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九年级虹口黄浦嘉定金山闵行一模语文(最新官方答案)_第1页
2015上海九年级虹口黄浦嘉定金山闵行一模语文(最新官方答案)_第2页
2015上海九年级虹口黄浦嘉定金山闵行一模语文(最新官方答案)_第3页
2015上海九年级虹口黄浦嘉定金山闵行一模语文(最新官方答案)_第4页
2015上海九年级虹口黄浦嘉定金山闵行一模语文(最新官方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虹口区 2015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39 分) (一)默写(15 分) 1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 (岳阳楼记)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4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 5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 )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6一 7题(4 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对“空人心”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使人俗念全消 B、使人心变得空灵 C、让人心都澄澈 D、人心都空 了 7作者在诗中表达的追求是 。(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8-10题(8 分) 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 选文的作者是_,写出一位同属“唐宋八大家”的唐代散文家_。(2 分) 9选文第段描写了“太守宴请”的场景外,还描写了三个场景: (3 分) (l)_ (2)_ (3)_ 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3 分) A、太守为丝竹之声美而陶醉。 B、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C、太守宴请行者宾客而陶醉。 D、太守为游山且宴请而陶醉。 (四)阅读下文,完成 11-14题(12 分) 吕蒙正不受镜 吕文穆公蒙正 以宽厚为宰相。有一朝士,家藏古鉴 ,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 以求知 。其弗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 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 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鉴:镜子。伺:找到、等到。 知: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李卫公:李靖,官为宰相,唐朝功臣。 11词语积累(4 分) (l)选择符合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的一项。( ) 昔贤之所难也 A、nn,不好 B、nn,灾祸 C、nn,不容易 (2)选择与下面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 A、以其境过清 B、以为妙绝 C、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D、属予作文 以寄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 分)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靖远矣。 13“其弟伺间从容言之”的“之”具体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14吕蒙正“不受镜”的根本原因是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19题(19 分) 学无止境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中国古人也发出迁“学然后知 不足”的感慨。可见古今中外的智者就学习的边际问题发表的看法是相同的,那就是学习 是永无止境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世界是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一个人就算精通了一门学问,也 只能算是一定时间中在特定范围内领先的专家。而且在他精通的学问中,他也不可能穷尽 真理。难怪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介绍由他领导六百名科学家的实验项目的最新成果时, 连连回答“不知道”:“您认为真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我不知道。”“您认为 发现暗物质的价值往哪里?”“我不知道。” 其次,世界是互相联系的,任何门类的知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想通晓一门学 问,往往需要涉猎许多领域。挂一漏万,知识面狭窄是现代科学家经常性的困惑。恩格斯 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哲学著作,可是为了写这本书他却研究自然科学达十多年。即使 这样,他还是错把鸭嘴喜当成了爬行动物,为此曾向鸭嘴兽“公开道歉”。而且,世界是 充满矛盾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再次,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一对矛盾,而人类正 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获得新知的。学而后疑,疑而后学,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人类不断扩大 自己的认识范围。然而人类的认知无论怎样发展,比起尚未认识的部分仍是有限的。正如 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问渠哪得清如许”,面对无限的未知,我们如何才能清明如许呢?源头活水又在 何方?这个问题的永恒存在,引无数哲人竞折腰。 东坡少有名气,书后尝自作一联:“识完天下字,读通人间书。”口气颇大。苏洵 见了,不是简单地摘下对联,而是语重心长地给两句分别添了词语“勤奋”和“刻苦”。 事实证明,苏东坡终身受用于此。 汽车大王福特年当年只是个店员,月薪才 10 美元,但他却每周都要花 2 美元来买书。 新婚之时,家中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值钱的东西一概没有。就凭这些, 福特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福特晚年说道:“对年轻人而言,勤奋学习刻苦读书,为将来积 累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敛财重要。” 以上两个事例告诉我们: _ _ 15获得“源头活水”的方法是_ _(2 分) 16第段到第段的基本观点是_,这个观点之所以成立,是因为: (8 分) (l)_ _ (2)_ _(3)_ _ 17下面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选择( )。(2 分) 菊败不落瓣,独黄州之菊不同。王安石为此写下“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苏东坡续作“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笑王安石无知。 后来苏东坡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老夫聊发少年狂”之余赏菊,只见菊花棚下落英缤 纷,枝上全无一朵,顿时目瞪口呆。 A第段 B 第段 C 第段 D 第段 18第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上文_ _,引出下文_ _。(4 分) 19在第殷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_ _。(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2024题(21 分) 画在手腕上的表 小时候,由于个头过于矮小,自卑让我变得孤僻内向,一个朋友都没有。父母担心 我长此以往,会得忧郁症,变着法儿想让我走出家门。 一天,父亲故意把我带到门外,然后偷偷把家门锁上,借故有事离开了。有孩子把 我当怪物,对我指指点点,说一些难听的话。我气急了,捡起地上的石块扔去,不巧砸到 一个小孩的头,鲜血直流。受伤孩子的家长找上门来,与父亲理论。父亲小心地赔着不是, 并赔了不少医药费。我怯怯地蹲在墙角,等着父亲的责骂。可我只听到了他沉重的叹息。 一次老师来家访,对父亲说,“这孩子哪都好,就是太孤僻,太不爱说话,几乎从 来不与别的孩子交流。” 父亲的叹息声越来越沉重 生日的时候,父亲破例给我买了一个礼物足球。对于我们这个穷困家庭,这真 是一个很奢侈的礼物。父亲的良苦用心我懂,我却不那么惊喜,因为足球要好几个人踢, 而我只有和我自己的影子踢 我固守在自己的世界里。父亲开导我说:“个子矮怕什么,别说你还会长身体,就 算不长了,就这么高了,也不代表你就比别人差。潘长江还矮呢,可人家没有看不起自己, 还说自己是浓缩的精品,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笑星呢。” 父亲拿出一支圆珠笔,轻轻地在我的手腕上画了一块表。然后说:“你看啊,这画 在手腕上的手表,虽然不动,却不耽误时间在走啊。”父亲摸摸我的头,接着说:“孩子, 你就是这块画在手腕上的手表,你停留在自己的时间和世界里,不知道外面是何种天气, 什么样的景致,我希望有一天,送你一块真正的手表,那样就能和世界同步了。别忘了, 这个世界不光只有你自己。你要融进这个世界,才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看着画在手腕上的表,仿佛被点破了一层窗户纸一样,我的心一下明亮起来。我开 始试着与别人交流。从向同桌借一块橡皮开始,到帮助别的同学讲一道习题,我发现,当 我主动与他们交往,他们不但没有排斥我,反而给了我极大的热情,就像那红彤彤的阳光, 泼了我满满的一身。我那黑暗的角落,终于金光闪闪。同学们不再把我当孤僻的“怪物”, 我回到了阳光里。 终于懂得,不管疼痛还是快乐,都不该一个人。要学会承担和分享,有人与你承担 疼痛,疼痛就减轻了一半,有人与你分享快乐,那快乐就成了海洋。 拿出我的足球,和伙伴们一起奔跑在草地上,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快乐的风,在我 耳边呼啸而过。原来,生命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绽放啊! 又一个生日,家里的经济条件依然是捉 jn 见肘。父亲依然没给我买来一块手表。 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自己的手腕上画了一块手表。父亲看到,摸摸我的头说:“你听见手 表走动的声音吗?” “爸爸,它已经在走,不信你听。”我把手腕送到父亲耳边 我真的听到了它在走动,走得不疾不徐,不卑不亢。那就是我的脉搏,正与世界同 步。 20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捉 jn见肘_ 21从全文看,父亲想让“我”走出家门,具体体现在: (9 分) (1)_;(2) _; (3)父亲在我手腕上画一块表,鼓励我主动了解外面的世界。 22文章的标题是“画在手腕上的表”,为什么要写第段到第段?(4 分) 23有人说第段的议论应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3 分) 24对文章结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从画在我手腕上的表,我理解了父亲的期望并且努力与世界同步。 B从画在我手腕上的表,我感受到世界正在飞速发展人生需要努力。 C从画在我手腕上的表,我明白了人生需要在主动进取中走得快速。 D从画在我手腕上的表,我领悟到人生应该有主动开放的积极态度。 三、综合运用(11 分)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悬挂“桃符”的习俗。阅读下面对联, 完成第 25-27题(11 分) (1)豫目湖心亭:野烟千叠石在水,渔唱一声过人桥 (2)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春联: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迎春来 (4)寿联:福如彖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25可以用到对联的场合还有_(2 分) 26归纳对联的基本特点:(l)_ (2) _ (3) _(6 分) 27挑选钱塘湖春行、送友人、望岳、观猎中可以作为对联的诗句,写 出一副(3 分) _ 四、写作(60 分) 28题目:看啊,这个人! 要求:(1)不少于 600字。 (2)不得出现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5年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参考答案 、文言文(39 分) (一)(15 分) 1.静影沉璧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半匹红绡一丈绫 5.蒙络摇缀 (二)(4 分) 6. D 7. (清净 隐逸 超脱)高远的境界 (三)(8 分) 8. 欧阳修 柳宗元(韩愈) 9. (1)滁人游玩(2)众宾换了 (3)太守醉酒 10. B (3 分) (四) (12 分) 11.(1) C (2) A 12.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敬佩慨叹,认为他(吕蒙正)比唐朝宰相李靖还要贤能。 13. 朝士献镜求知 14. 寡好而不为物累 二、现代文(40 分) (一)(20 分) 15. 刻苦、勤奋 16.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1) 世界是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2) 世界是互相联系的,任何门类的知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世界是 充满矛盾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扣一分) (3) 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人类 在解决矛盾中获得新知。 17. C 18. (1)论证学无止境的原因(为什么) (2)探讨解决的方法(措施、手段)(怎么办) 19. 面对无垠的未知,我们要勤奋学习刻苦读书。 (二)(20 分) 20 襟 21. (1)父亲故意把我带到门外,希望我去跟别人玩耍。 (2)父亲给我买了足球,希望我走出家门去找人玩。 22. (1)材料是写出父亲为改变我想尽了办法煞费苦心; (2)为我的转变与认识做铺垫。 23. (1)不应该删去,议论的内容表现我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从中获得了新的认识, 明确中心。 (2)应该删去,议论的内容与前后文的故事不符,删去后使前后文的内容衔接紧凑自然。 24. D 三、综合运用(11 分) 25. 婚宴 庆典 葬礼 开张等 26. 字数相等 句法一致 词义相关 平仄相对 词性相同 2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 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官路生归兴,家林想旧游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 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黄浦区 2015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文言文(39 分) (一)默写(15 分) 1、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 2、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3、为报倾城随太守, , 。(江城子密州出猎)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登斯楼也,则有 ,宠辱偕忘, ,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67题。(4 分)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融入古代传说的是( )(2 分)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7、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所抒情感相似的一项是()(2 分) A、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9题。(8 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8、选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 (人名)。(2 分) 9、“峰回路转”在文中既照应前文琅琊山的“”,又引出醉翁亭坐落于。再由醉 翁亭引出“”字,并以此贯穿全文。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题。(12 分) 伯乐所著相马经,有“隆颡跌目,蹄如累麴” 之语,其子执之以求马,经年无 有似者。归以告父,更令求之。出不久而反,谓父曰:“得一马略与同,而不能具察。” 伯乐曰:“何也?”对曰:“其隆颅跌目,但蹄不如累麴尔!”遂见之,乃一大蛤蟆。伯 乐笑曰:“此马好跳踯 ,不堪御也。”子亦笑,不复求焉。 【注释】隆颡(sng):高高的额头。跌目:眼睛鼓起。累麴(q):叠起来的酒 药饼子。跳踯:上下跳跃。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 其子执之以求马( ) 此马好跳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归以告父。 12、下列成语可作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2 分) A、出尔反尔 B、求之不得 C、按图索骥 D、无迹可寻 13、对文中伯乐之子的表现,有人认为这个孩子很愚笨,有人认为很聪明。你的看法如何? 为什么?(3 分) 二、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题(20 分) 词典里竟有虚构的词? 认不认得这个英文单词 esquivalience?不认得?那你可以去查一下新版的新牛 津美语词典 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里面会告诉你这个词的意思是:“故意 逃避自己的官方责任。19 世纪开始出现,或许是源自法文 esquiver,躲避,溜走”。 不过如果你拿起家中案头的其他词典,或者将词输入到各种电子词典中,保证你怎 么查都查不到这个词,要是你查到了,那可就有事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词根本就是新牛津美语词典编辑部发明的,是不存在 的词。什么?词典里竟然有虚构的词?编词典的人怎么可以干这种事? 词典里有虚构的词,不只新牛津美语词典,基本上每一本词典里都藏有这种凭 空创造的词,放这样的词在词典里,倒不是出于编辑的恶作剧,而是有具体的用处。 这是保护著作权的重要机关。辛辛苦苦编出一本厚重的词典,要如何防止别人把你 的词典拿去剪剪贴贴,改头换面就变出他们的词典呢?词是共通的,词的意思解释也不会 有多大的差别,要怎样证明别人的词典抄袭、盗取你的内容? 要是 esquivalience 这个词出现在新牛津美语词典以外的词典里,就一定牵涉 到抄袭、盗取,这个词就是为了找出抄袭、盗取而放在那里埋伏的。 同样的道理,百科全书里也会有其实不存在的人或物或事。例如新哥伦比亚百科 全书中有一个叫做莉莲弗尼吉亚的女士,她于 1942 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31 岁英 年早逝。她原先是一位专业的喷泉设计家,后来改行当摄影师,最有名的作品是一系列拍 摄美国乡间路边家户信箱的照片。 别忙着去找她拍的系列信箱。世界上从来没有这么一个人,她从头到尾只存在,而 且只能存在于新哥伦比亚百科全书里。 人是假的,但编派给她的事却很有趣,一个人拿着照相机,什么都不拍,光拍每个 人家门口小小的信箱。信箱能有多大变化?信箱或许大同小异,但信箱所处的环境背景, 却可以千变万化,还能引发观者对于这家人如何使用信箱,和信箱发生什么关系,产生诸 多好奇联想。信箱曾经是人和外在世界的关键连结点,这项特色就让信箱值得被拍摄,尤 其在信箱失去其传统功能的今天,被以系列影像作品的形式保留下来,其意义非同寻常。 我们还真希望有这么一个人做了这么一件事呢。 此外,esquivalience 一词是假的,但被编派来指涉的意思,却一点也不假。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该管事的人不管事,找了各式借口逃避,让人气得牙痒,很希望 能有一个直接、简洁的词来形容这种行为,不是吗?那你就记住 esquivalience 这个词吧, 别人不懂,但你自己明白。 14、本文第段画线句中“有事了”,具体指什么事?( )(3 分) A、新牛津美语词典编辑部虚构了一个不存在的词。 B、新牛津美语词典有可能被其他词典抄袭、盗版。 C、新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也有不存在的人、物、事。 D、基本上每一本词典里都藏有类似的凭空创造的词。 15、本文第段中加点词“机关”的意思是()(3 分) A、机构,部门 B、核心,焦点 C、悬念,布景 D、计策,计谋 16、对本文题目的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表达了作者了解真相后的惊讶和不满。 B、从读者角度提出疑问,更能引起关 注。 C、说明作为工具书的词典,也不能信任。 D、引发好奇,提示本文涉及的主要内 容。 17、在第段中作者认为“信箱值得被拍摄”的原因是:(4 分) 18、有人认为本文的第段应该放在第段之后,你同意吗?为什么?(6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题。(20 分) 乌鸦喝水 小朋友,乌鸦口渴了怎么办?老师的话音一落,教室里一只只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 来。乌鸦用了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老师和蔼可亲,眉开眼笑的。 一双双眼睛如饥似渴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学生急不可待了,从位子上站起来,似乎 怕老师没有看到。老师笑眯眯地指定一位女生回答。小女生忽地站起来,忽闪着明亮的眼 睛,声音甜润悦耳,回答得天衣无缝。 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什么道理吗?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有深度了。课堂里沉默一 会儿,一双双小手又慢慢地举了起来。这位男同学,你来回答。老师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 小男生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小男生大大方方地回答。你 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乌鸦喝水,执教的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张老师。张老师 看着同学对答如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坐着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颔首称是。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忽然,一个胖男生说。张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倏然间恢 复了常态,迈开步子向前走去,脸上还是挂着笑,说说你的问题吧!老师,我想乌鸦 不一定不一定能喝喝到瓶子里的水。胖男生挠着头皮,有点紧张。胖男生的话像 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石子,教室里唧唧喳喳的,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窃窃私语。 张老师愣怔着,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这课书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没有学生提出 这个问题。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咳嗽一声,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又变得镇定自若了。张 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满面春风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能。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瓶子里有水,乌鸦怎么会喝不到水呢?一个女生轻蔑地看了一眼胖男生说。是啊! 张老师接言道,瓶子里有水放上小石子水就会往上升,这是基本常识。我们应该像那只 乌鸦一样,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 张老师示意胖男生坐下,他无奈地坐下,耷拉着脑袋默然不语,眼眶溢满了泪水。 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 十几年过去,那个胖男生师范毕业了,分配到母校任教,成了一位新教师,大家热 情地喊他赵老师。学校有个规定,新分配来的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赵老师左思右想,决 定上乌鸦喝水这一课。 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水到渠成。听课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讲课将要结束的时 候,赵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乌鸦喝水这一课已经讲完了,你们都没有什么问 题吗?赵老师的眼光充满了期待,亲切地看着小朋友。一个女生站起来,清脆地说,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乌鸦在瓶子里放上小石子,它真的能喝到水吗? 课堂里顿时沉寂下来,在座的都看着赵老师。一个男生扑哧一声笑了,课文不是已 经说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有什么怀疑?教室里霎时嗡嗡响起来,有些人还在嘻嘻地笑。 赵老师挥着手,让小朋友安静,说,大家都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们看看乌鸦究竟能 否喝到水,让事实说话吧! 赵老师拿出几个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 做个实验,在几个瓶子里放上小石子,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赵老师的话音一落,小朋友 们乐坏了,争先恐后要上台做实验。 上来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放着小石子,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小朋 友看着一个个瓶子目瞪口呆了,听课的老师也目瞪口呆了,教室里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声。 我们的实验结束了,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赵老师按捺不住喜悦地问。有一个瓶子, 乌鸦是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赵老师话题一转,怎样的瓶子乌鸦才能喝到水呢? 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那个女生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乌鸦才能 喝到,否则就喝不到了。赵老师睿智的目光闪着光彩,热烈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久久回 荡。 听课的张老师走出教室,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激动地说,小赵,你给我们 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19、将第段中的画线句改为“教室里一只只小手迅速举了起来”好不好?为什么?(3 分) 20、文中第段加点词“信口开河”可用下列哪一项替换,意思不变?(2 分) A、胡言乱语 B、言而无信 C、信誓旦旦 D、守口如瓶 21、在张老师和赵老师的课上都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特殊情况,但并不类同。请仔细阅读相 关段落,填写下表。(8 分) 乌鸦喝水 特殊情况(概括) 具体表现 在张老师的课上 胖男生提出乌鸦不一定能够喝到水。 提问者:紧张、无奈 张老师: 同学们: 在赵老师的课上 赵老师:胸有成竹,正确引导 小朋友们: 22、下列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是( )(4 分) A、长江后浪推前浪 B、总把新桃换旧符 C、青出于蓝胜于蓝 D、柳暗花明又一村 23、阅读第段,想一想:面对激动的张老师,赵老师应该说些什么?请将赵老师的话写 下来。(3 分) 赵老师连忙说道:“ 。” 三、综合运用(11 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2426题。 你还在我身旁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24、模仿本诗第 1、2 节的特殊写法,改写下面的话。(3 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改写: 25、诗的最后一句“你还在我身旁”应该怎么读?请从朗读的角度,提两条建议。(4 分) ; 。 26、王同学很喜欢这首诗,打算在班级的新年联欢会上为全班同学朗诵。班主任却建议王 同学换一首诗,这是为什么?(4 分) 四、写作(60 分) 27、题目:我的答案不一样 要求: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2015年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参考答案 一、 文言文(39 分) (一)默写(15 分。每题 3分,错一字扣 1分,不倒扣;词序颠倒,相同的字重复错, 均只扣 1分) 1. 人约黄昏后 2.可怜身上衣正单 3.亲射虎看孙郎 4.必先苦其心志 5.心旷神怡把酒临风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67题(4 分) 6. (2 分)A 7. (2 分)B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9题(8 分) 8. (2分,各 1分)宋 欧阳修 9. (6分)蔚然深秀(2 分)酿泉之上(旁/侧/边)(2 分) 乐(2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0- 13题(12 分) 10. (4分,各 2分)(1)寻找(2)喜欢 I. (3分)他(伯乐的儿子)回来把情况告诉父亲(主语、归、以各 1分) 12. (2 分)C 13. (3 分) 要点:认为愚笨,阐述理由要联系主旨;认为聪明,要解释儿子欺瞒父亲的原因。 示例一:儿子愚笨,因为他只会按照书本知识生搬硬套,(2 分)将蛤蟆当成千里 马。 (1 分) 示例二:儿子聪明,因为他找不到千里马,(1 分)无奈之下借千里马的部分特征, 以蛤蟆来应付搪塞父亲。(2 分) 二、 现代立(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18题(20 分) 14. (3 分)B 15. (3 分)D 16. D (4 分)B(2 分) 17. (4 分) (1) 信箱是人和外在世界的关键连结点(2 分) (2) 信箱已失去传统功能,正在消失(2 分) 18. (6分)不同意。(1 分)因为(1)一(6)段介绍新牛津美语词典虚构词语防盗版 的做法,(9)一 (11)段说明虚构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意义,(11)段放在第(6)段 之后,内容 上无法与上下文关联;(3 分)结构上.(11)段与第(1)段首尾呼应, 对虚构词的意义做进一步说明,能使文章结构更完整。(2 分) 【答“同意”不得分.理由可酌情给分,最高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一 23题(20 分) 19. (3 分) 示例一:不好。因为文中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 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情景。(2 分) 示例二:好。“迅速”一词可以表现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情景,(1 分)“一只只” 则表 现举手的同学多,与原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一致,(1 分)而且更加简洁。 (1 分) 20. (2 分)A 21. (8 分) (1) 赵老师引导小朋友用实验证明乌鸦的确有可能喝不到水(2 分) (2) 愣怔(尴尬)、镇定自若(满面春风)(2 分) (3) 鄙夷、窃窃私语(2 分) (4) 目瞪口呆、陷人沉思(2 分) 22. C (4 分)A (2 分) 23. (3分)要求:与人对话,语言要符合身份,且不与文本内容冲突。示例:谢谢张老 师的鼓励,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三、综合运用(11 分) 24. (3分)小草悄悄地缩回土里。【用“钻”扣 1分】 25. (4 分) (1) “你”后面注意停顿(2 分) (2) “还在”要重读(2 分) 26. (4分)示例:这首诗内容上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形式上采用让时光倒流的写作 手法,情感基调比较伤感,与新年联欢会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不一致。 嘉定区 2015年初三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文言文(39 分) (一)默写(15 分) 1.会当凌绝顶,_。(望岳) 2._,晓驾炭车碾冰辙。(卖炭翁) 3.衣带渐宽终不悔,_。(蝶恋花) 4.了却君王天下事,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山行六七里,_,酿泉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宋词,完成 6-7题(4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6、密州出猎的季节是_季。(2 分)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作者_的心情。(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8-10题(8 分)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 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 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的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2 分) 9、用现代韩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_ 10、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3 分) A、赞叹老虎的谨慎。 B、讽刺外强中干者。 C、惋惜驴子的轻敌。 D、鼓舞人们的斗志。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11-13题(12 分)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 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 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 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 善举也。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2)屋舍衣物皆尽( ) 12、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和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本分,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B.对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本钱,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C.为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根本,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D.跟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基础,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13、“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刘氏的“善举”具体表现在: (1)_;(2)_。 刘儿“悟”出的道理是_(5 分) 二、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题(20 分) 自由要以邻为伴 自由是一个迷人的字眼。因为,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有了自由,才有可能获得生 活的幸福。 自由,是人们追求的境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未来 社会的愿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的改革 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 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 自由从来就如此重要。那么,实现自由,就是不受约束,不受限制,随自己的意志 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要以邻为伴。 自由就要以邻为伴,就要转变观念,视邻为友。邻居者,朋友也,友生也。古有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的歌谣,今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民谣,都说明 一个道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 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从而自觉地把个人一己之自由变为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 而不是“绊脚石”,更不是“灭火机”。 自由,要以邻为伴,还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陶潜有诗云:“邻曲时时来,抗言 谈在昔。”(大意是: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既然 是邻曲、朋友,就要“时时来”、“谈在昔”。只有“时时来”,勤走动,才能增进友谊; 只有“谈在昔”、多沟通,才能求同存异。无数事实都证明,合作,使邻居亲上加亲;沟 通,让邻居亲密无间。 自由就要以邻为伴,_是人与人为伴,_是人与自然为伴。邻者,可以是 社会,也可以是自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社会有动力,自然有活力;人之有生命, 物之有寿命。对自然,要敬畏;对物质,要爱护。如此,来实现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 和谐,实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示的:使“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 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从而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14、根据上下文,将词语正确的一项填入第段画线处(3 分) A.仅仅 也 B.不但 而且 C.只要 就 D.只有 才 15、第段“自由从来就如此重要”中“此”指的是_。(3 分) 16、第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其作用是_。(4 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论证结构是_。(4 分)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那一段最恰当?请从论证的角度具体阐明理由。(6 分) 唐代的官黄门监卢怀慎与姚崇同在相位,却以才能不及姚为由,遇事一概避让,统统 让姚崇作主,不仅难被人称为“良伴”,甚至连“同伴”也配不上,反被时人称之为是 “绊脚石宰相”。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题(20 分)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城南旧事出版后记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 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 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 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 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 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 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 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 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10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 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11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12“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 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 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 13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14“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5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 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 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 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 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16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17“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18“谁?” 19“骆驼呀!” 20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2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 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 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24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5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见,听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 重临于我的心头。 相关链接: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呵。北京而今已物移人非了。可是, 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我所经历的大事也算不 少了,可都被时间磨逝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天的、苦的、辣的,却 永久地印在我的心头。 19、题目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冬阳”是全文_的感情基调; “童年”是全文的主要内容;“骆驼队”是全文的_。(4 分)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正文所叙述的事:(1)_(2)_(3) _(4)询问骆驼队去处(6 分) 21、第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其表达效果是_。(3 分) 22、有人认为,作为“出版后记”,写到“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就可结束 了。请联系正文和相关链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你的理解。(4 分) _ _ 23、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_(3 分) A.说明城南旧事出版情况。 B.抒发对故乡北京的思念之情。 C.赞美骆驼们耐得寂寞的品质。 D.表达远方游子的哀愁与伤感。 三、综合运用(11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24-26题(11 分) 寒假在即,为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义云学校觉得开展以“锻炼体验成长”为主题 的社会实践活动。9 年级(1)班汪涛同学准备申报其中一项,设计表格如下。请按照要求 完成题目。 _ 申报人 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男 班级 申报类别 (限报一项) A.展馆讲解 B.捐款义卖 C.交通宣传 D.社区服务 申报理由(从实 践目的、自身条 件等方面说明) (80 字左右) 24、姓名:_ 班级:_ 25、为这份申报表拟一个合适的标题:_ 26、请选申报类别:_ 申报理由:_ 四、写作(共 60分) 27、题目:在路上 要求:(1)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5年嘉定区初三语文一模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39 分) (一)默与(15 分) 1.一览众山小 2.夜来城外一尺雪 3.为伊消得人僬悴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者 (二)阅读宋词,完成 6-7题(4 分) 6. (2 分)冬 7. (2分)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建功立业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题(8 分) 8. (2分)唐(1 分)柳宗元(1 分) 9. (3分)虎因此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件事 “驴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 ! ” 10. (3 分)B (3 分)D(1 分) (四)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11-13题(12 分) 11.(4 分)(1)赠送(2)房屋 12. (3 分)C 13. (2分)(1)辄以斗升相济 (2)以己之衣遗之 (3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与人为善则与己为善)。 二、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一 18 题(20 分) 14. (3 分)A 15. (3分)迷人的字眼、追求的境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6. (4分,各 2分)引用论证 引用陶潜的诗论证了自由要善于合作、沟通 17. (4分,各 2分)自由要以邻为伴 总分 18. (6分)第段。(2 分)以卢怀慎遇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