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法 17 世纪到 19 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1、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资产阶级与封建残 余势力进行斗争,并进一步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政治经济学,它的使命是证明资本主 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比封建社会的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更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 生产力 的提高,因此古典政治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2、力图通过竞争的表面现象探索内部联系,寻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客观经济规律,研究 并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3、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时代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批判性是其重要的特点,所以马克思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批判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赞扬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批判精神,高度评价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严格的批判态度,古典政治经 济学是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科学上的诚实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重要特点。古典政治 经济学只可能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 斗争尚未发展的历史时期,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者在个别状态上表现出来的时候。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还有可能是庸俗的,当阶级斗争产生了变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 间的斗争采取鲜明的带有威胁性的形式之后,科学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就必然会被伪科 学的庸俗的经济学所取代。 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完成者,其理论主要建立在对亚当斯 密的批判的基础上的,他的理论主要体现在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从评论亚 当斯密的价值理论开始的,亚当斯密是李嘉图理论的出发点,批判亚当斯密的价值 体系对于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对亚当斯密的批判,就 没有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的认知。李嘉图反对亚当斯密的一系列理论包括: 值决定于商品能够买到和支配的劳动量的观点 劳动本身的价值不会改变,指出劳动的价值就像其他商品一样会经常变动 不同意亚当斯密的关于商品中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不适用于雇 佣劳动制度 价值决定于收入错误观点。李嘉图对亚当斯密是进行辩证的批判,是对亚当斯密科学部 分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把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理论做出了最透彻的论述和发挥,使劳 动价值理论达到了古典学派不可逾越的高度。 李嘉图的价值体系:吸收了亚当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剖 析了斯密关于商品没有使用价值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形成了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 虽是不可缺少的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提法,这种提法正确的表达了商品的使用价 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和效用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交换价值的 尺度 对价值和交换价值做出初步的区分。同时看到其中的联系,他看到价值是内在的,是劳 动决定的,交换价值或相对价值是外在的,是价值的表现,但他对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界定 并不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将二者混淆 一贯的坚持并创造性的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理论,在其著作中表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 本论点,商品的价值或所能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量取决于生产这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的 相对量,而不取决于付给劳动报酬的多少,他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是一个飞跃 他指出劳动同机器和自然要素一起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只能来自 于人类劳动,这涉及到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之间的区别,但未区别劳 动的二重性 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价值取决于必要的劳动的量的观点 继承亚当斯密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思想 感觉到了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的区别,正确提出了影响商品价值的不仅是直接 投在商品上的活劳动,而且还有投在协助这种劳动的器具、工具和工厂建筑上的劳动即物 化劳动。 局限性:由于不真正懂得劳动二重性,因此无法说明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具体 是怎么进行的,不可能知道劳动二重性适应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 一,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当中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旧价值,抽象劳动在商品 生产过程中创造了新价值,在论证过程中犯了严重的错误,把原始人使用的武器和简单的 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使用的生产工具看为资本。 3、亚当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在剩余价值的分析上,亚当斯密比他的理论前辈前进了一大步。亚当斯密认为,价值的源 泉不是某种特殊形式的具体劳动,而是一般社会劳动。因此,他认为剩余价值来源于剩余 劳动。亚当斯密的这种解释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 在他的国民财富当中,亚当斯密提出了利润的源泉的问题,即剩余价值的问题 (认为地租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资本一旦在个别人手中积累起来,其中某 些人自然就会利用它使勤劳的人去劳动,向他们提供材料和生活资本,以便从他们的劳动 产品的出售中或者说这些工人的劳动加到那些加工材料价值上的东西中取得利润。因此, 工人加到材料上的价值这时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支付工人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企业主 的利润作为他预付工资和加工材料的资本总和的报酬。 ” 3 从亚当斯密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1、 亚当斯密意识到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2、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 ,即剩余价值。 3、 利润不是从劳动产品的出售中产生的,不是高于价值出售的“让渡利润” ,而是“工人 加到材料上的价值” ,被资本家没有支付代价就拿去出售的部分,也就是说,利润是工 人加到材料上的价值的扣除部分,是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无偿占有。 斯密直接从工人必须在用来补偿工资的劳动量之上进行的追加劳动来说明利润(即剩 余价值)的源泉。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全部劳动产品并不只是属于劳动者,大多数场 合下他必须同雇佣他的资本所有者一起分享劳动产品。在亚当斯密看来,利润是剩余价值 的一种形式,地租则是剩余价值的另一种形式。 评价:历史功绩: 马克思十分重视亚当斯密的剩余价值学说,多次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认为,亚当斯 密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本质,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亚当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的突出优点就是把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一定历 史阶段的产物,是生产条件属于一个阶级而另一个阶级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的结果。亚当 斯密的这种认识大大的超过了他的理论前辈。 局限性:他始终没有清楚地用一个不同于剩余价值特殊形式的专门范畴来说明剩余价 值,而是把剩余价值和利润混淆在一起,直接从利润的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这就陷入了 矛盾和混乱之中。 4、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过程 一、 第一个转折。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开始研究劳动价值理论,对古典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涉及 的劳动价值理论基本持否定态度,他只注意资本主义竞争的前体下,并没有从价格这一现 象出发。从神圣家族中,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看法发生了重要变化。劳动生产中劳动的 价值,本质上取决于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基本肯定了劳动价值理论。 他们认为“价值决定无论是和生产费用还是社会效用都没有任何关系” ,同时竞争的前 提下,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9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随着唯物史观的确定,马克思对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基础有着透彻的理解。在政治经济学角度上,承认劳动价值理论,肯定李嘉图 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也是顺理成章的。 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在竞争领域中,面包的价值由生产成 本决定的而不是由面包师任意决定的、金属货币的价值,完全由生产成本和劳动所决定的。 ”于是,马克思发生了思想上的转变。 1847 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进一步认识到“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任何产品 的相对价值,由包含其中的劳动量来决定” 、与此同时,马克思指出李嘉图也犯有把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当做永恒范畴的的一切经济学家的通病。马克思确信,价值、货币、生产关系 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价值这种经济关系只是其他经济关系乃至整个经济关系锁链中的一个 环节。 马克思从批判劳动价值论转向肯定劳动价值论。 二、 第二个转折 当古典政治经济学被宣布过时,马克思开始进一步研究劳动价值理论。 19 世纪 50 年代后期,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 1861-1863 年经 济学手稿的发表,实现了理论的突破,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 出版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在价值理论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剔除了形而上 学、唯心主义的倾向,马克思首先从价格的现象和形态中,揭示出价值的本质,从交换价 值的外在形态中揭示出价值的内容。并阐明“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基础上, 明确了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这一物质存在和社会生产物的两个因素。在资本论第 二卷,马克思寻找这一思想轨迹,劳动价值理论以商品为出发点,再次展开详细的分析, 探讨了生产商品劳动的性质,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他还系统的阐 述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的提出使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得以证实。马克思科学的揭示了货币 起源的本质、价值理论发展的事实、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拜物教理论在商品经 济发展的历史序列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在结构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在经济学说当中,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础,也是马克思在经济实践和 科学研究当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马克思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批判的继承资产 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评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境界学的代表人物: 配第、布拉吉尔贝尔、亚当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探讨了劳动价 值理论。马克思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肯定了其中的科学的、合 理的内容,批判了他们的缺陷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的过程经历了两个转折和一个探讨。 19 世纪 40 年代前半期,马克斯开始研究英法等国经济学著作,他在神圣家族中 基本肯定了劳动价值理论,在此之前他对于劳动价值理论是持否定态度的。 在 1847 年哲学的贫困当中,他完全站在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立场上。 马克思 50 年代些写作的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开始纠正李嘉图价值理论的错误, 5 阐述了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1859 年,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详细的、系统的阐述了商品二重性和劳 动二重性学说。 60 年代马克思在1861-1863 经济学手稿 ,特别是其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部分,分析批 判了 17 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关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平 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从而科学的解决了李嘉图不能解决的等量资本或等量利润与价 值规律的矛盾。 在 1867 年正式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更为详细的论述了科学的劳动价值 理论,并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评价。 (配第第一次提出的劳动价 值理论) 五:空想社会主义的时间、类型、经济学说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在 16 世纪初期作为人类的先进思想登上历史舞台,与 19 世纪中期以后逐渐 走向反面,成为落后的、保守的思想,走过了产生、发展及没落的 300 年。 托马斯莫尔和托马斯闵采尔,人们称他们是“站立在空降空想社会主义宏伟殿堂入口处的 两位伟大的先行者” 。 闵采尔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的群众运动的直接产物。代表人物是:16 世纪的闵采尔、17 世纪的温斯坦莱、18 世纪的巴贝夫,19 世纪的布朗基。闵采尔式的空 想社会主义者不仅拥有自己的学说,而且他们本人就是直接从伟大的群众运动中产生的革 命组织者。在空想社会主义史上,他们是少数派、非主流派。 莫尔式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的群众运动的间接产物。代表人物是:16 世纪的莫尔、17 世纪的维拉斯、18 世纪的摩莱里、马布利,19 世纪的傅里叶、欧文。在 空想社会主义史上,他们是多数派、主流派,除了少数例外,他们大部分出身于上层统治 阶级,他们看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目睹了城乡劳动群众所受的苦难,同情 无产者和劳动群众,表达了无产者和劳动群众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一种忤逆。 空想社会主义在经济理论方面的历史功绩: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哲学、经济、政治、历史、宗教、道德、教育及家庭等各 个方面,但是经济学说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 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而出现的。例如,重商主义者是资本主义最初的理论 家,那么早起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是这种生产方式最早的批判家,同样的,18 世纪空想社 会主义经济学会所也是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马布利是资产阶级重农 学派的代表人物,19 世纪初期李嘉图政治经济学时期出现了反对派,傅里叶、欧文等三大 空想社会主义者,发展了与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经济学说。欧文和欧文 主义者及其他一些英法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虽然是以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为依据,但是 就其学说的内容和性质来说,他们同李嘉图的理论属于两个完全对立的经济学说体系。 在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以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 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庸俗化。三大空想社 会主义在英法两国的传播,加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庸俗化的进程。19 世纪 30、40 年 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只是作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 空想社会主义者从来没有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样,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做唯一可 能的生产方式,他们批判了这样的生产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培训机构品牌跨界合作与市场创新策略分析
- 侨联业务培训课件
- 鲅鱼圈垂钓管理办法
- 行政报务中心管理办法
- 企业用电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唐矿新质生产力转型实践
- 出航前安全培训教育内容课件
- 出渣班安全培训课件
- 1.2 人口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2025合作店合同书化妆品合作店合同书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矿山安全供电讲义
- 最全婚礼筹备清单:婚礼流程婚礼采购必备清单
- 混龄教育完整版本
- GB/T 19520.21-2023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 mm(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9部分:嵌入式计算设备的机箱尺寸
- 龙湖地产集团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 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五篇)
- 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课件
- 山东省海洋知识竞赛(小学组)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 宝安区人民医院药品目录西药
- 岳阳楼记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