器中,一部分进入再沸器,在再沸器中被加热到泡点温度重新回到精馏塔。塔里的混合物不断重复前面所说的过程,而进料口不断有新鲜原料的加入。最终,完成苯与甲苯的分离。 塔板形式 泡罩塔板上由于有升气管,即使在很低的气速下操作,也不至于产生严重的漏液现象,当气液负荷有较大 波动时,仍能保持稳定操作,塔板效率不变,即操作弹性较大;塔板不易堵塞,适用于处理各种物料。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气体流径曲折,塔板压降大,生产能力及板效率较低。 筛板塔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板上液面落差小,气体压降低,生产能力较大;气体分散均匀,传质效率较高。其缺点是筛孔易堵塞,不宜处理易结焦、粘度大的物料。 浮阀塔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低;塔板开孔率大,生产能力大;由于阀片可随气量的变化自由升降,故操作弹性大;因上升气流水平吹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4 / 58 入液层,气液接触时间长,故塔板效率高。其缺点是 处理易结焦、高粘度的物料时,阀片易与塔板粘结;在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阀片脱落或卡死等现象,使塔板效率和操作弹性下降。 本次设计采用浮阀精馏塔。其优点为: 于塔板上浮阀安排比较紧凑,其开孔面积大于泡罩塔板,生产能力比泡罩塔板大 20% 40%,与筛板塔接近。 于阀片可以自由升降以适应气量的变化,因此维持正常操作而允许的负荷波动范围比筛板塔,泡罩塔都大。 于上升气体从水平方向吹入液层,故气液接触时间较长,而雾沫夹带量小,塔板效率高。 4塔的造价较低,浮 阀塔的造价是同等生产能力的泡罩塔的 50% 80%,但是比筛板塔高 20% 30%。 5塔的造价较低,浮阀塔的造价是同等生产能力的泡罩塔的 50% 80%,但是比筛板塔高 20% 30%。 操作压力 操作总压强提高,溶质气体分压亦提高,加大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减少吸收剂的单位耗用量,有利于吸收操作,但能耗及设备材料等将增加,真空操作不仅需要增加真空设备的投资和操作费用,而且由于真空下气体体积增大,需要的塔径增加,因此塔设备费用也会增加。如果在常压下操作时,塔顶蒸气可以用普通冷却水进行冷却,一般不采用加压操 作。操作压力大于 能使普通冷却水冷却塔顶蒸气时,应对低压、冷冻剂冷却和高压、冷却水冷却的方案进行比较后,确定适宜的操作方式。综上所述,根据所处理的物料性质,兼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来综合考虑,此处选择在常压下操作。 进料状态 塔板上的液体和蒸汽都是饱和状态,不同的进料热状态,对精馏段和提馏段的下降液体量及上升蒸汽量会有明显的影响,当进料组成进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5 / 58 料温度从高到低,可以有五种进料状态 ,不同进料热状态的 q 值不同,故称 q 为进料热状态参数。此五种状态为温度低于泡点的冷液体( 1q ),泡点温度下的饱和液体( 1q ),温度介于泡点和露点之间的气液混合物( 01q ),露点下的饱和蒸气( 0q ),温度高于露点的过热蒸气( 0q )。 q 值增加,冷凝器负荷降低而再沸器负荷增加,由此而导致的操作费用的变化与塔顶出料量D 和进料量 F 的比值 /于低温精馏,不论 /用较高的 q 值为经济;对于高温精馏,当 /q 值,当 /本次设计中,为使塔的操作稳定,免受季节气温影响,精、提馏段采用相同塔径以便于制造,则采用饱和液体(泡点)进料。 加热方式 常用的加热剂有饱和水蒸气和烟道气两种,其中饱和水蒸气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加热剂,其冷凝时的传 热膜系数很高,可以通过改变蒸汽的压力准确的控制加热温度。而烟道气燃烧所排放的温度可达 100 200 ,适用于高温加热。缺点是烟道气的比热容及传热膜系数很低,加热温度控制困难。除此之外,还可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采用热水或热空气作为加热剂。在本次设计中,要根据混合液体的沸点准确分离两种液体,故采用蒸汽加热,蒸汽加热又可分为直接蒸汽加热和间接蒸汽加热,塔釜一般采用间接蒸汽加热,但对塔底产物基本是水,且在低浓度时的相对挥发度较大的体系,也可采用直接蒸汽加热。直接蒸汽加热的优点是:可利用压力较低的蒸汽加热,塔釜只须安装鼓泡管,一般可节省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 设计方案的确定 本设计任务为分离苯一甲苯混合物。 由于对物料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在常压下操作。对于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应采用连续精馏流程。设计中采用泡点进料,将原料液通过预热器加热至泡点后送人精馏塔内。塔顶上升蒸气采用全凝器冷凝,冷凝液在泡点下一部分回流至塔内,其余部分经产品冷却器冷却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6 / 58 送至储罐。该物系属易分离物系,最小回流比较小,故操作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 。塔底设置再沸器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至储罐。 工艺流程简图 根据上面讨 论的信息,绘制出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图 2苯 甲苯精馏工艺流程图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7 / 58 3.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原始数据 已知参数 苯、甲苯混合液处理量 : 1 0 0 0 /F kg h 回流比 R : 1.7 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1q ) 精馏塔塔顶压强: 4表压) 饱和水蒸气压力: 表压) 混合液体中苯的组成为:苯质量分率) 塔底釜液含甲苯量: 甲苯质量分率) 苯和甲苯的物理性质 表 3苯和甲苯的物理性质 项目 分子式 分子量 M 沸点( K) 临界温度 临界压强 A 甲苯 B 3苯 甲苯汽 液平衡数据 沸点 / 液相中苯的摩 尔分率 x 汽相中苯的摩 尔分率y 沸点 / 液相中苯的摩尔 分率 x 汽相中苯的摩 尔分率y 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8 / 58 表 3苯、甲苯液体黏度L温度 / 80 90 100 110 120 L苯 / s 甲苯 / s 3苯、甲苯的液相密度L 温度 / 80 90 100 110 120 L苯 / 3kg m 815 甲苯 / 3kg m 810 3苯、甲苯的液相汽化热 温度 / 80 90 100 110 120 苯 / 1kJ 甲苯 / 1kJ 3苯、甲苯液体表面张力 温度 / 80 90 100 110 120 苯 / 1mN m 甲苯 / 1mN m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9 / 58 物料衡算 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数 苯的摩尔质量 17 8 . 1 1 AM k g k m o l 甲苯的摩尔质量 19 2 . 1 3 BM k g k m o l 原料中苯的摩尔分率 4 1 / 7 8 . 1 1 0 . 4 5 04 1 / 7 8 . 1 1 5 9 / 9 2 . 1 3 6 / 7 8 . 1 1 0 . 9 5 99 6 / 7 8 . 1 1 4 . 9 / 9 2 . 1 3 . 9 / 9 2 . 1 3 0 . 0 4 1 59 6 / 7 8 . 1 1 4 . 9 / 9 2 . 1 3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 原料液平均摩尔质量 ) 7 8 . 1 1 0 . 4 5 0 9 2 . 1 3 (1 0 . 4 5 0 ) 8 5 . 8 2 1 F A F B x M x k g k m o l 塔顶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 ) 7 8 . 1 1 0 . 9 5 9 9 2 . 1 3 (1 0 . 9 5 9 ) 7 8 . 6 8 5 D A D B x M x k g k m o l 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 1(1 ) 7 8 . 1 1 0 . 0 4 1 5 9 2 . 1 3 (1 0 . 0 4 1 5 ) 9 1 . 5 4 8 W A W B x M x k g k m o l 全塔物料衡算 原料处理量: 111000 1 1 . 6 5 28 5 . 8 2 1 F k m o l h k m o l 10 / 58 总物料衡算式: 1 1 2 苯物料衡算: 1 1 . 6 5 2 0 . 4 5 0 0 . 9 5 9 0 . 0 4 1 5 联合解得: 15 . 1 8 8 D k m o l h, 16 . 4 6 4 W k m o l h 理论塔板数 塔温的确定 塔顶组成: x , 查表得塔顶温度为 8 2 料组成: x , 查表得进料温度为 9 2 釜组成: 0 . 0 1 1 0 9 . 9 10 . 0 3 0 . 0 1 1 0 8 . 7 9 1 0 9 . 9 1 0 1 5 解得 1 0 8 馏段的平均温度: 8 2 . 2 5 9 2 . 6 9 8 7 . 4 722 馏段的平均温度: 9 2 . 6 9 1 0 8 . 1 5 1 0 0 . 4 222 求平均相对挥发度 全塔平均相对挥发度:取塔顶及塔釜 的平均值。 由上算得塔顶温度为 ,塔釜温度为 ,查得的安托因常数: 表 3苯、甲苯的安托因常数 组分 A B C 苯 苯 顶: 1 2 1 1 . 0 3 3l g 6 . 0 3 0 5 5 2 . 0 3 4t C 8 2 . 2 5 2 2 0 . 7 9 苯o 11 / 58 1 3 4 4 . 8l g 6 . 0 7 9 5 4 1 . 6 2 3t C 8 2 . 2 5 2 1 9 . 4 8 2 甲 苯o 顶的相对挥发度为 2 . 5 8苯甲 苯oD 釜: 1 2 1 1 . 0 3 3l g 6 . 0 3 0 5 5 2 . 3 4 9t C 1 0 8 . 1 5 2 2 0 . 7 9 苯o 4 4 . 8l g 6 . 0 7 9 5 4 1 . 9 7 5t C 1 0 8 . 1 5 2 1 9 . 4 8 2 甲 苯o 釜的相对挥发度为 2 . 3 7苯甲 苯oW 料处: 1 2 1 1 . 0 3 3l g 6 . 0 3 0 5 5 2 . 1 6 7t C 9 2 . 6 9 2 2 0 . 7 9 苯o 4 4 . 8l g 6 . 0 7 9 5 4 1 . 7 7 2t C 9 2 . 6 9 2 1 9 . 4 8 2 甲 苯o 料处相对挥发度为 2 . 4 8苯甲 苯oF 此全塔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 = 2 . 5 8 2 . 3 7 2 . 4 7 全 塔 精馏段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 = 2 . 5 8 2 . 4 8 2 . 5 3 精 馏 提馏段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 = 2 . 4 8 2 . 3 7 2 . 4 2 提 馏 求最小回流比 因饱和液体进料即 1q , 所以其 q 线方程为: 0 0 q 线为垂直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其与平衡线1 ( 1 ) 全塔 的 = )的交点为 (), 即 0 ,此即最小回流比时操作 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坐标。最小回流比: m i 9 5 9 0 . 6 7 1 . 3 1 20 . 6 7 0 . 4 5 12 / 58 图 3 平衡线方程及 q 线方程 捷算法求全塔最小理论塔板数及精馏段最小理论塔板数 在全回流下求出所需理论板数 对于接近理想体系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芬斯克方程计算,m i o g ( ) ( ) 1l o g全 塔 代入数值求得: m i 9 5 9 1 0 . 0 4 1 5l o g ( ) ( ) 1 0 . 9 5 9 0 . 0 4 1 5 = 6 . 9 6l o g 2 . 4 7N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13 / 58 对精馏段 :m i n ,11l o g ( ) ( ) 1l o g精 馏m i n , 10 . 9 5 9 1 0 . 4 5l o g ( ) ( ) 1 0 . 9 5 9 0 . 4 5 = 3 . 6 1l o g 2 . 5 3N , 即精馏段最少理论板数为 捷算法求理论塔板数 以 m 7 m i 7 1 . 7 1 . 3 1 2 2 . 2 3 0 4 m i n 2 . 2 3 0 4 1 . 3 1 2 0 . 2 8 4 31 2 . 2 3 0 4 1 0 . 5 6 70 . 7 5 ( 1 0 . 2 8 4 3 ) 0 . 3 8 2 4 Y m N , 可解得 m i n 6 . 9 6 0 . 3 8 2 4 1 1 . 8 91 1 0 . 3 8 2 4 对精馏段: m i n , 11m i 6 1 1 1 . 8 9 6 . 1 76 . 9 6 逐板计算法求理论塔板数 m i . 7 R 1 . 7 1 . 3 1 2 2 . 2 3 0 4 , 塔 则相平衡方程为: 2 . 4 71 ( 1 ) 1 1 . 4 7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 2 . 2 3 0 4 0 . 9 5 9 0 . 6 9 0 . 2 9 71 1 2 . 2 3 0 4 1 2 . 2 3 0 4 1 x x 1 ) ( 1 ) F W D D Fx x x qx x x x, 其中 1q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14 / 58 则 0 . 4 5 0 . 0 4 1 5( 2 . 2 3 0 4 1 ) 2 . 5 9 30 . 9 5 9 0 . 4 5 1 2 . 5 9 3 1 0 . 0 4 1 5 1 . 3 8 6 0 . 0 1 62 . 5 9 3 2 . 5 9 3 x x 语言程序( 见附件 1) ,计算每层理论塔板上的气液相摩尔分率, 交替使用相平衡方程与精馏段方程计算如下: 表 3逐板计算求理论塔板数 精馏段 /提馏段 理论塔板 苯气相摩尔分率 苯液相摩尔分率 精 馏 段 第一层塔板 1 2 3 4 5 6 馏 段 第七层塔板 7 8 9 10 11 12 2 1 1 1 N (不包括再沸器),与捷算法求得的理论塔板数 相吻合。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15 / 58 实际塔板数与进料位置 塔顶温度 8 2 塔釜温度 1 0 8 则塔内平均温度: 8 2 . 2 5 1 0 8 . 1 5 9 5 . 222 。 查得该温度下苯和甲苯的黏度为 0 . 2 6 6苯 m P a s, 0 . 2 7 4甲 苯 m P a s则平均黏度:( 1 ) = 0 . 4 5 0 . 2 6 6 + ( 1 0 . 4 5 ) 0 . 2 7 4 0 . 2 7 0 4 苯 甲 苯L i L i F Fx x x m P a s 则 0 . 2 4 5 0 . 2 4 50 . 4 9 ( ) 0 . 4 9 ( 2 . 4 7 0 . 2 7 0 4 ) 0 . 5 4 1 全塔理论塔板数 , 故实际塔板数为: 1 1 . 8 9 2 1 . 9 80 . 5 4 1 e 2 层。精馏段理论塔板数 1 6N , 故实际塔板数为: 11 6 1 1 . 0 90 . 5 4 1 2 层,则实际进料板为第 13 层。提馏段共 2 2 1 2 1 0层。 表 3塔板数与进料位置 总塔板数 精馏段塔板数 提馏段塔板数 进料位置 22 层 12 层 10 层 第 13 层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16 / 58 能量衡算 塔顶冷凝器的热量衡算及冷却水的消耗量 理想情况下,对全凝器作热量衡算,若忽略热损失,塔顶冷凝器带走的热量等于物料损失的热量。即: 1 )( ( C V D L D V D L Q Q R m I I 若回流液在泡点温度下进入塔内,则 , 即 1)( m 塔顶温度: 8 2 在该温度下苯的汽化潜热 1= 3 9 2 . 6 8 k J k g 苯塔顶的质量流率 : 17 8 . 6 8 5 5 . 1 8 8 4 0 8 . 2 1 8 D k g h 则 511 ) ( 2 . 2 3 0 4 1 ) 4 0 8 . 2 1 8 3 9 2 . 6 8 5 . 1 7 8 1 0 ( m k J h 冷凝介质为水,其进出冷凝器的温度分别为 30 和 35 ,则平均温度下的比热容 4 . 1 7 4 / ( )k J k g K, 则冷却水的消耗量: 5 41215 . 1 7 8 1 0 2 . 4 8 1 1 0( ) 4 . 1 7 4 ( 3 5 3 0 ) k g hC t 全凝器的热负荷, 1kJ h ; 冷却介质消耗量, 1kg h ;冷却介质的比热, / ( )kJ ; 12、冷却介质在冷凝器进、出口处的温度, 。 塔釜再沸器的热量衡算及加热蒸汽的消耗量 全塔热量衡算式: V W l L F Q Q Q Q Q 式中, 示塔顶蒸汽带出热量; 示釜液带出热量; 示加热介质带出热量; Q 表示热量损失,理想情况下可忽略,其值为 0; 示回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17 / 58 流液带入的热量; 示原料液带入的热量; 示加热蒸汽带入的热量。 取 10%则 0 . 9 V W L Q 塔顶 回流量的质量流率: 12 . 2 3 0 4 4 0 8 . 2 1 8 9 1 0 . 4 8 9 m k g h 塔顶温度 8 2 查表知 1 . 6 2 / ( )PC k J k g K, 则回流液带入的热量 : 519 1 0 . 4 8 9 1 . 6 2 8 2 . 2 5 1 . 2 1 3 1 0 m C t k J 塔顶温度 8 2 顶的比汽化热 13 9 1 . 8 1 k J k g , 塔顶上升的蒸汽流量为: 11 ( 2 . 2 3 0 4 1 ) 5 . 1 8 8 1 6 . 7 5) 9 (V R D k m o l h 则塔顶蒸汽带出热量: 511 6 . 7 5 9 1 . 6 2 7 8 . 6 8 5 8 2 . 2 5 1 6 . 7 5 9 3 9 1 . 8 1 7 8 . 6 8 56 . 9 2 4 1 0 V P D D C M 加料处的温度 9 2 查表得 1 . 6 9 / ( )PC k J k g K, 物料的质量流率 11000 Fm k g h。 则原料液带入的热量: 511 0 0 0 1 . 6 9 9 2 . 6 9 1 . 5 6 6 1 0 F F P FQ m C t k J h 塔釜的温度 1 0 8 查表得 1 . 7 3 / ( )PC k J k g K, 物料的质量流率: 19 1 . 5 4 8 6 . 4 6 4 5 9 1 . 7 6 6 W k g h。 则原料液带入的热量: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18 / 58 511 . 7 35 9 1 . 7 6 6 1 0 1 . 1 0 78 10. 1 5 W W P WQ m C t k J h 则加热蒸汽带入的热量: 5515550 . 96 . 9 2 4 1 0 1 . 2 1 3 1 00 . 1 0 7 1 0 1 . 5 6 67103 4 01 V W L 釜温度 1 0 8 查表用试差法求得: 13 7 2 . 0 苯 k J k g , 13 6 1 . 6 1 甲 苯 k J k g 。 则平均汽化热: 13 7 2 . 0 0 . 0 4 1 5 + 3 6 1 . 6 1 1 0 . 0 4 1 5 ) = 3 6 2 . 0 4= ( k J k g 则加热蒸汽的消耗量: 5 7 3 4 1 0 1 . 5 8 1 004 4 G BW k g 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19 / 58 4. 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和说明 塔设备的工艺参数 操作压力的计算 塔顶操作压力: 4 1 0 1 . 3 1 0 5 . 3 DP k P a 每层塔板压降: 0 P 则进料板压力: 1 0 5 . 3 1 2 0 . 7 1 1 3 . 7 FP k P a 塔釜压力: 1 1 3 . 7 1 0 0 . 7 1 2 0 . 7 WP k P a 精馏段的平均操作压力: 1 0 5 . 3 1 1 3 . 7 1 0 9 . 522 PP k P 1 1 3 . 7 1 2 0 . 7 1 1 7 . 222 PP k P 操作温度的计算 前面已经计算得出,塔顶温度 8 2 进料温度 9 2 塔釜温度 1 0 8 则精馏段的平均温度: 8 2 . 2 5 9 2 . 6 9 8 7 . 4 722 提馏段的平均温度: 9 2 . 6 9 1 0 8 . 1 5 1 0 0 . 4 222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由 逐 板 计 数 法 可 得 出 : 1 0 . 9 5 9 1 x ; y ,x ; 0 0 x 。 塔顶的气相摩尔质量: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20 / 58 1, 0 . 9 5 9 7 8 . 1 1 1 0 . 9 5 9 9 2 . 1 3 7 8 . 6 8 5 ( )k g k m o l 塔顶的液相摩尔质量: 1,L 0 . 9 0 4 7 8 . 1 1 1 0 . 9 0 4 9 2 . 1 3 7 9 . 4 5 6 ( )DM k g k m o l 加料板的气相摩尔质量: 1F , V 0 . 6 4 9 7 8 . 1 1 1 0 . 6 4 9 9 2 . 1 3 8 3 . 0 3 1 ( )M k g k m o l 加料板的液相摩尔质量: 1F , L 0 . 4 2 8 7 8 . 1 1 1 0 . 4 2 8 9 2 . 1 3 8 6 . 1 2 9 ( )M k g k m o l 塔釜的气相摩尔质量: 1W , V 0 . 0 7 0 7 8 . 1 1 1 0 . 0 7 0 9 2 . 1 3 9 1 . 1 4 9 ( )M k g k m o l 塔釜的液相摩尔质量: 1W , L 0 . 0 3 0 7 8 . 1 1 1 0 . 0 3 0 9 2 . 1 3 9 1 . 7 0 9 ( )M k g k m o l 精馏段气相、液相的平均摩尔质量: D , V , 1,V 7 8 . 6 8 5 8 3 . 0 3 1 8 0 . 8 5 822 MM k g k m o l D , L , L 1,L 7 9 . 4 5 6 8 6 . 1 2 9 8 2 . 7 9 322 MM k g k m o l 提馏段气相、液相的平均摩尔质量: F , V W , V 1n , V 8 3 . 0 3 1 9 1 . 1 4 9 8 7 . 0 9 022 k g k m o l F , L W , L 1n , L 8 6 . 1 2 9 9 1 . 7 0 9 8 8 . 9 1 922 k g k m o l 平均密度计算 一、气相密度的计算(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精馏段: , 3,1 0 9 . 5 8 0 . 8 5 8 2 . 9 5 38 . 3 1 4 ( 8 7 . 4 7 2 7 3 . 1 5 ) m m k g 馏段: n, 3n,1 1 7 . 2 8 7 . 0 9 0 3 . 2 8 68 . 3 1 4 ( 1 0 0 . 4 2 2 7 3 . 1 5 ) k g 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21 / 58 二、液相密度的计算 塔顶: 8 2 根据内插法 3, = 8 1 3 . 7 1 苯L k g m, 3, = 8 0 8 . 8 6 甲 苯L k g m塔顶物料的质量分率:, 0 甲 苯,苯 甲 苯苯 甲 苯 计算:,1 0 . 9 6 0 . 0 48 1 3 . 7 1 8 0 8 . 8 6出塔顶物料的液相平均密度: 3, 8 1 3 . 5 1 5 DL k g m进料板: 9 2 根据内插法 3, = 8 0 2 . 4 9 苯L k g m, 3, = 7 9 8 . 9 7 甲 苯L k g m进料板物料的质量分率:, 0 甲 苯,1 苯 甲 苯苯 甲 苯 计算:,1 0 . 4 1 0 . 5 98 0 2 . 4 9 7 9 8 . 9 7出进料板物料的液相平均密度: 3, 8 0 0 . 4 0 9 FL k g m塔釜: 1 0 8 根据内插法 3, = 7 8 1 . 0 8 苯L k g m, 3, = 7 8 0 . 9 4 甲 苯L k g m塔釜物料的质量分率:, 0 1 5苯 0 8 5甲 苯,苯 甲 苯苯 甲 苯 计算:,1 0 . 0 4 1 5 0 . 9 5 8 57 8 1 . 0 8 7 8 0 . 9 4出塔釜物料的液相平均密度: 3, 7 8 0 . 9 4 6 WL k g m故精馏段平均液相密度: , 3, 8 1 3 . 5 1 5 8 0 0 . 4 0 9 8 0 6 . 9 6 222 D L F k g m 提馏段平均液相密度: , 3, 8 0 0 . 4 0 9 7 8 0 . 9 4 6 7 9 0 . 6 7 822 F L W k g m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22 / 58 液相平均表面张力的计算 由 8 2 9 2 1 0 8 根据内插法算得 1, = 2 1 . 1 3 苯D m N m , 1, = 2 1 . 5 6 甲 苯D m N m ; 1, = 1 9 . 9 1 苯F m N m , 1, = 2 0 . 5 1 甲 苯F m N m ; 1, = 1 7 . 7 4 苯W m N m , 1, = 1 8 . 5 1 甲 苯W m N m 。 则塔顶物料的平均表面张力: 1,= ( 1 ) 0 . 9 5 9 2 1 . 1 3 ( 1 0 . 9 5 9 ) 2 1 . 5 6 2 1 . 1 5 苯 甲 苯D D x m N m 进料板物料的平均表面张力: 1,= ( 1 ) 0 . 4 5 0 1 9 . 9 1 ( 1 0 . 4 5 0 ) 2 0 . 5 1 2 0 . 2 4 苯 甲 苯F F x m N m 塔釜物料的平均表面张力: 1,= ( 1 ) 0 . 0 4 1 5 1 7 . 7 4 ( 1 0 . 0 4 1 5 ) 1 8 . 5 1 1 8 . 4 8 苯 甲 苯W W x m N m 则精馏段平均表面张力: 12 1 . 1 5 2 0 . 2 4 2 0 . 6 9 522 m N m 提馏段平均表面张力: 12 0 . 2 4 1 8 . 4 8 1 9 . 3 622 m N m 液相平均黏度的计算 由 8 2 9 2 1 0 8 根据内插法算得 , = 0 . 3 0 5 苯D m P a s,, = 0 . 3 0 8 甲 苯D m P a s; , = 0 . 2 7 6 苯F m P a s,, = 0 . 2 8 3 甲 苯F m P a s; , = 0 . 2 3 4 苯W m P a s,, = 0 . 2 5 5 甲 苯W m P a s。 则塔顶物料的平均黏度: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23 / 58 = 0 . 9 5 9 0 . 3 0 5 (1 0 . 9 5 9 ) 0 . 3 0 8 0 . 3 0 5 D m P a s 进料板物料的平均黏度: = 0 . 4 5 0 0 . 2 7 6 (1 0 . 4 5 0 ) 0 . 2 8 3 0 . 2 8 0 F m P a s 塔釜物料的平均黏度: = 0 . 0 4 1 5 0 . 2 3 4 (1 0 . 0 4 1 5 ) 0 . 2 5 5 0 . 2 5 4 W m P a s 则精馏段液相平均黏度: 0 . 3 0 5 0 . 2 8 0 0 . 2 9 322 m P a s 提馏段液相平均黏度: 0 . 2 8 0 0 . 2 5 4 0 . 2 6 722 m P a s 气、液相负荷的计算 精馏段: 上升的气体物料摩尔流量: 11 ( 2 . 2 3 0 4 1 ) 5 . 1 6 . 7 5 9188 V R D k m o l h 上升的气体物料的体积流量为: , 3 1 3 1,1 6 . 7 5 9 8 0 . 8 5 8 4 5 8 . 8 9 8 0 . 1 2 7 52 . 9 5 3 m h m s下降的液体物料摩尔流量: 12 . 2 3 0 4 5 . 1 8 8 1 1 . 5 7 1 L R D k m o l h 下降的液体物料体积流量: , 3 1 4 3 1, . 5 7 1 8 2 . 7 9 3 1 . 1 8 7 2 3 . 2 9 7 7 1 08 0 6 . 9 5 2 m h m s提馏段: 上升的气体物料摩尔流量: 1( 1 ) 1 6 . 7 5 9 V V q F k m o l h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24 / 58 上升的气体物料的体积流量为: , 3 1 3 1,1 6 . 7 5 9 8 7 . 0 9 0 4 4 4 . 1 7 0 0 . 1 2 3 43 . 2 8 6 m h m s下降的液体物料摩尔流量: 11 1 . 5 7 1 1 1 . 6 5 2 2 3 . 2 2 3 L L q F k m o l h 下降的液体物料体积流量: , 3 1 4 3 1,2 3 . 2 2 3 8 8 . 9 1 9 2 . 6 1 1 6 7 . 2 5 4 6 1 07 9 0 . 6 7 8 m h m s精馏塔的结构设计 板间距的选定和塔径计算 一、板间距 选定 一般来说,取较大的板间距对提高操作弹性有利,安装检修方便,但会增加塔身的总高和塔的造价。因此,板间距应适当选择。这里选取板间距0 板上液层高度 0 故: 0 . 4 0 0 . 0 6 0 . 3 4 h m 二、塔内径的确定 (初步估算 ) 精馏段: 由上面计算得 310 . 1 2 7 5 SV m s, 4 3 13 . 2 9 7 7 1 0 SL m s 查史密斯关联图,图的横坐标为: 1 142 2,3 . 2 9 7 7 1 0 8 0 6 . 9 6 2 0 . 0 4 30 . 1 2 7 5 2 . 9 5 3 m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 25 / 58 图 4史密斯关联图 查表得 20 , 由 0 0 , 可以得到: 0 . 2 0 . 2202 0 . 6 9 50 . 0 7 1 0 . 0 7 12 0 2 0 式中 m 为精馏段液相平均表面张力, 1mN m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618-2025安全与韧性危机管理指南
- GB/T 45607-2025船舶与海上技术船舶系泊和拖带设备系泊导缆孔底座
- GB/T 45523.2-2025放射性物质远程操作装置第2部分:机械式主从机械手
- 2025年手工木工师制作工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培训大纲
- 行政人员培训方案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纠纷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物业员工保密意识培训
- 通讯商业合作合同协议
- 转店协议和租房合同
- 科技企业研发流程的精益化管理
- 《中央空调原理与维护》课件
- 石油化工压力管道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重点
- 质量管理科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PDCA
- 骨科股骨颈骨折“一病一品”成果汇报
- 《大禹治水的故事》课本剧剧本:感受英雄力量领略坚韧精神(6篇)
-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精校+答案+听力原文)
- 工程决算书(结算书)模板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零星工程维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促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