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广东省汕尾市张静中学高考语文试题 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废黜沸反盈天 锻炼放诞无礼 潦倒百无聊赖 B谗言缠绵悱恻 鉴赏间或一轮 伺候垂手侍立 C呜咽弃甲曳兵 怯弱锲而不舍 嘱咐人烟阜盛 D溺爱华冠丽服 替身扪参历井 采撷度长絮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光阴 推衍 稍纵即逝 躁动不安 B贤惠 昧心 义气用事 卑鄙无赖 C吝啬 辩别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 D禁受 悲戚 古陌荒阡 前合后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 XX、大 v、奇葩” 等十条网友们 的流行语入围“2013 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立即引起了网友 们的强烈共鸣。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 的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语言形式, 能得以迅速 ,其原因 是符合语言省力的原则。它对于缓解人的紧张情 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A家喻户晓 相沿成俗 传播 不啻 B耳熟能详 约定俗成 蹿红 无非 C口授心传 习以为常 传扬 大概 D通俗易懂 司空见惯 蹿升 也许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帮助过别人的人,总是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当时什么也没想,事 后也没觉得自己很高尚,不过帮人之后心里总感觉热乎乎的。 B在就业难和研究生自费的双重夹击下,湖北省 2014 年的考研人数和录取 率首次减少,今年全省的考研报名人数为 111820 人,比 2013 年减少 1394 人, 降幅为 124。 C我们以督导检查为契机,强化措施落实,加强社会治安工作,是出于为经 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目的而决定的。 D“新生代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 将关心新生代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兴起近体诗以后,不少诗人仍喜欢写古体诗。诗题中有“歌”“行” “吟”“引”等字眼的大都是古体诗,比如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白居易 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B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 物”,认为“扁平人物”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圆 形人物”的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C论语一书既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还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成功 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曾皙的潇洒脱俗,颜回的 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D哈姆莱特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突然死 去了,母后匆匆改嫁给他的叔父新王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肩负为父报仇、 重振朝纲的重任,他一时鲁莽,误杀了情人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致使奥 菲利亚精神恍惚,落水而死。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颠覆经典为哪般? 张德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影视剧方面,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现 象一直存在,而且还在继续蔓延,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以娱 乐消费为旨归。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固然好玩,满足了一时好奇欲,但不能满 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不利于人 们的精神修养。 实际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首先,缺乏文化原创力。历史 以及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的文化创造,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 社会实践与艺术想象的产物,毫无疑问,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今人, 本应从中汲取有益营养,结合今人的实践,创造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 当然,这样的作品也是有的,只是,很少振聋发聩,也难以荡气回肠。超越前 人的文化高峰不是容易的,除非你比前人下的功夫更大。有谁愿意十年磨一剑? 何况这是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时不我待。那怎么办?还是要搭历史之车, 借名著之光。于是,这样那样的改编开始了,把价值颠倒过来?让故事情节节 外生枝?对历史来一段戏说?如此这般,确实招人眼目,人们看着稀奇怪异甚 至新鲜,收到了娱乐效果。消费前人的遗产,确实是一条最省力的文化产业路 径,好在祖先给我们留下那么深厚的历史资源可供搬弄与消费。但最省力的路, 一定是下坡路。这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其次,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看了许多作品,想找出其传达的精神价值,但 多数作品,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回过头来看,可有什么作品执着于终极 价值的探问?我们敬畏什么?有哪些作品站在了人类精神的高处,让人肃然起 敬?事实上,文化价值的稀薄是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的 必然结果。毋庸置疑,戏说、调侃、颠覆有一种轻松愉快之感,有逗乐之效果。 这是一种“小品”思维方式。这也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观念的反映:文化即娱 乐。前些年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就是个“台子”价值,所以, 各种文化节、艺术节以及充斥于“节”上的种种节目,都是为了让“经济”唱 戏。后来,也要文化唱“戏”,唱“经济”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即 文化的产业价值。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以“娱乐”为手段,以“经济” 为目的,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了。无论如何,文化的终极价值不是金钱, 而是精神,是令人敬畏的真诚与真理。 文艺是社会的反映,一定的文艺风尚都有其社会原因。一个老人摔倒了, 要不要扶起来,居然成了问题,孔子也许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子孙们 对这样简单的问题却要三思而行。这就是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 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的缘故。文化的真正价值,是唤醒良知,是 激活精神的力量,是塑造人的精神人格。因此,那种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 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利于文化建设,不利于文化价值建设。真正的文化 创造,多是从回应现实需要开始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 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急切需要精 神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愿我们的影视创作,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 呼应时代需要,在文化的价值建设上多有建树,多有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2 月 20 日 17 版) 6下列对“文化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以娱乐为旨归,这种现象背后 隐含的是文化危机。 B我们要杜绝改编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不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 而是要创作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文化危 机。 C当前文化危机在缺乏文化原创力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影视作品急功近利,搬 弄和消费历史资源等。 D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这正说明缺乏文 化终极价值是当前的文化危机之一。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价值的稀薄使得人们产生了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 维。 B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也不利于文化和文化价值建设。 C具有轻松愉快之感和逗乐效果的“小品”思维方式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 即娱乐”观念的反映。 D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 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 会的文明进步。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这也 使得今人很难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 B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会 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C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良知,激活精神力量,塑造精神人格,而不是追 求金钱。 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这是缺乏文化原创 力的必然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先王父马赞 【清】莫与俦 先王父崇级君好马而善相,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不当意。山砦蛮家有 一驹,善蹄龁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常听数日不归。先王父闻之曰:“此 其良马乎?”令奴子招弟往视。返,白以神俊。王父复亲视之,信。议售,马 主以不能驭,取直极廉。而曰:“马素无缰辔,要自施之。服不服,不吾与也。 ”而招弟故善服马,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腾山越涧, 往复约百里。马稍倦,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乃结带为辔,牵以 归。 乃驯良无匹,然惟先王父及先君能骑之。有所适,二百里外,日往返,未 尝及晡。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日食,尽粟四五斗。王父爱之甚,每 亲饲之,否则先君饲之,招弟饲之。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又解人语。 先君读书于羊安,去家五十里。月令马致米,盈其驮,谓之曰:“送至羊安!” 则自去。有顷,先君闻嘶声,则马立学舍外。卸其驮,曰:“速归!”有顷,已 复至家。往返不须人驭也。凡所 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以故先王父适远,有句留,马率自归。计 事竣,当往迎,皆命马。 知本州某闻其异,必欲以重价致。先王父不肯,然以其地方官,强应之。 令招弟牵往,系州署堂下桩。谓其圉人曰:“须数健者视此马。不尔,不能有 也。”各笑颔之。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 马。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先 后在吾家,计三十年。 赞曰:“其附主也,似感知己,其致力似图报恩。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 独于甚主而殉之盘。此古烈丈夫事,尚不易得之今之人。马乎!尔犹负毛插角之 伦乎!” (选自清文观止) 【注】王父:祖父。砦(zhi):同“寨”。先君:已故的父亲。 圉人: 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指养马的人。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 骀:劣马 B月令马致米,盈其驮 致:送达,送给 C出牧,常听数日不归 听:听说 D日往返,未尝及晡 晡: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该马的能力超群的一组是(3 分) , 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 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 然。 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 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 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 缰也。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高度赞美了此马的至情忠义,具有“古烈丈夫”风范。此马对主人忠 心耿耿,尽心尽力;主人死后它也绝食而亡,以死相报。 B此马在山寨的蛮人家里时,从没安过辔头,也没有缰绳,很喜欢踢人咬人, 没人敢接近它。其主人认为此马难以驯服,见先祖父要买,就贱卖给了懂马的 先祖父。 C先祖父骑着此马要是去了稍远一点的地方,且有事要多逗留会儿,马总会 自己先回来。它估计主人的事情办完了,又会自动去接他回来。 D本地知州听说了这匹马的种种神奇传闻,决意要重金买马。先祖父刚开始 不肯卖,然而考虑到知州的身份,就勉强答应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3 分) (2)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3 分) (3)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其主而殉之身。(3 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 (3 分)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 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 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屈原庙 (明)粱辰鱼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水 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 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 杜:指杜蘅,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4 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 超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 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周逍遥游) (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8)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 赋)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土家摔碗酒 陈应松 从地图上看,恩施在湖北以西的更西,像一根钻头,钻到了湖南和重庆的 腹部,或者像一只灵巧的触角,脚踩在荆楚,而头已探出身外老远老远;他的 三面都不是湖北。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完全浸泡在荆楚风中,倒像个另类,有 一种脱笼之鹄的感觉。他虽然与湖南和重庆交织一片,但他也不是湖南,更不 是重庆。这地方要他不奇也不行。 奇地产异俗,譬如此地的摔碗酒。 恩施土家族的摔碗酒,我见识多年也摔过几回碗,却无法参透其中奥妙, 颇有敬畏,几番思量,不敢下笔。想想吧,你被邀请去一个筵席上做客,本是 彬彬有礼之事,宾主相见甚欢,大家推杯换盏,长幼尊卑有序,敬酒吃酒,无 不礼教到堂,怎奈一阵猛烈的砸碗声,尖锐的瓷片四处乱飞,人皆惊惶,心脏 无力承受,血压嘣嘣暴涨。这顿饭吃的! 吃饭在鄂西有些地方如神农架叫呼饭,而巴东叫逮饭。都是很火急很暴烈 的样子,连呼带逮,再砸几个碗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但再一细想,也觉 不对,咋能把自己喝酒的碗给摔碎了,再找主人要新碗的呢?任何人,不管是 南方北方,中国外国,假如你在人家里做客,必须对餐具轻拿轻放,符合起码 的礼节教养。那年月,谁都知道,破损了的碗是不会轻易扔的,还得请锔匠师 傅锔补。就算是大户人家也要厉行节俭,没有铺张到可以拿一叠碗来让你砸个 满堂彩。但恩施就是这规矩,喝顿酒,贴了酒肉饭莱还要欢迎你把咱家碗摔个 七零八落,然后走人。好没道理! 摔碗酒说是起源于周朝。按本地的讲法,与土家族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 当年巴蔓子将军因国内有难,去楚国搬救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楚兵解 救巴国后,楚使请巴国割让城池,巴蔓子不忍割自己国家的城,遂割下自己的 头换取城池。重了信誉,保了国家。“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而在割头 之前,喝酒后摔碎碗,再拔剑自刎。这种大义人,天下少见,想想也够悲壮的。 后人为纪念他,摔些酒碗也是学他的豪气,学他的作派,学他的舍身取义,学 他的决绝笃诚。 这只是一种传说,要将自己的摔碗与历史英雄联系起来,壮胆是主要原因。 也应了一句老话:喝酒喝的是气氛。但凡喝酒之人,都爱赌酒闹酒。逞了一时 英雄,再多的酒倒入肚中,都不见踪影,只是苦了胃囊。最直观的豪情当然是 将喝干的空碗摔了,以求结局响亮。叭!这一声,声、色、形都到了高潮,戛然 而止,酒与人的魅力也到了巅峰。如果主人欣赏的是你摔得越多我越高兴,这 个风俗也就无可厚非地站住了。 摔碗酒在恩施也叫“biang 当酒”,极有趣的名字。biang 当,是个象声词, 东西落地碎裂的声音。biang 读一声,相当响亮。三五好友碰上了,说,走, 喝 biang 当酒去!喝这酒一定是在农家乐,主要是在乡村。一桌有几个火锅,煮 得热火朝天,自然会摔得天翻地覆,鸡飞狗跳。主人说,摔吧摔吧,碎碎平安! 以头换城也好,碎碎平安也好,都是借口托词,就是笃定了要摔这个碗, 冲着“biang 当”来的。因而摔碗要有这种摔碗的环境,要有这种摔碗的冲动 和气氛,桌上定不能有宵小之人。必是合性投意、割头换颈的朋友才能凑一堆 拼命摔一通碗,也没有旁人呵斥你无礼粗野。男人们不摔几个碗够不上巴人后 裔白虎血脉,有时女人也摔。摔得稀里哗啦,轰轰烈烈,这阵势,就是一个破 坏,激烈的、报复的、凶狠的、 果决的、壮美的破坏。以破坏完成感情,完成性格,完成民风,完成人生。摔 的那个劲头,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不破不立,大破大立,重建一 个自我,砸掉一个窝囊废,成全一个纯爷们。 但也听说,此俗随着旅游的推波助澜,有愈演愈烈之势,某家酒馆一天要 摔一万个碗。满地狼藉,不堪入目,惊心动魄。我知道,这摔碗的花费最后全 都算在酒客身上,酒家何乐而不为?你摔得越多,他收入越多。只是这些碗没 有万年不能回归泥土。如果后人发掘,会耻笑我们是个纵酒肆色,尽情享乐, 毫无节制的时代。如将其回收,碎成瓷粉,或者干脆与水泥一起,铺成大路, 也算是废物利用。但我建议,若要保存此俗,最好是做成泥碗,即可降解。但 摔声不脆,不荤不素,不如不摔,食客扫兴,生意不兴,如何是好? 让人又恨又爱的摔碗酒! (选自“陈应松新浪博客”,有删略)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 4 分, 只选一项且正确给 2 分,有选错的给 0 分)(4 分) A本文语言富有特色,既大量使用了口语化的短句,使行文干脆利落、铿 锵有力,又在不少地方恰当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极具感染力的排比,使文 章读起来有种畅快淋漓之感。 B“就算是大户人家也要厉行节俭,没有铺张到可以拿一叠碗来让你砸个 满堂彩。但恩施就是这规矩,喝顿酒,贴了酒肉饭菜还要欢迎你把咱家碗摔个 七零八落,然后走人。好没道理!”由此可看出作者起初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 理解。 C“让人又恨又爱的摔碗酒!”作为全文的结束语,既照应了本文题目, 又点明了文章主题,能够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的深入思 考。 D“不破不立,大破大立,重建一个自我,砸掉一个窝囊废,成全一个纯 爷们。”表现出土家人喝摔碗酒的酣畅淋漓、痛快愉悦,也是说喝摔碗酒的全 都是男人。 E“从地图上看,恩施在湖北以西的更西他的三面都不是湖北。也就 是说,他并没有完全浸泡在荆楚风中,倒像个另类”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 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伦不类。 17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土家摔碗酒”民俗形成的几点具体原因。 (4 分) 18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9作者对当今愈演愈烈的摔碗酒民俗不知“如何是好”。请结合当前社会生 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民俗的看法。(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共 3 小题) 20请根据下面的调查数据,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 40 字。(4 分) 某杂志社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 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 272,对 “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 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 示难以评价的为 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 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 338。 21作家通常运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从下面两段外貌描写中任选一 段。先写出所描写人物的姓名,再分析其外貌描写的表达效果。(4 分) 两弯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她依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 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222013 年暑期,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 出,激发了国人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关注以及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引发了汉字 热。请你为即将开赛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运用 对偶的修辞手法,不少于 14 个字。(4 分) 六、写作(共 60 分,共 1 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一项由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调查在全球 32 个国家进行,每个国家 的受访人数不少于 400 人。调查结果显示,觉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国家 是中国,高达 84。 大材小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一定会有个人定位、文化心理,社会 背景等因素。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 A 卷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组中的“锻”和“诞”的 读音不相同;组中的“伺”和“侍”的读音不相同;组中的“溺”和“丽” 的读音不相同) (组词语全部选自窦娥冤,“前合后揠”的“揠”应为“偃”; 组词语全部选自雷雨,“义气用事”的“义”应为“意”;教材中的 “贤慧”在第 6 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又写作“贤惠”;组词语全部选自 拿来主义,“辩别”的“辩”应为“辨”;组词语全部选自短文三篇 ) (“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网络流行语 对于网友来说,应是经常听到和十分熟悉的;“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 但作为网络流行语来说,许多不上网的人却并不一定都知道;“口授心传”指 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而网络流行语不是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 来传授的;“通俗易懂”指不用解释就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而网络流行语 只是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其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如“倒逼、 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 XX 、大 V、奇葩”等,如果不作解释则是不能 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的。“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 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相沿成俗”指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 俗习惯;“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 平常了;“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蹿红”指迅速走红、很快受 欢迎;“传播”指广泛散布;“传扬”指事情、名声等传播;“蹿升”指急速 上升。“无非”指不外乎、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表示很肯定的意思;“不啻” 指不止、不只,表示有省略的意思;“大概”指大致、大约,表示推测和不太 准确的意思;“也许”指可能、或许,表示不很肯定的意思。根据整个语段的 语境来看,C 项的一组词语使用最恰当) (项搭配不当,“人数”可以用“减少”,而“录取率”则应是“下 降”、“提高”或“升高”。项“是出于为决定的”杂糅,应去掉“而 决定的”。项主语中途易辙,应把“自从”调到“新生代民工”前面,让句 中的“各级政府”作主语) (应为误杀了情人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D(文章并没有否定改编经典,作者赞同从历史中汲取有益营养,只是反对 戏说、颠覆、调侃。另外,这只是属于文化原创力方面,解决文化危机还包括 文化终极价值方面。) (项因果倒置。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而并非“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项偏离词义,原文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 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 与之匹配”,此处的“之”应是指“中国社会的深刻和剧烈的变化”而不是指 “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说“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不正确) (张冠李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 应是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句中的“听”应解释“听任,任凭”) 10(是表明马被驯服了,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是表明马与主人感 情笃深,独忠于主人,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是说马毅然脱缰奔向老主人, 体现其忠义,不合题意;表明马驮得多,跑得快;和都表明马能“解人 语”,往返不须人驭,能力超群) 11(拔高了马的本领,是家人估计祖父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才叫 马去的) 12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 跑到哪里。(得分点:“蓦”“之”译对各 1 分;大意正确 1 分,共分) 凡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得 分点:“经历”“语”译对各 1 分;大意正确 1 分,共分) 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唯独对它的主人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 (得分点:“豢”“盼”译对各 1 分;大意正确 1 分,共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祖父崇级很喜欢马,也善于相马,家中常养数十匹马,都是劣马,并不满意。 山寨的蛮人家里有一匹马,很喜欢踢人咬人,寨子中没有人敢接近它。出去放 牧时,常听任它数日不归。先祖父听说后说道:“这恐怕是匹良马吧?”便派 仆人招弟去看看。招弟回来,说的确是匹好马。先祖父又亲自去看,果真不错。 便议价购买,马主人认为这匹马不太好驾驭,所以要价很便宜。不过说:“这 马向来没有缰绳,要自己加上去。它服不服,与我无关。”招弟本擅长驯马, 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哪 里。翻过山坡,越过小溪,来往大约跑了上百里。马稍稍疲倦些了,便对它说: “你服了吧!”马好像点了点头。就用布条做了缰绳,牵着回了家。 (这马)此后才温顺善良无比,但是只有先祖父和先父能够骑它。如要去哪里, 哪怕是二百里以外,一天跑个来回,也不曾迟于下午五点。驮点盐米什么的, 比普通的马多二倍;跑路的速度也快两倍。每天能吃完四五斗小米。先祖父很 喜欢它,常常亲自照顾它吃食,先祖父如不能照顾,那么先父或招弟给它吃。 其他人如稍稍走近它,它就立刻把那人踢了咬了。它还听得懂人话。先父在羊 安读书时,距离家里五十里。每月叫马去送米,背上驮满了东西,对它说: “送到羊安去!”它便独自去了。不久,先父听到了马叫声,那马已站在学舍 门外了。先父卸下驮来的东西,对它说:“快点回去吧!”不久,它又回到家 里了。马跑来跑去,不需要人去驾驭。凡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 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所以先祖父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且有所逗留, 马总会自己先回来。家人估计先祖父的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时,都叫马 去。 本地知州听说了它的与众不同,决意要出高价买马。先祖父不肯卖,然而因为 他是地方官,就勉强答应了。叫招弟牵马送去,系在州衙门口的木桩上。对那 些养马的人说:“一定要用几个健壮的人看住此马。不然,是不能据有它的。 ”几个人都笑着点了点头。招弟出城才一里多路,马已拔起了木桩,飞奔而来, 那木桩还在缰绳上。于是归还了买马钱,把马又牵回来了。州衙中人说那马没 有吃他们的一寸草一粒米。到先祖父去世的那天晚上,马叫得很悲伤,从此就 不再吃东西,也死了。马在我家,前后算起来有三十年啊。 我赞叹道:“它服从主人,感觉像是遇到了知己一样;它尽力干活,像是在报 答知遇之恩。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一心忠于它的主人,直到尽 忠殉节。这是古代烈丈夫的事迹啊,想在现在的人中找到一个,也是不容易的 啊。马啊!你还是匹披毛戴角的马吗!” 13断句示例: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 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 (断句不超过 6 处,每处断句正确 05 分,共 3 分) 【参考译文】史官评论道: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说史官写的书籍,大义要 旨一定要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 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像班固叙事,文辞华美却不妄加抑扬, 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使读的人百读不厌,相信是这样,他们才成名成家的 啊! 14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 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 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 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 4 分) 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 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 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 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 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每问 2 分,共 4 分) 15(评分说明:本题中的 8 个名篇名句默写题,均是按照2014 年高考湖北 卷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分别从“附录二”中加 * 号的篇目中选取的。其 中选自初中阶段必背篇目 2 个小题;选自高中阶段必背篇目 6 个小题。在 8 个 小题中任意选做 5 个小题,每空分,共 5 分,多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 分。凡选做超过 5 个小题或答完全部 8 个小题的,只按顺序取前面的五个小题 计分,多做不另给分,少做则要扣分) 以手抚膺坐长叹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石破天惊逗秋雨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赢粮而景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16、(项说“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伦不类”不正 确,应是作者在交代恩施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奇特的民俗土家摔碗酒。 项说“喝摔碗酒的全都是男人”不正确,因为原文写有“男人们不摔几个碗 够不上巴人后裔白虎血脉,有时女人也摔”。) 17示例:学习巴蔓子的豪气与舍生取义(文本依据见第 5 自然段); 为喝酒壮胆营造气氛(文本依据见第 6 自然段); 图个碎碎(岁岁)平安的吉利彩头(文本依据见第 7 自然段); 冲着“biang 当”的响亮声音(文本依据见第 8 自然段)。 (原因每点 1 分,若答: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性格,也可算作“土家 摔碗酒”民俗形成的具体原因之一,可以给 1 分,共 4 分。) 18示例:作者以一连串的排比句来作议论,既增强了行文的气势,也用现代 人的目光,揭示和诠释了“土家摔碗酒”民俗背后的社会意义,直接表达了对 “土家摔碗酒”民俗的爱。同时,也为后文对“土家摔碗酒”所造成的惊人浪 费而感到无所适从埋下伏笔。(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从内容上分析分,从 形式上分析分,共 4 分。若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给分) 19(本题是一个探究题,侧重从“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这一角 度切入。根据原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探讨应从两个方面的入手:一是正 确认识“土家摔碗酒”这一传统民俗,充分肯定这一古老民俗的当代人文价值; 二是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无限扩大和愈演愈烈的 现象,谈谈如何改进的看法或办法。每个方面 4 分,共 8 分) 示例:摔碗酒作为恩施土家族的一种古老民俗,既是纪念、传承先人的英雄豪 气和舍身取义的决绝精神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人们祈求平安、沟通情感,或 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一种生活方式。(4 分) 但是,随着当代旅游业的升温和摔碗酒风气的蔓延,这种古老民俗对当代资源 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一面也愈来愈严重,尤其是在旅游点的一些农家乐和 酒馆里,一天要摔一万个碗。这种商业行为和惊人浪费,已与古老民俗的内涵 渐行渐远,是该考虑以更文明的方式来改进或取代它了。例如:研发生产出摔 碎后能粘合并重新使用的碗,或是像限鞭、禁鞭那样,采用一定措施来加以限 制。总之,既要让“土家摔碗酒”的民族习俗不致于在今天消失,又要让“土 家摔碗酒”的民族民俗不致于给当地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大的破坏。(4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共 3 小题) 20(应结合调查数据和其中的关键词“难以评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 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 40 字。4 分) 示例: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 糊。 21示例一: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 靥之愁”,传神的写出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火灾生产恢复应急预案(3篇)
- 制定适合2025年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常识试题及答案
- 城轨火灾专项应急预案(3篇)
- 计算机软件技术员试题及答案分析指导
- 火灾触电应急预案范文(3篇)
-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课件-学习情景九 组态软件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上和自动生产线上的应用
- 高考作文与文化自信的表达探讨试题及答案
- VB编程的艺术与试题及答案的提升
- 2025年VB考试经验分享与试题答案
- VB编程思维试题及答案
- 国际贸易学课件:关税
- 校园食品安全智慧化建设与管理规范
- 检验科事故报告制度
- 精细化学品化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
- 分包合同模板
-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 舞蹈基本功训练与舞蹈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兰州文理学院
- 《化妆品原料》课件-油脂的基本特性
- 中西文化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郑州大学
- 关节黏连松解手术
- 英语定位纸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