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3届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1]_第1页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3届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1]_第2页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3届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1]_第3页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3届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1]_第4页
历史-苏锡常镇四市2013届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历史试题 20133 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试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弓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史记晋世家记载:“(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 514 年)晋之宗家祁侯孙、叔向子,相 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 六卿皆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县国并行已经确立 B政治和血缘纽带日益加强 C维护了君主的权威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请生试家 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 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结台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 B C D 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 ,它有如一个蜂窝,每 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 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4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被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 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 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贡献 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5.“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层喜爱画影, 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丁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明代徐渭也曾提到: “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 ”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讲究师法自然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C.追求勾画精致 D.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6.在宪章运动的年代里,英国有儿百万人都被发动起来,并在人民宪章(1838 年)上签 名。宪章派提出必须改善人民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这对当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打击是极为 致命的,迫使他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该材料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 2 是 A.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实力人人增强 B.英国资产阶级急丁寻找海外市场 C.英国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所导致 D.英国资产阶级急于转移国内矛盾 7.甲午战争失败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吁请修备储才折中提出了“练陆军、练海军、 造铁路、设枪炮厂、广开学堂、速讲商务、讲求工政、多派游历人员、预备巡幸之所”等 九项措施。这些措施 是清廷内部补救危局的全新纲领 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 反映了洋务派在近代化中的贡献 说明办洋务未因甲午战败而终结 A. B C. D. 8.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 世纪束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 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 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 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两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 “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9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 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 ”陈独 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并术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 10 “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有了这种觉悟 ,遂酿 成这次全国的学潮 ,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酿成”此次“学潮”的原因之一是 A魏源、严复的宣传 B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诞生 1l.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一书中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人会产生的路线是偏 执的。 ”下列中共“一大”的内容中不“偏执”的是 A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 B革命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士兵 C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D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 12 1943 年 6 月 7 日 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限制利润,为 统制经济土(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 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 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年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13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 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 扳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 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1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曾这样描述:“ 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 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而正式以村社名字相呼,以免新获得公民权的 公民引人注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克利斯提尼 该措施极大地扩火了希腊公民群体的范围 该措施基本铲除了雅典的氏族制残余 “他”的改革促使雅典民主政治的逐步完 善 A B C D 15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思想领域,成为 近代中国民旗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两方列强瓜分世界的“理论依据”之一 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A B C D 16 “整个世界骤然间都给画家笔下提供合适的题材了。色调的美丽组台,色彩和形状 的有趣排布不论他在哪里有所发现,都能安下画架摹绘到画布上。 高贵的题材 、 平衡的构图 、 正确的素描这些古老的魔鬼统统被抛到一边。艺术家在考虑画什么和 怎样画时只遵照自己的敏感性,此外对什么都不承担责任。 ”下列作品中与其风格相似的是 17卡通画家 David Low 在 20 世 30 年代访问苏联时。曾画了一幅漫画:一名集体农场女 工“心不在焉地在给一台拖拉机挤奶” 。(极端的年代)这幅漫画说明当时苏联 A.战时共产主义的拙劣性 B新经济政策的急于求成 C计划经济体制的粗糙性 D赫鲁晓夫改革的速成性 181931 年,英国与其自治领以及北欧诸国等建立英镑集团:1931 年一 1932 年英国人幅 度提高外国商品的进口税;1932 英国与其自治领建立帝国特惠制。这说明英国 A放弃贸易自由,转向关税保护 B放弃自由放任,转向全面干预 C实行贸易优惠,减少贸易摩擦 D巩固英镑地位,抗衡美苏扩张 19 “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 害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 一触即发的怨恨。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B加强国家干预,健全福利制度 C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市场自由 D同情各种弱者,加强社会救济 20右图为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创作的时事漫画。该 漫画旨在反映 A美苏冷战开始,世界局势紧张 B美国援助西欧,欧洲和平发展 C欧洲经济复苏,政治受控美国 D两极对峙形成,共产主义被遏 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 21 题一 第 23 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4 题为选做题,共 4 小题,考生只 能选做两小题,多答无效。 21(15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 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 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 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 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 “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 ,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 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 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 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 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 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 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 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 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 朝的商业 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 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宋朝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 ,但是“由于种种不利 固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4 分) (3)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 (3 分) 22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 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律,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 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 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一一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上,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 2000 年的 250 万年间,人类花了 99.4 5 的时间,即到 15000 年前,世界人均 GDP 达到了 90 国际元(按 1990 年国际购买力核定的一 个财富度量单位),然后,又花了 0.59的时问,到公元 1750 年,世界人均 GDP 翻了一番, 达到 180 国际元,从 1750 年开始,到 2000 年,即在 0.01的时间内,世界的人均 GDP 增 加了 37 倍,达到 6600 国际元。换句话说,人类 97的财富,是在过去的 250 年也就 是在 0. 01的时间里创造的。 张维迎应该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 材料三 材料四 有人在对反经济全球化时这样说:“美国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控制世界 资源的流向和经济产出为手段,以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来保证自身的根本利益,是经济 全球化的利益最大获得者。 ” 龙永图说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的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 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 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 卖肉、卖鸡、卖菜,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 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不按照 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张堆迎说:中国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大,未来国际社会有好多游戏规则需要中国参与制 定。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要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的市场经济,然后不断发展壮大 自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的什么政策?在他看来,该政策给中国造 成了怎样的影响?(2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人类“在 001的时问里”创造了“97的财富”的主要 原因。(2 分) (3)据材料三,1956年 2006 年中国 GDP 的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 后三十年变化的主要原因。(4 分) (4)材料四中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结合龙永图和张维迎的观点,你认为中 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为此中国政府在新世纪之初做了哪些努力?(6 分) 23.(11 分)“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阅读 6 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国际和平学者的研究领域中,所谓和平就不仅仅是一个与反战、非战类似的 概念 60 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 。 “消极的和平” , 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 ,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 性暴力的消除。 李向平构建新型文明的和平学 材料二 在和平教育方面,草根院(日本私人和平博物馆)不仅注重课堂上和平知识的传 选,而且强调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给人们以直观的感受,如举办演讲、实物展览、各种团体 聚会等,让人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在化解冲突方面,草根院多 次组织中国和平之旅,让人们有机会与中国的战争幸存者直接交流,了解历史的真相,并 帮助中国人处理要求日本道歉并赔偿的法律诉讼案件,这些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促使 部分日本人和部分中国人之间达成了谅解草根院所出版关于日本侵略史的小册于,将 会是和平教学与研究中极好的素材。 山根和代日本和平学研究与和平教育:草根院的个案分析 材料三 加尔通创造性地提出了“结构暴力”的概念,这是对和平学的重要贡献加尔通 强调,由社会结构造成的没有具体“犯罪者”的暴力,也是对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包括 疾病、饥饿、贫穷、污染等等。只有消除了社会的各种不平等,摒除“结构暴力”才能获 得积极和平,而积极和平就是以平等、协调、合作、一体化为基础的。 陈仲丹关于和平学,你该了解得更多 请回答: (1)结合二战后的史实,举例说明材料一中“消极的和平” 。(1 分) (2)据材料二,日本民间通过哪些途径实践了“和平学?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4 分) (3)据材料三,加尔通认为如何才能“摒除结构暴力” 获得积极和平”?并结合史实 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述成文:150 字左有)(6 分) 24【选做题】本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 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 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三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 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 之反动,追难孝文!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导致“魏之衰弱”的理由。(2 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带来的问题。(2 分) 7 (3)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4 分) 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 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一八 四八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在一八四八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袭 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旧式的起义,在一八四八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 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 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1895 年 材料二 如此政权,能有什么选择?更何况它还在外国政府和资本家的重重隔离之下,国 家的资产及投资,也被革命尽数征用。说起来, “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已经毁于 1920 年的 苏联经济上,成就极为出色。一般而论,它还是如它在 1913 年般,仍是一个以农村为 主的国家。这个比例庞大的农民人口他们的动向意愿,左右着俄罗斯的经济前途。 “新经济政策”若继续实施下去,不论修正与否,最多也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中度工 业建设。“新经济政策”注定会走上一个死胡同。这个由国家掌舵,靠农民市场经济 发展的策略,注定不能长久。身为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其内部与“新经济政策”不合的政 策实在太强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风雨,反复冲刷的,是这样一个根本主题:中国怎样走上 现代化的道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都不能回避这个主题。伟大而深刻的爱国主义者, 总是善于把这个主题转化为自觉的历史使命。影响世纪进程的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正是站在时代前沿去接力世纪主题、扛起历史使命的人。历史抛给这些伟人同一个主题, 但寻求起点、探索道路和实践方式却很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有一条主 线,具体内容却各有不同。 陈晋大时代的脉络与记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对“一八四八年的斗争方法”进行了怎样的修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 行修正的主要原因。(3 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导致“1920 的苏联经济”被摧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作者 对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做了怎样的评价?(3 分) C 【探索历史的奥秘】(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图是乔托于 l3051306 年创作的壁画犹大之 吻 。情景是:犹大上前亲吻耶稣,以此作为捉拿耶稣的暗号。 因此,犹大的吻是出卖主的暗号,罪恶的吻。 材料二 2006 年 4 月 6 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 遗失了约 1700 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 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注:耶稣授意犹大, 8 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