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求科学 发展个性 创造卓越 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 253 号沈阳师范大学院内。 简介: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建筑面积平方米。从外形上看,博物馆主体建筑像一个庞大的 地质体和一个巨型恐龙的融合。其南 侧的拱形建筑代表 辽宁巨大恐龙的身躯,中间的钢架是 恐龙脊柱,两侧的钢架是恐 龙的肋骨,而最南侧的球体代表的是恐龙蛋。楼 顶象征着人们生活 的地面,还有“ 河流”,外部楼梯旁 还有“岩浆”,参观时要先沿着外部楼梯上到楼,然后从上而 下顺着地质年代逐层参观到地下层。 博物馆内共设有个展厅、个展区,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早期生命、亿年来的辽宁 古生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珍品化石、辽宁大型恐龙等主题。 辽 宁古生物博物馆集展示、收藏、科研、科普、教学等功能于一体,是我国迄今最大的古 生物博物馆。 “恐龙剧场”、 “我与恐龙比重量”、 “找寻化石 ”和“影院” 等可以让参观者直观了解 古生物相关知识,并可以通 过游戏身临其境的体验侏罗纪时 代恐龙从头顶飞过的快感。 行业技能 2 实践基地研究掠影 1 世界上最早的带羽毛恐龙 短短的几年里,在鸟类起源、恐龙演化以及被子植物起源等诸多领域研究中取得了一 批新的突破,先后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 鸟龙”、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 植物化石“李氏果 ”等,其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 2、冰河 时期生物化石 进入博物馆的时光隧道长廊,你会不由得惊讶原来,距今 3 亿年的辽宁,曾是一片海 洋。 3 亿年前, 辽宁由于当时地壳升降 变动,海陆频 繁交互,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是炎热的 热带雨林气候。仅仅几米的路程,却犹如一个 30 亿 年的时光隧道, 带领我们从现代世界走入 了远古的生命。 3、大型恐 龙 化石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中的珍贵化石不胜枚举,但最不能错过的是并不巨大的 4 个明星化石。 “世界上最早的 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化石,距今约为 1.6 亿年,比迄今世界最早的鸟类化石始 祖鸟还要早约 1000 多万年。 赫式近鸟龙全身披覆粗糙的羽毛不利于飞行,是恐龙而不是鸟。然而正是这个化石的出 现,有力地支持了鸟类由恐 龙演化而来的假说。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参观者可以通过各种仪器,让恐 龙蛋孵化、快速奔跑直到飞 翔,和恐 龙比体重,和恐龙一起奔跑。 4、地球上“第一 朵花” 4 达尔文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没能亲眼见证世界上 “第一朵花”的真实面貌,并且对于被子植物突然在白垩纪中期大量出现却找不到任何线索而 迷惑不解,这被学术界称为 “讨厌谜团 ”。 如今您走进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展厅,便可以看见破解这一世界谜团的古生物化石“ 辽宁 古果“辽宁古果” 是世界上迄今 为止已知的第一朵花。 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究报告 班 级:五年十二班 研 究 人:郭沛然 指导教师:李威 研究时间:2014 年 6 月 10 日 研究主题: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研究 研究内容: (1)镇馆之宝-赫氏近鸟龙化石 它是众多的展品中最珍贵的宝贝,赫氏近鸟龙化石之所以如此珍贵,是因为它是迄今为 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带羽毛恐龙化石,比“中华龙鸟”要早 2000 万到 3000 万年, 比“始祖鸟”要早几百万年至 1000 万年。它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物 种,进一步支持了恐龙演化经过“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它的研究成果还代表着鸟类起源 研究的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2)一窝有 39 只“侏儒龙” 有一窝鹦鹉嘴龙化石标本吸引了我的注意。39 只鹦鹉嘴龙的幼仔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场面十分壮观。 我们看到,它的头部和身体的骨头都清晰可见,很难想象它是距我们约 1 亿 3000 万年 前到 1 亿 1000 万年前的物种。 古生物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介绍,鹦鹉嘴龙是小型鸟脚类恐龙,成年后体长仅 1 米左右, 是恐龙中的侏儒,它们生活在早白垩纪的亚洲,因为长着一张类似鹦鹉带勾的鸟嘴,科学家 推断它可能是大部分角龙类恐龙的祖先。 (3)15 米高的“巨龙”首次展出 在一楼“恐龙蛋”形状的大厅里,展示着辽宁的 9 件大型恐龙,可谓“九龙辽宴” ,其 中“辽宁巨龙” 、 “薄氏龙”等都是首次与我国和世界观众见面。 在这九只恐龙中,15 米高的“辽宁巨龙”是目前我国发掘的最完整的恐龙标本,完整 度几乎达到 100%。研究人员说:“最难得的是它的头骨也很完整,有可能是在天崩地裂时 它的脖子是弯曲的,把头放在了身体中间,做盘旋状。 ” (4)感受恐龙从头顶飞过 在互动科普厅,我亲自感受恐龙等动物在运动或相互争斗时的场景,还参与“与恐龙赛 跑” 、 “与恐龙比重量”等互动游戏。 研究方法:参观、网络查询 资料整理: 1、外观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就坐落在沈师校内,它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型恐龙,身下还有一个恐 龙蛋。 在设计上,建筑是一个庞大的地质体,由古老的地层组成,断层将它们垂直切割,火山 熔岩自上而下奔泻流淌。南侧的拱形建筑代表辽宁巨大恐龙的身躯,中间的钢架是恐龙脊柱, 两侧的钢架是肋骨,而最南侧的球体代表恐龙蛋;其中 21 根恐龙肋骨的钢架,象征辽宁人 民 21 世纪挺拔的身躯和辉煌的前程。想进入博物馆,就是从这个断层和自上而下奔泻的岩 浆处进入。 2、入口 顺着岩浆的台阶,直通四楼的入口大厅,这里是博物馆的序幕。 这场博物馆奇妙之旅,就从这段从古至今的地质长廊开始。现在,入口处的 4 个检票口 已准备就绪。 3、一厅 一展厅里的“明星化石”您一定不要错过。从地质长廊走过,4 件用小玻璃罩上的宝贝, 就是按照化石的大小复制成原型的四大“明星化石”,包括:世界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 鸟龙”、“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祥龙、为揭示鸟类可动性头骨的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 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沈师鸟”,“迄今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而其中的“赫氏 近鸟龙”和辽宁古果,还曾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展出过。 4、三厅 在三展厅里,展示了 30 亿年前的辽宁古生物。这个时代,各类的鸟、鱼化石展现了另 一段美妙世界。 不过,最吸引人的还属一头从吉林运来的“猛犸象”化石,与您在影片冰河世纪看 到的一样,弯弯的象牙、庞大的身躯。 6 5、六厅 要说最生动的还属第六展厅,这里是互动科普厅,相信一定能让小朋友和年轻人喜欢。 这里有“恐龙剧场”、“我与恐龙比重量”、“找寻化石”和“3D 影院”等。 展厅内,有 4 辆类似健身房里脚踏车一样的小车,实际上就是和恐龙赛跑的工具了。每 两人一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恐龙,然后通过蹬踏板,与对方的恐龙赛跑。 在“飞跃新生代”一组互动游戏中,参观者可以坐进“飞船”,就像时光穿梭机一样, 带您从中生代飞跃到新生代。 6、七厅 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去第七珍品化石厅。这里展出 22 件珍品化石,包括恐龙、爬行类、 鸟类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展出了“四大明星”化石珍品。 展厅内有一个名为“小恐龙的幼儿园”的化石,在这直径不足一米的化石上,有近 39 条小恐龙,它们都是小鹦鹉嘴龙。另外,一件母子龙化石,展示了一个成年个体的鹦鹉嘴龙 和一个幼仔埋葬在一起的悲情时刻,同时也暗示了鹦鹉嘴龙存在哺育后代的行为。 7、八厅 走进第八展厅,一条长 15 米、高 6 米多的辽宁巨龙,顿时让人心生敬畏。这个大家伙 虽是一比一复制而成,但四周陈列的骨骼,可都是辽宁巨龙身上的真骨头。 辽宁巨龙在早白垩纪时期就在北票地区生活,是辽宁热河生物群中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一 种大型蜥脚类恐龙。 该化石是沈师 2007 年采集而来的,基本上保存了它的全部骨骼。 思维导图 研究结论: 1、了解并认识到古生物的发展进化史。 2、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做到从我做起,爱护地球。 研究感悟: 这次参观非常有意义,让我初步认识了生物发展的历史规律,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同时, 也让我认识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我要从现在做起,好好保护我们的家-地 球! 8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 253 号沈阳师范大学院内。 简介: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经辽宁政府批准、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的、我国规模最大 的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师范大学校园内,占地面积 19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5000 平方 米。 实践基地研究掠 行业技能 2 真实版冰河世纪生物化石 进入博物馆的时光隧道长廊,你会不由得惊 讶 原来,距今 3 亿年的辽宁,曾是一片海洋。 3 亿年前, 辽宁由于当时地壳升降变动,海陆频繁交互,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是炎热的热带雨 林气候。仅仅几米的路程,却犹如一个 30 亿年的时 光隧道, 带领我们从现代世界走入了远古 的生命。 走进 第三展厅,整个走廊泛着微微的红光。 1 亿多年前的辽宁,由于铁元素在土壤中比重大, 10 整个土 层都是红色的,红色土壤和绿色植物以及蓝色海洋的相互映衬下,景象非常美丽。 第三展厅中,还可以看见剑齿虎和猛犸象。早在更新世时期辽宁就曾经上演现实版的冰河世 纪,这里有高 5 米的猛犸象复原化石,还有剑齿虎的头骨化石,只是没看 见那只可爱的小树獭。 2、四大明星化石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中的珍贵化石不胜枚举,但最不能错过的是并不巨大的 4 个明星化石。 “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 ”赫氏近 鸟龙化石,距今约为 1.6 亿年,比迄今世界最早的鸟类化石 始祖鸟还要早约 1000 多万年, 发现于朝阳建昌。 馆藏化石赫式近鸟龙全身披覆粗糙的羽毛不利于飞行,是恐龙而不是鸟。然而正是这个 化石的出现,有力地支持了 鸟类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第 2 号明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 发现的“会滑行的蜥蜴”赵 氏翔 龙。化石全长 15 厘米,8 根细细的肋骨清晰可见。这种类型的蜥 蜴,只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才能 够看到。它被 发现 于我省的西部, 说明在 1.25 亿年前,我们 脚下的土地和海南一样炎热。 还有两位明星是证明了鸟类可动性头骨早期演化的 “沈师鸟”和 上面提到的“ 辽宁古果”。 和恐龙“赛跑”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第六展厅互动科普厅的恐龙剧场 中,参观 者可以看见奔跑的恐 龙群从身边呼啸而过。随手点击 5 种不同恐龙,他 们就会从 3D 屏幕中走出,并且发出不同的声音。参 观者还可以通 过各种仪器, 让恐龙蛋孵化、快速奔跑直 到飞翔,和恐龙比体重,和恐龙 一起奔跑 3、菊石 菊石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 晚白垩世。它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 4 亿年),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约 2.25 亿年)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 纪末期(距今约 6500 万年)绝迹。因 为表面通常 具有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 菊石是由鹦鹉螺进化而来,属于头足类动物,即运动器官在头部的动物。 说到鹦鹉螺 与菊石的关系,我们就不得不感概大自然的神奇:菊石虽然早已灭亡,但是鹦鹉螺作为它的祖 先至今仍然生存于深海之中。菊石的结构也与鹦鹉螺相似,体外有一个硬壳,它内部分 为隔壁 和气室两部分,通过气室排水或吸水作用来控制自身升降。菊石壳体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的 壳的直径只有几厘米或者几十厘米,最小的仅有一厘米;最大的比农村的大磨盘还要大,可达 到 2 米。我 们馆中出口处也展示了一块直径在 1 米左右的非洲菊石。菊石同样也是一种游速 不快、运动连贯性很差的动 物。 闽、台一代民 间认为 菊石可以转运、行气,给人带来好运气、好 风水,多喜收藏,室内成对摆放。不过菊石总体产量 还是很大的,它的科研价值胜过收藏价值。 菊石是推算岩石年代最有用的化石。利用菊石, 专家可以将地质年代划分精确到 50 万年。如果你认为地球的年 龄为 46 亿年,那么 50 万年就是非常短的时间段。侏 罗纪和白垩纪 的大部分时期,就是利用菊石以此种方法划分的。菊石化石分布地很广发现相同种类化 石的地点可能相隔数千英里。这是因为在侏罗纪,泛大陆开始分裂, 给菊石散布到全世界提供 了航道。 12 4、热河生物群 (“热河生物群 ”)是本馆最具特色的展 厅之一, 带领大家走入一亿多年前辽西的 “恐龙王 国”、 “古 鸟世界 ”以及迄今最早的“ 花的摇篮”。 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究报告 班 级:五年十二班 研 究 人:李柏扬 指导教师:李威 研究时间:2014 年 6 月 10 日 研究主题: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研究 研究内容: (1)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简介 第 1 厅(“简介” )是本馆展览的序幕,除重点展示辽宁的古生物化石分布外,还突出 介绍了辽宁省的化石保护工作。 (2)地球与早期生命 第 2 厅(“地球与早期生命”)除介绍地球和生命起源的基本知识外,还介绍了早期生 命演化中的“失败尝试” “伊迪卡拉生物事件”,以及演化成功的范例“寒武纪生命 大爆发”,包括我国云南澄江生物群、贵州凯里生物群及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等。 (3)30 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 第 3 厅(“30 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 )介绍了辽宁的“十大古生物化石群” ,其中辽宁 距今约 30 亿年的“鞍山群早期生命” 、中生代 “燕辽生物群” 、 “热河生物群”以及“辽宁 的古人类”是四大“亮点” 。 研究方法:参观、网络查询 资料整理: 1、外观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就坐落在沈师校内,它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型恐龙,身下还有一个恐 龙蛋。 在设计上,建筑是一个庞大的地质体,由古老的地层组成,断层将它们垂直切割,火山 熔岩自上而下奔泻流淌。南侧的拱形建筑代表辽宁巨大恐龙的身躯,中间的钢架是恐龙脊柱, 两侧的钢架是肋骨,而最南侧的球体代表恐龙蛋;其中 21 根恐龙肋骨的钢架,象征辽宁人 民 21 世纪挺拔的身躯和辉煌的前程。想进入博物馆,就是从这个断层和自上而下奔泻的岩 浆处进入。 2、入口 顺着岩浆的台阶,直通四楼的入口大厅,这里是博物馆的序幕。 这场博物馆奇妙之旅,就从这段从古至今的地质长廊开始。现在,入口处的 4 个检票口 已准备就绪。 3、一厅 一展厅里的“明星化石”您一定不要错过。从地质长廊走过,4 件用小玻璃罩上的宝贝, 就是按照化石的大小复制成原型的四大“明星化石”,包括:世界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 鸟龙”、“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祥龙、为揭示鸟类可动性头骨的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 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沈师鸟”,“迄今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而其中的“赫氏 近鸟龙”和辽宁古果,还曾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展出过。 4、三厅 在三展厅里,展示了 30 亿年前的辽宁古生物。这个时代,各类的鸟、鱼化石展现了另 一段美妙世界。 不过,最吸引人的还属一头从吉林运来的“猛犸象”化石,与您在影片冰河世纪看 到的一样,弯弯的象牙、庞大的身躯。 5、六厅 要说最生动的还属第六展厅,这里是互动科普厅,相信一定能让小朋友和年轻人喜欢。 这里有“恐龙剧场”、“我与恐龙比重量”、“找寻化石”和“3D 影院”等。 14 展厅内,有 4 辆类似健身房里脚踏车一样的小车,实际上就是和恐龙赛跑的工具了。每 两人一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恐龙,然后通过蹬踏板,与对方的恐龙赛跑。 在“飞跃新生代”一组互动游戏中,参观者可以坐进“飞船”,就像时光穿梭机一样, 带您从中生代飞跃到新生代。 6、七厅 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去第七珍品化石厅。这里展出 22 件珍品化石,包括恐龙、爬行类、 鸟类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展出了“四大明星”化石珍品。 展厅内有一个名为“小恐龙的幼儿园”的化石,在这直径不足一米的化石上,有近 39 条小恐龙,它们都是小鹦鹉嘴龙。另外,一件母子龙化石,展示了一个成年个体的鹦鹉嘴龙 和一个幼仔埋葬在一起的悲情时刻,同时也暗示了鹦鹉嘴龙存在哺育后代的行为。 7、八厅 走进第八展厅,一条长 15 米、高 6 米多的辽宁巨龙,顿时让人心生敬畏。这个大家伙 虽是一比一复制而成,但四周陈列的骨骼,可都是辽宁巨龙身上的真骨头。 辽宁巨龙在早白垩纪时期就在北票地区生活,是辽宁热河生物群中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一 种大型蜥脚类恐龙。 该化石是沈师 2007 年采集而来的,基本上保存了它的全部骨骼。 思维导图 研究结论: 1、了解并认识到古生物的发展进化史。 2、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做到从我做起,爱护地球。 研究感悟: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充分的了解古时代的相关知识,开拓了知识领域,增长了见识 并且让我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大自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让我更加意 识到,保护环境是多么的迫在眉睫。爱护大自然,爱护地球应该从我们个人做起。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行业技能 16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 253 号沈阳师范大学院内。 简介: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由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 沈阳师范大学共 建的一个集展示、收藏、科研、科普、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 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 19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5000 平方米,主体建筑共分 为五层, 地下一层,地上四层 实践基地研究掠 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霸王龙,我无比兴奋! 博物馆讲解员向我们介绍恐龙蛋化石的形成过程 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究报告 班 级:五年十二班 研 究 人:张宇帅 指导教师:李威 研究时间:2014 年 6 月 10 日 研究主题: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研究 研究内容:一、恐龙的分类 二、恐龙灭亡的原因 研究方法:参观、网络查询 18 资料整理: 一、恐龙的分类 1、迄今全世界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包括骨、牙齿、皮肤、卵、粪便、足迹等)有 2000 多个,经鉴定,恐龙共计 2 目 7 亚目 57 科 350 余属 800 余种。 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 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 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二、恐龙灭亡原因 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