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我国财政支出的问题_第1页
城市化与我国财政支出的问题_第2页
城市化与我国财政支出的问题_第3页
城市化与我国财政支出的问题_第4页
城市化与我国财政支出的问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11 会计 110104028 潘雅慧 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因为城镇是创新和技术进 步的主要来源地,因而城镇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另一方面,城镇化有利 于提高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发展,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的主要途径。一个国家要成功推进现代化,必须成功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的重要作用是它成为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焦点所在,财政对于城镇化 的正向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财政制度政策的协调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 程。 一 城镇化衡量标准: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 衡量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口变动状况:主要是指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研究成果表明, 一个经济社会水平高的国家,其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不能低于 60% 2经济变动状况:主要包括 GDP 占整个 GDP 的比重经济聚集度,城镇辐射 能力,城镇基础建设等,其中,城镇 GDP 占全部 GDP 为主要指标。 3社会变动状况:主要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住房 成套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 4城镇人口比重占区域总人口比重:PU=U/P (PU 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率 U 城镇常住人口 P 区域总人口) 二根据以上指标可以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我国城镇化取得的成就: 根据2012年社会蓝皮书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 次超过农 人口,达到50%以上。这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 我国开始进入以城镇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继工业化、镇场化之后,城镇化 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负责人李炜表示,中国城镇化水平超过50%, 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在2011年发生了根本的 逆转。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底之前,全国城镇人 口就已经达到49.68%,按照目前城镇化速度,2011年底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 蓝皮书调查还显示,居民对生活水平改善的主观感受明显上升。共有 75.3%的居民表示,自己过去5年的生活水平“上升很多”或者“略有上升” 。这 一比例较2006年、2008年分别提高了12个、6个百分点。此外,有67.6%的人表 示,感觉未来5年的生活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这一比例分别比2006年、2008年 增加了13.7个、9.3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据统计, 2001 年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为46%,而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为37%,不但远远 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我国加快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财政支出问题: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质量不高,内容不完整。200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 45.7%,明显低于第二第三产业人员在全国总就业人员中60.4%的水平。从国际 比较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也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4个多百分点, 财政支出的投入空间分布均衡有待提高。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人口集中程 度不够。东部城镇虽然多,但是人口聚集能力还有待提高。中部城镇数量明显 不足,城镇化规模两极分化。西部城镇分布稀少。 财政支出的投入力度均衡度有待提高。大中小城镇结构分布不合理,城镇体 系有待完善。与国际普遍规律相比,我国大中城镇特别是大城镇集中地人口比 例明显偏少。 财政支出的结构投入不合理。城镇发展规模粗放,可持续性差。土地滥用粗 放,功能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善,能力不足,特别是城镇生态环境 治理设施不健全,运行不正常,造成城镇运行成本高,运行效率低下。城镇污 染严重。 财政支出落实民生的程度有待提高。加速和谐城镇化的隐忧:城乡收入差距 的扩大,大批量农民涌入城镇导致发展不完善的城镇承载能力超过负荷,公共 服务以及社会保障没有惠及乡民,社会矛盾加大,影响社会稳定。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镇场本身 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地介入,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作 用,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3 政府财政支出干预加速城镇化发展的依据以及必要性: 公共财政政策指导着城镇化的发展方向,财政支出的规模将推进城镇化发展 的规模: 我国加速城镇化发展进程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的。政府通过通过工业化项目 安排、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指向和相应制度安排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由于我国 地方财源受限,且未形成稳定性的城镇化配套资金的投资机制和来源机制,因 此总体上城镇化的发展还有着不可突破的制度障碍和缺陷。只有对以往的财政 制度包括税制进行大力改革,合理进行财政支出,清除积累的弊病,我们才能 应对城镇化所带来的新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的公共物品与基础建设需要财政支出的支持: 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大量巨额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住宅区、别墅、公寓等居住建筑项目;高档酒店、商场、写字楼,办公楼等办 公商用建筑项目;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动力项目; 铁路、公路、 航空、水运、道桥、隧道、港口等交通运输项目; 水库、大坝、污水处理、空 气净化等环保水利项目; 电信、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这些基础设施建 设需要的投入额大,建设期长,回收期长,是私人或非公共集团难以做到的, 因而需要财政支出的支持。 镇场失灵要求财政支出的介入:镇场失灵会导致一下几个方面问题:财富分 配与收入不公,城乡收入差距大;外部负效应问题;镇场垄断;城镇失业问题; 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差距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这些问题的解决离 不开财政支出的投入。 城镇化本身也是公共物品,必然要求政府财政提供一定制度的供给。 城镇化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的基本特性,这也给予财政介入提供了基本依据。在 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所带来的物质利益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必然促进整 体国民素质和福利的提升,近些年的发展说明,城镇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变化, 促进了人口在素质提升和物质完善的积极流动和转移,转变以前工业与农业发 展中的不协调,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表层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同时, 更多的农民可以实现实质上的身份转变,再则城镇化中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 完善也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公共品属性的经济范畴,需要 政府财政在制度层面上给予更多的成长动力。 四加速城镇化对于财政支出的反作用: 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发展趋势。经济因素是影响 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会催生出三大需求:1工业化需求 2法制化需求 3城镇化需求。城镇化的发展与财政支出有着密切的联系,城 镇化所要求的公共物品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政府的财政支 出。 五如何制定财政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加速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财政支出与加速城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应当考虑实际国情,走政府 推动和镇场导入相结合的混合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消除阻碍城镇化发展的政策 与体制,为加速城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宽松的公平的环境。从城镇化发展的基 本路径来看,鉴于其与财政领域的特殊关系,在未来研究中必然要对财政政策 与城镇化“双向”发展的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1合理加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扩大,以满足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加大基 础设施建设,扩展城镇容量。 2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大力鼓励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鼓励高新技术 产业和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指导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 投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