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1页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2页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3页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4页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概 述 一、 规划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 的时间和频率在逐步上升,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对改善交通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92 年,贵州省以国家 “五 纵 七横 ”国道主干 线规划为基础,编 制了贵州省干线公路 网规划,确定全省骨架公路布局方案为“ 两纵一横四联线” 。 六盘水市同时编制了“ 两横一纵三条出境 线” 的干线公路网规 划。2000 年 4 月,为贯彻党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省交 通厅将骨架路网调整为“两纵两横四联线 ”,增加的一条横线 是国道 326 线。2001 年 12 月,交通部根据我国公路建设的实 际情况,编制了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路网由 13 条纵向 线路和 15 条横向线路组成(简称“十三 纵十五横),总规模 81000 公里。规划经过我省的国家重点公路有 3 条横向线和 1 条纵向线路,分别是泉州至毕节、厦门至昆明、汕头至昆明、 包头至友谊关。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对交通 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 求,交通部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交通发展目标,并开 始编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 年 12 月,国务院常务会 议审议通过了交通部组织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 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 7 条首都放射线、9 条南北纵向线和 18 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 网” )。同 时,贵州省交通厅组 织编制了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明确贵州省骨架公路网 布局为“三 纵三横八 联八支” ,(简称“3388 网”)。 近年来,六盘水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已步入了跨 越式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历史快车道。为加快发展,六盘水市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年初下达了编制六盘水市“十一五” 交 通发展规划的任务。市交通局接到任务后成立了“十一五” 交 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完成“十一五 ”交通发展规划的编 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办 公室于 2005 年 3 月开展工作,认真收集了大量的交通规划基 础资料,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近期宜细、 中期可粗的原则,制定了“十一五” 交通 发展规划方案,于 2005 年 7 月完成了编制规划的初稿任务。2005 年 8 月市发改 委组织市“ 十一五” 规 划咨询委员会有关 专家对本规划进行咨 询,根据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再进行修编,2005 年 12 月完成文 本第二稿交市发改委,根据市发改委的意见再一次对文本进 行修改,于 2006 年 7 月完成第三稿,2006 年 9 月提交市政府 常务会审查,原则通过该规划。根据审查意见,又一次对文本 进行了修改,于 2006 年十月正式出版本规划。 二、 规划范围和时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六盘水市境内,以六枝、盘县、水城、 钟山为四个重要的交通节点,以 98 个乡(镇、办)为规划的交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3 通小区,同时考虑重大项目布局对交通流的带动影响,以六 盘水毗邻的 12 个县(市)为间接影响区。规划期限重点在“十 一五”期间 ,同时部分 项目考虑延伸到中期(2020 年)的发展 目标。 三、 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服从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 为前提;以“ 六盘水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为 依据;以理 论模型预测及综合运 输规划方法和科学 的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交通运输,充分发挥公路、铁路等 综合运输优势;以满足六盘水市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立足于 六盘水以煤兴市的社会经济特色及交通运输特点,将六盘水 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作为一个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有机 整体,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研究,并制定科学的规划, 为六盘水市近期交通建设及中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发展目标 1、“十一五” (2006 年 2010 年)发展目 标 铁路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做好协调服务,建成六盘 水至沾益复线,并以六盘水客站换边、新建发戛坡货场为重 点,配套完善六盘水铁路枢纽;围绕重化工基地发展,改建或 新建一批专用铁路支线;力争开工建设南宁至昆明铁路复线 (境内段)。 公路方面,以“二横二 纵” (一横:镇宁至 胜境关高速公路, 二横:大山哨经六枝至威宁高速公路;一纵:毕节经水城至兴 义高速公路,二纵:纳雍经六枝至晴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 主骨架,以二级公路为区域辅助干道,以三、四级经济路和通 乡油路为配套线,以通村公路为延伸线,从“四个层次” 整体推 进公路网建设。建成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杭瑞 高速公路毕节至六盘水段、六盘水至兴义高速公路和市中心 城区绕城快速通道;建成红果至威舍、柏果至火铺、马场桥至 玉舍、英武至柏果、平寨经郎岱至毛口等二级公路,力争开工 建设大河经连山经南开经青林至董地、大山哨经六枝经水城 至威宁、水城至赫章、米箩至羊场、英武至大山等二级公路, 加快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推进乡村公路等级提升;完善 市中心城区和六枝、盘县汽车运输站场,稳步推进乡镇客货 站场建设。到 2010 年,境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 4000 公里 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 通公路的目标,为形成南下出海、北上入川、西连云南的快速 通道,巩固提升六盘水“四省立交桥” 地位奠定 坚实的基础。强 化公路管养,保证安全畅通。 民航方面,加快六盘水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力争“十一 五” 期 间开工建 设。 2、2011 年2020 年发展目标 建成六盘水支线机场,全面完成骨架公路及干道公路建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5 设,建成 1 个半小时经济圈。2 个半小时抵达省会贵阳及相邻 县市,境内铁路枢纽复线全部建成达 1259.776 公里,境内高 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550 公里,二级公路通车里程 1000 公里, 三、四级通乡油路 1500 公里,通村公路 6000 公里,重要工矿 区、旅游点、铁路站点、水路码头及重要乡镇通二级公路,实 现村村通油路、80%的村通中小客车的目标。 四、规划的主要成果 (一)公路 1、区域路网 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作为规划区域的交通枢纽中心,以 六枝、盘县为两翼节点,将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和贵州省规 划的骨架公路在六盘水境内走向布设在路网上,并结合六盘 水市实际进行完善和补充,形成以“二横二纵” 为主的主骨架 公路。在此基础上根据六盘水市西电东送、黔煤外运和重要 的产业布局、旅游规划,布设一批第二层次的二级干道。再根 据国家和省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安排和布署,规划第三、第 四层次的三、四级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通过四个层次的路 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快速、覆盖面广的公路网络体系。 (1)第一层次:“二横二 纵” 主骨架公路 “一横”: 镇宁至胜境关,境内全长 68 公里,规划为高速公 路。 “二横” :威宁 经水城 经六枝至大山哨,六 盘水境内 130 公 里,规划为高速公路。 “一 纵 ”:毕 (节)水(城) 兴(义),市境全 长 215 公里,其中 毕节经水城、俄脚至都格出境入宣威段属国家规划的“12 横” 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六盘水境段,市境长 60 公里;俄脚经盘 县至兴义段属贵州省骨架路网规划“3388 网” 的“三纵”毕节至 安龙高速公路。 “二 纵 ”:纳 雍经六枝至晴隆,市境全 长 90 公里,规划为高 速公路。 (2)第二层次:8 条二级区域干道,为重点工矿运煤经济 线。 红果至威舍公路,全长 84.4 公里,其中支线起于响水, 经大雨谷、播土至大山,长 18.36 公里,一期工程红果经响水 至大山段长 60.36 公里,为在建工程。 玉舍至马场桥公路,全长 60.73 公里(含米箩支线)。 英武至柏果公路,全长 85 公里。 柏果至火铺公路,全长 82.6 公里,其中煤兴线柏果至 两河段 35 公里,五一桥至黑乌丫口 9.6 公里,大板桥至火铺 段 38 公里。 六枝至毛口公路,全长 60 公里,其中六枝至郎岱段与 省规划的“ 五联” 郎岱至六枝 连接线重合。 大河经连山至董地公路,全长 67 公里,其中连山至木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7 果支线 11 公里。 马场桥至英武公路(水盘东线),全长 150 公里。 大山至英武公路,全长 60 公里。 (3)第三层次:主要为三、四级通乡(镇)油路、经济线、旅 游线、工矿区、火车站联络线。 “十一五” 规划建设油路 25 条 765 公里。 (4)第四层次:通村公路, “十一五” 期间,六盘水将提高 村公路建设标准,按每年新建和改造约 500 公里通村公路的 速度,计划 5 年共建成 2500 公里的通村公路。 “十二五” 末实 现 30%的村通客车的目标,届时我市通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6000 公里。 2、市中心城区过境快速通道 由于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展,原有过境通道“贵烟线” 、“南环 路” 的多数路段已变为 城市道路,对过 境交通造成严重阻碍。 为缓解过境交通的压力,特规划建设中心城区的过境快速通 道。过境快速通道由两大部分构成: (1)绕城环线公路 东部环线,依托杭瑞高速公路,北起老鹰山互通,南至 水城南互通,全长约 13 公里; 南部环线,接杭瑞高速公路水城南互通,向西经滑石 板、双龙、石龙,跨窑上,于牛王山接原“ 南环路” 西段,止于德 坞收费站,全长约 20 公里。由于南部环线沿线多数地段(尤 其是南互通至上石龙段)地势平缓,距中心区较近,利于开发, 升值空间大,因此按不封闭的一级公路进行建设,路基宽度 21.5 米,设计速度 60 公里/小时; 北部环线,起于杭瑞高速公路老鹰山互通,沿“乌蒙大 道” 至石板河后往西 顺沟而下,经大平街、 谢家寨、小屯,穿王 家大山,过大海坝、箐脚、全家坝、大垭口、羊场坡、水洞大坪 子、斗官大坪子,止于落人洞接马姚公路,全长约 25 公里。北 部环线沿线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局部地表横坡较陡,建设 一条二级公路(路基宽度 12 米,设计速度 60 公里/小时)可满 足过境车辆的通行需要,但是, “二横” 威宁 经水城、六枝至镇 宁高速公路要经过该走廊。因此,北部环线分两期建设,一期 工程为二级公路,二期工程为路基宽度 21.5 米,设计速度 60 公里/ 小时的一级公路。 (2)南北快速通道 该通道起于水城南干海子接南部环线,往北穿轿子山, 跨凉都大道,过阿苦寨,跨钟山大道,经场坝跨人民路,过水 钢(巴西路),于大海坝接北部环线,全长约 7 公里,按路基宽 度 21.5 米,设计速度 60 公里/小时的一级公路建设。 3、机场公路 六盘水支线机场拟建于花竹林,机场公路于小屯接北部 环线,沿干河沟往北,经跳花坡进入花竹林坝子,全长约 8 公 里;按高速公路(路基宽度 24.5 米,设计速度 80 公里/小时)建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9 设。 (二)铁路 “十一五” 期 间,六盘 水拟建设以下铁路: 1、六盘水至沾益铁路复线,规划贵昆铁路六盘水至沾益 段增建左线 226.907 公里,通过梅花山且午段推荐双绕取 直方案,节约里程 27.726 公里,其中 a、六盘水枢纽(滥坝 梅花山段)长 45.89 公里,b、梅花山省界长 28.97 公里,c、 省界宣威长 60.038 公里,d、宣威沾益长 85.92 公里,e、 沾益曲靖长 6.089 公里,六盘水境内长 45.89 公里,另外增 加相关工程 18.284 公里。六盘水境内段有梅花山疏解线工程 10.25 公里,盘西线改建工程 1.9 公里,盘西线疏解线工程 4.15 公里,共 16.3 公里。 2、六盘水火车站换边,规划建设 a、站房换边:新建二站 台,利用既有中间站台(作三站台使用),车站旅客站房从贵 昆线右侧换边至左侧(即从北侧换边至南侧),旅客站房设在 既有站房对侧; b、新建站前广场; c、新建曹家湾至六盘水 铁路引入线,线路全长 3.029km。 水红铁路复线,规划建设的水红铁路复线,对局部绕行 路段取直,全长 160 公里。 (三)航空 以花竹林为主要场址, “十一五” 期间开工建设六盘水 支线机场。 (四)水运 建成 100 万吨的毛口码头、50 万吨的中寨码头,开发光 照包包寨 B 级航道 51 公里、鳝泥坡石板寨 C 级航道 25 公里、阿珠电站龙场老卜底 C 级航道 10 公里,其它水上航 道与旅游开发配套建设。 (五)枢纽中心、汽车站(场) 1、公路枢纽管理信息中心; 2、六枝货运中心; 3、红果货运中心; 4、客运系统:a、凤凰客运站; b、水钢客运站;c 、双水客运 站;d、德坞客运站。 5、货运系统:a、城南物流中心; b、德坞货运站;c 、双水货 运站;d、大垭口货运站。 6、农村乡镇汽车客货运站布局,2005 年省交通厅已批准 建设 10 个乡镇汽车站, “十一五” 期间拟 按每年建 10 个五年共 建成 50 个乡镇客运站,实现 70%的乡镇有汽车站。有条件通 客车的村,修建临时停靠站。 (六)道路管护 1、国、省道 由专职部门安排专人进行管护,资金由省级财政从汽车 养路统收费中安排。 2、收费公路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11 由业主安排管护,管护费直接从收取费用中支付。 3、县、乡村公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 编制出六盘水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政府 领导,分 级负责,行业管理”的原则,省交通厅按县 公路 7000 元/公里、乡公路 3500 元/ 公里、村公路 1000 元/ 公 里给予养护工程补助。市级财政从运煤维改费中安排,县、乡 油路 1 万元/公里作中小修补助。县级对县乡道路按不低于 1000 元/公里、村公路不低于 600 元/ 公里的标准补助。市交通 主管部门负责辖区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计划的编制上报,统筹、监督、检查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资金计划执行情况及养护质量和路政管理,监督、指导农村 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开展技术报务和评比表彰。县(区)人民 政府是本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其县(区)交通主 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组织拟订实施农村公路 建设规划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年度计划。负责本 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负责委托交通管理站或专职交通 管理员对村公路进行路政管理,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 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乡(镇)交通管理站或专职交通管理员, 加强对其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权的维护和协助、做好村公路的 路政工作。 4、运煤重载公路 煤炭资源是六盘水立市、兴市的主要依托,而公路交通 又是市境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煤炭及其系列产品均通过公 路集散,在公路上运行的重载大车 90%以上都是运煤、运焦 车辆,大部分公路达不到使用年限即先行损毁。因此,对于车 流量大、重载运输车辆较多的公路,提高公路基层强度,延长 公路使用寿命。一是要认真抓好超限运输治理,确保公路建 设成果;二是新建油路考虑重载路面设计;三是改造老路时按 重载路面补强设计。重点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全市在试验路 段取得初步成果后,逐步推广抗疏力材料、改性沥青等技术 工艺。 五、投资匡算 实施本规划(市境内)共需资金约 501.37 亿元,航空投资 5 亿元,铁路投资 71 亿元,高速公路投资 360 亿元,二级公路 投资 52.65 亿元,通乡油路 4.9 亿元,通村公路 1.5 亿元,水 运投资 1250 万元,枢纽中心、汽车客(货)运站 6.2 亿元。 “十一 五” 建成高速公路 300 公里,二级公路 415.1 公里,通乡油路 765 公里,通村公路 2500 公里。 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一 、社会经济现状分析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13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六盘水市是 1978 年成立的省辖市,位于东经 104 1820 1044250,北纬 281944265533 之间,地处贵 州省西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乌蒙山东南支脉从西 北方向伸入境内。东抵安顺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 州,西与云南省曲靖市接壤,北邻毕节地区,位于川、黔、滇、 桂四省(区)结合部中心。南北长 177.2 公里,东西宽 142 公里, 面积 9914 平方公里,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四个 县级行政区,共 98 个乡(镇、办),1095 个行政村,142 个社区 居委会。截止 2005 年末,六盘水市总人口约为 303 万人,人 口自然增长率 7.62,人口密度达到 305.60 人/平方公里,略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市有 30 余个少数 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二)自然环境及矿产资源 六盘水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丘原、黔西南山原向广西 丘陵过渡的地带,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部北盘 江流域侵蚀切割剧烈。 境内山系山体高大,峰峦起伏,河谷深邃。嶂谷、V 型谷 发育,谷岭相间,沉积地层多样,古生物化石丰富,侵蚀、剥 蚀等常态地貌、天坑、溶洞、地下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发育,岩 溶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63.18%,是一个极具旅游和科研价 值的地质公园。 六盘水市属北亚热带暖温带气候区,境内海拔多在 14001900 米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均气 温在 1314左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年均无霜期 230300 天,年均降雨量 12001500 毫米,降雨多集中在 510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86%。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消夏凉都” 美誉。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融民族风情和喀斯特地貌 风光为一体的旅游别具一格,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具有代 表性的有:荷城花园、六枝梭戛长角苗国际生态博物馆、 爿 羊 爿 可 江 风景区、回 龙溪风景区、洒耳风景区、郎岱古夜郎国遗址、 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阿勒河风景区、贵州屋脊韭菜坪风景 区、盘县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盘县坡上牧场、盘县百里银杏 园、老厂万亩竹海、丹霞观日、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 天生桥风景区、双嘎天生湖、淤泥天坑以及南开苗族跳花节, 玉舍、普古彝族火把节、六枝陇脚布依生态园等。 市境内现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铁、铅、锌、铜、金、重晶石、 石灰石等 30 多种矿产,尤其是煤,在长江以南首屈一指,资 源储量约 844 亿吨,保有储量 161 亿吨,其中 104 亿吨为炼 焦用煤。六盘水市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品种全,质量好, 素有“ 江南煤海 ”、“西南煤都”的美称;煤 层气 2001500 米深 资源量 11548.8 亿立方米,极具开发潜力;水资源储量 101 亿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15 立方米,地下水资源 14.2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117 万 千瓦,可供开发量为 60.67 万千瓦,现开发利用的仅有 14.9 万千瓦。 (三)生产力布局现状 六盘水市是一个新兴的以能源原材料供应为主的工业城 市,自建市以来,围绕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做文章,经过近 30 年的建设和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经济实力大 大增强。现已建成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 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水城水泥股 份有限公司、盘县发电厂、水城发电厂、重庆啤酒(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六盘水分公司、贵州胜景化建有限责任公司等一大 批中、小型企业。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六盘水市又抢 抓“ 西 电东 送” 、“黔煤外运”的机遇,继续围绕 煤炭资源开发, 相继开工建设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六枝电厂等 大型火电企业和响水、松河、发耳、玉舍、米箩、化乐、盘东等 一大批骨干煤矿井,许多煤焦、煤化工项目的筹建也正如火 如荼地进行。截止 2005 年末,全市现已形成年生产原煤 3846 万吨、钢 201.59 万吨、水泥 174.57 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全部工 业总产值达到 253.74 亿元。 (四)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002 年六盘水市国内生产总值为 101.1 亿元,增长率为 9.5%,居全省第 4 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427 元,增长率为 8.1%,排全省第 4 位;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7.08 亿 元,增长率为 13.7%,跃居全省第 1 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3935 元,增长率达到 14.6%,跃至全省第 1 位;到 2004 年,国 内生产总值达到 151.1 亿元,增长率为 18.2%,增长率继续保 持全省第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052 元,增长率排名有 所回落,居全省第 2。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07.93 亿元, 增长率为 13.7%,增长率继续保持全省第 1,人均生产总值达 到 840 美元,高于全省 36.8%。 “八五” 以来,六 盘水市在国民 经济全面 发展的同时,产业 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从 1990 年的 31.238.330.5 变化到 2005 年的 956.334.7。第二产业增长较 快,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正趋于协调合理。19902004 年,第 一产业产值在增长 3.2 倍的同时,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 比重却由 31.2%降至 11.6%;第二产业在增长 13.7 倍的同时, 其所占比重由 38.3%增至 61.1%;而第三产业在增长 7.7 倍的 同时,其所占比重却由 30.5%降至 27.3%。 六盘水市自建市以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 六盘 水市“ 八五十五”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 表 21 年 份 人 口(万 人)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元) 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 工业总产值 (万元) 农业总产值 (万元) 1990 247.8 175991 729 235220 156847 78373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17 1991 251.3 201945 818 271569 189467 82102 1992 254.9 245248 984 321154 237442 83712 1993 258.3 315057 1245 433783 341015 92768 1994 261.4 440223 1726 543249 429076 114173 1995 265.6 501601 1950 589388 448478 140910 1996 269.2 567681 2180 659309 490095 169214 1997 274.7 633885 2400 753945 577222 176723 1998 278.6 688514 2489 819591 631725 187866 1999 286.2 748400 2615 923097 725501 197596 2000 287.8 815000 2832 1052016 848655 203361 2001 291.1 905070 3108 1162716 954897 207819 2002 294.5 1011100 3454 1323576 1109786 213790 2003 297.5 1170800 3956 1670600 1440800 229800 2004 300.7 1511000 5052 2227300 1959000 268300 2005 303 207.93 6899 2830200 2537400 292800 六盘水市“八五十五”产业构成指标表 表 22 年份 人 口(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第一产业(万元) 第二产业(万元) 第三产业(万元) 1990 247.8 175991 54839 67359 53793 1991 251.3 201945 55913 84434 61598 1992 254.9 245248 55336 100349 89563 1993 258.3 315057 59925 154463 100669 1994 261.4 440223 71545 256196 112482 1995 265.6 501601 88008 271522 142071 1996 269.2 567681 107700 296895 163086 1997 274.7 633885 112584 334752 186549 1998 278.6 688514 122713 360337 205464 1999 286.2 748400 128300 400100 220000 2000 287.8 815000 135000 439200 240900 2001 291.1 905070 137900 491300 275700 2002 294.5 1011100 145300 561800 304000 2003 297.5 1170800 154300 676000 340500 2004 300.7 1511000 175276 923221 412503 2005 2079300 204300 1200000 675000 六盘水市“ 八五十五”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表 23 时 间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2001 16.1 15.2 9.5 21.5 16.1 六盘水市 2003 年部分经济指标与各地、州市比较表 表 24 六盘水 贵 阳 遵 义 铜 仁 毕 节 安 顺 黔东南 黔西南 黔 南 人 口 (万人) 298 349 734 386 760 260 435 302 379 耕地面积 (公顷) 106737 99222 392064 173329 363449 106900 179112 162000 174612 国内生产 总值(万元) 1170770 3809181 3130938 828142 1571208 787506 1035900 856540 1263824 第一产业 (万元) 154615 288138 919693 421066 570118 200316 386000 269362 392547 第二产业 (万元) 676000 1919397 1191067 216845 552040 331465 328900 305115 487364 第三产业 (万元) 340155 1601656 1020178 190231 449050 255725 321000 282063 383913 农业总产值 (万元) 229790 439373 1429221 741510 881626 276075 606073 462171 618722 工业总产值 (万元) 1439400 4190257 2466200 388820 558181 465953 700000 财政总收入 (万元) 153830 852262 388700 82837 200018 100460 94182 103562 146855 六盘水市 200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各地、州市比较表 表 25 六盘水 贵 阳 遵 义 铜 仁 毕 节 安 顺 黔东南 黔西南 黔 南 增长率 9.5 11.3 10 8.7 9.2 9.1 8.3 11 9.2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19 位 次 4 2 4 9 6 7 7 5 3 六盘水市 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各地、州市比较表 表 26 六盘水 贵 阳 遵 义 铜 仁 毕 节 安 顺 黔东南 黔西南 黔 南 增长率 13.7 13 11.1 10.3 10.5 10.4 10.4 11 11.5 位 次 1 2 4 9 6 7 7 5 3 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农业耕地少,工业生产相对落后、交通 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问题,与贵阳、安顺、遵义等省 内相对发达地区相比,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存 在相当差距。 二、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一)六盘水市未来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 1、总体发展构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坚持“保护 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的方针,按照“ 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 的原则,以优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 降低废弃物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发展重化工业为 重点,依托资源、区位、交通、大企业集中优势,加强区域合 作,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推进资 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发展,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 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 强市、生态立市、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 业化,努力在重化工基地建设、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把六盘水建设成为 在国家或西南、华南地区都有一定影响的贵州西部重化工基 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省实现历史性跨越作出积极贡献。 总的指导原则是: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 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农业产业化与工业 化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通过城镇化和工业 化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镇就业增长,从根本上解决“三农” 问题。 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带,发挥生态工业 基地、特色产业集群对优势产业的聚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 的发展。 注重优势产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注重环境保护、 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 两江” 上游生态屏障。 依靠国内外市场,在承接国内外转移产业中,注重 优势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创新自主技术,全面提高优势产业 的竞争力。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21 发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的倍增效应,运用信息化 对优势产业进行结构升级,提升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全方位技术合 作,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优势产业产 品的附加值。 加大优势产业产业链整合和构建产业联盟,降低 能源 原材料购进成本,增强企业成本竞争力,全面提升优势 产业产品的盈利能力。 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内部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将 废旧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全面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循 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大力营造节约型社会。 发挥人才、劳动力比较优势,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人 力资源保障。 2、产业布局 以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以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 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落脚 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的原 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六盘水北部和南部经济集中区, 把先进技术注入优势资源,加强资源的就地加工转化,促进 资源输出向资源综合利用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工业产值 达 1000 亿元以上的贵州西部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化工产业: 根据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六盘水区位、交通等条件,以现 有工业为基础,六盘水市境内重化工产业布局由南、北两大 循环经济集中区、六大生态工业基地构成。北部重化工循环 经济集中区主要在钟山、水城、六枝境内布局;南部重化工循 环经济集中区主要在盘县境内布局。循环经济集中区要实现 四个层面的循环:第一层面是集中区基地之间的循环;第二层 面是基地各产业之间的循环;第三层面是上游产业与下游产 业的循环;第四层面是企业内部的循环。 A、六盘水北部重化工循环经济集中区 黑塘煤磷电化高载能生态工业基地:依托六枝黑塘矿 区及织金的磷矿资源,发展煤制烯烃、磷化工、电力、高载能、 新型建材、机械及装备制造等产业。该基地以岩脚镇、龙场乡 为中心,范围包括六枝平寨、新窑、龙场、新华、梭戛、岩脚和 水城县化乐、比德等乡镇。发展方向:原煤 720 万吨/年、动力 车间(资源综合利用、热电联产)装机 815 万 KW、甲醇 170 万吨/ 年(中间产品)、丙 烯 52 万吨/ 年、聚丙烯 52 万吨/ 年、铁 合金及工业硅 65 万吨/ 年。该基地工业用水主要是煤化工、磷 化工和电力工业,预测新鲜水用量为 2.51/s(煤化工、磷化工 1.15/s、电 力 1.36/s),取水水源为三岔河,其最枯流量为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23 2.79/s。建岱瓮水库、河尾巴水库,可满足用水需求。 老鹰山煤焦电化冶生态工业基地:依托水城北部、钟 山、鬃岭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的气化化工、焦化、冶金、电力、 高载能、新型建材、机械及装备制造等产业。该基地以水钢、 老鹰山为中心,范围包括钟山区的荷城、月照、老鹰山、大河、 汪家寨和水城县的滥坝、董地、木果、南开、保华、发箐等乡 镇。发展方向:原煤 360 万吨/年、钢 500 万吨/年、焦炭 400 万 吨/年(现符合产业政策的 165 万吨,结构调整后达到 400 万 吨)、甲醇 80 万吨/年(含 20 万吨焦炉气制甲醇)、焦油集中加 工 30 万吨/年、二甲 醚 40 万吨/ 年、电石 40 万吨/ 年、烧碱 16 万吨/ 年、PVC20 万吨 /年、电力装机 105 万 KW(其中:动力车 间资源综合利用、热电联产装机 315 万 KW)。该基地工 业用水预测为 1.74-2.32/S(15-20 万吨/日),从通仲河观音岩水 库、花渔洞落水洞工程取水可满足用水需求。 发耳煤电气化生态工业基地:依托发耳、玉舍的煤炭 和煤层气资源,并利用部分盘北主焦煤资源,发展煤炭、电力、 煤化工、煤层气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该基地以发耳和玉舍 为中心,范围包括水城县的发耳、玉舍、杨梅、纸厂、都格、鸡 场、勺米、米箩等乡镇。发展方向:原煤 1230 万吨/年、电力装 机 460 万 KW、焦炭 300 万吨/ 年、焦炉气制甲醇 30 万吨/年、 甲醇羰基合成醋酸 20 万吨/年、精苯 10 万吨/年、煤层气制二 甲醚 40 万吨/年(利用煤层气 6.5 亿立方米)。该基地预测用水 量为 3.5/S,取水水源为北盘江,其最枯流量为 11.6 / S。建万营 水库、罗家寨水库可满足用水需求。 B、六盘水南部重化工循环经济集中区 盘南煤电油气生态工业基地:依托盘南背斜的煤炭资 源,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煤制油)、煤层气化工、新型建 材等产业。该基地以响水镇和保田镇为中心,范围包括响水、 保田、大山、普田、玛依、忠义、乐民等乡镇。发展方向:原煤 1000 万吨/年、电力装机 460 万 KW、煤制油 200 万吨/年、 利用煤层气 10 亿立方米/年。该基地工业用水预测为 3.5/S,电 厂取水水源为响水河(已经解决);煤化工(煤制油)取水水源 为新桥河和楼下河,最枯流量分别为 3.2/S 和 2.95/S。建新桥 河水库和楼下河水库可满足用水需求。 盘东北煤电焦化生态工业基地:依托盘东矿区和松河 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炭、电力、焦炭、煤化工、高载能、新型建 材等产业,该基地以羊场乡、松河乡为中心,范围包括羊场、 松河、柏果、洒基、滑石、淤泥、英武、坪地、鸡场坪等乡镇。 发展方向:原煤 540 万吨/年、焦炭 300 万吨/年、联产甲醇 30 万吨/ 年、动力车间( 资源综合利用、热电联产)装机 415 万 KW。该基地工业用水 预测为 2/S,取水水源为乌图河和歹马 河及拖长江,通过工程筑坝引水可满足用水需求。 盘西煤磷气化生态工业基地:依托红果片区的煤炭、 煤层气资源和云南省的磷矿资源,发展煤化工、煤层气化工、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25 磷化工等产业。该基地以红果镇、火铺镇为中心,范围包括红 果、火铺、平关、水塘、板桥、西冲等乡镇。发展方向:焦炭 200 万吨/年、联产甲醇 20 万吨/ 年、煤焦油集中加工 30 万吨/ 年、 煤层气制二甲醚 40 万吨/年(利用煤层气 6.5 亿立方米)、电解 黄磷 5 万吨/年、电石 30 万吨/ 年、烧碱 16 万吨/ 年、PVC20 万 吨/年、碳素预焙阳极块 15 万吨/ 年、碳素 6 万吨/ 年、煤化工 机械设备制造 4 万吨/年。该集中区用水量预测为 2/S,取水水 源为沙陀河,最枯流量为 5/S。建大营水库、岔河水库可满足 用水需求。 其发展重点是: a、煤炭产业 。坚持走 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的路子,支 持境内外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参与煤炭资源的开发,使煤炭 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在整合、改造、提高现有煤矿的同 时,重点抓好盘南、发耳、黑塘、格目底、神仙坡、土地垭、盘 东等矿区开发,基本建成响水煤矿、发耳煤矿、玉舍煤矿、米 箩煤矿、连山煤矿、松河煤矿、新华煤矿、黑拉戛煤矿及化乐 一、二矿等大型骨干矿井。支持盘江煤电集团、水城矿业集团、 六枝工矿集团等企业做大主业,并加快煤炭资源就地加工转 化增值,盘江煤电、水城矿业销售收入均达 100 亿元以上。到 2010 年,煤炭产量达 8000 万吨以上,其中大中型煤矿产量 占 75%左右,煤炭平均回采率达 50%以上。 b、电力产业。充分利用六盘水市的煤炭、水能、风能等资 源优势,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和生物发电,合理发展火电,鼓 励和支持发展煤矸石、煤泥、瓦斯发电。到 2010 年,力争实现 电力总装机容量 900 万千瓦以上。建成盘南、发耳电厂,力争 开工六枝电厂;基本建成万家口子、毛家河、鳝泥坡、泥猪河、 响水电站二期等水电站;开工建设盘县坡上牧场风力发电站。 开拓省内及周边电力市场,抓好富余电能的就地转化。加强 六枝片区、水城片区、盘县片区及六个生态工业基地的电网 建设,改善电网结构,确保经济发展用电需要。 c、冶金产业 。支持水城 钢铁(集团)公司实施结构调整、 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一五” 时期建成中厚板 及公辅配套设施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优钢品种比例,形成钢 综合生产能力 300 万吨,年销售收入 100 亿元以上;“十二五” 中期建成热(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 加值系列产品,形成钢综合生产能力 500 万吨、年销售收入 200 亿元以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d、建材产业。支持瑞安水城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搞好 生产经营,推进全市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提高产业 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充分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发 展新型建筑材料。到 2010 年,水泥产量达 300 万吨以上,废 渣水泥产量达 360 万吨左右。 e、煤化工产业。把发 展煤化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 重点,依托境内大中型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煤炭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27 资源综合开发和深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利用 炼焦副产品发展大型煤焦油加工、煤制甲醇、焦炉气制甲醇 及其后续产品;加快发展煤气化,积极推进煤液化,实现煤炭 资源向洁净二次能源的就地转化;加快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和 开发利用,力争“十一五 ”期间取得突破。 f、高载能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电力资源,按照高起点、 集约化、规模化、重环保的要求,促进煤、电、高载能产业集 群化发展。加强铝土矿地质勘探,支持六盘水双牌铝业有限 公司技改扩能,发展新型铝材加工。鼓励电解锌、黄磷、电石、 PVC、烧碱、铁合金、工业硅、单晶硅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抓 好锰矿资源开发,积极发展电解锰。注重高载能产品的精深 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g、机械装备及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煤炭、煤化工等主要 产业,以六盘水煤机厂为龙头,组建机械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搞好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煤化工机械、矿山机 械、机电产品及其它配套产业,提高产业关联度。积极培育电 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取得较大 进展,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 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 主体,以效益为中心,依托红山轻工业园区及六枝、盘县轻工 业园区,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向专业化、基 地化、产业化发展,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 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A、畜产品加工 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生猪的屠宰深加工,大力发展即开 即食产品,兼顾发展家禽及奶制品加工,建立、培养、壮大加 工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养殖、饲料、运输、服务、流通等行业 的发展。建好六枝特区(省级)优质生猪及家禽生产基地、盘 县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水城县优质肉牛和奶牛生产基 地,钟山区优质奶牛生产基地。重点建设生猪、肉牛及肉羊品 改、繁殖项目,草场改良建设项目;肉类深加工、乳制品深加 工项目。采用先进饲草技术加快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健 全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到 2010 年,年屠宰生猪 60 万头、肉 牛 13 万头、肉羊 30 万只、家禽 480 万羽,年产各种肉制品 3 万吨、奶制品 4000 吨,实现销售收入 3.5 亿元左右。 B、马铃薯加工 以生产优质、安全、绿色加工产品为目标,推广良种良法 和标准化生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加强基地建设,提高马 铃薯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把小土豆做成大文章, 把传统产业做成支柱产业。马铃薯基地重点布局在水城县、 盘县和六枝。重点建设种薯脱毒检测中心、脱毒原(良)种薯 生产基地、菜用商品薯生产基地、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依托 六盘水市食品总厂,整合薯类加工企业,组建集生产、加工、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交通局 29 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重点抓好马铃薯全粉及综合利用、 淀粉及综合利用、鲜薯分选与包装、油炸薯片及综合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