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财务报告分析_第1页
中国银行财务报告分析_第2页
中国银行财务报告分析_第3页
中国银行财务报告分析_第4页
中国银行财务报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分析报告 - 1 - 一、中国银行的基本情况 法定中文名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英文名称:Bank Of China Limited 股票上市交易所:上海证劵交易所 上市日期:2006 年 7 月 5 日 股票简称:中国银行 英文简称:Bank Of China 股票代码:601988 注册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 1 号 二、存贷款分析 注:报告中出现的数据没有特殊注明的,均以百万元人民币为单位。 (一)总体分析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存款总额 4,665,769 4,966,658 5,913,057 贷款总额 2,850,561 3,296,146 4,910,358 存贷比 1.64 1.51 1.02 分析各年的变化趋势。 2008 年 2009 年 存款总额比上年增长 0.064 0.191 贷款总额比上年增长 0.156 0.490 存贷比 比上年增长 -0.13 -0.49 从上表中可知,中国银行在 07,08,09 三年中存贷款总额均在逐年增加, 并且增长幅度也在逐年提高;而存贷比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下降。 (二)存款分析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活期存款 单位活期存款 1,174,722 1,375,251 1,948,036 个人活期存款 810,720 901,188 1,194,533 小计 1,985,422 2,276,439 3,242,569 定期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 694,995 786,896 1,125,487 个人定期存款 1,985,352 1,822,323 1,545,001 小计 2,680,347 2,690,219 2,670,488 - 2 - 分析存款总额中,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各自的比重,并进一步分析单位存 款和个人存款的比重,得出结论。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活期存款比重 0.426 0.458 0.548 单位活期存款比重 0.252 0.277 0.329 个人活期存款比重 0.174 0.181 0129 定期存款比重 0.574 0,542 0.472 单位定期存款比重 0.149 0158 0.190 个人定期存款比重 0.425 0.384 0.282 单位的活期存款比重比个人活期存款比重多,而单位的定期存款比重比个 人定期存款比重少。 (三)贷款分析 1贷款按行业分布(比例最大的前五个行业) 列表,进而分析哪些行业占比较大。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制造业 738,121 25.3 1,059,185 21.57% 778,219 23.61% 商业及服务业 602,103 20.7 725,227 14.77% 410,830 12.46% 运输业及物流业 404,873 13.9 489,527 9.97% 318,328 9.66% 房地产业 303,984 10.4 366,630 7.47% 271,484 8.2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30,156 7.9 353,284 7.19% 310,806 9.43% 由上表可知,制造业和商业及服务业占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该行结合国 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行业信贷政策指导,积极支持能源、 交通等重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稳健发展房地产行业贷款,有选择地支 持现代制造业、物流业、新型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中的优势企业,深入实施“绿 色信贷”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 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投放,行业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2贷款按发放对象分布(个人、企业) 列表,进而分析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的比重。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企业贷款和垫款 29,150 89.73% 77,753 88.16% 64,510 86.48% 个人贷款 7,521 20.27% 10,446 11.84% 10,083 13.52% 合计 36,371 100% 88,199 100.00% 74,593 100.00%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分析报告 - 3 - 由上表可知,企业贷款的比重要远远高于个人贷款的比重。 3贷款按担保方式分布 列表,进而分析哪类贷款占比较大。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信用贷款 799,174 30.75% 801,174 28.06% 1,224,358 27.77% 保证贷款 636,476 27.03% 767,553 26.89% 1,162,125 26.36% 附担保物贷款 其中:抵押贷款 832,768 33.05% 946,221 33.15% 1,413,995 32.08% 质押贷款 330,156 10.97% 339,845 11.90% 607,773 13.79% 由上表可见,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占比较大。 4贷款按风险程度分布(五级分类制)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正常 2,616,768 3,048,668 4,696,573 关注 144,991 159,988 139,067 不良贷款 88,802 87,490 74,718 次级 35,105 39,411 35,858 可疑 40,897 35,212 26,148 损失 12,800 12,867 12,712 贷款总额 2,850,561 3,296,146 4,910,358 不良贷款率 3.12% 2.65% 1.52% 由上表可知:正常类贷款逐年增加;关注类先升后降;次级类先升后降; 可疑类逐年下降;损失类先升后降;不良贷款逐年减少。 不良贷款率逐年降低。所谓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是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 已收不回的贷款,而不良贷款过多不利于银行健康的持续发展。由上表可知, 不良贷款率的降低说明了,中国银行已经采取了即使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 着手减少不良贷款,提高其不良贷款“免疫能力” 。 5逾期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及占贷款总额的比例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贷款总额 2,850,561 3,296,146 4,910,358 逾期贷款 96,601 97,930 77,271 逾期贷款占总贷款比例 0.034 0030 0016 非应计贷款 2,753,960 3,198,216 4,833,087 非应计贷款占总贷款比例 0.966 0.070 0.984 由上表知:贷款总额逐年增加;逾期贷款先升后降;逾期贷款占总贷款比 例逐年降低;非应计贷款逐年增加;非应计贷款占总贷款比例先降后升。因为 国民经济的增长,贷款的需求量增加。 - 4 - 三、主要金融资产的分析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24,665 87,814 61,897 衍生金融资产 45,839 58,565 12,512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74,265 248,348 148,884 发放贷款和垫款 2,754,493 2,751,482 4,297,885 其中:占资产总额的比例 45.94% 39.56% 49.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82,995 752,602 622,307 持有至到期投资 446,647 365,838 744,693 合计占资产总额的比例 70.53% 61.18% 66.57% 由上表可知,金融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每年都超过 60%,占了很重要的 比重。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时采用的计 量属性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衍生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时采用的计量属性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时采用的计量属性为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发放贷款和垫款在后续计量时采用的计量属性为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时采用的计量属性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后续计量时采用的计量属性为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四、利润表主要项目的分析 (一)利息净收入 1利息收入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利息收入总额 216,148 257,953 261,424 其中: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7,143 12,309 1,022,719 金融企业往来 7,959 32,096 24,476 发放贷款和垫款 135,948 178,452 176,452 由上表可知,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金融企业往来,发 放贷款和垫款,并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分析报告 - 5 - 2利息支出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利息支出总额 82,534 113,807 102,543 其中:金融企业往来 4,577 14,428 11,170 吸收存款 65,869 93,470 88,025 应付债券 2,912 3,132 76,798 由上表可知,利息支出主要来源于金融企业往来,吸收存款,应付债券, 并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二)手续费净收入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28,073 34,951 39,119 其中:结算手续费收入 4,044 7,061 6,805 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 7,122 4,288 5,348 信用卡手续费收入 2,649 3,421 4,591 咨询顾问费收入 672 2,480 4,359 账户管理费收入 1,023 1,081 938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1,092 1,136 1,437 其中:代理业务手续费支出 7,122 4,288 5,348 银行卡支出 2,649 3,421 4,591 (三)业务及管理费 列出有哪些费用?比重较大的费用有哪些?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控制? 一、列出的费用有: (一)员工费用: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退休福利,社会 保险费, (其中包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金缴费,失业 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 育经费,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 (二) 、业务费用 (三) 、折旧和摊销 二、比较重大的费用有: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折旧和摊 销 三、费用的控制措施有: 1、设立明确的工资等级制度和公平的薪资奖惩制度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3、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 6 - 五、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风险管理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或不愿意履行偿债义务而产生的风险。 该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贸易融资和资金业务。 2009 年,该行坚持集中管理原则,继续实施信贷审批、信用评级和风险分 类的集中化管理。在加快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坚持信贷审批的原则和标准不 放松,保证新增信贷资产质量。公司金融业务方面,该行密切跟进宏观经济形 势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及时明确风险偏好和行业投向,主动调整客户和 产品政策,扩大行业指导范围。个人金融业务方面,该行继续健全个人信贷风 险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加强对个人中高端客户信贷的差 异化管理,促进中高端客户资产业务的发展。 (二)市场风险 该行承担由于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 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市场风险。 2009 年,国际国内金融市场震荡,金融机构面临较大市场风险。为此,该 行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加强集团市场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对集团交易和投资 业务市场风险统一监控,进一步加强集团债券投资业务的统一管理,并逐步提 高集团交易和投资业务监控频率和信息报告质量。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该行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取得资金来偿还债 务或者满足资产增长需求的风险。 2009 年,该行改进了流动性压力测试方案,区分自身危机和市场危机两种 独立假设情景,分析压力情景下的现金流缺口和最短生存期,制定了应对措施, 确保本行具有压力情况下的支付能力;根据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变化,适时修 订了中国银行集团流动性管理应急预案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 组合指引 ;提高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完善头寸预报准确度的计量与 考核,控制资金大幅波动对流动性的冲击。 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2009 年,该行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 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 “保增长、保稳定” 、抗灾救灾、扶贫 帮困、支持艺术体育科技事业发展、帮助青年创业就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 经济研究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分析报告 - 7 -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适当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加大对实 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年新增贷款1.61 万亿元人民币,增幅48.97%。强化 海内外一体化服务网络,发挥多业并举优势,积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业 务,全年完成国际结算量1.43 万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为小企业量 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小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29.91,满足小企业 的融资需求。 坚持参与抗灾救灾和扶贫帮困事业。开办“爱心存款”业务,募集善款 1,000 万元人民币,为四川地震灾区青川县金子山乡修建可抵抗八级地震的现 代化爱心小学,让因地震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通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向台湾 “莫拉克”台风灾区捐款500 万元人民币,与台湾同胞携手同心,共克时艰; 捐资为西藏贫困牧区修建机动车修理部,切实解决牧区藏民农牧机车维修问题, 为藏民增产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继续支持艺术体育科技事业发展。与国家大剧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北京 50 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