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中毕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11年初中毕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11年初中毕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11年初中毕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11年初中毕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2011 年初中毕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全卷共 6 页,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50 分。 4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卷指定的栏目中,答在其他位置一律 无效。 一、基础(32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 分)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 (2 分)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 (韩愈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2 分) ,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2 分) 经过一段时间默默刻苦的训练,小明在体育考试中取得满分的好成绩,面对同学们 的赞叹,小明自豪地用司马光孙权劝学中的话说:“ ” (2 分) 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 分)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bn jin ( )的火花。 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 ku zu ( )。 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 gn shn d g( ) 。 现在,日月光华,zhu do r d( ) ,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 分) A全校同学积极响应校团委为玉树遭受地震灾害同胞献爱心、做贡献。 (在“做贡献” 后面加上“的决定” ) B为迎接“五一”节的到来,同学们清洗并打扫了教室。 (把“清洗并打扫”改为 “打扫并清洗” ) C同学们要注意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行为。 (把“不”字删去) D我们这个大约五十人左右的班级,在全校各方面都起着表率作用。 (把“大约”和 “左右”删掉一个) 4从 A 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 B 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 某人神态动作的话(80 字内) 。 (5 分) A 组: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 怡然自得 懊悔 焦灼 愕然 B 组:既又,无论 都 5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请写出三点) 。 (7 分) 某校初三(1)班同学对初中全体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100 份, 并针对影响同学课外阅读的因素这一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与采访结果经同学们的汇 总整理,分列如下: 材料一: 我校初中部同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抽样调查结果 如有自由支配时间 以课外阅读为首选活动的人数平均每人每天用于 课外阅读的时间 初一年级 30 人 15 人 35 分钟 初二年级 35 人 12 人 24 分钟 初三年级 35 人 8 人 15 分钟 材料二:当被问及影响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保有兴趣和投入时间的因素时,回答“课 内作业多,每天自由支配时间有限”的占 35, “课外班学习所占时间过多”的占 25, “自己考试不理想,需大量做模拟题以弥补,故没有多余时间”的占 20, “觉得看 课外书很累,不如上网看电视来得轻松”的占 10,因“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根本不 支持”的占 8,因“自己没兴趣认为没必要”的占 2。 探究发现: 二、阅读(58 分) (一) (16 分)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 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 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分)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公输盘不说 / 请说之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D然胡不已乎/ 死而后已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吾义固不杀人。 胡不见我于王? 8上文中墨子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 ”的话,然后, 从“智” 、 “ ” 、 “忠” 、 “ ” 、 “知类”五个方面,批驳公输盘的行为。 “ ”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用原文填空) (4 分) 9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4 分) A第一自然段用几个动词交代墨子的匆匆行程,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阻止楚 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B在墨子的劝说下,公输盘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口服心服, 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C墨子的劝说艺术很高明,设诱-激将-追击,三步就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D 公输一文体现了墨家学派 “兼爱” 、 “非攻” 的重要思想。 (二) (14 分) 中国馆:一抹飞红耀浦江 蓝色的天空,流淌的江水,灰色典雅的外滩建筑群,飞贯两岸的卢浦大桥-在这动 与静、蓝与灰的“上海之夏”布景中,披上红装的 2010 世博中国国家馆,斗拱巍峨,华美 大气,悬立于天地间,瞬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 主体-“东方之冠” ,蕴含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的文化理念, 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 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倚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 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 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演绎,它的建筑语言简练而直率。 直线条构成了平衡与稳重,四柱之中的空间感增加了通透。挑空 33 米形成的巨大空间,增 加了建筑的通透感和公共性、开放性,与广场的联接又增强了它的平民化。层层叠加、向 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振翅飞翔、御风而上的动感,使这个建筑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 不同凡响的外观,并予人超时空的想象。它的立面很丰富,是多层次的,为光与影的变化、 人与大自然的对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在外观上,中国馆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广阔的园区里 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它有一种坚固而空灵的雕塑感。一些国外专家认为,中国馆外墙的 “中国红” ,不仅表现出中国人对色彩同样有着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诠释,而且让世人从中了 解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即中国人想以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心中的红” ,向世人传达 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而这与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是一 致的。 中国馆自身就是一件“世博展品” ,最能直接真实地展示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 更美好”的主题。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 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何种气 候如约而至,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 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 LOM-E 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 耗,还通过外层喷涂的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 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引进了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可以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许多人打趣说:身披“红衣”的中国馆, 包裹着的却是“绿色肌体” 。 10第段讲到“中国馆自身就是一件世博展品 ”,从全文看,作为展品,其特点 具体体现在:(6 分) (1)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 型主体-“东方之冠” 。 (2) 。 (3) 。 (4) 。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中国馆分国家馆和地区馆,二者造型风格一致,互为倚仗、互相补充,形成统一 整体。 B中国国家馆外墙颜色“中国红” ,是科学和文化的完美结合。 C第段中运用列数字具体说明国家馆的空间巨大。 D第段举例子说明身披 “红衣”的中国馆,包裹着的却是“绿色肌体” 。 12世博会倡导“绿色世博,低碳世博” ,绿色、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绿色、低碳 生活是对地球生态最好的呵护。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么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理 念,开启我们绿色美好生活。请举两例叙述。(4 分) (三) (18 分) 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 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 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 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 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 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 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 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 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 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 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 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 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 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 惜不已。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 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 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 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 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 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 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选自新语文学习 ,有删改) 13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 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6 分) 14第、第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 分) 15从上文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4 分) 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 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 16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4 分) A本文以“我”对葡萄叶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聚。 B本文巧用对比,以妻子对葡萄叶的讨厌反衬“我”的喜爱。 C “我”从葡萄叶子上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应该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 而不懈努力。 D本文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言尽而意无穷。 (四) (10 分) 雨季有时长,有时短,主要决定于风向。当然,这不过是我大致的观察罢了。生活经 验告诉我,淋雨会生病,我就在雨季到来之前贮备好足够的粮食,这样我就不必冒雨外出 觅食。在雨季,我尽可能呆在家里。 每到雨季,我做些适于在家做的工作。我知道,我生活中还缺少不少东西,只有用劳 动耐心去做才能制造出来,呆在家里正好做这些事。特别是,我曾想过许多办法,想编一 个箩筐,但我弄来的枝条都太脆,没有用。小时候,我喜欢站在城里藤皮店的门口看工匠 们编箩筐或篮子什么的。像大部分孩子一样,我也爱管闲事;我不仅仔细观察,有时还帮 上一手,因此学会了打箩筐。现在,这技术可以派上用场了。 只要有合适的材料,我就可以编出箩筐来。我忽然想到,砍做木桩的那种树的枝条, 也许与英国的柳树一样坚韧。于是,我决定拿这种枝条试试看。 第二天,我跑到了我的那座乡间住宅,在附近砍了些细枝条,结果发现十分合适。于 是,第二次我带了一把斧头,准备多砍一些下来。这种树那边很多,不一会儿就砍下了许 多枝条。我把它们放在篱笆上晒干,然后带回我海边住宅的洞室里。第二个雨季来临后, 我就用它们来编筐子,并尽可能多编一些,或用来装土,或用来装东西。我的筐子编得不 太好看,但还能凑合着用。以后,我经常编些筐子,用坏了就再编新的。我还编了不少较 深的筐子,又坚实,又实用。后来,我种的谷物收获多了,就不用袋子而用自编的筐子来 装。 花了大量的时间解决了箩筐问题之后,我又想动手解决其他两个问题。首先,我没有 装液体的盛具;虽然我有两只桶,但都装满了甘蔗酒。此外,还有几只玻璃瓶,有几只普 通大小的,还有几只方形的,用来装了水和烈酒。我没有煮东西的锅子,只有一把大壶, 那也是我从大船上取下来的。可是这壶太大,不适于用来烧汤或煮肉。其次,我需要一个 烟斗,但一下子无法做出来。不过后来我还是想出办法做了一个。 (节选自笛福鲁滨孙漂 流记 ) 17. 请根据文段内容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 分) 18. 从“我”的身上你发现了怎样的生活道理或总结出什么的生活经验(写出两条)? (5 分) 三、作文(60 分) 19选题作文。(60 分) (1)题目一:成长中,我学会了 (互助、坚强、珍惜、理智、感 动) 题目二: 改变了我 (2)要求:上面两个题目,请任选一个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成一篇不少于 500 字 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附加题(10 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 至 4 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 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 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晒:微笑。 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 承担的无偿劳动。 升平:太平。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 分) 安用重法邪( ) 路不拾遗(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 (2 分)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3唐太宗“止盗”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3 分) 4从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请作出评价 (3 分) 2011 年澄海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说明: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 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 3 个扣 1 分(重复不计) ,但扣分不得 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4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1.(12 分)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无言独上西楼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以上每小题,错、漏、多 l 字均扣 0.5 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2 (4 分)迸溅 愧怍 根深蒂固 周道如砥(每个词语 1 分,错一字整个 词语不得分) 3 (4 分)A 4略。(5 分,内容通顺,字数符合要求者,能恰当运用两个词语和一组关联词的得 5 分;缺少一个词语或关联词的最多得 3 分;仅用一个词语或关联词的,最多得 1 分。超 过 80 字者,超字内者扣分,字以上者扣分。内容不通顺者不给分。) 5 (7 分)示例: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随年级增长而下降。初中学生的课外 阅读时间随年级增长而减少。影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因素是课内作业。 (意对即可。 答对一点得 2 分,二点得 4 分,三点得 7 分) 6 (4 分) D (A .替制造 B.通“悦” ,高兴/ 解说 C.不够/不值得 .停止) 7 (4 分)我坚持道义,决不无故杀人。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每句 2 分) 8 (4 分)吾义固不杀人 仁 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 9 (4 分)B 10.(6 分)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演绎,建筑语言简练 而直率 。 中国馆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坚固而空灵的雕塑感。 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 (每点 2 分) 11.(4 分)A 12.(4 分)示例: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 多步行,骑自行车,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筷子和快餐盒;少用白炽灯,少开一盏灯。联系 生活举两例,每例 2 分,共 4 分。如语言表达不恰当,不流畅,扣 1 分。(意对即可) 13. (6 分)十分喜爱-痛惜不已-充满敬意(每点 2 分) 14. (4 分)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2 分) ;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 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1 分,答出反衬即可) ,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 灯芯(1 分) 。 (意对即可) 15. (4 分) 运用拟人手法( 1 分)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