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docx_第1页
xx年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docx_第2页
xx年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docx_第3页
xx年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docx_第4页
xx年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 XX 年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 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 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 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建设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 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战略举措。我市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资源 存量和环境承载力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 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传统的重化工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 尽头,必须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 道路。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全面引入循 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不断完 善功能区划,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 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体系,在企业、行业、区域 三个层面和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进行了有益的探 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 转型。 (一)组织和政策保障体系初步确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自觉 把节能环保观念和资源意识体现到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 各个方面。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 政协监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机制。加快了发展循环 经济的政策体系建设,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20xx-20xx 年)总体规划纲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 大工作重点,提出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广清洁 生产、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等举措,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 展的产业体系。制定出台了*市“十二五”节能和循环 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 *市“十二五”水环境整治规划 、 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若干政策意见 、 关于 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 、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 设的若干意见 、 *市节能监察实施细则 、 *市粉煤灰 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 保产业的实施意见 、 *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 作方案 、 *市实施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和审查实施办法细则 、 *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 估和审查工作规则 、 *市“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责任 评价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文 明、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为发展重点的相关政策 和意见。从企业、产业、社会三个层面对全市循环经济工 作作出战略部署,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四大重点领域、实 施 40 个左右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 10 项重点行动的 “441”工程,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 点。 (二)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我市农业循环经济起步早,在病虫害无害化防治、节 水灌溉、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绿色农 业基地等方面,已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1、生态种植技术得到推广。20xx 年,全市推广应用测 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万亩,覆盖 341 个村组,涉及农户 15 万户。推荐主要作物施肥配方 15 个,配方肥施用面积达万 亩,配方肥施用总量达万吨。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可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吨。在水稻上通过采取生态治 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在 确保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 提高了农产品品质。近 3 年来,全市氮肥、农药的使用量 分别减少了%和%。 2、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得到应用。积极推广农作物间种 套作技术,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的复 合产出率;推广农牧结合生态模式,形成了猪(禽)沼粮、 猪(禽)沼菜;猪(禽)沼果;种(植)养(殖)加(工) 沼(气)肥(料);秸秆沼气电力;秸秆生物质炭(木焦 油)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渔业立体养殖模式,形成 了水生植物与养殖鱼、虾、蟹共生的环境,有效保护和利 用了水生资源,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3、农业废弃物一定程度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机械化秸 秆还田技术 ,对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利用。开展禽畜粪便 沼气工程,全市 36 个规模化禽畜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已 达 75%以上。同时充分利用沼液作为农田绿色肥源,施用面 积已达 5000 多亩,比一般农田减少 60-80%的化肥使用量;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优质有机肥料,通过高温发酵等技术处 理,对禽畜粪便实行资源化利用。到 20xx 年,全市户用沼 气保有量 23079 口、小型及联户沼气工程 128 处、大型沼 气工程 6 处,沼气工程总容积 197832 立方米,全市年产沼 气约 900 万立方米,解决了 9 万农民的全年生活用能问题, 年可节约标煤约 6500 吨,减少能源支出约 1440 万元;年处 理畜禽粪便污水近 50 万吨,提供无公害有机肥(干物质)约 5 万吨,创肥料效益 5000 万元;年可减少 326 吨二氧化硫和 5 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挥了减少大气污染的功能效应。 阳光大棚覆盖面积万亩,太阳能照明路灯 760 盏,太阳能 热水器保有量万户;全市建成了六十社区等生态家园低碳生 活小区 123 个,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小区 112 处,生态能源 站 6 个。 实施了油菜、小麦、水稻三种作物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全年实施面积万亩。亩平还田作物秸秆 300-500 公斤计算, 亩平可减少化肥用量 3-5 公斤,亩平节本增效 30 元以上, 项目区可节约化肥用量 577 吨,实现节本增效万元,项目 区土壤有机质提升%。特别是通过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农民逐步认识到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性,不再将富余秸秆 随意丢弃或焚烧。项目区秸秆还田量达到 85%,焚烧量仅占%, 比实施项目前浪费秸秆资源的现象有明显改善,取得了显 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峒山社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示范项目建设进展顺 利,该项目采用生物质移动床热解联产联供工艺,是利用 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进行粉碎、干燥、挤压成型;然后,将 成型原料装入热解移动床中,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热 解,产出生物质炭;生物质气经过净化装置的冷却、脱焦、 过滤、除尘和除酸后,产出清洁优质燃气,送入储气柜中, 再通过稳压罐输送给燃气机组发电和供城镇居民使用。 4、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20xx 年以来,我市连 续 5 年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到 20xx 年 底,全市已建成各类规模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 56 个,有 126 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并对农产品出 口实施了基地备案制度, “三品”种植面积达 25 万亩。一 区(梁子湖区)两线(百里长港线和樊寺线)一园(华容省级农 产品加工园)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带)初步形成。 (三)工业循环经济全面推进 我市工业领域不断深化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资源综 合利用等重点工作,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序进行, 工业循环经济呈现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1、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市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冶金、 建材、发电三大行业和*电厂、鄂钢、世纪新峰、吴城钢 铁等几家高能耗企业,它们既是能耗大户,又是节能降耗 潜力所在, “十一五”和“十二五”前三年期间,先后实施 了鄂钢 1080 高炉 TRT 发电;电厂高压电机变频改造、尾水 余能发电,吴城公司电炉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世纪 新峰低温余热发电、尾气余热烘渣等一批重大节能工程, 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使全市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水 平有了较大下降。另一方面,狠抓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实 施了如*电厂锅炉燃烧调整节能改造等一大批节能改造项 目,采用了许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用能效率, 让这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成为带动全市能耗下降的主力 军。到 20xx 年,我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吨标煤,比 上年下降%,降幅排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降幅(%)多降个 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绝对值由“十一五”以来的 一直位居全省第一位降至第三位,分别比黄石()、宜昌() 低和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万元地区 生产总值电耗下降%,降幅都排全省第一。这表明我市高耗 能的重化工业产业结构在逐步得到改善。 2、资源综合利用成效突出。20xx 年, 全市工业增加 值亿元,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产值约亿元,占全部工 业增加值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率达到%,比 20xx 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利用废气 资源亿立方米,利用废水资源万吨。20xx 年,全市认定的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 24 家,实现销售收入 50 亿元。对 电厂粉煤灰、选矿尾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 实行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市电厂粉煤灰和钢厂冶炼废渣综 合利用率均达 100%。坚持以点带面,带动循环经济发展。 *电厂和吴城钢铁公司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企业,循环经 济工作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工作已走在全市的前列。 3、清洁能源成效喜人。编制并实施了新能源示范行动 计划,峒山 40 兆瓦现代农业光伏大棚科技示范园、顾地总 部基地 15 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蟠龙大市场 3 兆瓦微电网、 蓝焰峒山生态能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到 20xx 年, 在主要城市道路、部分新农村社区道路以及凤凰广场、环 洋澜湖公园、观音阁公园等市区 12 个游园等场所,累计安 装太阳能路灯、景观灯 8760 盏,总功率约为 380 千瓦,每 年可节约用电 76 万度,相当于替代约万吨标准煤量。目前 全市共有各种生产锅炉 102 台,其中 48 台改用稻壳燃料, 年消耗量约为万吨,相当于替代万吨标准煤。另一类是企 业购买秸秆炭化棒作为退火炉和加热炉的替代燃料,目前 全市共有弛久弹簧钢厂、同方泵业、神龙泵业、永鑫铸钢 厂和永红粮机厂等企业使用秸秆炭化棒燃料,年消耗量约 为万吨,替代常规能源约为万吨标准煤。*蓝焰生物质能 源有限公司的生物质热解联产联供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后, 年产生物质燃气 1051 万 m,焦炭 10512 吨,生物焦 油 XX 吨,可向长港镇和峒山社区 6000 户农户集中供气, 向周边 2 万分散农户提供生物质炉具和成型燃料,同时可 年发电约 867 万度,每年可节约煤炭约 5 万吨,减排二氧 化碳近万吨,减排二氧化硫近 1000 吨。 4、污染减排取得进展。工业领域尤其是高污染性行业 中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实现 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20xx 年有 7 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6 家重污染企业通过了强制清 洁生产审核,全市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累计达 25 家。环保整 治专项行动取得效果,尤其是通过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 企业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否决 了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和节能要求的投资项目,限期解决 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重点行业污染 治理初见成效,小选矿、小钢铁等重污染行业得到了集中 整治。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 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和%;完成了省里下达的排放 量下降%、%、% 和%的年度减排目标。 5、园区循环化建设和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全市投入近 60 亿元资金,在*开发区、葛店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建设 了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开发区已有 35 个循环经济重点 项目开工建设,每年新增经济效益近 20 亿元,节水亿吨, 节电亿千瓦小时,减排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 18 万多 吨。通过对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实现产业重组和产品 升级换代,优化城市布局,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 鄂钢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围绕鄂钢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 利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项目有:1 条年产矿渣微粉 120 万 吨生产线, “十二五”末达到综合利用矿渣 205 万吨/年。 建设 2 条 40 万吨/年的钢渣热闷处理加工生产线,淘汰现 有的钢渣热泼生产线。1 条钢渣提纯加工线和钢渣粉线,实 现高炉渣和钢渣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实现钢渣“零排放” 。 1 条建设污泥冷固球团线,将转炉污泥、除尘灰、氧化铁皮 等废弃物,加入石灰(萤石)、有机粘结剂等辅料,通过高 压成球机制成污泥冷固球团。1 条氧化铁皮和除尘灰直接还 原铁生产线,形成年产 10 万吨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能力;1 条 瓦斯灰提碳选铁生产线,年处理瓦斯灰万吨。在峒山、池 湖、恒大等 10 个新社区开展的“四个一型”低碳社区建设, 推进了社区太阳能热水、太阳能路灯、沼气利用、绿色交 通及垃圾、污水、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建设。 (四)服务业和城乡循环经济起步加快 我市把再生资源回收产业作为发展循环服务业的重点, 并大力开展服务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服务业循环经济 在较高起点上加速起步。城乡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生态乡 镇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1、服务业生态集约特征有所显现。近年来我市注重引 导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涌现出了一批以节地和 环境友好等为特征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生产性 服务业,改造提升了商贸流通、社区服务、休闲旅游等生 活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了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文化 传媒等知识型服务业。市委、市政府把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放在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上,瞄准当前电子商 务产业迅猛发展的机遇,抓住电商巨头在中西部地区抢滩 布局的时机,在葛店开发区规划建设 18 平方公里的“中部 电子商务基地” ,成功引进了亚马逊、普洛斯、唯品会、苏 宁易购、当当网等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随着一批电商领 军企业入驻,为我们形成千亿级产业新集群奠定了基础。 “绿色餐饮、绿色宾馆、绿色商场、绿色市场”等循环特 征服务主题开始出现。 2、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一是推进城乡供水一 体化。按照“整合供水资源,统一编制规划,实行集约化 经营”的建设思路,初步探索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 模式和管理机制。市级财政投入资金亿元,用于铺设城区 至乡镇主管网,目前主管网已覆盖全市乡镇,农村自来水 普及率达 91%以上。二是按照“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 转运、市级处理”的模式,投资近 2 亿元,实施了全市城 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华新公司(*)环境有限 公司实施的城乡生活垃圾市级生态处置工程项目预计在 20xx 年初可以投入使用,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 源化和无害化。三是按照“全域统筹、分区处理、厂网并 举、雨污分流、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实施 城乡污水收集处置体系建设。 3、城乡生态建设不断深入。近年来,通过稳步推进百 里长港生态示范区建设,逐步形成生态网络体系,实现人 工建筑、自然环境、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景观的完整统一。 强力推进湖泊生态保护,坚持将湖泊生态保护作为一条原 则贯穿于各个体系、层级的规划之中,对湖泊及其陆域保 护地区进行永久、刚性保护。始终把梁子湖生态保护作为 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拆除梁子湖养殖围网 2 万 6 千多亩; 退耕还林、退田还湖近 10 万亩;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分 的“三区”环境管制和湖泊保护区“三线”保护要求,实 行了更加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和环境现场监察制 度;建成了梁子岛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 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要求;积极开展梁子湖生 态保护试点工作,实施试点项目 10 个,有力地推动了梁子 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结合利用德国促进 贷款项目积极推进洋澜湖环境综合治理,洋澜湖水环境质 量和生态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强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20xx 一 20xx 年共对 123 个村庄(社区)进行环境连片整治, 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亮点工程,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发挥 了示范和标杆作用。 (五)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从“十一五”到现在,一些重点企业的重点循环经济 项目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循 环水能回收电站项目。该公司对冷却用水进行回收利用, 安装 2 台容量为 2WM 轴伸贯流式水能机,项目已建成,年 节约标煤 7000 吨,减少灰渣和粉尘排放 1660 吨,减少二 氧化硫排放量 80 吨。二是鄂钢公司、吴城钢铁公司、鸿泰 钢铁公司三大钢铁企业的节水工程项目。这些企业主要建 设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和污水处理回用工程,项目建成后, 到 20xx 年,这些企业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 98%,基本 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三是湖北归一节能环保科技建 材有限公司等 70 家企业利用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等工 业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项目。这些企业以脱硫石膏、 煤渣、矿渣、粉煤灰等为原料,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 建设年产各类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400 万立方米,灰沙砖 5 亿块。境内传统粘土砖全部淘汰,通过粉煤灰和工业废渣 的利用,减少排灰、排渣场 1500 余亩,节约粘土砖、瓦取 土用地近 1000 亩。四是鄂钢公司的富余煤气发电项目。该 公司利用高炉和焦炉的富余煤气,建设 2 套富余煤气发电 装置,依托现有 3#、4#6M 焦炉,回收利用干熄焦余热资源, 建设 1 套发电装置。年发电量达 8 亿千瓦时。五是武汉启 科数控机制造有限公司重型和超重型数控机床再制造项目。 该公司运用先进的加工修复技术、信息技术、数控及自动 化技术等,对废旧的重型和超重型机床进行再制造,年再 制造重型和超重型数控机床 79 台套。机床再制造循环利用 率达 85%以上。年可节约吨钢铁,节约能源吨标煤。六是湖 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线低温余热发电项 目。该公司依托现有的 2 条干法水泥生产线窑头、窑尾余 热资源,新上 1 套装机容量为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配 套建设相关辅助设施。七是*今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资 源综合利用项目。该公司主要利用电厂的粉煤灰生产蒸压 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掺比平均值达 70%左右。已形成了 一个粉煤灰、炉渣、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链和新型建材 产业群。八是峒山社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项目。该项 目采用全国领先的秸秆干馏热解技术,利用丰富的棉杆、 杂木枝等生物质废弃物做原料进行粉碎、干燥、挤压成型; 然后,将成型原料装入热解移动床中,在隔绝空气条件下, 进行热解,产出生物质炭;生物质气经过净化装置的冷却、 脱焦、过滤、除尘和除酸后,产出清洁优质燃气,送入储 气柜中,再通过稳压罐输送给燃气机组发电和供城镇居民 使用。 (六)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 到目前为止,我市初步形成了以下六大产业链。一是 以鄂钢为龙头的企业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炼钢富余 煤气发电” 、 “钢铁冶炼渣微粉 水泥(新型建材)” 、 “炼焦煤焦油化工产品”和“钢铁板材工程机械 (船舶制造)” ,利用炼钢、炼铁和炼焦等环节产生的废弃物 生产电力、建材和化工产品。二是以*发电公司为龙头的 电力产业链:“电力粉煤灰(工业石膏)新型建材(水泥)” 、 “电力蒸汽供热” ,利用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 和脱硫石膏用于水泥和新型建材生产,同时,回收电厂余 热资源生产蒸汽,淘汰工业园区的燃煤锅炉,对工业园区 实行集中供热,形成热电联产。三是机械再制造产业链: “废旧机床(工程机械)回收检验检测绿色清洗寿命 评估控制系统更新和部件修复再制造产品检测”和 “废旧冶金轧辊回收检验检测绿色清洗寿命评估 表面涂层强化再制造产品检测” ,对废旧机床、工程机械 和冶金轧辊通过修复加工进行再制造,恢复其使用价值。 四是循环农业产业链:“猪(禽)沼粮” 、 “猪(禽)沼 菜” 、 “猪(禽)沼果” 、 “种(植)养(殖)加(工) 沼(气)肥(料)” 、 “种植秸秆沼气电力” 、 “种植 秸秆生物质炭(木焦油)” ,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废弃物制 备沼气,沼气池产生的肥料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五是以 选矿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选矿矿渣新型建材(矿山 充填料)” ,将尾矿再选废渣用于生产新型建材和矿山充填 料。六是以*开发区的顾地塑胶公司为龙头的回收利用塑 料废弃物生产城市排水管道产业链:“废旧塑料造粒 管材” 。 尽管我市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污染治 理、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一些部门 和单位对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工作不够主动, 行动不够统一,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人 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存在着一些片面性和简单化,有的地 方和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号上,还 存在片面乃至错误的理解,缺乏操作应用的具体措施。社 会公众绿色消费、节约消费的理念尚未全面形成,旧的生 活习惯没有根本转变。 (二)资源约束,保障能力不足。我市本身资源贫乏, 属于资源外向型城市,由于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剧了资源能源供应的紧张程度。生 产要素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土 地供求矛盾突出,尤其是面临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 城市用地急剧增加而用地指标紧缺、后备资源枯竭的形势 下,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问题已经不得不加以关注。 (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市经 济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推动,其中 部分企业、产业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属于家庭作坊 式企业。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一方面使经济增长在很大 程度上仍是以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并且工业化水平不高, 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万元产值能耗 高,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四)循环产业链发展程度处于初级阶段。从总体上讲, 我市循环经济的普及面还很小,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就农 业而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够,循环的模式比较简 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不完善。就工业而言,清洁生产 型和循环型企业的运行成本有待降低,产业和行业间的配 套能力差,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还占有较大比重。另外, 我市的循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运行机制远 未形成。在社会领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循环经济的要求 还存在差距,废旧物资回收与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尚未建立。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五 位一体”总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百湖之市”和山川秀 美的生态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资源 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新 型城镇化道路。在推进新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把生态文明 建设放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 展、低碳发展,加快“绿色转型” ,形成生态文明“绿色导 向” ,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 环低碳发展先行区、生态优美文明祥和宜居区和生态文明 制度创新实验区,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重 点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紧完善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在深入 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好 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完善工作。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应 包括: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工业、 农业、服务业等)框架;城市生态及基础设施框架;生态文明 及生态人居框架;支撑保障体系及重点项目等。 “十三五” 规划及中长期规划,都要以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理念为指 导,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要求相衔接。 (二)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 机制。强化守土有责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改变粗放 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切实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开展工作的 主要抓手。切实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考核方式, 制定并试行符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将万 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万元产值“三废”排 放总量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重点,确定考核内容, 探索建立富有*特色的“绿色 GDP”政绩考核体系,推进区 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 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根据物流和产业关联性,改造开发区 (园区)内的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围绕提高资 源产出率和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园区 的产业结构;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 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 的关键项目,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 和资源化;推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和水的 循环利用;培育专业化废弃物处理服务公司,实行园区污染 集中治理。实现开发区(园区)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 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 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对规划新建的 工业园区,也要按循环经济的的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 施,既要为引进资金项目搭好平台,也要科学筛选和确定 入园项目,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在农业园区建设中,积极探索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 综合利用和农产品系列化深加工的农业技术模式。以沼气 为纽带发展猪(禽)沼粮、猪(禽)沼菜、猪(禽) 沼果,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五环 工程等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