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城和运河_第1页
1.长城和运河_第2页
1.长城和运河_第3页
1.长城和运河_第4页
1.长城和运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俞培菊老师主备 教学课题 1.长城和运河 课型 阅读 本课题课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2 月 15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意,理清诗歌脉络。 4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理解诗意,理清诗歌脉络。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并结合课后继续指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要求学生跟写:长城。 2读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城吧打开 书本,看书上插图。 3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知道的长城?学生交流 。 4老师补充: 我们中国的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 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全长有 6700 千米。看,它穿梭在崇山峻岭之 间,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像巨 龙一般。 听了老师的介绍,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5再跟老师来写字:运河。 6读词,看图,这条闪着光亮的河流就是运 河,因为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因此又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 7提问:关于京杭大运河,你还知道哪些? 8老师补充: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 凿最早 、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 1747 千米,是与万 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9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长城 和运河,读题。 10这是一首诗歌,共有两个部分。请同学 们赶紧捧起书本来读一读吧!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跟写:长城。 2打开书本,看书上插图。 3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长城。 4听了老师的介绍,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5再跟老师写:运河。 6读词,看图。 7交流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知识。 8老师补充。 9.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长 城和运河,读题。 10齐读诗歌。 从了解实物入 手,在第一时间激 起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兴趣,也为学文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 围。 这一环节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 字,不漏字,不错字。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 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驾驶 谱写 创造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异 奇迹 不朽 民族 绸带 诗篇 山海关 嘉峪关 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 (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 同之处。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 段读课文,正音。 注意指导诗歌的节奏。 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 结合课文内容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 (4)提问: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是谁创造了它们? 读到这里,你感到? 比较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结构特点? (5)集体自豪地读课文,培养语感。 三、生字指导,课堂习字。 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 “蜒、谱、族 ”的记法和写法。 指导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 字,不漏字,不错字。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 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 (1)朗读词语: 驾驶 谱写 创造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异 奇迹 不朽 民族 绸带 诗篇 山海关 嘉峪关 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 (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 同之处。 驾驶 谱写 创造表示动作的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描绘事物的词; 奇异 奇迹 不朽 区分奇异、奇迹; 民族 绸带 诗篇 注意平翘舌音; 山海关 嘉峪关 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地名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 段读课文,正音。 注意发现诗歌的节奏。 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 结合课文内容根据学生的表现共同评价。 (4)答问: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是长 城和运河。 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它们。 读到这里,我感到自豪! (5)集体自豪地读课文。 三、生字指导,课堂习字。 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 “蜒、谱、族 ”的记法和写法。 学习写法。 先让学生解决字词 障碍,扫清课文拦 路虎,初步走进课 文描绘的情境中, 感悟语言文字,从 总体上初步感知全 文。因为是诗歌, 涉及到节奏、语调、 情感等问题,必须 做好恰当的引导。 教师要安排适 当的时间,让学生 进行充分的个人练 读、小组赛读和集 体齐读。通过反复 朗读感受长城的雄 伟合运河的绮丽, 产生民族自豪感。 给朗读增添气势。 通过比较使学 生明白:两部分结 构相同-均运用 反复的写法。 (1)蜒右边部分是 “延” ; (2)谱右边部分是 “普” ,不是“晋”; (3)族右边上边是 “撇横 ”,下边是“矢” 。 比较并组词: 延( ) 谱( ) 族( ) 蜒( ) 普( ) 旅( ) 3.习字册描红并书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通过文字、图片了解它们的奇异景象。 3比较组词,巩固对生字的积累。 驾( ) 朽( ) 篇( ) 绸( ) 架( ) 巧( ) 遍( ) 周( ) 4抄词,准备默写。 比较并组词: 延(延安) 谱(谱写) 族(民族) 蜒(蜿蜒) 普(普通) 旅(旅途) 3.习字册描红并书写。 四、作业设计。 认真完成作业。 作业以进一步 巩固字词为出发点, 帮助学生分辨字形, 巧妙积累。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蜒 谱 族 绸 授 课日期 2 月 28 日 教学课题 1.长城和运河 课型 阅读 本课题课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2 月 16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民族自 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并结合课后继续指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 谱写 创造 曲折蜿蜒 不朽的诗篇 绸带 飘落 中华民族 人间奇迹 奇异的景象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 迹”? 过渡:长城很长,被称为“万里长城”(板 书)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被称为“京杭大 运河”。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 尽情欣赏这两大奇迹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感受长城之壮美。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 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 (2)提示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 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奇异”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 词。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 起伏,曲折蜿蜒。 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 奇特在哪? 过渡:难怪我们称长城为“万里”长城。课 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 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 一、复习导入。 1默写新词。 2回答: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和运河两大 “人间奇迹”。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感受长城之壮美。 1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 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 关的句子划出来。 2阅读探究: (1)作者在飞机上看长城。因为这样居高临 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清楚。 (2)奇异是奇特、异乎寻常的意思。近义词 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长城像巨龙穿 行在北方大地上的壮观景象。 找到具体描写这奇异的景象的语句。 (3)交流出示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 起伏,曲折蜿蜒。 长城奇特在: 一像巨龙气势磅礴; 二在穿行富有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三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建在崇山峻岭之 间,随着山势起伏,延伸。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看地图你,听老师补充介绍。 复习巩固,加 深印象;问题引路, 导入新课。 在这里,学生 在品味诗句中的过 程中,想象在驰骋, 情感在激荡,思维 在飞跃,把凝固的 语言流转成壮美的 图画,受到了美的 熏陶。 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 临 渤海,地势险要,有“ 天下第一关” 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从山海关 到嘉峪关,总长约 6700 千米。难怪我们把长 城叫作“万里长城”。 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5)引读 东起西到 万里长城 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 建的?距今有多少年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 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能创造 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 华民族的祖先。 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 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 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 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出示: 我驾驶着 一个 像 连绵起伏, 东起,西到 万里长城 是谁 是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运河之秀丽。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 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学生朗读这奇异的景象。 (5)引读 东起西到 万里长城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要明白长城历史 悠久,工程浩大,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之一,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杰出智慧,以 当时有限的人力、物力而能建造如此坚固、 到如今仍然完整地保存着的伟大工程,不能 不说是个人间奇迹。 所以,这里“不朽”的意思是“历史悠 久、永不消失”的意思。 (6)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 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 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 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运河之秀丽。 1运河。 看地图听老师 介绍,有利于学生 更为便捷地感受长 城横亘距离之长,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 的杰出智慧和辛勤 劳动。 这些问题的解 答过程,为的是合 力解决什么是奇迹 这个问题,看来这 种解释是有说服力 的。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 河究竟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 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 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 的词语来体会。 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 边。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 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 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 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 样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 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祖先。自豪地读。 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二两个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 似之处。 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第 1、2 两行完全相同。 第 3、4、5、6 结构相似: 像在大地, 东起,西到(北起南到), 谱写了的诗篇。 第 7、8 两行也完全相同。 7本首诗押的是什么韵? 8.尝试背诵。 三、进一步欣赏长城和运河之美。 1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人去拜访,并写下了赞 美它们的诗一般的语言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 2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 究竟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 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 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引导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 边。 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澈而明亮; 伸向天边全长 1747 千米。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 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 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 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 样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 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祖先。自豪地读。 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二两个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 似之处。 一帮助背诵,二帮助仿写。 7偶句押的是 “an”韵。 8. 尝试背诵。 三、进一步欣赏长城和运河之美。 1出示赞美长城和运河的优美语句。 这一节在写法 上与第一节在结构 上是相似的。因此, 教师不必化大力气, 只需在学生自练的 基础上,安排学生 进行朗读、汇报等 活动即可。 在背中积累词 语和句子,并在背 中加深体验,受到 美的熏陶。 对长城和运河的 赞美,限于篇幅, 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 飞舞 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 城。 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 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 势,蜿蜒起伏。 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 条巨龙,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 头,在 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2配乐读读这些句子。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 4 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 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 5,语文自习课上交流。 实践活动 当代的中国人也创造了许多人间奇 迹,课引导学生收集又换资料。仿照课文写 诗,鼓励学生有所创造。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 飘 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 引着成串的木船 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 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 滔滔向无边的绿色 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