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 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 1.(08 全国文综一)(3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 孝经论语尔雅, 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 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 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 来任用官员。直至 18 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 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 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 ,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 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 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 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 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 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 分)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 分)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 分)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 分) 1.答案: (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6 分) (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5 分); 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5 分)。 (3)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 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6 分)。 (4)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 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10 分)。 2.(08 全国文综一)(60 分)根据材料和图 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史宇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1629 年 漠西漠西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部徒步仗尔加河 1632 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0 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各王公会盟,制定蒙古卫拉持 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的根本大法 1644 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部阵亡 1645 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迫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部游牧区域。此后数 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部征兵。 1655 年 土尔扈特部同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 年 土尔扈特部向清朝 “贡驼马二百余。” 1672 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部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 尔扈特部征兵。 1696 年 土尔扈特部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葛尔丹 1712 年 土尔扈特部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士访土尔扈特部,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 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部国。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 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 难以相比。” 1731 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部汗国。 1756 年 土尔扈特部汗回使团到热河汗宫觐见乾隆帝。 1765 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部的侵扰和掠夺。 1770 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二万余人参扣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 来, 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1771 年 1 月 17 日渥巴锡率领 17 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 月 7 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 土尔扈特人。7 月 8 日土尔扈特前抵伊犁河流域。16 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 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 6 万余人。10 月 15 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 隆帝。10 月 27 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两碑,以资纪念。 摘自马汝珩马大正飘落异域的民族等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 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 分) (2)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 分)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 分) (4)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 分) 2.答案: (2)土尔扈特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传统;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 眷恋故土,对祖国有认同感(8 分);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 屡受侵扰和掠夺(4 分)。 (4)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秀传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8 分)。 3(08 全国文综二)(3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 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 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 ,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 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 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 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 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 因。(1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8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10 分) 3.答案:(32 分) (1)不同之处: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进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8 分)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 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6 分)。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8 分)。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4 分)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6 分) 4.(08 全国文综二)(60 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 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 1938 年开通的 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 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 年 3 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 线驼峰航线。 3 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14 分)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6 分) 4.答案:(60 分) (1)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长期战争消耗,外援更显重要(4 分)。 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英美援华物资通道 被切断(6 分)。中美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国希望中国牵制日军(4 分) (2)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 制在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6 分) 5.(08 北京文综)(36 分)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 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 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4 分) 主题发言二: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 发言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4 分)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 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4 分) 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断:1929 年 10 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 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 年,罗斯福总 统大刀阔斧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 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 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8 分) 主题发言四:世纪伟人邓小平 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 4 个精辟论断: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 和命运的问题。”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4)请解读上引、论断,完成主题发言稿。(12 分) (提示:下列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 都可以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鉴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 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 础。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 总结: 5.答案: (1)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 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2)开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可从新式人才、新式学校等方面举例阐述其作用。如:詹天佑留 学归国,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促进了近代交通工具发展。戊戌变法时开办京师 大学堂,促进近代文化教育发展。 (3)特点: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 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 (4)答案要点举例:(从内容或作用角度作答,观点正确,内容具体,即可得分)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 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总设计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6.(08 北京文综)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 2008 年 5 月 4 日开始在国内 113 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 14 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 图 15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第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 )图( )图( )(2 分) 历史意义:(6 分) 图 13: 图 14: 图 15: 6.答案: (3)排序:151413 图 13: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图 14: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7.(08 重庆文综)(3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 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 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 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余次,以广西、广东、湖 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 年 5 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 年 8 月通过的 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 主义”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 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 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 的举措。(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 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 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 革的主要措施。(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 分) 7.答案: (1)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减省诸司进 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 (2)清朝统治者漠视民生,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这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各族人民纷起反抗 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平均分配土地,或实行圣库制度等;兴办保险事 业,或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等。 (3)灭国开始“福利主义”试验;英国实行“福利国家”政策。颁布相关法令;成立专门机构。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 (4)略。 8.(08 重庆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 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 80 年代中后期以 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 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 年起苏联 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 1989 年相比,1990 年苏 联国民收入下降 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2%,劳动生产率下降 3%,对外贸易额下降 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 分) (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2 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6 分) (6)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2 分) 8.答案: (4)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 (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 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 演变”战略。 (6)略。 9.(08 天津文综)(31 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 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 分) 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 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 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 分) 材料三 1904 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 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 分)你怎样评价?(2 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 1409 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 逐渐增加,至 19 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 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 德国创造了 19 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 15 至 19 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 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 例说明这一趋势对 19 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 分)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 分) 9.答案:(31 分) (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 科技的发展)。 (3)洋务派。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 (4)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 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 X 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 产值居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6)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10.(08 天津文综)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产,回 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 分) 材料二 18 至 19 世纪英国议会通过 4763 件圈地法案,共圈地 269 万公顷,1790 年前后英国开始使 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 1700 年为 3.175 百万夸特,1845 年为 18.665 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 18 至 19 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3 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 间的关系。(4 分)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 1959 年 3400 亿斤,1961 年 2950 亿斤(人均约 440 斤),1978 年 6000 亿斤, 1984 年 8000 亿斤(人均约 800 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 (2 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 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 分) 10.答案: (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 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发展为工 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 (3)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 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11.(08 山东文综)(25 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 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 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 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 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 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 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 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6 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 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 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 何 看待这一观念?(5 分) 11.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 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 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 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12.(08 山东文综)(35 分)从 1840 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 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 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 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 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戍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 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 “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 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 分) 12.答案: (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 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 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分)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13.(08 山东文综)(10 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 6 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 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 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 280 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 分)如果生活在秦国, 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 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4 分) 13.答案: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弄峻法。 14(08 山东文综)(10 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 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 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 待;皇帝岁用 400 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 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 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 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 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 每年补助清室家用 50 万元,另特支 200 万 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 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 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 分)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6 分) 14.答案: (1)(本题可从“接受”和“不接受”两者中任选一观点作答,但只表明态度不给分,必须说 明理由) 答案一:应该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 加以分析。(如回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答案二:不应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清室优待条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 加以分析。(如回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彻底废除了帝号;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如果照抄材料或回答“减 少清室费用”、“居住地发生变化”等可酌情给分 15.(08 山东文综)(10 分)历史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 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重分)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4 分)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5 分) 15.答案: (1)和平与安全; 国际联盟建立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联合国建立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基础上。(4 分) (2)联合国成员国多;(1 分) 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2 分) 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 大国所控制,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16.(08 宁夏文综)(3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 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 1929 年的 1040 亿元下降到 410 亿元,当年有 273 万户人家被 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 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 纽约州一 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 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 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 年 3 月 6 日,他命令所 有银行关闭 4 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 月 9 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 4 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 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 4 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 10 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 备货币。 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 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 1933 年 6 月建立的房主贷款 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 100 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 30 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 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 1934 年 6 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 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 1934 年至 1940 年之间,它发放 修理住房贷款合计 945 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 23 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 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 2006 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 年 8 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 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 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 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 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 年 8 月 17 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10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11 分)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 机。(6 分) 16.答案: (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 激社会需求 (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 力,缓解社会矛盾。 (4)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 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 同。 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 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 考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 6 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 情给分。 17.(08 宁夏文综)(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 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 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 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 年,他率 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 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 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 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 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 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 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 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 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 分) 17.答案: (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 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18.(08 宁夏文综)(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6 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 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 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 年底到 1948 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 国已经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 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6 分) (2)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9 分) 18.答案: 从主张走中间道路,到承认中间道路失败;从主张和平改良,到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支持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民主党派没有实现其主张的条件;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对民主党派国家实行政治迫 害;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19.(08 宁夏文综)(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 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 1 月到 3 月,一股 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 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 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 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 100 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 冻僵:400 万头羊、3 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 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 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征服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 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 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 年 6 月 5 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只是,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9 分) 19.答案: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1947 年冬季的恶劣气候使民 众生活进一步恶化,人们的心理受到冲击。 影响:西欧各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加速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联合与结盟;客观上有利于西欧 走向联合;遏制社会主义的影响。 20.(08 宁夏文综)(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 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 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 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 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视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 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纯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 不可避免的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的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 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 分) 20.答案: (1)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2)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 21.(08 江苏单科)(10 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 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 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 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 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 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 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 的主要社会功能。(3 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 的变化?(2 分) 21.答案: (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22.(08 江苏单科)(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 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 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 1963 年至 1969 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 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装置建造讲解
- 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北京师范大附属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关于开展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
- 人民银行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磐石彩钢房施工方案
- 社团校外活动安全责任协议书5篇
- 知识产权许可与授权合同范本:全方位保障双方利益
- 生物医药企业间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许可协议
- 物业服务企业员工行为规范与智慧社区建设与运营合同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 HY/T 080-2005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 GB/T 712-2011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
- GB/T 20969.1-2021特殊环境条件高原机械第1部分:高原对内燃动力机械的要求
- GB/T 19868.4-2005基于预生产焊接试验的工艺评定
- GB/T 19633.1-201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
- 吸附及吸附过程课件
- 羽毛球运动基础知识简介课件
- 设计美学研究课件
- 管道施工安全检查表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课件(定稿;校级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