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直肠炎 直肠炎症性疾病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特异性(感染性)指 由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寄生虫、血管灌注不足、药物等引起的直肠疾病,如细菌性 痢疾,肠结核,抗生素药物性肠炎,肠阿米巴病,肠血吸虫病,肠鞭虫病、缺血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等炎性肠病;非特异性感染(非感染性)指由溃疡性直肠炎,克隆病,直肠单 纯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型白塞氏病等引起的大肠疾病。以上两种类型炎性肠病引起的 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大多有腹痛,腹泻,便秘、粘液血便、直肠出血或伴有某些全身症状。 其中特异性炎症由感染引起,有明确病因,一般结合实验室检查较易作出诊断。非特异性 炎症肠病,大部分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直肠炎轻者仅粘膜发炎,重者炎症累及粘膜下层、 肌层,甚至直肠周围组织;有时只是一部分直肠粘膜受累,有时直肠粘膜全部发炎,也可 累及结肠部分粘膜都有炎症。中医认为直肠炎与“湿热内瘟” 、 “饮食停滞” 、 “脾胃虚弱” 、 “脾肾阳虚” 、 “情志失调”和“气滞血瘀”等有关。 常见的直肠炎有:放射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急性直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 直肠炎等。 一、病因病理 直肠炎常见于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心、肺、肝、胃肠道疾病、呼吸道感染、传染病 后,大便秘结、腹泻、痔,肛管直肠脱垂,肛瘘、息肉病、肛门直肠狭窄、直肠肿瘤、直 肠损伤、异物等,都可使直肠发炎,严重的需立刻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另外一些因素如 饮食不慎如过度饮酒、过食刺激性强的食物等;不适当的长期服用泻药,肛门内腐蚀性药 物过多,细菌感染等;环境因素、免疫学因素、心理及过敏因素等均与直肠炎发病有关。 直肠炎可以是不明原因(如溃疡性直肠炎和克罗恩病),或者是由性传播疾病,如淋病; 梅毒,常是继发的;衣原体结膜炎;单纯性疱疹或巨细胞病毒(CMU) ,或由其他感染(如弯 曲菌,志贺菌,沙门菌等)引起,这可与先前的抗生素应用有关。直肠炎的其他原因包括放 射性治疗,结肠造口术或回肠造口术的改道,但患者仍保留完整的直肠。性传播所致的直 肠炎在男性同性恋者更常见。免疫缺陷的患者感染单纯性疱疹和巨细胞病毒的危险性很大。 在少数患者中,非特异性直肠炎可进展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由克罗恩病累及所致。 二、临床表现 患者主诉直肠出血或直肠排出粘液,由淋病,单纯疱疹或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直肠炎可 伴有强烈的肛门直肠疼痛。诊断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确定,可发现直肠粘膜炎。通 过涂片,取自直肠壁的组织进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致病原的培养;对显微镜下识别多核 巨细胞的 Tzanck 试验;梅毒血清试验和大便难辨梭形样菌的评估而诊断。有时需要粘膜活 检。对一些病例,通过内镜和 X 线检查评估肠道的其他部位可能具有价值。 三、诊断 诊断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确定,可发现直肠粘膜炎。通过涂片,对取自直肠壁 的组织进行细菌,真菌和病毒致病原的培养;对显微镜下识别多核巨细胞的 Tzanck 试验; 梅毒血清试验和大便难辨梭形样菌的评估而诊断。有时需要粘膜活检。对一些病例,在详 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专科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粪便痢疾杆菌、阿米巴、血吸虫病 等检查。通过内镜和 X 线等检查了解病发的程度、范围、并发症,排除其他病变,对本病 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四、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当急性细菌性痢疾迁延不 愈,即转为慢性痢疾,主要症状有慢性腹痛,腹胀,腹泻、大便带有粘液或脓血,部分病 者低热,消瘦,营养不良。大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肠镜下难以 与溃疡性结肠鉴别,但镜下采集粘液脓血或粘膜培养,阳性率较高。 2慢性阿米巴痢疾 该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主 的肠道传染病。病变多在回盲部亦可累及左侧结肠。主要症状有右腹痛、腹泻、大便,血 性粘液,色暗红或果酱样,恶臭。肛门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粪便中可查到阿米巴滋养体 或包囊。结肠镜检查可见小点状发红结节,糜烂,散在针尖大少溃疡,形态不规则,边缘 隆起潜行,类似火山口样溃疡,溃疡间粘膜多正常,反复发作可发生阿米巴肉芽肿引起肠 腔狭窄。活检组织查找阿米巴阳性率较高。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肠易应激综合症 肠易应激综合症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本病多见 于青年人,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粘液、腹痛、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患者常有神经 精神系统的症状,如失眠紧张、焦虑、抑郁、多疑等症状。粪便检查中无脓血,培养无致 病菌,钡剂和结肠镜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 4克隆氐病 隆氐病是消化道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年青人,主 要侵犯回肠远端,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病变位于小肠可见脂肪泻,很少出血,累及 结肠多为稀粘液便,带血。累及直肠时有明显里急后重感。结肠镜下主要特征为纵行溃疡, 卵石征,假息肉,肠管狭窄。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5直肠癌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病者,直肠癌肛门指检可触及肿块,结肠镜及 X 线造 影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活检可确诊。 6伪膜性肠炎 是由抗生素引起的腹泻。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或全结肠。有广 谱抗生素使用史,临床以水样或糊状便为主,大便出现如腐竹样伪膜,伴发热、腹痛。大 便厌氧培养出难辨梭状杆菌可确诊。结肠镜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糜烂、黄白色斑块,表 面覆盖有坏死组织,纤维蛋白、炎性细胞和细菌组成的棕黄色的伪膜。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饮食 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饮食和治疗方案是治疗直肠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腹泻 期内,应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减少膳食中的纤维素。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应避免 进食牛奶及奶制品、虾、蟹、辛辣、酒、生冷等刺激物品。 (2)休息与心理治疗 该病患者常有焦虑、忧郁、紧张、多疑等精神心理改变,严 重者可予抗抑郁治疗。给病者以同情与关心,让病者竖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平时要劳逸结 合,放松身心,保持足够的睡眠,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暴发型和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 息,精神焦虑者适当给予镇静剂。 (3)支持疗法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呈高分解代谢状态的患者,应使用胃肠外营养 (静脉营养疗法) ,以使肠道得以充分休息,或者作为术前准备,或用于促进手术后的康复。 有水和电解质失调者应予以补液,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以促进病情康复。 (4)贫血 重症或慢性出血病者常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应酌情输血、输白蛋白。 口服铁剂吸收差,以使用非经肠胃道补充铁剂为宜。叶酸缺乏与长期使用柳氮磺腕胺吡啶 有关,也可因限制进食新鲜水果,绿色蔬菜等富含叶酸的食物引起的摄入不足所致。应注 意补充。 (5)腹泻:轻中度腹泻可用复方苯乙哌啶(止泻宁)每天 24 次,每次 2.55.omg, 首剂加倍,或易蒙停 24mg 于餐前或临睡前服用;或思密达每天 3 次,每次 1 包,或酌 用可待因 1530mg,或复方樟脑酊每天 3 次,每次 25ml。合并肠道菌群失调者可用整 肠生每天 3 次,每次 24 粒,饭后服;或用丽珠肠乐(回春生)每天 2 次每次 12 粒, 饭后服。 (6)中医药治疗 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或寒热挟杂、虚实并存,气血同病之证;实 证有向虚实夹杂或虚证转化的可能,虚实夹杂,有向虚向实双向转化的可能,虚证转化较 少,但易致邪变。治疗上,急性期以清热利湿、解毒止泻,凉血止血为主,兼调肝脾以顾 本。慢性期或缓解期以健脾益气,利湿止泻,调治脾肾以善后。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湿热蕴结证 1 主症:起病较急,腹痛即泻,泻下脓血或赤白粘冻,里急后重,腹痛,肛门灼热,胸脘痞 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雍滞,蕴结大肠。 治则: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方药: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加减。 处方:黄连 8g,败酱草 20g,红藤 20g,蛇舌草 20g,丹参 10g,白芨 20g,地榆 30g,甘草 10g 田七粉 3g(冲服) 。 加减:腹泻明显加石榴皮、焦山楂以涩肠止泻;腹痛甚加木香、元胡以行气止痛;粘 液多加滑石、土伏苓清热化湿;便血明显加仙鹤草、槐花以凉血止血,肛门里急后重加葛 根、桔梗以清热升提。镜下见糜烂溃疡加败酱草、红藤、蒲公英以清热愈创;充血水肿明 显加益母草、泽泻、生薏米以活血化湿消肿。 气滞血瘀证 2 主症:腹泻日久,泻下不爽,腹痛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欲便,便血色暗, 面色晦滞,腹部痞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病机:行气活血,和营止泻。 方药:膈下遂瘀汤(医林改错 )加减。 处方:红花 10g 当归 12g 蒲黄 10g 五灵脂 10g 益母草 20g 田七粉 3g(冲服) 败酱草 20g 白芍 20g,元胡 15g。 加减:便血加地榆、槐花;腹部包块加三棱、莪术、牡蛎;湿热重加黄柏、白头翁; 气虚乏力加党参、北芪;血虚加当归、阿胶;大便不爽加酒大黄;便血暗红较多加云南白 药胶囊(送服) 、大黄炭、仙鹤草。 寒湿犯脾证 3 主症:大便清稀,腹部冷痛,喜温喜按,腹胀作闷,泻下完谷不化,纳呆,口淡,舌 淡苔白腻,脉缓。 病机:寒湿困脾,中阳不运。 治则:温中散寒,芳香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加减。 处方:藿香 10g、白芷 10g、白术 10g、茯苓 20g、法夏 10g,生薏米 20g、神曲 10g 焦 山楂 20g。 加减:便血加炮姜、仙鹤草、地榆以温经止血;腹痛加木香、白芍以和营止痛;气虚 乏力加党参、黄芪以补中益气;胸闷嗳气加砂仁法夏以和胃理气;形寒肢冷加干姜、肉豆 蔻以散寒化湿;大便粘液白冻加白芷、苍术以燥湿健脾。 .肝郁脾虚证 4 主症: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溏薄,或烂硬交替,粘液较多,时带血液。常伴胸 脘痞满,嗳气不舒,急躁多疑,失眠多梦。常因情志波动则症状加重,脉弦,舌质红,苔 薄白。 病机:肝气郁结,木不疏土。 治则:抑肝扶脾,理气化湿。 方药:四逆散(伤寒论 )合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加减。 处方:柴胡 10g,白芍 15g,枳壳 10g,甘草 10g,防风 10g,生苡仁 20g,五味子 10g, 蒲公英 20g。 加减:疼痛加元胡、台乌、郁金以增强疏肝止痛之力;失眠加酸枣仁、合欢皮、珍珠 母以镇潜安神;脾虚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大便秘结加酒大黄、草决明以推陈致新, 润肠通便;血虚加当归,何首乌以养血补血;肠管变硬加丹参、桃仁、牡蛎活血散结;纳 呆加山楂、麦芽、内金以醒脾开胃。大便先硬后烂或烂硬交替加大黄炭,柯子以通涩结合。 大便粘液加蛇舌草,败酱草、地偷清肠化湿。月经期加重者加香附、当归、川芎、益母草 以调经解郁。 .脾肾阳虚证 5 主证:久泻不愈,泻下稀薄,带有白冻及脓血,腹痛绵绵,泻后痛减,喜按喜温,口淡不渴,纳 呆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甚者四肢逆冷,滑脱不禁.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病机:脾病及肾,火不生土。 治则:温脾补肾,固肠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三因方卷二)合四神丸(内科摘要 )加减。 熟附子 10g,党参 20g,白术 12g,焦山楂 30g,赤石脂 30g,肉豆蔻 10g,炮姜 10g, 仙鹤草 30g 加减:兼脱肛者加黄芪、升麻;腹痛加木香、白芍;血虚头晕加当归、阿胶。腰膝酸 痛加巴戟、杜仲。阳衰寒甚加干姜或炮姜。出血甚加炮姜、艾叶、鹿胶。 (7)其他治疗 详见各节。 【放射性直肠炎】 放射性直肠炎即直肠局部受到大剂量意外照射所致的或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所致的直肠 粘膜损伤。镭、钴、铯等放射性原素对癌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组织也有损害,损害直肠粘 膜时,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临床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和慢性放射性直 肠炎。 (一)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指直肠(主要是粘膜)受到电离辐射(, 及电子辐射等)超过该器官耐受剂量在半年内 所引起的急性直肠炎症。 1.诊断标准 (1)直肠部位受分次照射或等效一次照射直肠累积吸收剂量范围:45Gy6OGy 。 (2)盆腔器官肿瘤,采用腔内照射或外照射(近、远距离照射) 治疗或直肠局部大剂量意外 照射后数日出现里急后重,排粘液便、腹痛等,数周甚至在半年内,临床上出现肠道功能 紊乱(便秘或腹泻),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肛门刺痛、大便时坠痛等直肠反应。 (3)纤维肠镜或电子结肠镜检示:粘膜水肿、充血、出血灶、糜烂乃至坏死。 2.临床分度 度 腹痛、肛门刺痛、稀便、偶尔便血,粘膜充血、出血点、粘膜浅表糜烂。 度 里急后重、便急、排便频繁、稀便、大便时坠痛、经常有便血,粘膜糜烂脱屑、溃疡 形成。 度 里急后重、便秘、稀便交替、大便时肛门刺痛、全血便,肠壁深度溃疡坏死。 3.治疗 凡在放疗过程中或局部大剂量意外受照后,直肠出现早期直肠反应伴有便血时,应立 即暂停放疗或脱离射线,首先给予对症处理,并应进行综合治疗。 (1)全身治疗: 直肠反应严重时,伴有溃疡、血便,均应卧床休息,镇静,给予全身治 疗。 加强营养,进稀软、少渣、营养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给予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 1 (如维生素 C、E、A 及 B 族等)和微量元素的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纠正贫血。 加强抗感染措施,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可给予磺胺类、四环素、黄连素或穿心莲等控制 2 肠道炎症。腹痛、腹泻可给予复方苯乙哌啶、普鲁本辛、阿托品等,解除痉挛,减轻腹泻。 根据病情需要,可使用高压氧治疗,各种蛋白水解酶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和增加机体 3 免疫功能的药物。 中医中药:中医认为本病是伤及正气,致肠粘膜破溃所引起,治则应以扶正固本,养血 4 益气为主,兼以清热祛湿,以促进溃疡愈合,炎症消退。可选用四君子汤合香连丸,或参 苓白术散加地榆、槐角、焦艾叶、赤小豆、汉三七等治疗。内服或用云南白药灌肠,对本 病有一定效果。 (2)局部治疗: 药物保留灌肠:早、晚各 1 次。灌肠液:a.氢氧化铝乳剂 4050ml ;b.复方普鲁卡因灌 1 肠液(0.25%普鲁卡因 200ml 加庆大霉素 8 万单位、强的松 10mg 加 1肾上腺素 12ml) ; c.维生素 B121mg 加庆大霉素 8 万单位加冰块少许;d.3%磺胺胍混悬液;e.维克斯溶液;f. 复方云南白药等。便血不止时,可用低浓度(5%10%)福尔马林溶液保留灌肠或在直肠镜 观察下,出血点明显,用 10%低浓度福尔马林溶液腔内局部敷贴治疗;g.如直肠粘膜破溃, 可于表面涂以 1醋酸可的松溶液,每天 1 次;或用 2龙胆紫溶液,每天 1 次;也可用消 炎痛栓纳入肛内,每天 2 次。 直肠溃疡出血严重,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2 (二)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即由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迁延而来或直接照射半年后引起间质纤维化、 闭塞性血管内膜炎而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所致直肠慢性炎症、肠道狭窄、溃疡和瘘管形成。 1.诊断标准 盆腔器官肿瘤曾受放射治疗或直肠局部意外照射(曾有急性直肠炎史) 致使直肠粘膜损 伤后半年以上,数年甚至十余年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或排便频繁、稀便、便血,大便 时坠痛等晚期直肠反应,直肠狭窄、溃疡、瘘管形成。 2.临床分度 度 偶见便血,粘膜水肿,排便不规则,稀便或便秘。 度 常见便血,粘膜肥厚、直肠狭窄,排便困难,尚可用药物缓解。 度 全血便、溃疡或接管形成,直肠狭窄,排便严重困难,甚至梗阻。 3.治疗 凡已经确诊为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除治疗必需之外,严禁再作直肠镜检查。长 期便血,出现贫血现象,根据临床症状,对症处理,抗炎止血,润肠通便等。饮食以富含 营养易消化,少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必要时卧床休息减少疲劳。 (1)全身治疗 可参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处理。 (2)局部治疗 药物保留灌肠:a.中药白芨糊剂加锡类散;b.抗生素加肾上腺素等渗溶液; 1 c.氢氧化铝乳剂加普鲁卡因液;d.用芍药甘草汤合黄霉液 50-100 毫升,保留灌肠,每天 2 次。也可以参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 直肠镜直观下,用纤维蛋白明胶或 10%浓度 2 福尔马林溶液内敷贴出血点。 如伴有直肠狭窄,但尚能伸入手指者,可行扩肛,每 2 周 3 或每周 1 次,持续数月。如不能伸入手指,或已有直肠阴道瘘者,应采用手术治疗。但因 组织受放射线损伤,手术后的伤口不易愈合,应慎重考虑。出血严重以及瘘管形成,均需 手术治疗,如直肠改道等手术。 【结核性直肠炎】 结核性直肠炎多由肺部结核病灶继发感染所致。多来自结核回盲部病变,向下传播至 结肠及直肠,初起病变在粘膜下层淋巴组织内生成结节,多数结节融合,使粘膜表面隆起, 结节破裂形成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整齐,呈潜行性,肠壁变厚,有时向溃 疡深部发展,形成脓肿和瘘管。如溃疡治好,结节组织收缩,可使直肠狭窄。 1.临床表现 患者感觉直肠部不适,有时便秘、腹泻交替,随病情进展症状多以腹泻为主,粪便呈 稀水样,混有脓血、味臭、里急后重、下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 2.诊断 患者有肺结核或曾有肺结核的病史,以后有腹泻等症状。指诊可触及溃疡面硬,周边 隆起,镜下可见潜行性边缘不整齐的溃疡,溃疡表面有分泌物。从分泌物可检查出结核杆 菌。 3.治疗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全身正规抗痨治疗;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局部刺激,保持肛门 部清洁。便秘时可口服润肠通便药物,腹泻时对症处理,可口服次碳酸铋或复方樟脑酊等; 溃疡面涂 5硝酸银溶液。里急后重者,可直肠灌注油类药物或中药汤剂保留灌肠。乌梅、 制大黄、女贞子各 10g,玉竹、白芍各 15g、蒲公英、旱莲草、生地各 30g,保留灌肠。 【急性直肠炎】 直肠粘膜炎症急性发作,甚至累及粘膜下层、肌层,甚至直肠周围组织,为急性直肠 炎。 1.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有发热、食欲不振。局部症状有肛门内胀热灼痛、便意频繁、粪 便混有粘液及血丝、里急后重、排尿不畅、尿频。 2.诊断 肛门肿胀发热,肛门部皮肤潮湿发红,指诊触之直肠有剧烈疼痛,括约肌痉挛肛门口 紧张。直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表面有黄色脓苔或点状溃疡,大便 培养或活体组织检查找出致病菌,能确定病因诊断。急性直肠炎镜检的特点是:直肠粘膜 深红色、肿胀,呈纵形皱折,皱折间有分泌物。 3.治疗 (1)调理:卧床休息,注意饮食,进既富有营养,又易于消化、少渣、无刺激性的软食,并 宜多饮水;禁食虾、蟹和酒类等。 (2)全身治疗: 可根据病情口服、肌注或静滴抗生素。 1 内服中药:急性期伴有发热,以清热解毒为主。急性期伴有稀便,大便次数频繁者,以 2 清热理肠为主。 (3)局部治疗:可选用黄霉液、三黄液保留灌肠,早上、便后和睡前各一次,每次 50-100 毫 升。直肠内如有干硬粪块或异物,宜及早辅助排出。也可用碳酸氢钠水或温盐水灌肠,每 天 2 次。如粘膜糜烂,可涂 1醋酸氢化可的松溶液,或 5-10硝酸银溶液。 【慢性直肠炎】 急性直肠炎长期不愈,则变为慢性直肠炎。直肠粘膜及其下层肥厚者,为慢性肥大性 直肠炎;如直肠内的肠腺及其间质萎缩改变者,称为慢性萎缩性直肠炎。 1.症状 便秘与腹泻交替,便中含有粘液及血丝,大便时肛门口灼痛。因分泌物刺激,肛门周 围表皮脱落,有时成裂口发痒,下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不适。 2.诊断 指诊可触到直肠粘膜弹性减弱,粗糙呈颗粒状突起或有疤痕。直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 肿、肥厚,色黄白,被覆粘液,擦去粘液,可见粘膜表面不光滑,个别部位有糜烂。细菌 培养和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 慢性直肠炎镜检的特点是:粘膜肿胀、肥厚,表面呈粗糙颗粒,有少量粘液,萎缩性 直肠炎镜下可见:粘膜干燥、色灰白,粘膜下可见血管网。 3.治疗 (1)调理:病人适当休息,进清淡、少渣、营养丰富、无刺激性的食物,并做到心情愉快, 劳逸结合。 (2)全身治疗: 可根据病情口服、肌注或静滴抗生素。 中药治疗:慢性期体虚无力,以 1 2 排粘液为主。常用方剂有:太子参、炙黄芪、白术、甘草、罂栗壳、白芍、石榴皮、明矾, 水煎内服,1 日 2 次;慢性直肠炎急性发作时,予以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里急后重,便 次多者用枳实导滞丸清理荡积。 (3)局部治疗: 直肠粘膜水肿者,可用生理盐水、0.5-1%鞣酸、1:5000 高锰酸钾溶液灌洗直肠。粘 膜糜烂者,可涂以醋酸可的松溶液或 10%硝酸银溶液。括约肌、肛提肌痉挛者,可将温橄 榄油注入直肠内。直肠粘膜萎缩变干者,可每晚于直肠内注入 0.5%薄荷油适量。临床上, 用蜂蜜、芝麻油各 50-100 毫升和黄霉液 50-100 毫升,隔一天交替保留灌肠,每天 2 次, 有很好的疗效。 【溃疡性直肠炎】 溃疡性直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亚类,且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是指在溃疡性结 肠炎中,炎症局限于直肠部分。溃疡性直肠炎主要表现有直肠出血、里急后重、便急、腹 泻、血便、黏液便或者便秘,少数可有肛门痛,其中以直肠出血最为常见。过去较多强调 本病同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认为本病不仅累及到直肠黏膜,部分炎症可同时累及乙状 给肠及末端结肠黏膜,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变种,但是,溃疡性直肠炎是指病变周限在 结肠远端I2cm ,常常是自限性的,往往不伴有其他系统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约80%) 对局部作用剂,如奥沙拉秦钠或鱼腥草灌肠有良好的治疗反应,未发现有直肠或结肠癌的 危险性增加,少部分 (大约15%30%) 的患者,有反复发作和复发的病程特点,但无明显的 病变蔓延,预后较好。另有10% 的患者将可能发展为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通常在最初诊 断的2年中发生。溃疡性直肠炎发病年龄较溃疡性结肠炎通常平均晚约10年,男恃发病率梢 离十女忱,相同家庭成员中发病率略有增高。 (一)病因和病埋 在病因上应和许多感染性直肠炎及特殊病因的直肠炎进行区别。溃疡性直肠炎是因中 介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难以治愈的组织损伤,不断恶性循环,持续进展, 进行性加重。溃疡性直肠炎早期,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末梢丰富地环绕在肠壁血管周围, 在某些因素(如精神、环境、饮食)作用下,递质不规则地释放到血管,使肠粘膜血管扩 张充血,造成肠粘膜溃疡和杯状细胞耗竭。溃疡性直肠炎急性活动期行黏膜活检,组织学 上可以见到弥漫性炎症、黏膜水肿、表面糜烂等。固有膜层内有急性炎症细胞,以及表面 覆有脓性分泌物,但隐窝给构正常存在。大多数病例,症状发作 69d 内炎症消退,而后出 现增生性改变。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特点是隐窝结构改变及脓肿形成,这种组织学变化 的特点有时可以和溃结性直肠炎相重叠,但后者组织学改变相对较轻,炎症仅局限于黏膜 和表浅的黏膜下,且具有典型的自限性特点。本病有时需与急性感染性结肠炎,如弯曲菌、 志贺菌以及沙门菌等感染进行组织学鉴别。这些感染同样可引起肠黏膜炎症、充血、水肿、 上皮表层脱落,以及轻度炎性浸润和隐窝局灶性改变。还需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放射性 直肠炎和转向性直肠炎的组织学改变以及与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栓剂以及麦角胺栓剂引起的 肛周病变、直肠溃疡及狭窄相鉴别。直肠炎急性期间,及时进行黏膜活检具有特殊的意义, 能够有助于区别来自其他形式的炎症性肠病,但组织学所见往往缺乏某些特异性改变,应 注意给合临床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给论。 (二)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较轻,有时仅表现为某些肠道功能紊乱,如左下腹痛、便秘、大便次数增多 或大便不成形,但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间歇性直肠出血,这是溃疡性直肠炎的典型表现, 少数患将可反复直肠出血,容易误诊为痔疮出血。大多数患者症状很轻,极少有体重下降、 贫血、低蛋白血症、肛周病变等肠外表现,严重并发症竿见。 (三)诊断 根描病史及内镜检查可以诊断。直肠炎,即齿状线近端 I5cm 直肠黏膜炎症,超过以 上范围,所见肠黏膜应该是正常的。 本病的内镜特点:可见到黏膜弥漫性的均一性发红、变脆、接触性出血、广泛充血、 水肿、黏膜散在性出血点、溃疡,以及局部血管结构丧失等。黏膜因水肿,有“沙样“ 或“苔 样“ 变,同时覆有一种黏液脓性分泌物。内镜所见肠黏膜病变可进行以下分级:0 级,肠镜 轻度接触黏膜后无自发性出血或肠镜前方黏膜无自发性出血;1 级,肠镜前方黏膜无自发 性出血,但肠镜轻度接触黏膜有出血;2 级,肠镜前方可见黏膜自发性出血及肠镜轻度接 触黏膜有出血。 x 线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可见末端结肠和肠黏膜异常,但对病变范围的测定不如 内镜检查敏感。本病具有病变自行消退与恶化、复发和再生的特点。如果直肠再次出血, 或持续反复出血,临床上要考虑疾病复发。 诊断标准: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 诊断:临床表现有持续反复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肠镜检查直肠 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呈弥漫性分布,粘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病理 检查呈炎症性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第二季度医疗设备巡检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蚌埠五河县城区相关学校选调教师笔试试题附答案
- 2024年新疆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类)
- 知识产权老员工培训方案课件
- 知识产权律师培训计划课件
-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训
- 知识产权培训评估表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讲座课件
- 钢铁行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钢铁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印尼劳动法中文版
- 石油钻采设备与工具专业标准分类
- 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试题与答案
- GB/T 3622-1999钛及钛合金带、箔材
- GB/T 20160-2006旋转电机绝缘电阻测试
- FZ/T 73044-2012针织配饰品
- 全套课件:机械基础
- 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基本课件
- 智慧矿山为未来煤矿发展赋能课件
- 旅游相册:宁夏旅游课件
- 药物化学(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