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新课标高考备考训练:第六讲 中外科技进步与精神文化遗产_第1页
2012届新课标高考备考训练:第六讲 中外科技进步与精神文化遗产_第2页
2012届新课标高考备考训练:第六讲 中外科技进步与精神文化遗产_第3页
2012届新课标高考备考训练:第六讲 中外科技进步与精神文化遗产_第4页
2012届新课标高考备考训练:第六讲 中外科技进步与精神文化遗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 中外科技进步与精神文化遗产 一、选择题 1. 三国演义里有一位医生, “以麻沸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 汤洗其脏腑,病人略无疼痛” 。这位医生应该是( ) A. 孙思邈 B.张仲景 C. 扁鹊 D. 华佗 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 “替宗教改革开路,并 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 A. 指南针和印刷术 B. 火药和指南针 C. 造纸术和火药 D. 印刷术和造纸术 3.南宋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 舟人命所系也。 ”材料中“针盘”在欧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 加速了文化进程 C. 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 引发了工业革命 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 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 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5.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指出出现表中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A. 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发达 B. 历代统治者普遍重视科技 C. 古代中国战乱较少 D.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 6.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 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 A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服制 2 7.2010 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 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8.右图是天王送子图 (唐,仿摹本)局部,又名 释迦降生图 ,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 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 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的深层 历史信息是(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人物服饰的贵族化 C人物服饰的世俗化 D中国文化的佛教化 9.右图是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 羊,分别取名为“阿祥” “阿和” “阿如” “阿意” “乐羊羊” ,组成 “祥和如意乐洋洋” 。这幅图画应属于 ( ) A油画 B彩陶画 C文人画 D风俗 画 10.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图一洛神赋图局部 图二天王送子图 图三窦娥冤 图四京剧杨门女将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11.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 “胡虏” 、 “匈奴”应该是( ) A契丹人 B匈奴人 C党项人 D女真人 学而思网校 3 12.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 的现象是( )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13.明代冯梦龙廓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 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 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城市生活丰富 商品经济发展 包办婚姻逐渐废除 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 B C D 14.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 息” ;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 、有酒名为“万艳同杯” ,其谐音为“千红一哭” “万艳 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爱国主义 D现代主义 15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 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 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 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 ) A 宋词欣赏 B 全汉赋 C 全唐诗 D 元曲赏析 16.“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的抬 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 A. 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B.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C.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 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17.19 世纪欧洲男子逐渐舍弃了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舒适、简便,便于 工作和运动的男装流行起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 机器生产方式的普及 C. 社会贫困化的加剧 D. 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8.1688 年和 1831 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万英镑) 年份 农林渔牧 工矿建 筑 商业运 输 地产房 租 1688 年 1930 990 560 250 1831 年 7950 11710 5900 2200 4 据上表,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 B. 光荣革命 C圈地运动 D. 海外殖民 19.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生存 竞 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 世纪初期 B18 世纪中期 C 19 世纪中期 D 20 世纪初期 20.下列世界工业生产指数表(以 1913 年为 100 为标准)反映了 18501913 年世界工业 发展状况。指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 ( ) 年份 1850 1870 1890 1900 1913 指数 9 20 41 59 100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贩卖黑奴获得巨额利润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A B C D 21.艺术大师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某画派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 打架” 。这里评价的是( ) A浪漫主 义 B印象派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2.鲁迅在回忆 20 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 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爱读拜伦作 品,主要是因为他( ) A.与文学革命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3按艺术风格归类,下列作品归类正确的是( ) A.人间喜剧 西风颂 B.战争与和平 等待戈多 C.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干草堆 D.人间喜剧 儒林外史 24.“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 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 ”这里描述的作品是 ( ) A 向日葵 B 埃斯泰克的海湾 C 日出印象 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5.从 1999 年我国第一艘 “神州”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到 2003 年“神州”五号、2005 年 “神州”六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 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 ) 学而思网校 5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中国在航天技 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 端朝夕。 ” (朝夕,指东西方向) 龙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 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三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期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 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 材料四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 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 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时代 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材料五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 ( l )材料一所示,中国作为一个科技中心,其形成的因素 主要有哪些? ( 2 )从材料看,司南最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 的功能? ( 3 )应如何理解材料四的内容? ( 4 )材料五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 5 )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7.科技发展史表明,受国家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科技发展呈现出曲折性和不平衡性, 6 既有低谷,也有高潮,且中心地区也在不断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 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 16 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 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如下表: 中 国 世界其他国家 年代 科技发 明 (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 1400 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 4011000 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11840 年 472 19 4% 453 96% (1)据材料一回答,以 16 世纪为界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 16 世纪以后中西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从 15 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再到爱迪生、 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 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 21 世纪的科技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的突出贡献。 材料三 二战期间和战 后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 11 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 DNA 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7 美国 晶体管问世 1977 美国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 天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 成功 1960 美国 激光器出现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 DNA 分子 学而思网校 7 (3)从材料二、三我们不难看出世界科技中心来到了美国,请分析说明这会对世界产生什 么影响? (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认识? 28.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 繁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 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 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 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 水平。 ”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 所起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 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 ”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 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强调书法的精 神气度。他还认为, “我书意造本无法” ,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 材料五 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是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 无舟人,只无行人” 。 (3)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4)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 类”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8 答案解析 1.【解析】选 D。 题目涉及外科手术中使用“麻沸散” ,这应是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发明。 2. 【解析】选 D。 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历史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破了西方教士对教育、 文化的垄断,推动了西方的宗教改革,故选择 D。 3. 【解析】选 C。 题中“针盘”指的是宋朝发明的指南针,其在西方新航路开辟中起到重 要作用,故选 C。 4. 【解析】选 A。 这是一道材料信息提取的题目,题干中“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 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明显都是与当时社会发 展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实用性特点。 5. 【解析】选 D 。这是一道以图表为素材构建的题目,其中关键信息是“天文” 、 “地学” 、 “农学”的突出发展成就,而从根源上看这与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物质支持和切实需要 密切相关,故选 D。 6. 【解析】选 A。 题目以甲骨文体现的政治信息立意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中体 现的有效信息是当时存在王、封国、侯等爵位,这是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反映,故选 A。 7. 【解析】选 D 。从歌词中的横、竖、划、撇、勾等信息可判断其描述的恰是中国的书法 艺术。 8. 【解析】选 A 。此题考查的是现象与本质问题的准确解读。B、C 两项都是画中涉及的 “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等印度佛教故事中的神话人物,但他们在画中却是以宽袍大袖等典型 的中国服饰和形象来呈现的, 故对此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的准确解读就是印度佛教文化与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故选 A。 9. 【解析】选 D。 中国民间风俗画的特点是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郁,广州亚运会吉祥物 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 10. 【解析】选 C 。顾恺之作品是文人人物画,注重写意;吴道子的作品体现了大唐盛世 气象;同光时期是京剧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而非产生期。 11. 【解析】选 D 。岳飞生活在南宋,结合当时的民族关系知所指的是创立金朝的女真族。 12. 【解析】选 D 。汉赋是当时贵族奢华生活的反映,唐诗则主要反映当时地主阶级知识 分子的生活现实;而南宋词风中的忧郁之气则根源于国家的分裂和朝廷的南迁,这些都与城 学而思网校 9 市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产生无关。 13. 【解析】选 A 。由题目中“临安城” “卖油郎”等信息可知,此作品的出现反映的恰是 当时城市生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故事中男女主人公自由相恋的故事只是个例,不能说明 包办婚姻现象的解除。 14. 【解析】选 A。 由题中“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的谐音可知红楼梦反映了当时 封建专制和伦理纲常对人性的压抑与破害的社会现实,故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15. 【解析】选 D 。元曲的特点是句式更为灵活、洒脱,且柔和了宋金时期的俚语俗谣, 充满更多的生活气息,便于杂剧演员的演唱,故这段材料应属于元曲。 16. 【解析】选 B 。由题中“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 “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 世界”等说明了牛顿的成就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A 项与题干无关;牛顿所处的 17 世纪人 类并未彻底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如创始论直到 19 世纪才收到进化论的挑战,故 C 项错误; 在前 5 世纪古希腊已产生关注现实、反对盲从的人文精神,故 D 项错误。 17. 【解析】选 B 。19 世纪是工业革命突飞猛进的时期,机器生产方式迅速普及,这种快 节奏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要求人类服饰必然要向舒适、简便的方向发展。 18. 【解析】选 A 。表格中反映的关键信息是 1831 年工矿业和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这显然 是当时接近完成的工业革命的结果。 19. 【解析】选 C 。题干中“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分别指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 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故选 C。 20. 【解析】选 C 。黑奴贸易主要发生于 14、15 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故不符合题干 要求。 21. 【解析】选 D 。题中“鬼打架”的形象描述反映了抽象、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 22. 【解析】选 D 。拜伦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故选 D。 23. 【解析】选 D 。D 项同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24. 【解析】选 C 。由题中“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可判断其为印象派绘画,其代表作 品就是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 。 25. 【解析】选 C。 中国掀起向科技进军热潮始于 90 年代初“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6.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主要原因、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所起作用的 比较及对其不同境遇的反思等,题目立意比较深远。第(1)题注重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思 路和角度,只要注意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等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即可;第(2) 、 (3) 、 10 (4)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概括,只要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和社会现象进行概括即可;对第 (5)题的 理解主要应从封建专制、自然经济的束缚和儒家经学、八股取士等对科技的阻碍进行概括。 答案:( l )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或者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上封建 经济发达;文化上科技文化领先。 ( 2 )战国。生产(或采玉) 、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 ( 3 )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 起到了促进作用。 ( 4 )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未能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 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 5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2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科技由盛转衰和西方自然科学产生的原因,近代以来物 理学及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以及二战前后美国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界影响和对 科技发展的规律认识等,是一道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题目。第(1)题,据表格可知 16 世纪 以来中国科技地位由领先而落后,自然科学在西方产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 济、思想等方面总结概括即可;第(2)题主要考查三人的主要贡献,难度不大;第(3)题 则要结合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进行回答;第(4)题的回答要求学生要综 合联系上述三段材料中涉及的影响科技发展的原因、科技发展的影响等进行提炼概括,言之 成理即可。 答案:(1)变化:由世界领先到逐渐落后于西方。 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的阻碍;君主专制制度的束缚;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 策;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欧洲: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 展和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