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强度研究_第1页
核电站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强度研究_第2页
核电站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强度研究_第3页
核电站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强度研究_第4页
核电站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强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核电站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强 度研究 摘要:以核电站屏蔽厂房剪力墙 为原型,对含栓钉和加劲肋的双钢板混 凝土组合剪力墙进行低周往复加载抗剪 试验研究.试件包含 3 个 1U4 缩尺模 型,变化参数为栓钉间距与加劲肋,分 析了试件的破坏特征、承载力以及耗能 情况.试验研究发现:组合墙体整体受力 性能良好,具有较强的抗剪性能.通过设 置加劲肋,能有效提高墙体承载能力、 刚度和延性.在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有限元 数值模拟与参数研究,研究了混凝土强 度、钢板厚度、轴压力和加劲肋设置对 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并初步建立了核 电站双钢板剪力墙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为核电安全壳设计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 础.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77409.htm 关键词: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栓钉间距;拟静力试验;有限元分析; 抗剪强度 中图分类号:TU398.9 文献标识 码:A 核能作为经济、清洁的能源,在 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屏蔽厂房作为 核电站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在防止核 泄漏、飞机撞击、地震等灾害时有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以其良好的防撞击性能、耗能能力以及 方便模块化施工的优点在核电站屏蔽厂 房中得到了应用.目前我国部分在建和拟 建的核电站采用了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 的组合剪力墙体作为屏蔽厂房安全壳1.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近年来 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国内外 专家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的试验研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Wright 等2-3对双面压型钢板混凝土剪 力墙的受力性能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 验,并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提 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罗永峰4等在试 验基础上建立了双钢板的多组有限元模 型,分析了影响墙体承载力的因素.聂建 国等5-6 对双钢板内填高强混凝土的剪 力墙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该墙 体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适 用于超高层建筑,并建立了相应的双钢 板剪力墙压弯承载力的简化公式.但大多 数双钢板剪力墙的研究都是针对民用建 筑,其构造与核电站双钢板剪力墙有明 显的差别,例如高层双钢板剪力墙一般 设有边缘构件,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剪能 力.而核电站双钢板剪力墙不仅没有边缘 构件,而且通常钢板内也不配受力钢筋. 目前针对核电站双钢板剪力墙的研究很 少,特别是抗剪性能试验非常缺乏,至 今没有抗剪强度计算公式,给核电安全 壳设计带来了障碍7. 本文以 AP1000 核电站安全壳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双钢板混凝土结构为原型,完成了 3 个 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试件的低周往复加 载试验,研究了栓钉间距和设置加劲肋 对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强度的影响. 得到墙体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和骨架 曲线,分析了墙体的延性、耗能能力、 刚度等,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初步提 出了核电站双钢板剪力墙抗剪承载力的 简化计算公式.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设计 本次试验为核电站双钢板混凝土 剪力墙(如图 1 所示)构件受剪性能的 初步试验,主要研究此种构件在与核电 站相应的轴压力作用下的剪切破坏特性. 后期试验将更详细地研究其在核安全壳 中的性能.本文将先对安全壳进行受力分 析,在此基础上设计试验试件以模拟在 结构中的受力性能.试件取安全壳底部局 部部位,采用 1/4 缩尺模型,墙体高 1 600 mm,墙体厚 225 mm,钢板厚 3 mm.钢板采用 Q235,混凝土为 C60,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钉为 HPB235.模型墙锚固于 350 mm500 mm 的基础梁中,基础梁箍筋 采用 8mm,纵筋采用 18mm. 为考察栓钉间距与竖向加劲肋对 墙体抗剪强度的影响,3 个试件设置了 不同的栓钉间距和加劲肋,均设置间距 为 240 mm 的支撑槽钢,加劲肋采用 50 mm3 mm 钢条垂直钢板焊接,栓钉和 加劲肋的间距与钢板厚度的比值为距厚 比.其参数见表 1,试验构件构造如图 2 所示. 1.2 材性试验 墙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60,试件浇筑时,同条件制作养护了 3 组 9 个标准立方体试块,测得的混凝 土立方抗压强度 fcu 平均值分别为 61.0 MPa, 63.7 MPa 和 66.3 MPa.钢板、栓 钉依照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82002)测得其屈服强度 fy 分别为 255 MPa, 495 MPa;抗拉强度 fu 分别为 395 MPa, 595 MPa. 1.3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本次试验采用竖向荷载恒定、水 平往复加载的方式.基础梁通过地锚螺栓 锚固于试验台,两侧钢板锚入地基梁, 并用对拉钢筋连接,与地基梁一同浇 筑.加载梁和墙通过加载梁下翼缘 和墙顶预埋板螺栓连接,用以连接水平 作动器,施加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由竖 向作动器施加在位于加载梁上面的分配 梁上,并在分配梁与加载梁之间放置滚 轴,以保证墙体在水平往复中正常移动. 试验加载装置如图 3 所示.竖向荷载根据 墙体在结构中的实际受力取为 150 kN. 水平荷载的施加采用荷载和位移共同控 制,试件屈服前由荷载控制,每次加载 取试件预计极限荷载的 1/51/10,加 载初期取 20 kN 循环一次,逐级增加, 后期取 40 kN 循环一次,直至试件屈服. 试件屈服后由位移控制,施加位移取试 件屈服位移 y的倍数,每级取 13 倍 屈服位移,逐级加载,直至墙体完全破 坏或承载力降到 0.85 倍极限荷载时试验 结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1.4 测点布置及量测方案 试验量测内容有竖向荷载以及水 平往复荷载,试件的水平位移,钢板和 混凝土的应变等.位移采用试件顶部和底 部放置的激光位移计进行测量,钢板应 变片在墙体两侧表面对称布置,每侧钢 板布置 10 个测点,如图 4 所示.混凝土 应变采用内埋式电阻应变计,测点位置 与钢板测点对应. 2 试验过程及现象 本次试验中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基 本相似,试件 W1 和 W2 均在第 13 次 水平循环加载时宣告破坏,其极限荷载 分别为 260 kN 和 250 kN.试件 W3 最终 破坏时的水平循环加载次数为 15 次, 极限荷载为 360 kN.试件的最终破坏特 征如图 5 所示.破坏模式均为墙底部与基 础梁交界处混凝土开裂引起,由于钢板 在混凝土表面,未见有斜裂缝产生.破坏 时底部钢板局部有鼓屈,但未拔出. 试件破坏经历 4 个阶段:弹性阶段,墙 体基本保持完好,力位移曲线大致呈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性变化,基本无残余变形;开裂阶段, 当各试件荷载达到 80 kN, 80 kN 和 120 kN(各占相应峰值的 31%, 30% 和 33%)时,墙体在与基础梁交界处首 先出现细小的水平裂缝,随着水平荷载 逐级加大,裂缝逐渐变宽并贯通,可以 看出栓钉间距对改善混凝土开裂效果并 不明显,而设置加劲肋能较明显地提高 试件底部的开裂荷载;屈服阶段,此阶 段由荷载位移曲线从明显转折点一直持 续到峰值点,裂缝展开明显,试件 W1,W2 与 W3 分别在 220 kN,240 kN 与 285 kN 的荷载下在脚部发生钢板局 部屈曲;破坏阶段,当墙体达到极限荷 载时,墙体变形急剧增大,裂缝发展变 快,随着荷载往复循环,墙和基梁交界 处裂缝宽度和深度继续增大,基础梁混 凝土局部挤碎,基础中受拉侧钢板出现 滑移并伴随“ 啪啪” 的响声,各试件水平 荷载低于峰值的 85%,试件破坏.可以 看出,墙体破坏是由墙体底部与基础梁 交界部位引起,说明此处锚固不足,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能降低了墙体的承载力.设置加劲肋对墙 体各方面性能提升明显,承载力提高了 近 50%.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各试件的顶点水平荷载滞回曲线 如图 6 所示. 可以看出在弹性阶段,滞回曲线 近似为一条直线,斜率较大,基本没有 残余变形.在开裂阶段,滞回环面积逐渐 增大,试件开始耗能,滞回曲线的斜率 逐渐减小,出现一定的残余变形.屈服阶 段,滞回曲线呈 S 形发展趋势,在原点 附近出现捏拢,滞回环面积继续增大, 试件耗能增强,残余变形较大.极限阶段, 滞回曲线呈反 S 形发展趋势,此时滞回 环面积最大,试件呈现出一定的滑移, 滞回曲线斜率继续降低.破坏阶段,滞回 曲线呈 Z 形发展趋势,试件出现大量的 滑移,承载能力逐渐减小,呈现出良好 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从图 6 得出在同一荷 载作用下,试件 W3 的滞回曲线斜率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滞回环面积最大,表明墙体设置加劲肋 后刚度增大,墙体耗能能力增强.试件 W2 的曲线斜率较 W1 大,极限变形也 较大,表明减小栓钉间距对墙体刚度和 耗能能力有所加强. 各试件的顶点水平荷载位移骨架 曲线如图 7 所示,在弹性阶段,3 个试 件骨架曲线斜率相近,而弹塑性阶段试 件 W3 较试件 W1 和 W2 大,且试件 W3 弹塑性阶段更长,表明设置加劲肋 能有效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 性.在弹塑性阶段试件 W2 的骨架曲线斜 率大于 W1,且在破坏阶段骨架曲线较 W1 平缓,表明试件 W2 延性比 W1 好. 3.2 承载能力与耗能 各试件的特征荷载、对应的水平 位移、耗能能力以及延性系数见表 2.各 试件刚度退化曲线如图 8 所示.其中,开 裂荷载取试件第一条裂缝出现时对应的 荷载值,极限荷载取试件在加载过程中 的最大荷载值,屈服荷载取底部钢板应 变达到屈服应变时的荷载值.破坏荷载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试件破坏时或承载能力低于 0.85 倍极限 荷载时对应的荷载值.本文采用文献7 中所取方法来确定延性系数 ,以评估 试件延性性能.采用功比指数8来评价 试件耗能能力. 分析表 2 以及图 8 可知: 1)承载力对比表明:试件 W1 和 W2 的极限荷载与破坏荷载相近,栓 钉间距对构件承载能力基本无影响,但 是栓钉间距减小能增强钢板和混凝土的 连接,防止钢板局部屈曲.试件 W3 的极 限荷载和破坏荷载均较试件 W1 和 W2 提高了 50%,表明试件 W3 中设置加劲 肋并将其延伸到基础的构造增强了墙体 和基础的连接,提高了墙体的承载能力 和耗能能力. 2)延性系数:各试件延性系数 均大于 4,表明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具 有良好的延性性能.试件 W2 较 W1 提高 38%, W3 较 W1 提高 66%,表明减小 栓钉间距对墙体延性有一定增强,而设 置加劲肋对提高墙体延性则有重要作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3)耗能能力:试件 W1 和 W2 的功比指数相同,表明栓钉间距对墙体 耗能能力影响很小;试件 W3 的功比指 数比试件 W1 和 W2 均高 87.9%,表明 设置加劲肋有利于提高墙体的耗能能力, 增强墙体的抗震性能. 4)试件刚度退化曲线表明:除 去试件初期加载出现的刚度略微跳跃现 象,各试件刚度下降大致分为 3 段,快 速下降段、次降速段和缓慢降速段,降 幅分别约为 62%,20% 和 8%.试件 W3 各个阶段的刚度明显大于试件 W1 和 W2,裂缝发展初期刚度退化速度略小 于 W1 和 W2,后期稍有增大,表明设 置加劲肋后,墙体刚度明显增大.试件 W1 和 W2 刚度大小及退化速率接近, 表明栓钉间距对墙体刚度影响不大. 3 片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低周水 平往复加载试验显示:双钢板混凝土剪 力墙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 力和刚度,两侧钢板和混凝土相互约束, 使得墙体受力性能良好,整体性较强.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钉间距影响钢板和混凝土之间的连接, 减小栓钉间距能较好地防止钢板面外局 部屈曲,但对承载力提高有限.通过设置 加劲肋的构造措施,能有效提高墙体的 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增大墙体的耗 能能力,对墙体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墙 体底部是墙体的主要破坏部位,应加强 墙体底部的连接构造. 4 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非线性有 限元分析 4.1ABAQUS 模型建立 为进一步研究双钢板剪力墙的抗 剪性能,扩充试验范围,本文采用通用 有限元计算软件 ABAQUS 进行了数值 分析.混凝土、钢板、加劲肋和栓钉采用 C3D8R 单元,即八结点线性六面体单 元;钢筋采用 T3D2 单元,即两结点线 性三维桁架单元.水平荷载的施加采用力 和位移共同控制,过程与试验同步.基础 底面采用完全固定的方式.墙体边界条件 及加载形式如图 9 所示. 根据试验数据赋予模型截面特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和材料属性,混凝土本构采用塑性损伤 模型,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压应力应变曲 线及混凝土抗拉和抗压损伤因子根据文 献9取值.其中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代 表值取混凝土试块 28 d 立方体抗压强度 的标准值,单轴抗拉强度代表值取抗压 强度标准值的 1/10,弹性模量取 3.6104 N/mm2,泊松比取 0.2.钢材和 钢筋本构采用双折线模型,钢材弹性模 量取 2.06105 N/mm2,泊松比取 0.3; 钢筋弹性模量取 2.1105 N/mm2,泊松 比取 0.3. 为模拟钢板、栓钉与混 凝土的共同工作,将栓钉嵌入到钢板和 混凝土中,钢板和混凝土间采用罚摩擦; 墙体混凝土与基础梁采用共节点连接, 两侧钢板嵌入到基础梁中.在距墙顶 0.005 m 处创建加载点,并将加载点与 墙顶表面耦合,用来施加水平荷载.基础 梁、基础梁钢筋及墙体混凝土网格单元 都取 0.04 m,两侧钢板网格单元取 0.02 m,栓钉网格单元取 0.01 m. 4.2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对比 通过以上建模所得的剪力墙有限 元模型,破坏均由混凝土受拉侧达到最 大拉应力引起,墙体达到极限承载力时 受压侧混凝土未出现压碎,图 10 所示 为试件 W3 破坏时的应力图,有限元模 拟的破坏过程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3 个试件的有限元与试验骨架曲 线对比如图 11 所示,曲线发展趋势相 似,极限承载能力相近,但是屈服后位 移相差较大,试验值大于有限元值.原因 可能是试件基础与地槽锚固强度有限, 在加载过程中试件会产生整体转动,且 试件实际因为底部钢板局部屈服,混凝 土受拉裂缝增大而破坏,以至于钢板在 基础梁中出现滑移,墙体部分产生绕墙 体受压侧角部的转动,对试件水平位移 影响较大.由于有限元模型很难模拟这种 大变形,导致试验位移与有限元位移相 差较大. 表 3 显示了承载能力、延性系数 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可以看出极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承载力有限元值和试验值比值分别为 1.02,1.12 和 1.01,两者吻合较好;耗 能能力的功比指数试验值和有限元值也 基本吻合,延性系数试验值与有限元值 相差 15%左右. 4.3 极限抗剪承载力影响参数分 析 为了考察影响双钢板剪力墙抗剪 强度的因素,改变部分参数建立了 W4W13 共计 10 个有限元模型,进行 了参数分析,计算结果如表 4 与图 12 所示. 分析表 4 可知: 1)钢板厚度:W4 比试件 W1 配 钢率降低 50%,而极限承载力同比减少 12.82%;试件 W5 配钢率比 W1 增加 50%, 而极限承载力同比增加 9.85%.增大墙体 钢板厚度对墙体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但 是增长幅度较小,这可能与核电站钢板 剪力墙两边未设置充分约束以至不能充 分发挥钢板的作用有关. 2)混凝土强度:双钢板剪力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增加而增大,但是 增加幅度较小,试件混凝土强度由 C40 提高到 C50,极限承载力增加了 4.33%;由 C50 提高到 C60,极限承载 力增加了 9.54%. 3)轴压力分析:在试件 W1 基 础上改变轴压比,取轴压力为 100 kN,200 kN,编号为 W8,W9. 可以看 出承载力随轴向力改变的幅度约为 3%,轴压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十分 有限. 4)加劲肋分析:在试件 W3 基 础上改变加劲肋含量(分别为 303120,803120 ,50360 )对 墙体进行有限元计算,编号为 W10,W11,W12.W10 加劲肋含量比 W3 减少 66.7%,而极限承载力同比减 少 9%;试件 W11 加劲肋含量比 W3 增 加 60%,而极限承载力同比增加 12.09%; 试件 W12 加劲肋含量比 W11 增加 25%,而极限承载力同比增加 7.67%.可 见抗剪承载力随加劲肋含量增加而提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且提高幅度较大,增加加劲肋间距比增 加加劲肋尺寸能更好地提高墙体抗剪承 载力. 计算结果显示:有限元分析能较 好地模拟试件的破坏,所得试件承载力、 骨架曲线均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试件承 载能力受配钢率影响较大,混凝土次之, 轴压力最小,加劲肋含量对试件的承载 能力、延性等影响较大. 5 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抗剪承载 力公式拟合 用于核电站安全壳中的双钢板混 凝土剪力墙主要承受轴力、剪力和弯矩. 但目前还没有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设 计时主要参考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 剪力墙.如参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采用有地震作用下偏心受压剪 力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见式 (1) )10,计算本次试验的双钢板混 凝土剪力墙试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约为 1 100 kN,约为试验值的 4 倍.其原因可 能由于墙体混凝土太厚,其中没有钢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约束,而外层钢板约束有限,因此受拉 时混凝土极易开裂,造成抗剪强度较低. 试验破坏模式也显示了与钢筋混凝土剪 力墙的破坏有较大差别.因此双钢板混凝 土剪力墙抗剪承载力不宜直接采用公式 (1)进行计算. V1RE1- 0.5(0.4ftbwhw0+0.1NAwA)+ 0.8fyhAshshw0.(1) 分析核电站剪力墙模型可以看出, 影响抗剪强度的因素包括:混凝土强度、 钢板配置量、轴向荷载以及加劲肋.混凝 土在抗剪过程中充分受力,而钢板不能 充分发挥承载力.采用 SPSS 统计分析软 件,仍然利用式(1)形式,增加加劲 肋承载力项,将试验结果和有限元结果 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拟合,得到混凝土、 轴向荷载、钢板以及加劲肋的分项承载 力系数分别为 0.61,0.12,0.06 以及 0.2.得 到适合核电站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斜 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V1RE1-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0.5(0.61ftbwhw0+0.12NAwA)+ 0.06fyhAshHhw0+0.2fysAst.(2) 式中:RE 为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