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 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 新闻来源:卫生部网站 2008 年,各级卫生部门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完善公共卫 生体系,大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着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 设,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明显进 展。现将全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简报如下: 一、卫生资源 2008 年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政府 和社会卫生投入比例上升、居民个人支付比例下降。 (一)卫生人力总量持续增加。卫生人力总量即“卫生人员数”与“乡村医生和卫生 员数”之和。2008 年底,全国卫生人力总量预计达 698 万人,其中:卫生人员达 608 万人、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90 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 17 万人,增长 2.88%;乡村医生 和卫生员减少 2 万人。 2008 年底,全国卫生技术人员预计达 492 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205 万人、注 册护士 162 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 13 万人(增长 2.7%),执业(助理)医师 增加 4 万人、注册护士增加 8 万人。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 2007 年 1.54 人增 加到 2008 年 1.55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 1.18 人增加到 1.22 人。 (二)医疗机构床位持续增加。2008 年底,全国医疗机构床位预计达 396.8 万张,其 中:医院床位 285.2 万张(占 72%)、卫生院床位 83.8 万张(占 21%)。与上年比较,医疗机构 床位增加 26.7 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 17.7 万张、卫生院床位增加 7.5 万张。全国每千 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由 2007 年 2.63 张增加到 2008 年 2.75 张。 (三)卫生总费用增加,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2007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 11289.5 亿元,人均卫生费用 854.4 元,卫生总费用占 GDP 的 4.52%。与 2006 年相比,卫 生总费用增加 1446.1 亿元,人均卫生费用增加 105.6 元。由于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得到一定 控制,卫生总费用占 GDP 比重下降 0.15 个百分点。2007 年卫生总费用中, 政府、社会和 个人卫生支出分别为 20.3%、34.5%和 45.2%。与 2006 年比较,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分 别上升 2.2 个百分点、1.9 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 4.1 个百分点。 预计 2008 年卫生总费用将达到 12218 亿元,人均卫生费用 915 元。 (四)卫生机构总数略有增加。2008 年底,全国卫生机构预计达 30 万个,其中:医院 19701 个(内:公立医院 13111 个)、卫生院 4.0 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2.8 万个、妇 幼保健院(所、站)3020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560 个、卫生监督所 (中心)2591 个。与上 年比较,卫生机构增加 0.2 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机构有所增加,医院、 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略有减少。 二、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治 2008 年重点加强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和人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治,全力以赴 地做好抗震救灾、婴幼儿奶粉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2008 年中央补 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126 亿元。 (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 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一指挥 下,卫生系统开展了大规模的医疗救援和防疫工作。卫生、军队、武警、公安、农业、质 检、安监等部门陆续调派 25071 名医疗、防疫、监督、药监等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携带 医疗器械、药品、血液、帐篷等物资奔赴灾区开展医疗抢救工作,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 防疫工作的人员达 10 万多人次。截止 2008 年 7 月 17 日,救治灾区伤病员 301 万人次;累 计住院伤员 96446 人,已治愈出院 90138 人;紧急转运较重伤员 10015 名。对四川 6 个重 灾市(州)的 446 个乡镇、4185 个村和灾民临时安置点实行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累计消杀 面积 43 亿平方米。有关部门和军队系统紧急调集了大量的药品、血液、医疗器械、消杀药 品等抗震救灾物资。7 月份以后突出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 积极开展婴幼儿奶粉事件医疗救治。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启动国家重大食 品安全事故 I 级响应,卫生系统全力以赴开展婴幼儿筛查和患儿医疗救治工作。截至 2008 年 12 月 2 日,全国因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累计筛查婴幼儿 2240.1 万人次,累计报告因 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 29.4 万人;累计住院患儿 52019 人,累计出院 51288 人,现住院患儿 731 人;累计收治重症患儿 154 人,现住院重症患儿 1 人。目前筛 查高峰已过,重症患儿已脱离危险。自 9 月 10 日以来未接到因泌尿系统结石致肾功能衰竭 的现症病例死亡报告。之前上报的回顾性调查死亡病例 11 例中,经专家组排查,6 例不能 排除与食用问题奶粉有关。 (二)加强重点疾病防治,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传染病报告发病相对平稳。 加强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和人禽流感等重点疾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全面落实 “四免一关怀”政策。截至 2008 年 9 月底,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 31 个省(市、区) 1492 个县(区);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264302 例,报告死亡 34864 例。 2008 年 1-3 季度共报告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44839 例,报告死亡 6897 例。据估计, 2007 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 70 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 8.5 万人,全人 群感染率为 0.05。2008 年 1-9 月,全国共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 77 万例,其中新涂阳肺 结核患者 35 万例。2008 年全国 452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区)中, 267 个县(区)达到传播阻断 标准,91 个县(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目前,国家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扩大到结核病、脊髓灰质 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 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15 种传染病, 有效地预防了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1 岁儿童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疫苗接种 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相对平稳。截止 2008 年 11 月底,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361.6 万例,报告发病率 274.1/10 万;死亡 12368 人,报告死亡率 0.96/10 万,病死率 0.35%。报告发病数居前 5 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和淋 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 93.1%;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 狂犬病、病毒性肝炎、新生儿破伤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 95.3%。 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安徽阜阳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 实施了有效防治措施。从 2008 年月起,手足口病被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 染病管理。截止 2008 年 11 月底,全国共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 159.0 万例,其中:手 足口病发病 47.1 万例;报告死亡 182 人,其中:手足口病死亡 128 人。 (三)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继续下降。我国妇幼保健系统 管理覆盖面较广,2007 年全国孕妇产前检查率达 90.9%、产后访视率 86.7%、住院分娩率 91.7%(其中:农村住院分娩率 88.8%),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74.4%、7 岁以下儿童保健 管理率 75.9%。2008 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降消项目”扩大到中、西部所有农村地区, 并提高住院分娩补助标准。 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继续下降。据妇幼卫生监测统计,孕产妇死亡率由 2007 年 36.6/10 万下降到 2008 年 34.2/10 万,婴儿死亡率由 2007 年 15.3下降到 2008 年 14.9。2007 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 25.2/10 万,农村 41.3/10 万;城市婴儿死亡率 7.7,农村 18.6。 (四)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通过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村镇活动以及农村改厕、 安全饮用水工程等,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截止 2007 年底,农村累计改水受益人口 达到 8.8 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 92.1%;6.0 亿农村人口饮用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 62.7%;1.4 亿户农村家庭使用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 57.0%。截止 2008 年 11 月底, 全国共命名 101 个国家卫生城市、25 个国家卫生区和 316 个国家卫生镇。 (五)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据 2007 年统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常性卫生监督 1609.9 万户次,合格率为 91.1%;粮食、肉、蛋等食品抽样监测 116.0 万件,合格率为 88.4%;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 28.9 万件。化妆品经常性卫生监督 16.9 万户次,合格率 为 92.7%;化妆品样品监测 3.1 万件,合格率为 95.2%;化妆品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 3735 件。生活饮用水(供水)经常性卫生监督 17.3 万户次,合格率为 85.7%;供水抽样监测 31.6 万件,合格率 88.6%;生活饮用水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 2345 件。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 222.8 万户次,合格率为 91.1%;公共场所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 4.1 万件。此外,职业卫生 行政处罚并结案 6735 件,放 射 卫 生 行政处 罚 并 结 案 2341 件 , 医疗服务行政处罚并结案 9.6 万件,采供血行政处罚并结案 434 件,传染病防治行政处罚并结案 2.6 万件。 三、医疗服务 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卫生服务利用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提高, 因物价上涨病人医疗费用涨幅回升。 (一)着力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008 年,中央安排专项投资 111 亿元支持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 第 4 季度新增投资 48 亿元支持 157 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978 个乡镇卫生院、5547 个村 级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资 10 亿元建设 100 所地市级以上中医院。 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得到加强。2008 年底,全国 1948 个县及县级市共建有医院 8877 所、妇幼保健院(所、站) 1995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295 所、卫生监督所 1696 个。全国 3.35 万个乡镇共设乡镇 卫生院 3.93 万个(其中政府办 3.8 万个)、床位 82.0 万张、人员 105.0 万人,其中卫生技 术人员 87.4 万人。与上年比较,除县及县级市卫生监督所增加外,医院、妇幼保健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机构数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机构合并和乡镇撤并),床位 数及人员数都在增加。2007 年底,全国 61.3 万个行政村共设村卫生室 61.4 万个,88.7% 的行政村设有卫生室;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 11.0 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93.2 万人。 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1.06 人。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2008 年底,全国城市 6546 个街道中,3704 个街道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街道总数的 57%),卫生人员数达 13.4 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11.1 万人),平均每个中心 36 人。规模小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一般 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2008 年底,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 2.4 万个,卫生人员 7.2 万人,平 均每站 3 人。与上年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 910 个,卫生人员增加约 2.9 万人。 (二)门诊和住院工作量继续增加。据前 3 季度数据测算,2008 年全国医疗机构(不 包括诊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诊疗人次预计达 29.1 亿人次,比上年增加 0.7 亿人次,增 长 2.5%;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预计达 10500 万人,比上年增加 673 万人,增长 6.8%。 2008 年 全 国 医 院 诊 疗 人 次 预 计 达 16.9 亿 人 次 (其 中 公 立 医 院 15.3 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 90.5%),入院人数 6800 万人(其中公立医院 6230 万人,占 91.5%)。与上年比较,医院诊 疗人次增加 0.5 亿人次(增长 3.0%),入院人数增加 313 万人(增长 4.8%)。医院中,县及县 级市医院门诊量由 2007 年 5.4 亿人次增加到 2008 年 5.6 亿人次,入院人数由 2901 万人增 加到 3130 万人。 2008 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预计达 7.6 亿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入院人数 3050 万 人,比上年增加 388 万人(增长 14.6%)。2008 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预计达 2.5 亿人次,入院人数 97.5 万人。与上年比较,诊疗人次增加 0.3 亿人次(增长 8.7%),入 院人数 23.2 万人(增长 31.2%)。 (三)医疗服务效率提高。据 2008 年前 3 季度统计,医院病床使用率为 80.8(其中: 公立医院 84.0),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达到 54.1%。与上年相比,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 2.6 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提高 5.7 个百分点。2008 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为 10.5 日,比上年平均缩短 0.3 日。 据 2008 年前 3 季度统计,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 6.0 人次、担负住院 1.8 床日,与上 年基本持平。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 6.1 人次、担负住院 1.9 床日,工作负荷略高于 医院平均值。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 7.4 人次、担负住院 1.0 床日;与上年相比, 门诊减少 0.3 人次,住院增加 0.1 床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日均担负诊疗 11.9 人次、 社区卫生服务站 14.3 人次。 (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据 2008 年前 3 季度统计,公立医院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为 98.5%,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99.0%,医院感染率 1.2%,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 95.3%,无菌手术感染率 0.8%。与上年相比,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五)病人医疗费用涨幅回升。据 2008 年前 3 季度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统计,门诊病人 人均医疗费 146.5 元,比 2007 年增加 10.4 元(当年价格,下同),上涨 7.6%; 住院病人人均 医疗费用 5446.5 元,比上年增加 472.7 元,上涨 9.5%。 费 用 的 回 升 主 要 受 物 价 上 涨 影 响 , 2008 年 前 3 季 度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7.0%。如果扣除物件上涨因素,人均门诊费用为 136.2 元,仅比去年增 加 0.1 元 ; 人均住院费用 5065.2 元,比去年增 加 91.4 元 , 上 涨 1.8%。 从五级综合医院看,2008 年部属医院人均门诊费用 260.5 元,比上年减少 21.0 元(当 年价格,下同),下降 7.5%。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008 年广东中山大学 5 所附属医院由省属 调整为部管医院,如扣除该因素,部属医院人均门诊费用为 279.2 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人均门诊费用比上年分别增加 13.6 元、13.1 元、14.2 元 和 7.6 元,分别上涨 6.8%、9.4%、12.6%、8.2%。部、省、地级市、县级市县属综合医院 人均住院费用比上年分别增加 729 元、983 元、744 元、431 元、211 元,分别上涨 5.6%、9.6%、12.6%、11.4%和 8.5%。扣除价格影响因素,部、省属医院人均门诊费用分别 下降 13.9%、0.7%,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分别上涨 1.8%、4.7%、0.6%;部属医院人均 住院费用下降 1.8%,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分别上涨 2.0%、4.7%、3.6%、0.9%。 药费占医疗费用比重上升。2008 年前 3 季度,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药费比重为 50.0%,与上年持平;住院病人药费比重 44.2%,上升 1 个百分点。部、省、地级市、县级 市和县属医院门诊药费比重分别为 56.9%、52.9%、50.3%、49.5%和 44.4%,住院病人药费 比重差异不大。 四、医疗保障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 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 困难人群。 (一)参加新农合人口达 8.14 亿人。截至 2008 年 9 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的县(市、区)达 2729 个,参加新农合人口 8.14 亿人,参合率达 91.5%,越来越接近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目标。与上年相比,开展新农合县 (市、区)增加 278 个,参合 人口增长 12.1%,参合率增长 5.3 个百分点。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人 均 40 元提高到 80 元,农民缴费也相应提高。截止 2008 年 9 月底,全国新农合本年度已筹 资 710.0 亿元,其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