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明白人生系列八讲之三_第1页
3明白人生系列八讲之三_第2页
3明白人生系列八讲之三_第3页
3明白人生系列八讲之三_第4页
3明白人生系列八讲之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家长应该明白 1、为什麽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物资丰富,而人文素质下降,道德风尚滑坡? 2、为什麽教育投资越来越大,学校越办越多,人们的平均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而 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却越来越低? 3、为什麽统一的教材、同一个学校、同样的教师,而教出来的学生却千姿百态? 二、三个问题一个答案 三、家庭的地位与宗旨 四、家庭的本质 家庭本质 夫妻结缘成核心,夫妇相依情为根,养老育幼尽天职,家和业兴满园春。 五、家庭的社会职责 1、承担一切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 2、建设和谐的生活环境; 3、保证所有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4、对上孝敬赡养老人; 5、对下生儿育女培养后代: 六、家长的标准及责任 1、应该牢记家庭必须承担的五项职责;2、必须搞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3、一定要知道为谁而生存;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5、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 6、当好第一任言传身教的老师。 以上问题的答案就是:作为育人基础工程的道德教育,没有得到 社会的真正重视,更没有认真地落到实处!而完成这项基础工程的主 要阵地,就是家庭! 家庭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单元;家庭的和睦是社会稳 定的基础;家庭是社会育人工程的原料基地,是人才育苗培根的苗圃, 是进行少儿道德启蒙教育,最基础、最关键的第一责任单位。 家庭的本质: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单元。家庭的和睦是社会稳 定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误入道德滑坡,物欲横流的末法时代,性欲 兽化,爱情低俗,造成家庭观念普遍淡漠,所以家庭分化和稳定率下 降已成为东西方社会共有的通病。为了尽量挽救这个令人可怕的混乱 局面,笔者提出家庭实质这个问题,是想提醒世人,无论从哪个角度 上讲,都应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家庭问题。 在笔者看来,家庭就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以互相关爱相依为命 的共同生活为内容,对上养老,对下育小的最小社会生活单元。这个 单元的三大支柱就是:夫妻相爱、对上养老、对下育小,三者皆备就 是和谐美满的家庭;三者有两条半,稳而不平;三条有二,虽立不稳; 三条有一,多数是爱情专一的孤独夫妻,实际不是一个真正的家庭。 用这个观念看待家庭,每个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会更加理智地对待和慎 重地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家庭问题。只有这样,家庭才会幸福美满,社 会才会和谐安宁。 家长的标准: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道为谁而生存。所 以有的人把自己看成只属于自己,上不顾老,下不顾小,于是才有各 种各样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其中包括那些玩世不恭、厌世轻生、 甚至违法犯罪的人。如果一个人随时都能想到自己是父母的再生和延 续,要为他们负责,替他们着想,贯彻他们的意志,他就不可能不孝 顺;如果每时每刻都想着为自己的后人铺路架桥打天下,他就不可能 不努力做事,认真做人,更不可能轻生、犯罪,甚至不要后代;其实 只要人们都能想着对上对下认真负责,其行为就必然会是可认认真真 地为社会、为国家和民族负责。客观上也就自然而然地有益于社会了。 学员心得 第三讲 亲子教育必知 白话真言 白话真言 学员心得 七、家长如何言传身教 (1)要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子、母子之间的关系。 父子心态 人的心态随龄动,家庭成员理相同, 父母年迈以童待,儿女长大似亲朋。 (2) 、家长对孩子必须谨言慎行注意后果。 言行后果 理解缩短距离,关爱产生亲和, 埋怨就是排斥,妒忌等于自缚, 宽容方能吸纳,计较实为消磨, 尊重培养诚信,行善胜于念佛。 (3) 、强化诚信观念,教子不用谎言。 扩大思虑半径,凡事以身示范。 父子心态:本文所说的父子心态,同样适用于父女、母子、母女之间,总 的可以理解为老一代与下一代的关系。由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见所闻的变化, 心态和观念都在变,所以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和心态也必须调整。其中尤为突出的是 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关系,因为这是一种接触最频繁、最直接、时间最长、空 间最广的关系。如果认识不到位,调整不及时、不适当,必然影响家庭气氛和亲情 关系。在笔者看来,当儿女的对待年迈的老人,除了必须牢记他们的养育之恩、承 认他们具有经多见广、思虑周全之德,一定要尊重他们之外,同时又要理解他们随 着年岁渐大,接触外事少,反应迟缓、记忆减退,但自尊心渐强、感情易冲动的童 化现象,所以要对老人以童心相待,讲究策略,以顺为要,不与计较。而当父母的 对子女,则应该看到他们随着年龄增长,见识渐广,接受新事物快,情感日渐复杂 的自然趋向,所以在关爱的同时,要尊重,要理解,要像对待客人一样,以礼相待。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有利沟通,也才能和谐相处。 言行后果:人与人交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往往由于心态不 同,语言方式不同,而产生的结果截然不同。如某人犯了某个错误,作为他周围的 人,如果采取理解、原谅的态度,彼此距离马上可以拉近;而如果埋怨,就很容易 疏远;再如某人有了成绩或得了什么喜事,你去祝贺,表示关爱和尊重,自然会产 生亲和力,增进诚信关系;反之妒忌别人的好事或对别人不愉快的事幸灾乐祸,必 然产生敌对情绪,逐步走向自我孤立凡此种种,无须赘述,关键在于心态要端 正。只有一心向善,多行善事,方得善报。 诚信互依 以诚换信信换诚,良性循环益无穷,诚不得信诚变虚,信不得诚用不行。 在社风低下,道德滑坡的时代,越是信誉危机,人们就越呼唤诚信,但是人们 却往往对“诚”和“信”的互依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每个人总希望别人对他 要信任,要诚实,而很少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待人和首先要相信别人。只有待人 以诚,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也只有相信别人,才能换取对方的诚实和信赖。只有 全社会的多数人都首先相信别人,以诚待人,社会上信任危机才能逐渐消失。否则, 人人都以怀疑的心态和目光去要求别人诚信,而自己却总不开诚布公,诚信就永远 难以建立。 思虑半径 凡人天天有思虑,思虑无非酌利弊,思虑半径有大小,大小取决人心地, 常人心中有亲友,小人逢事唯虑己,善者怀众多慈悲,伟人决策思民利。 正常成年人身高不过五六尺,体重不过一二百,但人的心胸大小却绝非几倍几 十倍之差。笔者观察分析认为,人的心胸大小,其实是个利害思虑半径问题。有的 人一事当头,心目中只有自己,甚至连父母妻子都全然不顾,这是典型的极端个人 主义者;常人一般处事顾及亲友;只有心目中经常想着身边众人的利害,凡事总替 别人着想的人,才是善良的好人,才是配受人尊敬,可以管人的人。而国家领导人 和高层决策者,只有他心目中时刻想着普天下广大民众的利益,他才是真正的伟人。 明白人生系列八讲明白人生系列八讲明白人生系列八讲 之三之三之三 第 3 页 白话真言 学员心得 八、育才抓住五大关键 (一) 、13 岁发育关激发感官,完善六入; (二) 、25 岁开智关鼓励记忆,促进思维; (三) 、37 岁养习关诱导自理,八字真言; (八字即:勤劳善良诚实 好学) (四) 、515 岁育德关培育八德,树立理想; (五) 、1218 岁定向关确定志向,规划人生。 第一关是 13 岁发育关,这是儿童肢体和五官功能迅速发育和 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除了注重营养确保其肢体健康发育之外, 一定要注意其“耳、眼、鼻、舌、身” ,即“听、看、嗅、味、触”五大 感官功能的发育。尤其是视力、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开发和防偏、避 障特别重要。例如视力开发,除了让孩子逐步辨认颜色之外,一定要注 意预防斜视和近视;听力开发,一方面要让孩子由简单到复杂多听优美 音乐,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噪音和高分贝音量给孩子听力造成的伤害;说 到语言的开发,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发音准确,千万不要让孩子经常同有 语言障碍的人打交道,更不要重复孩子不准确、不文明的语言。 第二关是 2-5 岁开智关,所谓开智就是对儿童记忆力和理解力 的开发。用鼓励和促使其回忆往事、汇报户外活动和异地见闻的方法, 启发记忆和思考,同时又通过让其学说往事、讲故事等提高其语言表达 能力,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火车 头,思维是语言的发源地。 第三关是 3-7 岁养习关,也就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阶段。孩 子生活习惯,尤其是勤与懒、脏与净、懂不懂礼貌,主要是在这个阶段 形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个时段,主要用“勤劳、善良、诚实、好 学”这四句话八个字教育孩子。一定要鼓励其尽量尽早地学会生活自理, 学会主动帮大人干零活,学会讲卫生,学会置物有序,动物归原,学会 尊老爱幼,学会不懂就问,不讲谎话。如此,久而久之,习常成性,受 用终生。 第四关 5-15 岁育德关。这个时段是家长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树立 正确的是非观念,明确八德内容,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远大理想的关键时 段。 第五关 12-18 岁定向关。这个时期是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和个性、 爱好与特长的逐渐明朗,而陆续确定终生志向和制定发展规划的时段。 在这期间,家长必须细心关注孩子的爱好和特长,既要有意识地鼓励和 引导其爱好与特长的确立,又不要以个人意志代替,甚至强迫孩子确立 自己不爱好的志向。一定要让孩子注意扬长避短,规划人生。 白话真言 学员心得 九、教子走出八大误区 1、关爱违道:过早竖抱,程序颠倒,帮助翻身,不爬就跑; 2、过度关照:跌倒就扶,吃穿全包,洗刷全管,营养过好; 3、超前教育:育才心切,识字过早,强训技艺,灵锐难保; 4、限制涉交:访友不带,来客不见,交友限制,切断智源; 5、信赖自直:溺爱护短,少小失管,积习成性,再改已晚; 6、亲友断道:亲友不睦,对儿妄谈,疏远亲友,伤害情缘; 7、忽略传承:不讲家史,不叙血缘,亲情淡薄,祖誉失传; 8、后续失教:早期开发,紧催猛灌,后期缺养,育才中断。 误区一关爱违道和误区二过度关照,主要是告诉家长在孩子早期发 育成长阶段,一定要让他(她)们自然发育,其中包括躯体发育和智力 发育。千万不要犯拔苗助长的错误。必须懂得孩子的肢体发育和形体动 作,是直接同思维程序与能力的发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孩子拔苗助 长也容易破坏他(她)的正常发育。例如,孩子竖抱过早,即在孩子的 颈椎尚未钙化之前,也就是孩子还不会自主自动地扭头、抬头的情况下, 大人过早地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又不注意保护头和颈部,时日无需久, 次数不用多,几日几次就足以伤害婴幼儿的颈椎发育,给孩子留下终生 难愈的损伤。再如,孩子四肢发育尚不硬朗,没有学会翻身,就让他 (她)学坐,没有学会爬,就让他(她)学站,没有学会站稳,就让其 学走,走得还不稳健,就逗引其快跑。这一切不恰当的做法,不仅影响 孩子肌体的正常发育,造成肌体弯曲变型,更重要的是影响其思维逻辑 和程序的形成。很多思维不健全、思维结构不完善的中轻年人,都有一 段不自然的幼儿成长史。又如很多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的成年人,还 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无一不是家长过度关照,生活全包造成的。至于幼 小肥胖、饮食偏爱、习性怪癖等,就更是与家长盲目溺爱分不开的。 误区三和四,关键是家长应该懂得知识的递进性和精神营养、信息、 感情积累的均衡性和渐进性,要懂得并在实践中自觉而又适度运用就行。 误区五和六,分别告诫家长一方面要防止溺爱护短,另一方面是一 定要防止因自恃、近视、传承矛盾而割断情缘。 误区七和八是最能体现家长修养和境界的两条。当今社会之所以出 现那么多不尽人意的怪现象,就是因为忽略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造成的。 而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家史亲情教育。一个没有家族荣誉感 的人,怎么会有民族自豪感?一个连亲情都不讲、都不顾的人,怎么会 爱家爱国呢?至于说到后续失教,是对早期开发和后续再教育而言的, 是讲要注意精神营养和知识补充与更新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它和饮食物 质营养一样,既不能“暴饮暴食” ,也不能中途“断炊” ,否则必然影响 正常发育。 明白人生系列八讲明白人生系列八讲明白人生系列八讲 之三之三之三 第 5 页 白话真言 学员心得 十、德育培根 家倡大和 少儿德育是培根工程。 每个家庭的家长就是道德建设的设计师; 少儿的父母就是第一任建筑师; 每个家庭成员都担负着不同的施工员角色都是少儿处世为人的启蒙老师。 正是由于这一社会现象的存在,所以纵观古今中外,才有许多“将帅出一门” , “犯罪一家人”的典型案例。 因此可以说:家庭教人如何做人,社会教人如何做事。 1、何为“大和”? 2、为何“家倡大和”? 3、如何“家倡大和”? 家庭教人如何做人,社会教人如何做事。一个人一生下来,首 先通过听、看、想进行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都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 人类作为有灵性、有传承意识的高等动物,其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和先 入为主的认识规律,都注定孩子总认为父母的行为是正确的,都是为自 己好。所以家长的处世之道和说教,对少儿往往起着刻骨铸魂的作用。 因此,一个人到进入社会时,其生活习性和是非观念已经基本形成,根 子是正是斜,已经基本定型,而且年龄越大,接受新的是非观念就越难。 这就是笔者特别强调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的主要根据。正是基于这一点, 笔者曾发出过“德育培根,家倡大和”的呼吁。 所谓大和,就是大家庭,和睦的家庭。这里的“大” “和”既是相对 而言,又是相依而生。所谓相对而言,既没有规模限制,也没有辈份要 求,只是在可能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规模大一点,辈份多一点。 能够做到四世、五世同堂,十几人、几十人同居,实在可贵而又难得。 所谓相依而生,即不大无须和,不和难求大。自古以来,之所以“大户 人家”格外令人高看,绝非单凭权贵,而是因为大家庭出来的人,一般 都比较通情达理。 笔者呼吁尽多地发展和睦的大家庭,是因为只有大的家庭,才是合 格的“培根”园地;只有大家庭几代人生活在一起,才有正常的人际关 系,才有尊老爱幼的言行,才能使孩子们从小看到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互 相关爱,互相尊重;只有大家庭才有真诚的互相监督,才能培养孩子自 觉维护家庭秩序和利益的意识,使其走向社会,才懂得什么叫整体利益, 什么叫象爱家一样爱集体、爱事业。试想这一切是小两口领着独生子女 生活,能够营造得出来的吗?!至于小家庭遍地丛生,多占房,多用电, 资源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