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淮南二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30 分钟;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4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共 22 分。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 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 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 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 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 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 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 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 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洗沐:官员休假 算:竹器 推毂:推荐 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逋负: 拖欠款项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 名:称呼的名字 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C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 D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辈份 2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2 - A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B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C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D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 ) (3 分)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卒后家无余赀财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 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 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 职。 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6-8 题,共 12 分。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 3 -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 【1】 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7.“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 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8.“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 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 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 分) (三)理解性默写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 10 分,每空一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 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论证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 。 (3) 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 。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_,_。 ”两句写拂晓行船的 情景,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1 分)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救人 三石 我觉得还是应该再采访一下他。 一件如初夏的信江水一般温暖的事情。 沿信江河往上,拐过森林公园,便没有那么热闹了,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好静的人散 步游玩。然而一个失恋的女孩,却打破了这里的清静。 她跳进了信江河。 开始的时候,几个散步的人并没有注意到什么不对,只有他,从女孩整齐的衣装中感觉 到,女孩绝对不是下水游泳。 于是,他跳了下去,跳进了信江河。当然,在跳进水的一刹那,他没有忘记呼喊一声 “快来人哪,有人落水了”。 可他不会水,或者说是水性极差的那种,他在水中扑腾着,眼见要沉入水底,更别说救 女孩了。好在他入水前的那一声呼喊,引来了一对散步的恋人,他们冲了过来,先后跳进了 信江河。 恋人中的男孩将失恋的女孩救了上来。而让他没有面子的是,恋人中的女孩费尽力气, 将足有 70 公斤的他打捞上岸。 次日的晚报刊登了这则暖人的新闻。 这新闻便是我采写的。 而我想,是否能为这则新闻做一个后续报道?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原因种种,但他的特殊身份应该是其中之一。 他是个不小的领导,在当地算得上是号人物。他应该不会水,一个不会水的领导,为什 么会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下水救人?是什么促使他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答案或许只有他能告诉我。 在他那间宽敞气派的办公室,我再次见到了他。 他并不想接受我的采访,态度很坚决,直到我退而求其次,表明只是想解答一下内心的 疑问,同时还动用了他的一位老领导的关系他的这位老领导恰巧是我的长辈,他才勉为 其难。 - 5 - 所以,我至今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正式采访。 事情的经过极为简单,没有必要过多赘述,我只是直接表达内心的疑问。 “是的,我不会水。”他很坦然地说,“我是西北人,老家一片黄土高坡,只有几个小 沟小渠,最深的时候也不会过腰,所以我从没有学过游泳,典型的旱鸭子。” “可你一点儿都不会水,怎么没有丝毫犹豫便跳进水中去救人?初夏的信江河,水流湍 急,难道你就一点儿没有考虑自身安危吗?” “谁说我没有犹豫?” “你犹豫了吗?” “我当然犹豫了,只不过时间很短,也就几秒或者十几秒吧。” 我点了点头,赞赏地说:“你犹豫了,说明你考虑了后果,在这种情形下,你仍然义无 反顾下水救人,我觉得更加高尚。” 他笑了。 不知为什么,他的笑给我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所以我问:“你为什么这么笑?” 他沉默了,没有立即回答。 于是我追问:“你为什么不回答?” 他仍没有回答,却反问我:“你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我除了下水救人,还有其他更好 的选择吗?” “你为什么这么说?说一句你可能不爱听的话,你的选择可能是最糟糕的选择,原本人 家只需要救那女孩便可以了,因为你贸然下水救人,救援的人还得救你。” 他又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他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眼睛看着别处,说:“其实, 我下水不是为了救人,我是救我自己。” 我瞪大了眼睛,表情绝对云里雾里。 他继续说:“你知道,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我也算是个知名人士了,认识我的人不少。 那天散步的时候,一路上有不少人跟我打招呼,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我不果断下水救人,以 我的身份,事后肯定会有闲言碎语,指责、谩骂可能会铺天盖地。所以,虽然我不会水,虽 然我也有些犹豫,但只能跳下去。至于跳下去之后怎样,那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说完这段话,他又笑了,却是苦笑。 我恍然。虽然潜意识中也认为他的这种想法多少有点儿道理,但我还是表示了不同意见, 我说:“你不会水,这是能够解释清楚的,我想公众也是能够理解的。” “解释?你认为我有解释的机会吗?有人会相信我的解释吗?”他的语气咄咄逼人。 - 6 - “万一,我是说万一,在场的人都不会游泳,即使会游泳,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将你救上 来,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到这儿,我顿住了,但我想他能明白我的意思。 果然,他盯着我,一字一顿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跳下去,我可能被水淹死;问题 是,如果不跳,我可能被唾沫淹死。” 时值初夏,我竟然打了个寒噤。 10.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我”采写了这则暖人的新闻并希望做后续报道是因为“我”天真无知。 B.“他”多次拒绝“我”的后续采访,直到“我”动用“他”的一个老领导的关系才勉强 同意解答“我”的疑问,是因为“他”想保持自己在大众眼中的美好形象。 C.小说结尾写的我竟然打了个寒噤是因为“我”为“他”近乎冷漠无情的理智行为感到震 惊。 D.小说多处前设伏笔,后予呼应。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为严谨合理。前因后果分明。 E.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与一般的叙述紧紧相连,这使小说在形式上显得很简洁,但又没有 影响文意的表达。 11.小说中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1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 13.小说的标题是“救人”,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以此为题的理由。(6 分) 三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共 25 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 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看到这个场景,老大娘七手八脚地把小梅推到炕上,拉过一条被子来给她盖得严严实实, 生怕她感冒了。 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 兴味索然。 当地政府以人为本,安土重迁,发给搬迁户一笔搬迁费,使他们在建好新家园之后,有足 - 7 - 够的生活费用。 钱钟书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让人不赞一词的地步,是一位十分难 得的奇才。 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 ,对那些师资本来就弱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 抽薪,必然影响其教学质量。 A. B. C. D.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3 分) A.在这次民族联欢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等,这些受到 了来宾的热烈欢迎。 B.市政府投巨资兴建的同兴立交桥终于竣工了,它的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高峰期的堵车 问题。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 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清明小长假期间,各地旅游出行人数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交通、民航等部门高度 重视,全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 1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词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3 分) (1)昔日的北大荒,蒿草遍野,满目凄凉,没有拓荒战士的勇敢起步,何来今日黑土地上 的 ? (2)面前是一座雄伟高峻的山,山上羊肠逶迤,山巅 。 滚滚麦浪,遍地瓜果 麦浪滚滚,瓜果飘香 独特风光,神奇无比 风光旖旎,神奇秀丽 A. B. C. D. 17.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列车的优点,总共不超过 25 字。 (6 分)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 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 80160 公里之间。 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 解,与时速可达 500 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 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 8 - 18.依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4 分) 例句: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音符。 仿写: , 。 , 。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_。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 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_,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 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 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四作文(60 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手机企业纷纷创新以求突破。甲企业致力于硬 件的研发,制造性能更好的芯片、更薄的机身、更高像素的摄影头;乙企业着眼于软件的开 发,设计更便捷的界面、更人性化的系统;丙企业专注于商业模式的更新,策划更新颖的营 销方式、更有效的竞争策略。企业为求发展而积极创新的这些做法,引起了人们更广泛、更 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 9 - 高一下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 2 3 4 6 7 14 15 16 C B D D A B D C C 1C(稍,应该是“渐渐地” ) 2B 3D(是说他好交友 是说他为国荐贤 是说明他交游广泛) 4D(“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 ,在文中无根据。 ) 5 (1)他的祖先郑君曾经是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 (尝:曾经,为:是,做,已而:不久,后来,各一分,句意 2 分) (2)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难道不是令人感到奇怪吗? (乃:竟然,及:赶上 其:难道,各一分,句意 2 分) 6、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 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 A 选项 不正确。 7、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技巧。B 选项中, “横笛闻声”为听觉, “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 8、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 是“山重水复”或者“乱山深处” ;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 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 光的幽静, 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 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 爱之情;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 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9、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10 - (3)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答 E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A。C 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A 项,原文交代“我”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原因种种,但他的特殊身份应该是其中之一” , 这说明“我”做后续报道主要是因为“他”身为领导却将生命置之度外下水救人的事件具有 新闻价值。B 项, “他”拒绝采访有顾及自己形象的需要但更是因为自己救人动机并非如报纸 所报道的样“暖人” 。C 项, “我竟然打了个寒噤”是因为“我”意识到“他”所谈的是确切 存在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现实的本质是“救人” ,也是“杀人” , “我”对此感到心寒。 11、精明。面对女孩跳水的行为, “他”迅速地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跳水救人时并 不忘呼救。果断。在救人可能遭遇生命危险和不救人必然被唾沫淹死的两难处境中, “他” 迅速决断并执行。诚实坦率。面对“我”的追问, “他”诚实坦率地说明自己下水救人的 真实动机。(每点 2 分) 12、增强情节真实性。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讲述更为客观真实,产生一 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便于作者更好地抒情、更方便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对话的方 式使读者深入思考。(每点 2 分) 13、“救人”是小说情节的源头。小说情节围绕“他不会水却去救人,使“我” “产生 疑问并寻求解释”的过程展开。“救人”是小说情节的核心(线索)。小说前半部分写的是 “他”救人的事迹。 “我”对“他”救人的疑问,后半部分写“他”救人的真实动机。揭 示小说主旨。 “他”不会游泳却下水救人,以避免被“唾沫淹死” ,略显荒诞而又真实的选择 折射出当今社会对“救人”这行为的道德绑架。引发读者思考。 “他”的救人行为如果没 有他人的救助则变成“自杀”行为,以“救人”为题能凸显个别情况下道德绑架行为名为 “救人”实则“害人”的本质,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类似现象的反思。(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 14、D 15、C(A 项,在中,滥用介词,缺少主语。B 项缓解问题,搭配不当。D 项铁路、公 路、交通、民航不能并列,不合逻辑) 16、C 根据短语结构和押韵。 17、运行平稳安静,成本低,适合短途快速运输 每点 2 分 18、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飘浮的白云。 - 11 - 19、吸收水分和吸收养料。固定植株的位置 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20、建议扣住关键词“创新”来写,文体不限。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 归属了汉。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刘 邦下诏把直呼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