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水精馏塔顶全凝器设计方案_第1页
乙醇水精馏塔顶全凝器设计方案_第2页
乙醇水精馏塔顶全凝器设计方案_第3页
乙醇水精馏塔顶全凝器设计方案_第4页
乙醇水精馏塔顶全凝器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乙醇水精馏塔顶 全凝器设计方案 定设计方案 热器的选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塔顶热流体(乙醇蒸汽)进口温度 75口温度 65过程中有相变)根据南平地区全年平均温度 030 ,取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 25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一般不高于 5060,以避免大量结垢且两端温差不小于 5所以取出口温度 35 C,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凝,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 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动空间安排、管径及流速的确定 虽然冷却水较易结垢,但乙醇易挥发、易爆炸走壳程不易漏,虽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的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但工业生产都是先从安全稳定角度考虑 的,所以总体考虑冷却水应该走管程,乙醇蒸汽走壳程冷凝,取管径为 19 内流速为 s。 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 根 据精馏塔物料衡算得 知液相中乙醇摩尔分数占 2 表 1 乙醇 水溶液平衡数据表 液相中乙醇的摩尔分数 X 气相中乙醇的摩尔分数 y 液相中乙醇的摩尔分数 X 气相中乙醇的摩尔分数 y 程甲醇蒸汽 的定性温度为 T=75 652=70 管 程 冷却水 的定性温度为 t=25 352=30 表 2 流体物性数据 物性 流体 密度 粘度)(比热容 )(m 0导热系数 3 乙醇蒸气 70 30 乙醇 图 1 冷凝器流程草图 如图所示,首先由 A 设备 精馏塔上升的甲醇蒸汽作为进料,从 1 号接管进入 B 设备 换热器,再从 2 号接管流出进入 C 设备 冷凝液储槽,其中循环水从 3 号接管进入再从 4 号接管出来,到达冷凝液储槽的冷凝液,一部分作回流液回流,另一部分经冷却后为产品,整个工艺流程大体 是这样。 算总传热系数 算热负荷 Q 因为单位产量是 D =4000kg/h 6 0 1 1 8 0 9 4 5 kg/4 D= 4000 8 7 . 5 2 k m o l / . 7 由精馏塔设计计算得最小回流比 R ,取 R= , 则乙醇蒸汽进量 V=h 则 Wh 6 8 6 1 5 . 3 4 k g / h 查 70 0C 时,乙醇 925 (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有机卷) 水 ( 化工原理上册) 由物料衡算得蒸汽中乙醇占 水蒸气占 r l= =925 0 . 9 9 1 2 3 3 1 0 . 0 0 9 6hQ r 2 . 3 9 9 3 7 . 7 2 . 2 4 1 0 均传热温差先按纯逆流算 01t 6 5 2 5 4 0 C 02t 7 5 3 5 4 0 C 012m 0 却水用量 2 4 0 1 7 . 8 k g / 2 5 . 7 算总传热系数 K 要知道传热系数 K,首先得计算对流传热系数01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4 . 0 1 5 0 . 9 7 9 9 5 . 7 1 . 8 1 1 00 . 8 0 0 7 1 0 P 08 0 0 3 5 R = 0 . 8 0 . 4 2 00 . 6 1 8 1 . 8 1 1 0 5 . 4 1 4 7 4 3 w / m 0 1 5 ( ) ( ) ( ) 壳程传热系数 先假定一个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30000 )(m/w 02 C污垢热阻 10 /W(化工原理课程表 2 (蒸汽侧热阻很小可忽略) 管壁的导热系数 =45W/(m ) 8 5154 0 6 01915190 0 0 3 4 0 011算传热面积 S= 60Q 2 . 2 4 1 0 6 3 . 38 8 5 4 0( 考虑 15%面积裕度,则 S=6 3 3 (m ) 艺结构尺寸 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n =221 7 . 8 9 9 5 . 7 1050 . 7 8 5 0 . 0 1 5 0 . 9 74 (根)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 73 1 1 . 6 53 . 1 4 0 . 0 1 9 1 0 5( m)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传热管长 l=6m,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 6 1 1 26(管程) 传热管总根数 N=N 2 210105 (根) 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 t= t=19=(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根) 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 =壳体内径为 D=24 圆整可得 D 450 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 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450=可取 h=113折流板间距 B=60 圆整得 400流板数 600011400 传 热 管 长折 流 板 间 距=14(块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置。 块1414006000 7 热器 核算 量核算 (1) 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克恩公式 o=0 . 5 5 1 / 3 0 . 1 40 . 3 6 R e P r (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2234 ( )24 0 . 0 2(m) 壳程流通截面积 D( 1- =( =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2 . 3 9 / 7 5 4 . 2 0 . 8 60 . 0 0 3 7 ( m/s) 0 . 0 1 4 0 . 8 6 7 5 4 . 20 . 5 2 3 1 0 510 普兰特准数 2 . 6 4 0 . 5 2 3 3 . 0 0 20 . 4 6 黏度校正(w ) o =0 . 5 5 1 30 . 4 6 1 7 0 0 0 3 . 0 0 2 3 6 2 10 . 0 1 4 W/() (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i=) 程流通截面积 . 0152 2 管程流体流速 s )( 4 22 8 430 . 0 1 5 0 . 9 7 9 9 5 . 7 1 . 8 1 1 00 . 8 0 0 7 1 0 普兰特准数 P 08 0 0 i=4 0 . 8 0 . 40 . 6 1 8 1 . 8 1 1 0 5 . 4 10 . 0 1 5 ( )4743W/( ) ( 3) 传热系数 K 1111 9 1 9 0 . 0 0 2 1 9 10 . 0 0 0 3 4 44 7 4 3 1 5 1 5 4 5 1 5 3 6 2 1 =966W ( 4)校核有效平均温差 2111 0 2 0 0 . 3 4 5t 7 8 2 0P T R=12217 8 6 2 0 . 8t t 4 0 2 0 ( 5)计算传热面积 S S= 6Q 2 . 2 4 1 0 589 6 6 4 0(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p = )( (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H= 100%= %0058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算流动阻力 ( 1)管程流动阻力 ( 9 1, , i( 22 u) ,3( 22u) 由 10 , 取碳钢管壁粗糙度 , , 查莫狄图得i=m ),流速s, =所以 ( 29 9 5 2) =8619( 3 29 9 5 2=1405( (8619+1405)=30072 (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 2)壳程阻力 ( + ) s =1,凝蒸汽取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B+1)( 22 F= 55 0 . 2 2 810 ( 18(根) , 14, s =.8( 14+1)( 27 5 4 2) =20445(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 22 h=D=14( ( 27 5 4 2) =11705( 总阻力 0445+11705=32150( 10 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 甲醇蒸汽流速为 s,则接管内径 d= 4 4 2 . 3 9 7 5 4 . 2 0 . 0 6 53 . 1 4 0 . 9 5( m) 取标准管径为 65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为 u=s,则接管内径为 d= 4 1 7 . 8 9 9 5 . 7 0 . 0 8 23 . 1 4 1 . 5 ( m) 取标准管径为 85 11 表 3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换热器型式:列管式换热器 工艺参数 流体空间 管程 壳程 物料名称 循环水 甲醇蒸汽 操作温度 0 C 25/35 75/65 操作压力 体密度 kg/速 m/s 量 kg/h 64080 热量 240 对流传热系数 W/ 4743 3621 总传热系数 W/ 966 污垢系数 m 程数 2 1 阻力压降 用材料 碳钢 碳钢 管子规格 219 管数 210 根 管长 6000间距 4 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 折流板型式 上下 间距 400 切口高度 113体内径 50 换热面积 12 6. 制设备附属图 (见附图 ) 13 结 论 经过设计计算,以及相关的核算过程。可以比较出所设计的换热器大致能满足生产要求。其中在设计时的计算值 i=4743W/() , o=3000W/() , K=885W/() 与校核所得的 i=4743/() , o=3621W/() , K=966W/() 都相差不是太大,且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裕量,以及最后流动阻力计算结果都在生产工艺要求的范围内。说明这次的换热器的设计是可以实现工艺生产的。 通过这次 的课程设计 ,我们 总结了,在设计中 需要 认真 地计算好每一步 ,仔细查好每一个设计所需的参数, 需要学会在 设计计算中发现问题 ,并通过查阅资料和联系实际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能够善于前后联系,整体上把握 好 设计 的 方向。总的来说,要想设计更好的,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的换热器,那还需要大量查阅资料,不断积累经验与相关知识。 14 符号说明 英文字母 B 折流板间距, m; C 系数,无量纲; d 管径, m; D 换热器外壳内径, m; f 摩擦系数; F 系数; h 圆缺高度; K 总传热系数, W/( m ); L 管长, m; m 程数; n 指数; 管数; 程数; N 管数; 程数; 折流板数; 努赛尔特准数; P 压力, 因数; 普兰特准数; q 热通量, W/ Q 传热速率, W; r 半径, m; R 热阻, /W 因数; 雷诺准数; S 传热面积, t 冷流体温度,; 管心距, m; T 热流体温度,; u 流速, m/s; W 质量流量, kg/s。 希腊字母 对流传热系数, W/(m ) 有限差值; 导热系数, W/(m ); 粘度, s; 密度, kg/ 校正系数。 下标 i 管内; m 平均; o 管外; s 污垢 15 参 考 文 献 1柴诚敬,王军,张缨 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 匡国柱,史启才 北京:化学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