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的可调和矛盾问题_第1页
浅析新时代的可调和矛盾问题_第2页
浅析新时代的可调和矛盾问题_第3页
浅析新时代的可调和矛盾问题_第4页
浅析新时代的可调和矛盾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浅析新时代的可调和矛盾问题 摘 要:在我国哲学界,没有可 调和的矛盾这一结论一直占主导地位。 但国内外有些专家、学者对此持反对态 度。在国际局势、国内矛盾都发生变化 的新时代,矛盾是否可以调和这一问题 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矛盾分 析方法和文献研究法,从马克思对矛盾 的理解、毛泽东的矛盾论及相关专 题研究和近年来对可调和矛盾问题的论 争等几个方面,对可调和矛盾问题的研 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指出研究中存在 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 以期为新时代的可调和矛盾问题提供一 些有价值的资料。 中国论文网 /7/view-13044786.htm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关键词:可调和矛盾;矛盾论; 对抗;和谐 根据毛主席的观点,可调和矛盾 并不存在,但是矛盾却有对抗性与非对 抗性的,所以在非对抗性的矛盾中存在 可调和的现象。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 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我国“和 谐”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价值观。但一些 人提出质疑:“ 可调和矛盾既然不存在, 社 是否可以真正的实现和谐?”、 “如果矛盾可以调和,是否就不存在绝 对的敌对势力?” 、 “矛盾不可调和是绝 对的,那么如何解释某些和谐的现象? ”。哲学界不能忽视这些质疑,如果不 对这些问题作出具体的解释,那么我们 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 就可能遇到阻力。党的十九大宣告我国 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到新时代,新时 代有更多新的矛盾产生,矛盾的种类日 益繁复。如果这个问题被敌对势力见缝 插针,就可能打击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 活的信心,这不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治久安。除上述现实意义之外,对可调 和矛盾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学 理意义。本文力图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综 合当前热点问题与前人理论,得出一种 新的解读和猜想以丰富矛盾论。 本文分成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 分是可调和矛盾研究的基本内涵,分析 可调和矛盾问题的具体内容、具体意义; 第二部分将马恩、列宁时期和建国初期 再到现时代的不存在可调和矛盾的观点 进行梳理和说明;第三部分浅析存在可 调和矛盾的现象。第四部分分析可调和 矛盾现象产生的哲学条件。 一、可调和矛盾研究的基本内涵 对于可调和矛盾是否存在这一问 题的基本内涵,很多专家持不同的观点, 就是同一个哲人在不同时期对这个问题 也有不同的反思。所以目前这种研究的 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 不存在可调和矛盾的说法,另一方面可 调和矛盾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的说法。本 文认为问题的内涵在于该不该把可调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矛盾存在的现象作为矛盾可调和的证据。 在这里介绍几个核心概念以便后期的研 究。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面之间既 斗争又同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概 念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对抗是矛盾 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 切形式。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 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 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 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 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 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需要强调 的是,在此文中“ 和谐” 被看作是矛盾的 存在形式。 二、可调和矛盾问题的研究综述 在马、恩时期,马克思对蒲鲁东 调和矛盾(虚构矛盾、取消矛盾)进行 了批判。1844 年 2 月,恩格斯在马克思 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 学批判大纲 ,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私 有制的绝对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马克 思主义的观点认为:“ 国家是阶级矛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列宁认为: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 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反过来 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 和。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 矛盾可调和的观点是持批判态度的。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强调了斗 争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这就是说从哲 学层面来讲,毛泽东认为矛盾是普遍的, 而且不存在可调和的矛盾。赵永茂、李 峰华等认为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述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统一的 相对性和有条件性时实际上就是说明任 何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因此也不能把 矛盾分为可调和矛盾和不可调和 矛盾 。王郁昭,赵臣璧,田崇勤在 一切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驳杨献 珍等同志的“ 合二而一” 论 一文中明确 表示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是永不可调 和的。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过程,而 任何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相互 联系又相互斗争而向前发展的。一切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盾着的对立面,总是既统一又斗争,是 永远不可调和的。 ”以上是建国初期马克 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观点依然作 为主流出现在各大中小学校的政治教材 中。一切矛盾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调和的。 1958 年出版、1973 年再版的哲学辞 典写道:“ 新东西不会和阻碍向前发 展的旧东西调和” 。 “矛盾只有通过斗争 而不是通过调和来解决的”。李定生认 为不能拿矛盾调和论冒充光辉思想。中 共四川党校党报上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国家不仅仅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 物,它同时也是民族(包括部落、氏族) 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人民网 2008 年 有一篇文章写道“ 资本主义三大不可调 和的矛盾正在凸显出来:其一是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其二是实体经济 与虚拟经济的矛盾;其三是资本逐利带 来的生产无节制扩张和资源环境的矛盾。 ”可见不可调和矛盾的理论已经被延伸 到更多的领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三、可调和矛盾的现象 矛盾有可以调和的领域吗?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有关于调和的范畴。调和 与同一、统一是同一系列等级的概念, 它们反映的都是矛盾同一性的性状。恩 格斯认为:“ 对立调和是辩证法的核心。 调和除了个性、具体性、相对性之外, 还有共性、抽象性、绝对性。 ”哲学上存 在唯物的辩证的(矛盾的)调和论和唯 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两大分野,形而 上学的调和论又有绝对调和论和绝对不 调和论两种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只批判过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 他们始终坚持了唯物的辩证的调和论。 林茵表示:“ 承认矛盾可以调和, 这是 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叶向荣、龚惠琼、 黄胜义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导师们对唯心 的形而上学的调和论的批判理解为、表 述为对“矛盾调和论 ”的批判是不妥的。 形而上学的绝对不调和论是“左” 的理论 基础。辩证的调和论、对立的调和论、 矛盾的调和论都是正确的命题,矛盾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和在现实中有着普遍的存在,在调和中 坚持斗争是广泛运用的策略。 “自然界中 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 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 和无意识的合作, 也包含有意识和无 意识的斗争” 而黄聚有认为一切矛盾都 是不可调和的这一观点并不是马、恩的 观点,也绝不是辨证的观点。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 述了这样一段文字:“ 资产阶级的生产 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 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 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 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 的太暴力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 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试着解读这 段原著,不难发现,对抗是矛盾的一种 形式,并且对抗的矛盾是可以解决可以 调和的。所以毛泽东在著作中虽然不承 认可调和矛盾的存在,但承认矛盾在其 发展和解决过程中存在可调和现象,这 样理解显然是合理的。比如,在家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论述国 家起源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在罗马, 就是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血族制度从 而建立了国家,而“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 久便完全融化在国家中了”。可见,矛 盾在其发展过程和解决过程中存在可调 和的现象。 四、可 和矛盾现象的条件 矛盾可调和的现象,需要一定产 生条件。社会矛盾将长期存在于我国社 会发展中。任何时期、任何社会都存在 社会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 的固有社会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 。所以李东耀说: “总之,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高发期,也是 我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我们必须牢记 作为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正确认识矛盾,以切合实际的办法解决 矛盾,调和矛盾,使我国社会进入又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又快的发展轨道。 ” 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达到统一、协调,和谐社会要求自 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 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是矛盾的统一 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和谐 作为一种动态的和谐、一种社会生活状 态,它总是表现为一种趋势,并且其根 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谐是一 种矛盾调和后表现出的良好状态。在一 定条件下, 实现和谐,调和矛盾,保 持稳定,是有助于事物的发展,促进主 要矛盾的解决,也可以使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顺利成长。 笔者认为调和这两个字实际上已 经说明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为矛盾既 有统一性也有斗争性,可调和的矛盾现 象归根到底调和的是矛盾的统一性,在 一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在矛盾的同一 性中解决矛盾问题,出现调和现象。但 矛盾的斗争性无法通过调和解决。对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性的矛盾斗争性是你死我活的,无法调 和。非对抗性的矛盾例如高低、长短的 斗争性也不可能在本质上得到调和,因 为高低、长短总是对比存在的。正如资 产阶级社会中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在本 质上不会得到真正的解决。 五、总结 综上,先对前文的问题作出简单 的解答:第一,和谐是矛盾被调和的现 象;第二和谐并不等于没有矛盾存在; 第三绝对的矛盾存在并不意味着不能有 和谐的现象,二者之间要具体情况具体 分析。可调和矛盾的问题及其复杂,如 果可调和矛盾的现象完全不存在,也许 一些国家的建设问题就不能够在短时间 内有合理的理论支撑,和谐更无从谈起, 而在一定的领域存在可调和的矛盾现象 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在哲学的 层面来讲,矛盾既然是普遍的、绝对的, 那就一定是不可调和的。此外过度的强 调矛盾可调和而忽略了矛盾的斗争性也 会使我们对矛盾的理解产生偏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