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趋势-国内外公众参与研究的文献分析_第1页
现状与趋势-国内外公众参与研究的文献分析_第2页
现状与趋势-国内外公众参与研究的文献分析_第3页
现状与趋势-国内外公众参与研究的文献分析_第4页
现状与趋势-国内外公众参与研究的文献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现状与趋势:国内外公众参与研究的 文献分析 关键词:公众参与;政府信任; 电子政务;公共政策;民主政治;信息 不对称;信息公开;公共危机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47229.htm 摘要: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各国健 全民主制度、提升公共治理效率的重要 途径。以 CNKI 和 WOS 核心期刊收录 文献为数据来源,对国内外公众参与研 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 发现:在发文数量方面国内外文献数量 大体相近,都呈现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 态势;但从近五年关键词计量统计情况 看,国内公众参与研究没有明显的重点 和方向,缺乏理论本土化,研究方法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单一。对此,国内学界应加强合作,持 续关注国外研究趋势,加强理论、方法 的融合。 中图分类号:D63-3; F062-6 文 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4474(2016)06-0023-12 The Status Quo and Trends: Bibliometrics of Researches on Public Participation HAN Xiao1, LI Jie2, GONG Zepeng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2.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Key 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trust in government;egovernment affairs; public policies; democratic politics;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formation sharing; public crisis Abstract: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gradual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democratic system and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governance.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stud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public participation from the core journals of WOS and CNKI, and draws a knowledge map by Citespace.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relevant researches either at home or abroad is roughly similar, and such subject is concerned by many disciplines alike. But the statistics of the key words shows that, in the last five years, the researches on the domestic public participation present no strong tendency, the theories are not domesticated enough,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relatively lacking in multiformity.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domestic scholars should have more cooperations, should pay a constant attention to current studies abroad, and shoul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强 调“公众的有序参与 ”,并将其作为推进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公众参 与不仅可以约束公共权力的滥用,还可 以促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维护 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安定,增强政府信任 和政策认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公众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要求 日益增强。近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 展和各类社会化媒体的涌现,为公众参 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内外关 于公众参与的实践案例越来越多。公众 参与的活跃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 关注,并迅速成为学者们竞相关注的热 点议题。经过这些年积累,国内外关于 公众参与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为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进公众参与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 前国内从宏观视角关注公众参与研究状 况的文献并不多,且时间间隔久,它们 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缺乏定量分析。 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学术史角度,分别 以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 WOS(Web of Science)作为国内外期 刊论文检索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法 对国内外公众参与研究历程进行回顾, 力图描绘公众参与研究发展过程及现状, 并探索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能 对国内公众参与研究提供借鉴,促进国 内公众参与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展。 一、国内公众参与研究本文以 CNKI 为国内公众参与研究分析统计的 文献检索来源,编写检索式“篇名=公众 参与 or 篇名=公民参与” ,为了保证文 献质量和可信度,笔者将文献界定为被 中文核心期刊和 CSSCI 检索收录的期刊 论文,在排除不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数据 后,最终获得 1435 篇学术论文(截止 2016 年 1 月 1 日) 。据此,本文将以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些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计量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第 17 卷第 6 期韩啸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公众参与研究的文献分析(一) 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首先对这些论文进行年度分布统 计(结果见图 1) ,图 1 可见,国内第一 篇关于公众参与研究的学术论文出现于 1992 年。从 1998 年开始,论文数量开 始逐年匀速增长,到 2004 年,突然大 幅增加,达到 54 篇,随后呈现快速增 长的态势。2014 年,国内公众参与研究 学术论文一度达到最高值 158 篇,2015 年出现大幅下滑,论文数量是近五年来 的最低值。综上可见,国内学术界虽然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开始关注公众参与 研究 ,但是到 2004 年才受到学者们的 广泛关注。随后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 在 2015 年,该领域研究论文数量开始 出现下降,关注度有减弱的趋势。 文献地区分布情况 根据地理区域划分,本文对得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的国内学术论文来源地进行分布统计, 因部分论文是由两个及以上作者合作而 完成的,对此本文将按照作者实际情况 分别计入其对应的地区(统计结果见图 2) 。图 2 显示,以上海为核心的华东地 区拥有的学术论文最多,有 941 篇,占 比 3278%;其次为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 区域,有论文 879 篇,占比 3062%;第 三是以湖北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有 论文 306 篇,占比 1067%。而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的文献都较少,分别占比还不 足 5%。整体来看,华东、华北两地拥 有绝对优势,其论文数量占比超过六成, 这两地是国内公众参与研究论文主要来 源地。这也说明,华东、华北两地对于 公众参与的关注度较高,而西北、东北 等地对其关注度相对较低。 图 2 国内公众参与研究的各地区 文献分布(三)文献学科分布情况 本文对 1435 篇学术论文涉及的 学科领域进行计量分布统计,结果见图 3。从图 3 的统计数据看,国内关注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众参与的学科很多,而政治学、行政管 理学和法学是最主要的三个学科,来源 于这三个学科领域的论文占比超过了八 成。具体地讲,政治学是国内进行公众 参与研究的首要学科,有论文 459 篇, 数量占比达 32%;其次是行政管理学, 论文 401 篇(28%) ;再者为法学,300 篇(21% ) 。此外,经济学、社会学、 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等其他学科也立 足于自身视角对公众参与展开研究和探 索。 学科分布广泛,说明国内公众参 与研究的议题、视角、研究范式呈现出 丰富多元的现象,研究成果颇丰。政治 学学科关于公众参与的研究主要涉及政 治参与、协商民主、参与式民主理论、 政治哲学等议题,主要从推进民主政治 建设的角度探究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可 行性和实施路径等问题。例如,汤玉权 透过政治学视角对地方政府决策中的公 众参与以及决策合法性进行探究,提出 政府应由“单向为民决策 ”向“官民互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决策”模式转型 1 。行政管理学科涉 及公众参与研究的议题有公共事务管理、 公共利益、社区管理、政府绩效、公共 政策制定等,主要探析公众参与与政府 行政部门之间关系,以期通过公众适度 参与来改善政府部门管理模式,并提高 政府部门治理能力。陈岚针对电子政务 公众参与行为特点,运用技术接受模型 和理性行为模型以及信任理论构造出电 子政务公众参与模型,以此提出政府部 门如何提高电子政务公众参与度的策略 和建议2 。法学关注的议题有司法改 革、司法公正性、参与式民主等议题, 主要从司法民主化角度分析公民参与司 法的必要性以及司法过程中公众参与模 式和路径等问题。胡铭、邱士辉通过对 公众参与司法正当性分析,提出公众参 与司法“双向互动 ”模式,为国内司法体 制改革指明了方向3 。这种多学科分 布的研究使得国内公众参与研究的视野 更加开阔,广泛议题的探索也使得人们 对公众参与的理解更加深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四)文献作者分布情况 本文对国内公众参与研究的论文 作者进行计量统计:独立作者完成论文 的有 840 篇,占比 5825%;两个作者的 有 431 篇,占比 2989%;三个作者的有 112 篇(777%) ;四个及以上作者有 52 篇(366% ) 。总体来看,单人独立完成 论文的比重最大,接近六成,三人及以 上合作完成论文较少,只有一成多。可 见,国内进行公众参与研究的学者更偏 向独立进行研究,而不是多人合作完成。 根据发文量,本文还识别出国内 该研究领域的主要作者(详见表 1) 。从 表 1 可见,来自湘潭大学的学者董石桃 发表学术论文最多(7 篇) ,李春梅、表 1 国内公众参与研究的核心作者及其发 文量 序号姓名篇序号姓名篇 1 董石桃 711 闵学勤 32 李春梅 512 董德明 33 陈 发桂 513 张晓文 34 孙彩红 514 许博 35 王建军 415 漆国生 36 吕艳华 416 吴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南 37 朱德米 417 娄成武 38 谈毅 418 史 玉成 39 徐善登 419 郭小聪 310 王雅琴 420 汤玉权 3 陈发桂和孙彩红三位学者 各 5 篇,王建军等六位学者分别为 4 篇, 闵学勤等十位学者皆是 3 篇,单独学者 的发文量并不算高。此外,本文还对这 20 位核心作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 分析,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一是以 董石桃、吕艳华、郭晓聪等学者为代表 的理论研究阵营。他们偏向理论研究, 主要关注公众参与内涵、方式、理论依 据、优缺点和实施策略等问题。例如学 者董石桃在西方行政思想史考察基础上, 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行政学进行 了比较,并在中国语境下深入探讨了公 众参与内涵、价值及其发展道路4 。 二是以李春梅、徐善登、王雅琴等为代 表的应用研究阵营,倾向于对公众参与 实践活动的发生机制和效果机制进行实 证研究。扬州大学学者徐善登根据苏州、 扬州两地城市调查数据结果,提出要促 使参与城市规划的公众由消极参与者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积极参与者转变,政府还要承担起完善 公众参与制度、回应公众利益诉求、善 待积极参与者等职责5 。三是以陈发 桂、张晓文和史玉成为代表的法制建设 阵营。这类学者来自于法学学科,从国 家法制建设角度,对如何促进公众参与 制度化建设进行了探究。例如广西区委 党校学者陈发桂从建立听证会透明的协 商机制、完善网民参与制度化建设、创 新公众司法参与模式等角度对推进司法 民主下的公众参与机制进行了分析6 。 (五)国内文献来源机构分布 本文对 1435 篇论文的来源机构进行计 量分布统计,发现:在这些论文中,除 去 8 篇论文来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外, 其余论文皆出自国内各大高校(见表 2) 。 如表 2 所示,依据发文量,本文识别出 国内该研究领域发文量前十的机构。中 国人民大学的论文数量最多,有 52 篇, 远高于其余高校;其次为南京大学,有 39 篇;第三是北京大学,拥有论文 33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篇。结合类型和地区看,位于华北和东 部发达地区的高校是国内公众参与研究 的主要力量。表 2 国内公众参与研究的 主要机构及其发文量 序号研究机构篇类型地区 1 中国 人民大学 52 高校北京 2 南京大学 39 高 校南京 3 北京大学 33 高校北京 4 同济 大学 28 高校上海 5 浙江大学 27 高校杭 州 6 清华大学 26 高校北京 7 苏州大学 22 高校苏州 8 复旦大学 21 高校上海 9 武汉大学 20 高校武汉 10 中国政法大学 19 高校北京此外,本文对排名前三的中 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论 文进行了分类梳理,发现:(1)中国 人民大学主要关注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 他们认为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 本原则,在环境保护中公民有权力通过 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 相关的决策活动;但国内关于环境保护 中公众参与制度却存在很多问题,尤其 缺乏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可操作性和 制度保障,对此,政府应在信息公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立法完善和配套制度建立等方面完善环 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让全民都参 与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中。 (2)南京大学 主要聚焦于群体性事件中公众参与研究, 认为公众参与机制不足和信息严重不对 称是群体性事件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涉及城市规划、食品安全、环境 污染等议题的公众参与机制进行了分析 和探讨,建议政府部门改变以往的管理 模式和治理模式,建立长效的环境公众 参与发展机制,推进信息公开、专家支 持和媒体公开机制等有利于公众参与的 技术保障,理性解决群体性事件。 (3) 北京大学的文献则分为两类,一是从推 进民主建设角度探究公众参与在国家政 治生活和行政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公众 参与是健全国家民主制度、提升公共生 活民主性和公共性的重要途径,国家应 该在基础性制度、支持性制度和程序性 制度方面落实公众参与权力;二是针对 环境影响评价、社区治理以及邻避风险 中的公众参与进行分析,这类研究对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模式建构、影响公 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因素以及邻避风险中 公众参与行为等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 (六)文献研究的主题分布 1.高频关键词分布统计 依据关键词从高到低排序,可以 了解到国内公众参与研究主题分布和研 究热点,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预测。 本文对 1435 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统 计,从中得到 1194 个关键词,按词频 从高到低排列选取了 20 个高频关键词 (词频30) (见表 3) 。因文献检索式为 “篇名=公众参与 or 篇名=公民参与”, 故“公众参与 ”的词频最高,达 338 次。 从表 3 看,国内公众参与研究主题分布 广泛,其中“ 信息公开” 、 “社会管理”、 “政 策制定”、 “环境影响评估”、 “政府绩效”、 “城市规划”的频次都在 50 次以上,是 关注度较高的主题。表 3 国内公众参与 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频次 1 公众参与 33811 电子政务 382 信息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开 10512 协商民主 383 社会管理 9813 制度 364 政策制定 9614 信任 345 环境 影响评估 7715 法治建设 336 政府绩效 5516 危机管理 337 城市规划 5117 公民 社会 328 公共服务 4718 民主行政 319 社会治理 4219 生态文明 3010 行政决策 4020 邻避冲突 302.文献研究的热点领域 研究热点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有 内在联系、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 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通过运行 Citespace 软件可以生成公众参考研究热 点词时序图(见图 4) ,从图 4 可以得出 国内公众参与研究的 5 个主要领域,分 别是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 政策制定、公众参与和危机管理、公众 参与和政府绩效以及公众参与和电子政 务。 图 4 国内公众参与研究的热点词 时序(1)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信息 公开一直是公众参与领域的研究热点, 因为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和基础, 是直接决定公众参与是否真正形成的核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心因素,同时,公众参与也是政府信息 进一步公开的民主动力7 。政府信息 公开不单单是一般的信息发布和结果公 开,应体现出过程的公开及公众的参与、 监督,因此,如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 学者们一直争论的焦点。苏君华、周雅 春认为,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应构建信 息公开法律体系和监督体系,健全政府 合理干预和调控机制,完善全民参与的 信息公开制度8 。王芹等以苏州市为 个案,发现当下政府信息公开面临申请 难、答复难、救济难等困境,为此政府 应加强制度设计,压缩规避公开的空间 来保障公众参与的空间9 。刘小康以 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例,探讨了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认为除去依法不 能或不宜公开的情形外,政府信息应全 面、准确、及时公开,应在现有法制体 系下,给予公众最大范围的知情权 10 。 (2)公众参与和政策制定。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众参与公共政策是指个人或各类社会团 体通过一定方式、途径和程序直接或间 接影响政府决策的过程。目前我国对公 众参与政策制定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信息公开保证民众知情权,促 进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二是通过完善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机制以提高政策制定 中公众参与程度,让民众维护自身利益。 例如北京大学孙宇提出政府信息公开在 形成公共参与、公共政策议程中起到了 关键作用。因此,政府需要及时、全面、 准确的发布信息,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 的沟通,确保公民有效行使参与权 11 。上海交通大学王雁红通过对杭 州市 12 年来扩大公众参与实践的案例 进行研究,总结出构建公共政策制定过 程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四个关键要素:即 谁参与、参与什么、怎样参与以及参与 效果如何,提出加强参与渠道、参与过 程与参与方式的制度化建设,将公民个 人和社会组织纳入合法的、制度化的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与行为12 。 (3)公众参与和危机管理。公 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瞬时性、紧急性和 破坏性等特点,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 的威胁,而政府常常由于自身局限性无 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危机,致使人员、 财物受损。尤其在现代风险社会里,政 府没有能力包揽全部公共危机治理事务, 因此需要构筑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阵营 和多中心治理模式。姜庆志、冷向明认 为,公民参与增强了公共危机管理维护 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能有效提高公共 危机管理效率。在角色定位上,公民不 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管理者和责 任承担者,公民和政府及社会成员之间 是一种水平关系;在影响力上,公民参 与使得社会信任增加,消除了不必要的 恐慌,社会心理得以稳定13 。张勤、 钱洁指出,政府单一的公共危机治理存 在局限性,应该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到公 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具有自治性、 中介性、公益性、专业性等特点,这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得其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更专业、更灵活,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社会 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目前还存在一定 的现实困境,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危 机治理的法律体系和责任机制,促进政 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多元协调 14 。不过胡象明、唐波勇也提出, 公共参与具有两面性,它能够带来收益, 也能导致风险,需要根据环境变化,选 择不同参与程度,采取不同参与形式, 对参与适宜度进行界定,保持政策质量 与政策可接受性之间的张力15 。 (4)公众参与和政府绩效。随着社会 经济发展,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无法局限 于层级控制和内部管理改进,需要向公 众展示绩效水平并为此承担相应责任。 实现公众期望的结果,使之成为推进责 任政府的有效机制,因此,公众在政府 绩效评估过程中的广泛参与至关重要。 对于如何强化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 与成为了关注焦点。周志忍对我国 20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多年来政府绩效评估活动中的公众参与 实践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政府绩效评 估中的公众参与属于“ 有限参与阶段 ”, 要提升政府绩效中公众参与程度,就需 要实现公众从“ 部分参与”到“全程参与” 的转变,不断提升公众发言权和影响力 16 。张波、芦刚从提高参与效益角 度出发,提出降低参与成本、提高参与 水平可以优化政府绩效中公众参与效益 17 。曾莉就政府绩效中公众参与主 观评价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梳理,认为 公众主观评价效度、评价指标内容设定 的准确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个体 差异、情景差异会影响公众评判18 。 方俊、曹惠明认为,应构建以公众参与 为基石的政府绩效问责机制:首先,要 确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多元化政府绩 效问责主体;其次,明确以公众需求为 导向的政府绩效问责内容;再者,开辟 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政府绩效问责路径, 建立以回应公众关切为宗旨的政府绩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问责惩戒和申述机制19 。此外,赵 晓军还就公众是否参与政府绩效目标制 定和绩效结果评价建构了公众参与过程 模型20 。 (5)公众参与和电子政务。信 息技术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出现提供了基 础条件,电子政务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办 公效率,还能有效促进公民与政府之间 的沟通交 公众参与和 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和风险管理环 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公众参与和地 方政府善治研究公众参与、开放创新和 众包研究针对表 8 所示的研究热点领域, 本文借鉴郭小聪、代凯针对公民参与文 献的梳理方法,从“ 公民参与活动产生 了怎样的效果” 和“ 哪些因素影响了公民 参与活动的发生和效果” 两个视角来对 公民参与的研究问题进行划分,发现学 界主要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研究:公民 参与实践效果、公民参与发生机制与效 果机制、公民参与实践改善(见表 9)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五)研究趋势分析 笔者对近五年(20112015 年) 国外公众参与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 行统计分析,希望通过高频关键词总结 出近五年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改善改善公民参与的程序设计, 变革公民与官员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公民参与的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公 民参与机制。次,提取出了 25 个高频 关键词(见表 10) 。如表 10 所示,近五 年来,公众参与研究关注较多的议题是 “治理”、 “民主”、 “政策” 、 “决策”等。从各 关键词的词频分布走势来看, “公众参与” 、 “治理”、 “民主”、 “政策” 、 “决策”和“信息” 等关键词各年度分布较均匀,可见相关 议题一直是公共参与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各年度的出现频次分布较均衡, 清晰地呈现出近五年的研究热点。这说 明,近五年国外公众参与研究的主题分 布广,同时也形成了高关注度的研究热 点,以及稳定、持续的研究趋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六)研究方法和理论 国外公众参与研究运用的研究方 法不仅包含了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 方法,而且还有融合两者的混合研究设 计26 ,透过研究文献可知,国外公 众参与研究中的经验研究占比较大。在 定性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案例研究尤其 是多案例比较研究成为研究者最主要的 研究途径。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尝试着 采用归纳法以打破已有理论对研究视野 的桎梏,如运用扎根理论的策略去寻找 问题和发展理论2728 ,但这些描 述性和规范性的公众参与模式提出了改 善的途径,但却没有通过大规模的实证 调查来验证29 。研究人员在进行定 量研究时,数据的来源,除了发放不同 规模和范围的调查问卷外,二手数据和 文本内容等也是研究人员较为常用的数 据3031 。研究者除了使用简单的 描述统计外,回归分析、结构方程等推 断统计方法也运用在研究中。在公众参 与的研究上,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参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5 过程并取得了一些卓越的成果(见表 11) ,研究呈现出理论丰富、方法多样、 实践导向等特点和趋势,在针对公众参 与进行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探索出一 些影响因素。 其他理论三、国内外公众参与研 究比较及启示通过对国内外公众参与研 究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国内外针对公众 参与的研究,在发文数量方面国内外文 献数量大体相近,都呈现出多学科共同 关注态势,国内是以政治学(发文量占 比 32%)作为主要学科展开研究,国外 是以公共管理(发文量占比 30%)为主 进行研究。在研究领域上,国内大致可 以分为政策制定、危机管理、政府绩效、 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六个领域,国外则 划分成五大研究领域:民主法治、公共 政策、电子政务、社区发展、社会治理。 通过对比国内外关键词的数量和频次, 笔者认为,国内关键词数量多、频次低, 分布缺乏稳定性,近年国内公众参与研 究主题分布虽然很广,但是并没有形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6 高关注度的研究热点,没有明显趋势; 而国外关键词分布集中且稳定,形成了 较为固定的研究内容,呈现出理论丰富、 方法多样、实践导向等特点和趋势。国 内公众参与研究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 普遍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而在定 量研究方法中,以问卷调查法较多;国 外公众参与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不仅 包含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还 尝试了混合研究设计,国外研究文献在 研究方法上绝大部分选择定量研究,回 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是使用最多的高级统 计方法,在定性研究方法应用上,案例 研究成为最主要研究途径。 透过国内外研究对比,了解到国 内公众参与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积 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对推进中国 公众参与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 从近五年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公众参 与研究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突破。 1.拓宽学术合作网络,提升研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7 质量 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加强学 者之间、机构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学科 之间的合作力度,拓展更多的社会机构 参与到公众参与研究中来。国内公众参 与研究的论文已经积累很多,但这些论 文近六成为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