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古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 在我们日常的古诗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不能忽视, 那就是孩子们其实对古诗不是很感兴趣,一是因为古诗中 语言太精练,孩子们读不懂,二是因为古诗文离我们太遥 远,而且里面的景物、事物和我们的生活实际并不贴近, 所以,孩子们接受的主观意识不强。那么,在课堂中,我 们不能只要求学生把每节课的几十个字背下来即可,而是 要让孩子们走进传统经典,感受其魅力,那么如何能把孩 子们带到经典中,主动的去探求知识呢?在日常的古诗文 教学中,我反复学习,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发现,孩子 们对诗歌写的什么内容,其实并不感兴趣,反而对诗歌的 生平、经历等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抓住了孩子们这方面 的喜好,每节课正课之前,我都会为孩子们讲一个与诗歌、 作者有关的古诗,或者干脆就把诗歌一古诗的形式呈现。 如我在五言律诗野望的讲解中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一、抄写古诗,标准字音。 二、标出平仄,反复朗读。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注意语调变化。 四、整体感受,请你根据“时间、地点、景色、事件、 心情”等几个方面把整首诗串联成一个小故事。 五、整体分析。 六、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七、背诵古诗。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充满了兴趣,很快,孩子们了 解了诗歌的内容,情境,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歌的 内容。更神奇的是,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直接把诗歌的 内容背诵下来了。 细细回想,其实每一首诗都有它的写作背景,情境, 真正能被孩子接受的,其实是诗歌所蕴含的知识背景,而 文字,只是把孩子们引向那个时代、那个情境的一个载体, 在让孩子们熟悉语言风格的前提,文化的教育其实才是孩 子更大的渴求。 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古诗是很难上的,短短的几句诗 要深入的挖掘、拓展开来,让学生去体会、感悟,实在是 太难了。平时也很少听到古诗这样的公开课,只知道在新 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 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新课程下的古诗课堂,不提倡原本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要 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感悟,达到一种无痕的教 学效果。说归说,可做起来实在是难。 在一次研讨课上,原本想选篇阅读课文上,可是想既 然古诗是我一直很困惑怎么去教学的一种文体,不如就选 古诗吧,这样也是一次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各位老 师在听了我的课后,对一些方面做了一定的肯定,让我从 理论到了实践,对古诗教学也有了一定的目标。特别是大 家指出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知道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为自己 的教学服务。在课堂开始导入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时,我是以图片的形式导入,继而介绍古诗的作者以及写 作的背景。这首诗主要就是让学生感悟诗人独自一人在他 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从而体会王维思念自己家乡的亲 人的思想感情。在导入时,虽然我介绍了重阳节是个万家 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要聚在一起登高、喝菊花酒、赏菊、 佩带茱萸等。但在这个方面我是一笔带过,如果我能以图 片或其他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这样一种场景,那么就会在 不知不觉中为下面的教学做了一个铺垫,也让学生更好的 领悟到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其次,对诗歌的理解上,学生一直停留在浅层次,而 我没有适当的去引导他们向深层次挖掘,从而使学生没有 完全的理解诗意,读的效果也就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 从知背景,知试题,知诗意等,我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 我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心中的需求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 对于诗中“独” 、 “异” 、 “倍” 、 “遥” 、 “少一人”等一些重 点字词,孩子们都能够大体的理解。但就如老师们提出的 那样, “遥”到底是有多“遥”?这时候,可以通过地图让 学生体会到遥的距离,从而更好的感知王维在离家几年的 时间中的那份孤独和寂寞。 “少一人”少的到底是谁?如果 你是作者的亲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都可以 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也初步知道了在教学古诗时的一 些技巧。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 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让学生知 道古诗的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 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我想“熟 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吧。还有对于我们这 样的青年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 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路还很长,我们应该在走的 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成长。 古代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有遗产,是伟大中华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文言文已经 退出了当下的交际舞台,但作为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一部分, 它永远不会过时,并且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发扬,这 不但是祖宗智慧与心血的继承,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它们的 学习,研究,与解读去构建今日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 可以说,它们是进行这一工程的根基,是任何的引进与借 鉴所不能替代的。正基于此,新修订的中学教学大纲都把 提出了要加大古诗文的比重,但是,笔者看到,目前的古 诗文教育质量并没有随着其内容比重的增加而相应提升, 相反,中学的古诗文教育还几乎停留在数年前的水平,学 生头疼,老师讨厌,结果并不能使学生对其很好的理解, 欣赏,更谈不上具体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将从产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入手,并进而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希望与学 界同仁共同切磋。 一、思想上仍存在着对古诗文认识的误区。这个问题 可以从两反面来讲,一是对其历史定位的错误判断;二是 从此判断出发导致的对其重要性的轻视。 我们先看前者,其实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渊源有自。自 从*片战争以后,闭关自大的中国人突然赤裸裸的暴露于世 界面前,原来“天朝上国”的美梦被洋人的洋枪大炮轰了 个粉碎,固有的一些骄傲自大的情绪渐渐变成了深刻的自 卑,这种自卑进而引发了对古老传统的严厉拷问,无论政 治制度,文化思想无不在拷问之列。这种拷问本来无可厚 非,因为没有拷问就谈不上进步,进步总是在深刻的反思 与拷问中产生的。但如果当这种拷问变成了一种极端的崇 拜与自我贬低时,那它的进步性就要大打折扣了。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大都经受过欧风美雨的洗礼,从变革旧 有制度,向西方文明学习的目的出发,他们对传统中国的 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尖锐的批判,作为古文明载体的 文言文和古诗词当然也在批判之列,不可否认这种批判是 文化现代化所必需的阶段。但是,不可否认,当时的批判 确有过火之处,比如有些人主张读书不必读古书,里面全 是糟粕;还有的甚至主张以拼音字母代替汉字。不过,如 果我们联系当时的实际来看,那这种做法还是事出有因的, 因为当时以林纾为代表的“古文派”是极力反对推行白话 的,斗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以上那种种种近日看 来过火的理论和口号就可以理解了。并且,随着白话文取 得彻底的胜利,新文化的干将们大都开始向中国古文化的 回归,如鲁迅给青年开的书目里就有很多的古代典籍,而 有些人更是以研究古代文学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可见, 他们心里对古老文化的定位是很高的,也正是在这种文化 的滋养下,他们才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着作。 但是,现在有些人却往往昧于这种现实,而是承继了 那种对古老文化轻视的态度,不仅有些家长这样,有些老 师也是如此。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定位仍然很低,而为其一 部分的古诗文也是因此遭殃, 再看后者,从这种错误判断出发,他们把古诗文看做 无足轻重,甚至只是单纯的应付考试才讲它们。而相反, 与时下形式似乎更紧密地外语等则成为紧俏科目。事实上, 古代诗文的讲解除了应付考试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就是要打开一个通往古代文明的窗,因为众所周知,我国 的各种典籍大都是用文言文写作的,若果没有一些古诗文 知识,是很难找到通往这个美丽殿堂的入口的,并且,目 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它的一个 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如何具有民族 特色,单纯的靠引进一些外国的理论么,显然是不行的, 绵绵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才是我们的文化之根,脱离了它, 任何构建特色文化的努力终将是空中楼阁,所建立的文化 不过是外国文化的翻版与嫁接。 除此外,还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通过古诗文教学,培 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家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因 为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等形成的阶段,如果 一开始就没有做好这个工作,过度轻视古诗文教育,将导 致学生对自我国度古老文明的轻视,而转而依恋日益泛滥 的外国文明,这里面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我们这代人,大都没有受过较为严格的国学训练,一 些理论大都是从一些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临时“拾来”的, 所掌握的大都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给学生讲课时也大 都照本宣科,解释几个字词,翻译一遍大意即可。这样一 来,中国古诗文中特有的意境美,起承转合的匠心独运, 遣词造句的不落窠臼,都荡然无存,试问学生如何会喜欢 这样的学习方式。 中国古诗文是一个结构严密,有着严格规定和宽泛范 畴的系统。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受过较为严格的古文献 学,目录学,文字学,历史学,音韵学等的训练,至少应 该对它们有相当的了解,给学生讲解的时候能由点到面, 作出较为准确生动的讲解。比如,对于一首诗,必须能讲 解出其特有的意境美,和汉字因平仄不同而造成的音节错 落美等,努力培养出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变被动接 受为主动接近。 一、 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定时请大学中学有专长的 教授学者授课,培养中学老师较强的业务素质。 这个问题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但是, 由于我们需要的不是去搞专门的研究,所以掌握起来应该 不会有太大困难,只要假以时日,大家都能有一个质的飞 跃。 二、 招聘教师时,不应该只令其讲解几篇现代白话文, 而应该将古诗文试讲纳入评选机制,其实,几篇白话文, 不能反映教师水平的高低,因为,各样的文学史,理论研 究着作是他们用之不尽的“课堂渊源” ,而古诗文的讲解才 真能表现出其业务素质,因为它不是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力站电力系统设计方案
- 高纯辛醇生产线项目技术方案
- 郑州中考素描考试题目及答案
- 原画城堡建筑塑造方案设计
- 离婚后财产分割及子女教育费用调整补充协议
- 离婚协议书:房产分割及租金收益分配协议
- 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的法律地位研究
-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 离婚时共同人寿保险权益分割与责任转移协议
- 离婚财产分割及补偿协议书范本
- 快递分拣人力承包协议书
- 医疗损害责任界定-洞察及研究
- 浙江省G12名校协作体2025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卷
- 人民防空防护设备管理办法
- 2025年海南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空间机器人学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筠连王点科技有限公司3万吨-年复合导电浆料配套10吨-年碳纳米管粉体项目环评报告
- 2025年江苏省档案职称考试(新时代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基于西门子PLC的声控喷泉系统设计
- 2025年全国“质量月”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