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台北人读后感.docx_第1页
3篇台北人读后感.docx_第2页
3篇台北人读后感.docx_第3页
3篇台北人读后感.docx_第4页
3篇台北人读后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篇台北人读后感 导语:台北人 ,这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 描写了台湾社会各阶层人物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人生转变, 具有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不但小说之幅面广,使读者 看到社会之“众生相” ,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 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读者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 含义,并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3 篇台北人读后感 白先勇,一个出身国民党高级将领家 庭的现代派作家,在特殊的历史时代,辗转于中国内地、 香港、台湾和美国之间,以他特殊的视角和特别敏感和执 着,审视着最根本依赖的人性,审视着最热爱的传统文化。 而在审视的过程中,白先勇的心情是复杂和沉重的,因为 他看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衰亡。他想努力挽留, 于是他通过他的创作,在作品中对逝去前的美好和逝去后 的衰微作对比,给读者留下一个强烈的反差,让读者自己 从内心萌发一种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从而达到“不衰亡” 的目的。于是白先勇这个“敏感的伤心人”写了一部台 北人的短篇小说集。 1965 年 4 月,登上文坛已 8 年的台湾现代派作家白先 勇在台北的现代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与以往风格截 然不同的小说永远的尹雪艳 ,一炮而红。从此之后,又 引出了其他 13 篇短篇小说,并合订为台北人一书。书 名之所以定为“台北人” ,是因为在此集中,故事的主人公 都是一群特殊的人物:他们是 1949 年那一场巨大的历史变 动后,毫无心理准备仓皇渡海,困居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 员、家眷以及随潮东渡的人们。他们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产 物,他们虽然是生活的失意者,却是文学界的“幸运儿” , 因为他们有资格在中国现代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有人说台北人很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曹 雪芹的红楼梦 。正如白先勇先生自己说的那样:“中国 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历代兴亡感时伤物的追悼,从屈原 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 ,其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 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三国演 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 楼梦的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 了的无常感”所以,在白先勇的台北人中,我们也 能感 受到作者一种痛,一种对正在逝去的美的哀叹,一种 对“已经不再,已经不能再从头”的哀悼。 白先勇也说过:“美到极致便难免衰微” ,所以他要为 “逝去的美照像” 。正是出于这种情结,于是他完成了台 北人的创作。即表现了一种逝去的人的美。人的美,除 了主人公外表美的丧失,更重要的是指人性深处那份可贵 的情感的沦丧。而台北人集子里主要是通过对各类知 识分子的追求理想和信念的不再,以及纯真女孩转变为风 尘女子的堕落这两个角度来诠释。除此之外,文章里又表 现了一种逐渐衰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这种美是通过作 者以海外华人这个特殊的身份和角度出发,抓住台北人 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刻意描写,感受作者心里那种见不得 它衰微,极力试图挽留的心情。 “爱之深则痛之切” ,正因 为作者对人性中闪耀光辉部分的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热爱,他才能用如此炙热的情感,去表达一种近乎切肤的 痛苦。 我们都知道, “台北人”是一群特殊的人,在军事冲突 和政治冲突中处于僵持对峙的时期,文化冲突却由于这些 特殊的文化主体的心理失衡而被激发。这是作品中的人物, 包括作者本人,都有一种情绪化了的文化心理体现:狭窄 的生存空间、尴尬的国际地位、咫尺天涯的故土亲人,这 些都成了他们的心理困境。而帮他们走出精神饥荒的,只 有他们血肉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他们生于斯长于斯 的中国山水风土所孕育的文化情结。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 心里,是民族的象征和根结。于是,那批流离在外的“台 北人”有着更敏感更执着的文化意识,和比大陆的中国人 更自觉更强烈更根深柢固的文化情感。所以他们更容易察 觉到文化的衰弱和流逝,于是也更痛苦和焦虑。他们不能 眼睁睁看着这唯一联系民族情结的文化传统衰亡,于是以 白先勇为代表的海外华人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把握住渐衰亡 的文化。白先勇选择了写小说,想在小说里提醒人们这种 传统文化日趋衰微的现状而引起警戒。也想通过在小说中 再现那些传统文化的氛围,再度勾起人们对那些美的热爱 和执着。白先勇写下的台北人 ,也正体现了他自己说过 的那句话:“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再 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 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 3 篇台北人读后感 从去年还是前年,在图书馆偶遇白先 勇的书,惊讶于他文字的火候看似平淡却能有看电影 的感觉。可能是他写剧本和改编戏剧的功力,小说中的场 景和人物都非常鲜活。这部台北人有十四个中短篇, 看的时候犹如进入一个台北六七十年代的照相馆,里面不 仅有相片,还有场景、温度、湿度,而人物的酸楚、痛苦、 挣扎也历历在目。 永远的尹雪艳讲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时隔半 个世纪,看李敖上节目,说形容顶级的美女最恰当的词也 是这个词。她一出来,旁边的都成了背景。尹雪艳也是这 样的女子“尹雪艳着实迷人。但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 迷人的地方。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 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 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 她来台北建立自己的尹公馆,维系着上海百乐门的标准, 而且她待人接物有春风化雨的本事鸿儒白丁都要来。 尹雪艳的故事也充满曲折,但不要紧她会把那些挫折 抛在身后,继续往前。这也是绝代风华所必要的气度。 一把青讲述一个伤痛愈合的故事,朱青在第一任 飞行员恋人坠机之后,死去活来然而十几年后,这样 的事情再发生一次,她已经很平淡地看过去了。即使曾经 把爱情当做一切而又失去的人,岁月也能照看好 ta。 岁除和冬夜勾画了三个有“理想”的失意中 年男子。一个在新年夜的醉酒豪言。他牛饮着,挥舞着, 倒下了。但有人情味的是一圈老战友对他的体谅和关怀。 一个想要抓住最后的腾达机会,一个虽然腾达却失去了理 想,这两个人放在一起的对话,更是人生百般滋味叹着品。 金大班的醉后一夜是本书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金大班曾经叱咤风云,而在二十年后,也要赶紧嫁人了。 在离开夜总会的前夜却遇到了一些故事精心栽培的小 妹栽在了爱情的幻想中,搞大了肚子不像自己二十年 前狠心断绝,她拿一枚钻石戒指给小妹去生养。虽然骂得 很凶,但金大班却让小妹不要受自己一样的伤,失去对爱 情的希望。小说终止在她遇到一位和当年自己坠入爱情时 很像的年轻男子跳舞的画面,她痛苦过,迷茫过,潇洒过, 而现在就让这一切在一支舞中飘散吧。 思旧赋 梁父吟 秋思 国葬刻画了四个怀旧 的人,有的已迟暮,但对过去的缅怀和执着令人敬佩或唏 嘘;有的不得不停下脚步,接受岁月的凋零。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孤恋花 花桥荣记 满 天里亮晶晶的星星讲了四个被岁月摧残的可怜人。读到 他们的故事,会叹息或者哽咽不好多说,因为每个故 事背后都是鲜活的面容,你看到这些文字,那些人就会浮 现。 游园惊梦是最长的一篇,而将钱夫人的人生和戏 交织在一起的一段最为精彩。如果说语言的终点是音乐, 而戏剧则是这终点站的辉煌建筑。这段的妙处在于,把钱 夫人在戏曲和人生中的醉生梦死描写得入木三分,你以为 在看一部小说,但却是在看一台戏;而当你觉得这是一台戏 的时候,这却是在描写真实的人生。在这六页的戏曲描写 中,钱夫人的戏与人生已经没有了边界。 这本小说看完之后,回味久久。我觉得不仅是这些精 彩绝伦的描写,把台湾六七十年代的众生相刻画得十分生 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他并没有要宣传什么正能量,也 没有要拉人入地狱闲逛的黑暗充分尊重每个人物的人 生,却能在看到失望时的不悲叹,在绝望时也能留有的一 丝从容。这份气度正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3 篇台北人读后感 前几天,随意整理书柜,无意间瞥 见了妈妈推荐的台北人 。这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柜多年, 我却始终不曾翻动过。直到看了老师的书单,发现上有这 本书,才打算一探其究竟。 其实,以前有很多机缘让我去翻动她,但我都刻意和 她擦肩而过,因为它的书名。我一直认为台北人是写 给台北人的小说,书中描述的是他们的歷史、他们的故事, 与我何关?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是民国初 年人们的故事,只不过作者把地点放在台北。 台北人一书的故事发生于一个复杂的歷史时空当中。 当时正值国共内战,由于大陆沦陷,许多人随着国民政府 来到台湾这小岛。他们可能来自桂林(花桥荣记中的老闆娘), 可能来自上海(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裡的金兆丽)可能来自南 京(一把青中的师娘)也可能来自其他不同的角落。 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 父吟)到煺休佝偻的女僕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钱 夫人(游园惊梦)到下层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社交名媛 尹雪艷(永远的尹雪艷);有煺伍军人赖鸣(岁除);有帮佣工 人王雄(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有知识份子余教授(冬夜). . 他们都有过一段难忘的过去,或繁华、或引以为傲, 但这一切的美好都在内战的蹂躏下化作灰烟,取而代之的 则是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他们背负着这些重负 被迫来到台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失落、惆怅。在现实生 活上,他们受过去影响,有的甚至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 他们不断在回忆过去,期望能寻回一点美好,但今昔的强 烈对比反而是一大讽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家作者蓄意放在本书之前的无异是最好的注解。 虽然作者没有在小说中揭露什么一鸣惊人的社会现象, 反而是以一种不紧不慢的描写方式细细刻画每一个人物、 描写种种人生百态。他娓娓道来这一切,从容不迫,但在 读完每一篇章后每每使我神伤。我爲(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 花)裡王雄之死感到难过,他是那么忠厚老实、勤勉努力, 然而,却因为他长的丑而被嫌弃。 我爲(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裡的金兆丽感到惋惜,做了 一辈子出风头的舞女,倒头来到底什么也不剩,就连最真 切的情也牺牲了;我爲(梁父吟)中的朴公感到感慨,虽 然白先勇描写他身材硕大,走动起来,胸前银髥,临风 飘然脸上的神色却是十分的庄凝。 ,使我们看到朴 公凛然的威严,但事实上他是脱离现实的。 即便已读完这本书,我还是很难把那时的台北、那时 的生活与现在的台北做连结。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