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2017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 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中文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中文传了几千年,到现在还在用,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我常说,中华文化是个大圆, 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迹可寻,而以中文为其半径,半径有多长,这个圆就能画得多大。可是现在 的中文面临很多问题,作为一个作家,写诗、写散文,中文该怎么写呢?当然用白话文,不过我还 是常读文言,常读古诗。而文言也好,古典诗词也好,对于我下笔写诗为文都很有帮助。在紧要关 头,我可以把文体变一下,用文言的简练、对仗、铿锵来应付特殊的情况。所以我的原则是“白以 为常,文以应变”。白话是常态,可是我要变化,要浓缩,要加强的时候,会用一点文言的句法。 俚语也不是不能用,“俚以见真”,用俚语很真率。“西以求新”,用英文的句法、观念来写,也 可以介绍一点新的方式进入中文。一个作家掌握语文的筹码愈多,他手中的王牌就愈多,他的文体 就比较有弹性,比较立体。有时候甚至可以把外文融入中国的成语。 很多人都认为“五四”以来我们改用白话来受教育,来写作,文言就可以靠边站甚至废掉了。 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言还是有作用的。我们说话要简洁、铿锵、对仗的时候,文言就来了。 它改变身份,变成成语留下来了。几千句的成语,我们每天说话躲不掉,要用很多。写文章,大而 至于社论,小而止于小品文,甚至于记日记,都避免不了成语,尤其是四字成语。一个作家写文章 充满了成语是病态,因为他的文章变成了古人的意见箱,那就很油滑,整篇没有自己的新语法,也 没有自己的新思想。可是反过来说,一个作家写文章完全不用成语也简直不可能。要紧的是在这两 者之间维持平衡,需要对仗、铿锵、简洁的时候用一点成语,也要用得恰到好处。 2 我后面举的一些例子都是四字成语。四字成语大概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表示一种价值,一种 观念,一种主张,比如“天下为公”,“众志成城”。另外一组是表示一种情况,并不主张什么, 比如说“张三李四”,这是一个情况,表示有各色人等,不同的人。比如说“天长地久”、“千方 百计”,这不是一种主张,不是一种价值观念,而是一种情况。以情况为主的四字成语往往是对仗 的,此外尚有争先恐后、瞻前顾后、鸡飞狗跳、千军万马随便就可以举出几百句来。为什么开 口就 “张三李四”,而不是“张四李三”?就是因为它平仄调好了,“张三”平声,“李四”仄 声,念起来铿锵对仗,好听。同样的,谁也不会说“千计百方”,“他千计百方要打击我”,人家 会觉得好笑。“千方百计”平平仄仄,这就构成了四字成语的基本美学对仗、简洁、铿锵。 四字成语往往表示一种状态。“千方百计”表示尽所有的能力,“千山万水”表示路途遥远。 一个人出门不会爬过一座山就碰到十条河;不过,表示一种意念、一种价值的四字成语就跟这个不 一样。你比如说“天下为公”它就不对仗,它的平仄也不是像这样调配的。“不可儿戏”就不是对 仗的,诸如此类。最不正经的成语是什么?“乱七八糟”。按照我刚才说的美学,应该叫“乱七糟 八”才对仗,不然呢“七乱八糟”也可以。不过它就不对仗,平仄也不对,所以它本身就是“乱七 八糟”。这些常用的成语,你不想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你去想就发现我们祖先的智慧。顺口的、 简洁的、铿锵的、对仗的流传了下来,不顺口的自然就淘汰掉了。 现在的中文很受西化的影响,显得很啰嗦,也就忘记中文本来该怎么说了。比如报上说“美俄 关系怎么样怎么样”,本来可以说“美俄关系颇不稳定”,八个字就完了。结果怎么说呢?“美俄 关系充满了高度的不稳定性”,这就是啰嗦的中文。我们常常习焉不察,甚至于著名学者、作家都 会用冗长、西化的语法来表达思想。因此我们应该维护中文,尽量写纯正有力的中文。 1、下列对“白以为常,文以应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中文写作,要引用文言和古典诗词,经常读文言文和古典诗词大有帮助。 B、写文章白话是常态,但“俚以见真”,适当引用俚语更易于表达真情实感。 C、写文章通常使用白话文,需要变化时也使用一下文言文句法,文白互益。 D、写文章常常采用白话文,也可适当引用外文,“西以求新”,文章更有新意。 2、下列关于文言、成语在我们今天日常生活的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作家写文章,大量使用成语能表达新鲜的意思,从而使表情达意更清晰。 B、今天我们写文章已经无法完全避开成语,而成语使用恰当,能使语言富有变化。 C、使用文言能使我们说话、表达更为简练、对仗、铿锵,增强语言美。 D、使用成语既可表示一种情况,也有利于表达一种文化价值,因而文章表意更简练典雅。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A、近代中国文化受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语的影响特别严重,中文表达有意无意间表现出一套西方 语法习惯倾向,显得啰嗦乏力。 B、“五四”以来我们改用白话来传授知识、写文章,文言已被废掉,文言在生活中已失去作用, 这个问题很严重。 C、不会用文言文写作,使用白话文又缺乏表现力,这一矛盾令人感到尴尬,这一问题一时尚难破 解。 D、文言和白话的关系我们一直没有处理好,致使汉语失去了简洁、铿锵、对仗的传统,在很大程 度上也失去了自身应有的魅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怀念老作家刘白羽 今年 8 月 24 日是白羽老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几年来,我常常为自己的拖沓懊恼不已。 2005 年 8 月 21 日听到老作家刘白羽病危的消息,我真诚地期待老人的身体好起来,可以接 着做我们的访谈;没想到 8 月 24 日下午 3 时就传来噩耗。期望一位历经沧桑、体弱多病的 89 岁老 人健康长寿,是对医学科学的苛求;但我坚信,老人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记于中国文学史册, 老人的高尚品质会永驻我们心间。 第一次采访白羽老人是 1996 年,在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那时老人除了腿疾,身体 尚好,特别健谈。他说,恐怕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时他就走不动了,到时候他在家里看电视,听广 播,看报纸了解会议情况。采访他时,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他对年 轻一代的期望特别高。 一晃五年过去了。中国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我又作为记者到他家去采访他。他已坐在 轮椅上。他不慎摔伤,医生在他头上用小纱网包住一块纱布贴住伤口。纱网像个可爱的瓜皮帽,歪 顶在头上,给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军人添了几分俏皮和亲切。他坐在会客室的一座挺大的刘白羽铜像 对面,显得反差特别大。雕像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威严庄重。对面而坐的老人身上,比那雕像多 了许多内容;俨然一位慈祥的学者,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伯。 他说他走路不方便,不能出去参加活动了,想念老朋友,就让司机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坐坐。 每天坚持写 500 字左右的文字,还用录音机听外国名著,有时听得热泪盈眶。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来 访的朋友谈对这些作品的新的感想,了解一些新鲜事,新作品。他并不简单地反对现代派,还专门 研究了福克纳的作品,并写文章发表在我们文艺报上。 4 我深深感到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现当代著名作家,心中最重的两个字就是人民,无论是他的 工作还是他的文学创作都能体现出这一点。他每次都会说的一个话题是:我服从组织安排,做了太 长时间的行政工作,自从闲下来才有完整的时间写作,有好多东西要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你们 年轻人,不能抱怨行政事务缠身,要挤时间读书、写作。 2001 年之后,逢年过节我都会去看望老人家。每次去他都要讲一段录音机里反复听过的名 篇名作,有的段落还能背上几句。2004 年年初,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30 年代巴老 帮他出第一本小说集;小儿子重病,巴金和他一起度过在上海治疗的心酸日子,白羽老说,我的文 学生涯从上海开始,我爱上海,我真的怀念上海的春天呀,想念我的老朋友巴金。那天,他让秘书 取出刚刚出版的天籁集和凝思集,签字送给我。他说,这两本散文集里发表的都是一个垂 暮之人的心灵自白,所有的悲欢苦乐有如大浪波涛在心里,写出来,为这种爱留下永恒的记忆。 文艺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了刘白羽两部散文集出版的消息。不久,我再去看望他,他 有些伤感地说,我连一天 500 字都写不了了,什么都干不了的日子不好过。我安慰他,写不了就说, 我记录,帮您整理。他听了我的话一下子高兴起来,转而又说,你们都那么忙,不可能常来。我信 誓旦旦地表示:您现在就说说和巴老的生死之交,我的录音机开着呢!他说了一会儿,显然体力不 支。我对他说,改日我再来采访您,您的经历是我们年轻人的宝贵财富。他幽默地接了一句:舍命 不舍财!我说,您的意思是我拿您赚稿费吧?他用手指在空中写了三笔说:是才华的才。我谦虚地表 示:我最多是木字边材,只是记者的料而已,没大出息。我们告别时非常愉快地约定:过几天我就 来。他握着我的手说,我随时等你采访。 没几天,白羽老让秘书送我一套刘白羽文集。听说老人家身体还好,总觉得日子长着呢, 就把约定拖了下来。 我时常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篇一篇翻看他的作品,一遍一遍听他没有给我讲完的故 事,一次一次自责,一年又一年地怀念。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没有结束的采访,因为我失信在先。 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刘白羽是老一辈作家,组织上服从安排,思想上为人民服务。因此,他告诫年轻人,要挤 时间读书、写作,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 B刘白羽老人坐在刘白羽铜像对面。雕像威严庄重;老人比雕像慈祥、和蔼、可亲。显然雕 像的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C医学科学不可能让一个老人永远健康长寿;但他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作者 用对比的手法告诉人们: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D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这是因为巴老曾帮他出版第一本小说集,还陪他度过 5 心酸的日子,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 5本文追忆了老作家刘白羽的哪些事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6这篇回忆录的写作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 老钱的灯 孔庆东 (1)当着导师的面,自然是叫钱老师。但背后,还是觉得叫“老钱”过瘾。 (2)老钱在世上混了五十个年头了,还没有混到一块法定的私人居住空间。“惨象,已使我目 不忍睹。”可他还是一天到晚弥勒佛似的教导我们如何做学问。我有时便不免暗发一点鲁智深式的 腹诽:今日也要做学问,明日也要做学问,冷了弟兄们的心。 (3)当我们十来个弟兄“保甲连坐”般拥挤在他那间斗大的宿舍里时,一片黑乎乎的身影在墙 上漫涌着。常常是这边正谈着天底下最高雅清玄的问题,那边突然杯翻壶仰,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 (湿)人。于是老钱笑得更加开心,青黄的灯光在他秃得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动着。我常常首先倡议 解散,因为我知道人走茶凉之后,那支灯说不定要亮到寅时卯刻。(4)我常常从那支灯下经过。二 十一楼的西半边,冲南,二层中间的那个窗口。我披星戴月从三教回来,耳朵里落进一串老钱粗犷 的笑大概又接见什么文学青年吧。我深更半夜从校外回来,那窗口像一只炯炯发光的眼睛注视 着我。不知不觉,我竟养成了一种毛病,只要晚上出门,来回总要绕到那窗下。看一眼那灯,似乎 心里就多了一份舒坦。每当我冲着书缝打呵欠时,不禁就想到:老钱大概还在干着吧?我再忍会儿。 (5)有一次送女朋友,我说:“从那边儿绕一下,看看老钱的灯。”她勃然小怒:“又是老钱, 老钱!老钱的灯有什么好看?简直是变态!”我勃然大怒,顺手给了她一记红焖肉,酿成了一场大 祸。 (6)所以我有时觉得,老钱的灯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老钱的满头黑发,不就是被它弄没的么? 只要它亮着,老钱就像着了魔似的翻呀,写呀。写鲁迅,写周作人。可是人家那哥俩儿有他这样的 6 “贵府”,有他这样的青灯么?“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也许他很欣赏陆游的这联 名句吧? (7)一件事念叨三遍以上,就再也说不清了我的经验。 所以还是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一盏灯 当我面对书本“读欲”不振时,当我独望窗外无所事事时,当我觉得白天之重和黑夜之轻都压 得自己难以承受时,我就想:去看看老钱的灯吧,顺便吃个煎饼果子。 (8)站在那窗下,仿佛能听见那灯嗡嗡地喘息着,好像一盘时间的磁带在转动。有时真想喊一 声:“嘿,老钱,悠着点儿! (9)灯嗡嗡地喘息着。 (10)老钱是个普通人。 (11)但他的灯,亮在我心上。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作者鲁智深式的腹诽,出于对老钱生活环境的不满,这更见得老钱做学问的执著。 B作者时常会到老钱的窗下看灯,文章通过师生的互勉来表现双方心中的那份挚情。 C夜送女友的一段描写,意在表明年轻人不应过度沉溺在恋情中,应有更高的追求。 D对作者来说,老钱是个普通人,却又是青年人的导师和楷模,可亲,可爱,可敬。 E这篇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又风趣幽默,细节描写生动、逼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8、本文题为“老钱的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文中“老钱”这一人物形象以及灯的象征意义。 (5 分) 答: 9、作者认为,“一件事念叨三遍以上,就再也说不清了我的经验。”所谓“再也说不清了”, 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7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 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 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 “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 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 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遏徐、杜者必生,遇采、侯者必 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 “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 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 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 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 “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 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 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馀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 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率,赠相州刺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馀/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 /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B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馀/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 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C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馀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 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D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馀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 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11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 季”来表示。 8 C“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D“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合称为“五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 益州的百姓属吏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 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的方式与来俊臣、侯思止的不同。 C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 贬为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D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 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2)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11 分)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 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 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 1188 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 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 今之掌权者。强对:此指强敌。 14对本作品分析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 9 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该固 守长江天险。 C下阕“因笑”三句,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顺势而下, 使上下阕浑然一体。 D下阕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管不到”暗含对对国家衰微的哀叹。 E. 下阕“小儿破贼”二句,呼应开头“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意即有利之形势已成, 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15本词内涵丰富,请概括分析下阕所蕴含的思想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句子是“_,_。” (2)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_,_,_。”的长 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红楼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 成了前八十回。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址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 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 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 见解和建议。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 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 10 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发昏之列呢? A. B. C. D.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3 分) A.法国尼斯的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的 点击量都超过了 6 万次以上。 B.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2016 年 6 月份全国 100 个城市(新建)住 宅平均价格为 10564 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 8 个月下跌后,本月微涨 0 . 21 。 C.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球队成绩不佳,俱乐部经过与亚森友好协商达成一致,从 2016 年 7 月 15 日 起,亚森不再担任石家庄永昌主教练一职。 D.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 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兰芝、仲卿为追求婚姻爱情自由而死,实质上是他们为追求生命自由、维护生命尊严,为追 求幸福人生而死。 仲卿、兰芝屈从焦母、刘兄两个封建专制家长的安排, 等于屈从了强权的 支配,结果就 放弃了 婚姻爱情的自由,放弃了人生美好的感情,同时 放弃了生活的自 由、生命的自我。 活着,即使各自再嫁再娶, 是在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自我的状态下 活着。这样的人生失去了精神、灵魂,没有情感守持,没有生活自由,生命处于被奴役、被禁锢的 状态中。 A 因为 所以 不只是 更是 虽然 但 B 如果 就 不是 而是 即使 也 C 因为 所以 不是 也是 虽然 但 D 如果 就 不只是 也是 即使 也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5 个字。(6 分) 所谓个大草莓含激素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只是别有用心者耸人听闻而已。事实上,近几年关 于草莓的谣言也确实不少, 。 比如去年 3 月这个时段,多地草莓就受到乙草胺超标致癌消 息的困扰。虽然在专家和主管部门等多次从不同侧面辟谣后, ,但还是导致多个草莓主 产区草莓滞销, ,种植户和经营户为此损失严重。 11 16、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卡布奇诺”、“罗托鲁拉小镇”、“普罗旺斯”、“BOHO 天明圆”、“广汇PAMA”这样的 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而与 此同时发生的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 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 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的宝贵财宝,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 ”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 “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也有人说 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12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C(A 文不对题。使用中文的原则说的其实是文言与白话的关系。B 和 D 两项都是以偏概全, “文以应变”中的“文”主要指“文言”,而不是俚语、西语等。) 2、A(无中生有。原文“一个作家写文章充满了成语是病态”的说法明显不赞成大量引用。) 3、B(曲解原文。成语就是文言改变身份而流传下来的文言,依然还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4【答案】C 5【答案】笔耕不辍,作品丰富,晚年还坚持每天写 500 字,看电视,听广播,听录音; 关心关注年轻作家的成长,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珍重友情,常 常让司机接朋友到家里坐坐,想念巴金而落泪;威严庄重,而又平易近人,戎马一生,慈祥的学 者,和蔼可亲的长者;服从安排,忙于工作,心里总装着人民。(每点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 得 4 分) 6【答案】倒叙式的结构,文章从白羽老人逝世写起,然后叙述几次采访的事;首尾呼 应,以作者的懊恼增强了怀念的情感;语言幽默风趣,刻画细致入微,让人不仅看到白羽老人光 鲜的一面,还能看到其生活的一面;取材典型,真实可信,凸显人物性格。(每点 1 分,答出四 点得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7、B、C(选对一项得 2 分,两项 5 分) B 项中所说的“互勉”不当:作者看灯,是对老师 的崇敬,并非对老师的勉励。C 项中说“意在表明年轻人不应过度沉溺在恋情中”是没有根据的, 这一段描写的本意是表现老钱的灯在我心目中是不容动摇的,任何对它的诋毁都是为我的感情所无 法接受的。 8、(要点)A 老钱安于寂寞与清贫,勤于做学问,是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b 老钱性格率真, 豪爽,真诚,是位平易近人的长者;c 老钱热爱学生及文学青年,是优秀教师的代表。(每点 1 分) “灯”象征着老钱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灯”象征着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积极进取的人 生态度。(每点 1 分) 9、老钱的灯到底是不是好东西?面对物质生活的诱惑,我们还要不要踏实下来做学问?(每点 2 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3 10B 11C 12D 13(1) 陛下恩德遍及草木,所以能使梨树在秋天再度开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边的苇 草,也无法超过您。(得分点:花、虽、过,句意) (2)而且我们这些人愧居重臣之列,本应帮助皇上治理万物,却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臣子 的罪过啊。(得分点:忝、理、罪,句意) 参考译文:杜景俭,冀州武邑人。少年时应试中明经举,任殿中侍御史。出朝任益州录事参军。 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调任益州司马,任职令未到,房嗣业就要视事,又鞭打僚吏,想以此来显示 自己的威风,杜景俭对他说“:公虽然受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司还未接到命令。为什么为了这 数日之禄,连九重之旨也等不得,就慌忙火急地视事,这不太过于心急了吗?”房嗣业更加恼怒, 杜景俭又说:“公现在凭咫尺之制书,真伪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哪个能担保你真假呢?扬州之 祸,不是这一样的情况吗!”说完喝斥左右散去,房嗣业羞愧而止。不久,又有命令房嗣业任荆州 司马,竟未如志。益州的僚吏为这件事赞杜景俭说“:录事的心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杜 景俭由此渐渐知名。后入朝任司宾主簿,转调司刑丞。 天授年中(691),杜景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处理案件,当时人们传扬说: “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他又迁任洛州司马,不久又调任凤阁侍郎,行宰相职权。武则 天曾因秋季院内长出梨花一枝而问宰相“:这是什么吉祥之兆?”诸宰相答道“:陛下的恩德连草 木都得到了,所以能够秋木再花,即使周文王德及行苇,也不能超过。”杜景俭独说:“按洪范 五行传:阴阳不能混乱,违反了就会有灾。春秋也讲:冬无过甚的阳气,夏无过甚的 阴气,春天无凄风,秋天无苦雨。今已到了秋天,草木落,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混乱阴阳。臣考 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典;兼之臣等虽列名宰臣,本应依据天理来理顺万物,却理而不能 顺,这是臣的罪过。”因此二拜而谢罪,武则天道:“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年(694),杜景俭被凤阁侍郎周允元检举说他是李昭德的党羽,降职调秦州刺史。 后又任司刑卿。圣历二年(699),又任内阁侍郎,行宰相职权。当时,契丹入侵,河北各州多攻陷。 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将要判罪。杜景俭认为都是形势逼迫,非出本心,请全部予以宽宥。 武则天竟听从了杜景俭的意见。一年多,杜景俭调任秋官尚书,因漏泄机密,贬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