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docx_第1页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docx_第2页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 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 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 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 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 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 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 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 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 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 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 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 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 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 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 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 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 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 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 20 世纪 60 年代才开始兴 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 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 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 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 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 “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 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 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 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 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 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 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 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 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 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 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死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 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 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 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著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 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但是不经过大量的课 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 教师,就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