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_第1页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_第2页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_第3页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_第4页
中医护理学掌握要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悬壶济世 古代经典医学秘籍: 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时期 伤寒杂病论 开创了辩证施护的先河东汉末年张仲景,首创了猪胆汁 灌肠法 千金要方 唐代孙思邈首创细葱管导尿法,蜡疗法,热熨法 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 温热论 清代叶天土,提出温病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辩证论治与辩证施护的纲领 “麻醉术” 、 “五 禽戏” (虎、鹿、猿、熊、鸟) 三国时期华佗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阴阳之间的关系:1、对立制约 2、互根互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内,阴之使也” 3、消长平 衡冬至夏或夏至冬气候改变 4、相互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五行归类: 五行 脏 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无味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酸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苦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甘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辛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咸 PS:五脏共同生理特点:化生,贮藏精气 六腑(如上+三焦)生理特点:受盛,转化水谷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心:“君主之官” 、 “五脏六腑指大主”与脉、面、舌、喜、汗有关 生理功能:1、主血脉 2、藏神 肺:“华盖” “娇脏”与皮、毛、鼻、悲、涕有关 生理功能:1、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 脾:“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与肉、四肢、口、唇、思、涎有关 生理功能:1、主运化 2、主升清 3、主统血 肝:“刚脏”与筋、爪、目、怒、泪有关 生理功能:1、主疏泄 2、主藏血 肾:“先天之本”与骨(髓) 、发、耳及二阴、恐、唾有关 生理功能:1、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 胃:收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转化糟粕、主津 膀胱:贮尿和排尿 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生气之根”肾 “生气之源”脾胃 “生气之主”肺 气的运动(气机)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 气的分类:1、元气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调节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 2、宗气行呼吸,行气血 3、营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卫气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控腠理开阖、汗液排泄 气、血关系: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载气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感 五邪:风、寒、湿、燥、火内生 风邪开泄,伤阳;善变;主动;百病之长 寒邪伤阳;凝滞,主痛;收引 暑邪其性炎热;耗气伤津;多夹湿 湿邪阻滞机制,伤阳;黏滞;重浊,趋下,袭阴位 燥邪干涩,伤津;伤肺 火邪其性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致肿疡 :血瘀:刺痛,拒按。 气滞:胀痛,喜按。 望诊:1、排出物:色白、清稀者为虚证、寒症;色黄、稠浊者为实证、热证。 2、痰:脓血腥臭痰,为肺痈 3、呕吐物:秽浊酸臭,为热证;酸腐夹杂不化食物,为食积;清水痰涎,伴口渴不饮,苦腻胸闷,为痰饮;有鲜 血或紫暗有块,夹杂食物残渣,为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 4、舌:淡白舌为虚证、寒症;红舌为热证,鲜红少苔为阴虚火望,紫舌主热极、寒盛、淤血或酒精;青舌主阴寒 证、血虚证,为气血瘀滞。 5、舌苔: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腐苔”为食积、痰浊久积不化所致;“镜面舌”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之征; 白苔:主表证、寒症;黄苔:主里证、热证;苔黄而厚腻:为痰食阻滞;苔黄而燥:为热盛伤津;灰黑苔:热 极或寒盛。 问诊:听声音和嗅气味 气味:口气臭秽,多属胃热;口气酸馊:为食积肠胃;口气腐臭:多为牙疳或内痈;病室内尿骚味:水肿病晚期(病 重症候) ;烂苹果味:消渴病患者(病重症候) 血腥臭:失血症; 问二便:“五更泻”肾阳虚 小便清长量多虚寒 小便短赤热证 尿失禁肾虚或气虚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生活起居护理:、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环境适宜 避免过劳: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情志护理原则:、诚挚体贴,全面照顾 、因人施护,有的放矢 、乐观豁达,怡情养性 、避免刺激,稳定 情绪 情志护理方法:、以情胜情法 ()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 、移情解惑 法 、暗示法 、顺情从欲法 、情志导引法(气功疗法) 、药食法 :儿童多因恐、惊致病,成年人多因怒、思致病;老年人多因忧、悲、思致病 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饮食有节,适时定量 、合理膳食,不可偏嗜 、重视脾胃,注意卫生 、辩证施食, 相因相宜 食物的性味:寒性苦瓜、冬瓜、丝瓜、萝卜 热性狗肉、葱、姜、韭、蒜 温性糯米、羊肉、鲤鱼、桂圆、荔枝 凉性菠菜、白菜、海带、鸭 平性墨鱼、蚕蛹、香菇、黑木耳 食物的功效:降脂降压,防血管硬化紫菜、山楂、黑木耳、香菇、大蒜、洋葱、茶叶、芹菜、海蜇、蜜蜂 消炎的大蒜、菠菜根、冬瓜子、油菜、马齿苋 补血的当归、桂圆、红枣、桑葚、荔枝 补阴的枸杞、甲鱼、木耳 补阳的羊肉、胡桃、海参、虾 补脾胃饴糖、大枣、花生、莲子、山药 补气的山药、母鸡、人参、黄芪、扁豆、 脾胃系病症的饮食禁忌:以清淡、细软、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忌生冷、煎炸、硬固类及刺激性食物。胃酸过多者,忌食浓 茶、咖啡、巧克力、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应进食无渣流质,如生奶、米汤。 特殊忌口: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 甘草忌鲤鱼 薄荷忌鳖肉 茯苓忌食醋 鳖甲忌苋菜 服发汗药物后忌服醋及生冷食物 服补药后忌食浓茶和萝卜 皮肤病忌海腥发物 小儿麻痹忌食过度 病情观察的目的:、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 、及时发现 危重病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 、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 病情观察内容:、一般状况 、主要症状与体征 、舌象与脉象 、各种排泄物 、药物效果与反应 、情志变化 病后调护:、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适当的锻炼 、防止六邪复病 康复护理的对象:、残疾者 、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 、慢性患病者 、年老体弱者 中医康复护理的原则:体征气血阴阳,尽量促进形神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形神调养,动静结合:养心调养,以静为主;形体保养以动为主 各类疾病的康复护理: 心系病:患者舌尖红赤或舌体糜烂多为心火上炎,应给以清淡泻热的饮食,加强口腔护理 脾胃病:主要饮食调护,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肥甘厚腻及生冷刺激食物 肝胆病:以情志护理为主 肾系病:以保精为重点,指导患者多休息,少劳累,另外做好皮肤护理 气虚:是脏腑功能衰退引起的,以清心静养为主 气滞: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以倡导情志为主 血虚:以食疗为主,多服补血、滋阴、益气之品 中药性能:辛味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 如党参、熟地、甘草等 酸味收敛、固涩 如五味子、乌梅等 咸味软坚散结,泻下 如昆布、芒硝、海带等 药物的配伍:、相须:两药功效类似,合用可增强其功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枳实) 、相使:功效方面有某种共 性,一药主一药辅(黄芪配茯苓) 、相畏与相杀:一药的毒性能被另一药减低或消除(如生半夏畏生姜) 、相恶:一药能抑制另一药的性能如黄岑恶干姜) 方剂的组成:君、臣、佐、使 中医用药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中病即止的有:汗(药力较强的) 、吐、下、消 吐而不止的措施:服巴豆者冷粥解之 服藜芦者葱白汤解之 服稀涎散甘草、贯众汤解之 瓜蒂散麝 香.开水冲服解之 逍遥散:主治肝郁血瘀证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白虎汤:主治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功用清热生津 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证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 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证 功用补气健脾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四物汤:主治血虚血瘀证 功用补血、活血、调经 八珍汤:主治气血两虚证 功用益气补血 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证 功用滋补肝肾 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瘀,血腥不畅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百合固金汤滋阴润燥剂 五苓散利水渗湿剂 八正散清热祛湿剂 给药时间:健胃药、制酸药饭前小时 消导药、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饭后小时 安神药睡前半小时 滋补药空腹 驱虫药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 平喘药哮喘发作前小时 治疟药发作前小时 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立即终止接触及服用有毒药物 、迅速清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 、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利尿、透析、应用解毒剂) 、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 病情变化 、对症 护理 、一般护理 、加强卫生宣教,预防中草药中毒 :洗胃时注意:毒物性质未明者,选用清水、生理盐水或绿豆汤等;根据毒物性质选用相对应的洗胃液,采取头低左侧卧位,每次 灌入,反复冲洗,直到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洗胃后,可适当服用牛奶、蛋清、米汤等保 护胃黏膜。适用于催吐无效,服毒物小时以内的患者。但消化道溃疡出血及因服用腐蚀性药物引起食道、 胃、肠损伤者,应禁用洗胃法。 腧穴的作用:、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骨度”折量定位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脏腑病症: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 尺泽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内关定位:腕横纹上村,掌长肌腱与桡侧挽屈肌腱之间 涌泉定位:足底(去趾前 1/3 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 百会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7 寸 足三里定位:犊鼻穴下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三阴交定位:内踝高点上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双手进针法包括:、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肌肉浅薄部位) 、舒张进针法(皮肤松弛或有 皱纹部位) 针感:针刺部位会产生酸、胀、重、麻;操作者针下有沉紧感 补发:进针慢而浅,顺经而刺,多用于虚证 泻法:进针快而深,逆经而刺,多用于实证 针刺意外的护理:、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患者平卧,松开衣带,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晕厥者,用 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弯针:切记不可用力捻转提插,应顺着针弯曲的方向将针慢慢退出,若患者体位改变, 则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血肿:由于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 血管所致,若微量皮下出血而出现小块青紫是,一般不作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 大而且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作热敷,促使淤血消散吸收。、大出血:由于腧穴定位不准确, 刺入较大动脉导致,应立即用纱布消毒出血部位,同时报告一声进行抢救,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输液, 输血。 针刺注意事项:、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是不宜立即进行针刺,体弱者不宜用强刺激。孕妇、妇女行经期尽量 不采用针刺法。、针刺时尽量取卧位,针刺后立即改好衣被,以防感冒。、针刺时严格按无菌技术进行操 作,一个穴位使用一枚针,防止交叉感染。、针刺时应避开皮肤瘢痕、感染、溃疡、肿瘤部位,有自发出血 倾向者不宜针刺。、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以及眼区、项部、脊椎部得腧穴应严格掌握进 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进针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全身状态有无不良反应。 如发生晕针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内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