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家兔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1页
两种家兔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2页
两种家兔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3页
两种家兔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4页
两种家兔寄生虫病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兔饲养与管理 兔蛲虫病 该病是由兔栓尾线虫寄生于兔的盲肠、结肠和直肠等引起的消化道线虫病。栓尾线虫虫体呈 线状,雌雄异体,雄虫体长 35 毫米,粗 0.140.2 毫米,为线头状;雌虫长 812 毫米。 该病分布较广,感染较普遍,是家兔常见的线虫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一)临床症状 少量感染时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由于幼虫在盲肠膜隐窝内发育,并以粘膜为 食物,可引起肠粘膜损伤,有时发生溃疡和大肠炎症,表现为食欲降低,精神沉郁,被毛粗 乱,进行性消瘦,下痢,严重者死亡。患兔后肠疼痒,常将头弯回肛门部,拟以口啃咬肛门 解痒。大量感染后可在患兔的肛门外看到爬出的成虫,也可在排出的粪便中发现虫体。 (二)防治措施 (1)该病不需要中间宿主,而是通过病兔粪便污染环境后通过消化道感染,因此,要经常 清洗消毒笼具,并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2)定期普查,及时发现感染兔,并用药物 (盐酸左旋咪唑)驱虫。 (3)药物可选用盐酸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 56 毫克口服;丙 硫苯咪唑,每公斤体重 1020 毫克,一次口服;硫化二苯胺,以 2的比例拌料饲喂。 豆状囊尾蚴病 该病是由寄生于狗、狐、猫及其他食肉动物小肠内的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在 家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疾病。 (一)临床症状 少数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生长稍缓慢。大量感染时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被毛粗 糙无光泽,消瘦,腹胀,可视粘膜苍白,贫血,消化不良或紊乱,食欲减退,粪球小而硬, 严重者出现黄疸,精神萎靡,嗜睡少动,逐渐消瘦,后期有的发生腹泻,有的发生后肢瘫痪。 感染严重时,可引起急性死亡。 (二)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腹腔积液,肝脏表面、胃壁、肠道、腹壁等处的浆膜面附着数量不等的豆状囊尾 蚴,呈水泡样。肝表面和切面有黑红、黄白色条纹状病灶,病程较长者可转化为肝硬化。 (三)防治措施 (1)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兔场或周围养狗、猫等对兔场饲料和饮水的污染所造成。因此, 要严防狗、猫进入兔场、兔舍,特别防止狗、猫粪便污染饲草、饲料及饮水。严禁将豆状囊 尾蚴或带有豆状囊尾蚴的兔内脏喂狗、猫。 (2)可用吡喹酮,每公斤体重 25 毫克皮下注射, 每日 1 次,连用 5 天;或每公斤体重 35 毫克喂服,每日 1 次,连用 3 天;或每公斤体重 50 毫克,加适量液体石蜡,混合后肌肉注射,连用 2 天;或丙硫苯咪唑,按每公斤体重 15 毫 克内服,连用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