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_第1页
大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_第2页
大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_第3页
大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_第4页
大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的探索 瞿书铭 许能锋 汪雪莲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社会医学系 福建 福州 350004) 摘要:大学生培养目标不清楚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因 此,构建完整、科学的大学生培养目标体系必要而且紧迫。本文依据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扩 展性的原则,吸收主要的教育思想,借鉴人力资源要素理论和心理学对能力的分类,运用目标管理方法, 试构建了社会责任感、创新型人格、观念、方法、知识、能力、健康七个一级子目标组成的大学生培养 目标体系,并在教学和学生活动中进行了应用。 关键词:大学生,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Key words:undergraduates;training aim;system 培养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它规定了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标准,对于教与学 双方均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它不仅是人才设计的蓝图,也是课程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估的核心 1。 当然,培养目标也是一套系统、完整的体系,而不是零散的描述。大学生培养目标不清楚给高等教育带来 了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认清大学生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科学、适用的大学 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必要而且紧迫。笔者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试 建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体系,并进行了应用。 一、大学生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1、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指导下,依据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 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吸收目前主要的教育思想,借鉴人力资源要素理论(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 知识、技能四个要素)和心理学对能力的分类,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构建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 理方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体系。该体系把培养目标细化成社会责任感、创新型人格、观念、方法、知 识、能力、健康七个一级子目标,部分指标再细分,并分别针对相应指标建立五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在 一级指标中,社会责任感为第一层次,创新型人格、观念、方法为第二层次,知识、能力为第三层次, 健康为基础。 具体的的培养目标体系见表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责任感 创新型人格 观念 方法 知识 能力 健康 身体的健康 心理的健康 社会功能的健康 信息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自 我控制与执行力、心理承受能力、电脑应用、生活能力、审 美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专业能力 一般能力 其他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控制能力、决断力、 领导能力,谈判能力 使用管理工具、方法的能力:调查设计、社会调查、目标管 理、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PDCA 循环、鱼刺图、原因树、 甘特图、网络图,SWOT 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等 规定课程的知识 自学的知识 其他知识:哲学、社交、礼仪、着装、文学、音乐、舞 蹈、绘画、历史、旅游等方面的知识。 (美育) 专业知识:竞争情报,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信息管理概论,中国管理学,创造学,四书五经等 学习的方法 生活的方法 工作的方法 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公民意识、诚信意识、系统辩证观念、时间观念、 纪律意识、团队精神、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竞争观念、环保意识、终身 学习、以人为本、质量意识、成本效益意识、科学发展观、创新观念等 2、关于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过程的说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 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也提出培养人才“坚持德育为先”的战略要求。对 于党和政府的这些要求,可以理解为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后为谁服务的问题,或者说是立场的问 题,如果不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为中国人民服务,我们的教育就出现了 方向性的错误,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绝对不能容忍和接受的,也是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和接受的。因此把 “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生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体系的指标,也是第一层次的指标,是与党和政府的要求 一致的,也是必须和必要的;同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直接转化到教学与其 他人才培养工作中去,故把“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生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体系的首要指标。 教育规划纲提出,“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提 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 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可见 创新的重要性。结合现在的“创造学”理论,把“创新型人格”作为一个培养指标,引起培养目的服从 于培养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才,故列入培养目标体系的第二层次。 教育规划纲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 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 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 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 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德可以理 解为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其本质还是各种观念的真是体现。这些要求明确地指出德的树立, 其实是通过培养各种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的;同时教育界也有“大学学习不止知识和能力 的学习,观念和方法的学习也很重要”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实践地。因此,把“观念”作 为大学本科生的一个培养指标,因为观念的培养最终为了培养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才,故把“观念”列 为第二层次的指标。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 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虽未明确指出方法在其中的重要性,但在正确或合适的方法的指引和帮助下, “生存生活,做人做事,适应社会”肯定会事半功倍;世人也皆知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把“方法”作为 大学生本科生培养目标体系的一个指标,和观念并列入第二层次,并再分为为学习的方法、生活的方法、 工作的方法,与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相一致。 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对知识、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社会各界的对知识、能力是培养目标的共识,把 “知识” 、 “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体系的指标,但在正确、合适的观念、方法的指引下才能学得更好,发 挥得更好,故把二者列为第三层次的指标。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生健康也极为重视,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 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 强” 。毛泽东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故把“健康”作为培养目标体系的指 标。因健康正常学习、工作的基础,故把健康列为培养目标体系的基础指标。把“美育”分解到知识指 标中,可通过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历史、旅游等培养。 二、培养目标的实现方法 1、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常看与管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华网、卫生 信息网、南方周末等重要网站学习,浏览各种报纸,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暑假三下乡以及 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可以从对社会关注度是否增加、是否更有意愿并参加了各种 公益活动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也可在学习总结、案例分析报告、演讲、答辩中得到体现。 2、创新型人格:鼓励学生多看社会新闻评论,知名网站的专题社会新闻讨论,多思考,多质疑,多 讨论。同时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活动,带着问题进行社会实践等。同时应通过创新实验项目带教、本科 生导师制两种形式使带教老师以课题研究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新性人格培养。 3、观念:目标体系中各种科学、先进的观念一是靠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在课堂教学、创新实验项 目带教、毕业实习带教、本科生导师制等过程中灌输,也可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辩论、参与活动等 培养,也可通过考勤、团队学习、案例分析、演讲、答辩、学习总结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培养。 4、方法:学习上,按人的认知规律,信息流动的规律采用适合自己的各种方法进行学习,自主学 习。生活上,有效做家务、装扮、社交、恋爱、旅游、合理安排各种事务等的方法, 就是在生活方面 要自理,做得井井有条。 5、知识: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好规定课程的知识,还应利用图书馆、数据库、互联网各种学习资源 网站以及其他资源加强自学。自学竞争情报,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概论,中国管 理学,创造学,四书五经,还可阅读“水煮三国” 、 “水淘三国” 、 “丑陋的中国人” 、 “中国古代格言大全” 等与管理有关但又很有趣味的著作。以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知识结构。另外鼓励学生多去“管理人” 、 “丁香园”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网站论坛去学习。 6、能力:一般能力的培养应设计到实验课或讨论课中,可通过查找、整理、分析资料,写作业、 案例分析报告、课程论文、学习总结,与同学合作、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演讲等进行锻炼,也要通过 有目的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进行锻炼。专业能力主要依靠实验课、讨论课、见习、实习进行培 养。 7、健康: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大学生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建立健康意识,积极锻炼身体,学好应对 压力和突发事件,主动地经常与他人交往。 二、对大学生本科生培养目标体系认可情况的调查 该培养目标体系制定出后,征求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任课教师的意见,基本 上表示认同。在 2009 年,就培养目标的“社会责任感”、“观念”、“知识”、“能力”、“健康”五 个指标对我校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护理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和药学 七个专业,大一到大五个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 1100 份,有效问卷 999 份。把其中自认为已明确 培养目标并且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划为为第一组,共有 139 人;剩余 860 人为第二组。调查 结果显示:认为培养目标应包括“社会责任感”的,第一组有 119 人,占 85.6%;第二组有 674 人,占 78.4%。认为培养目标应包括“观念”的,第一组有 112 人,占 80.58%;第二组有 653 人,占 75.9%。 认为培养目标应包括“知识”的,第一组有 103 人,占 74.1%,第二组有 621 人,占 72.21%。认为培养目 标应包括“能力”的,第一组有 115 人,占 82.73%;第二组有 707 人,占 82.21%。认为培养目标应包括 “健康”的,第一组有 102 人,占 73.38%;第二组有 631 人,占 73.37%。分别经过卡方检验,皆没有统 计学意义的差别。而且,两组大学生对此五个指标的认同比率都比较高,说明这些指标能够被广大学生 认可。因本研究展开的面还不是很广,尚未征求教育管理部门、有关的教育专家的意见,有待于下一步 深入研究。 三、大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的应用: 1、指导教学工作 依据大学生培养目标,提出“目标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运用为核心”的互相分 工合作的人本思想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都遵循此教学模式进行。同时根据培养目标,对案例教学进行 了深入组织、设计。如完善了教学组集体备课制度,对担任案例教学任务的年轻教师或研究生进行系统 的规范化培训,主讲教师听课并对年轻教师或研究生进行指导,做好案例讨论课的质量控制;同时制定 了详细的课程要求及说明(包括学时构成、考核办法、上课方式及要求、案例分析报告格式、课堂纪律 要求、补考说明) ,制定了详细的案例演讲评分表;另外收集整理案例资料,丰富公共管理案例库。详尽 的配套教学文件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教学课程讲授时,先讲解课程要求及说明,使学生对要求的意义、目的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 识,提高其对教学方法的认同感,改善其行动的有效性,最终提高提高教学效果;其次以 4-6 人为单位 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或自由组合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案例搜集、整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演讲等任务;课堂上以学生演讲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进行。演讲分为个人演讲与小组集体演讲,小演讲 主要用来进行训练,小组集体演讲用来考核。以不同形式全面提高各项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采用自我评价与成绩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主要从 社会责任感、观念、方法、知识、能力五个大方面进行评价,在案例教学开始前和结束后每个学生依据 评分表分别自我评价一次。成绩考核全面采用出勤和纪律、作业、案例分析报告、试卷、演讲评分、学 习总结等形式,并互相结合起来,在不同的考核形式中体现培养目标,每个考核方式都建立了相应的的 评分指标和评分标准。自我评价与综合成绩考核相结合,能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教 学效果。 2、指导学生活动 用培养目标体系指导大学生各项活动,使活动组织者抓住培养人才的所在。通过有关培养目标体系 的培训,可使活动组织者更多考虑人才培养的目的,进而调查学生的需求,依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形式多 样的活动;同时也可以使组织者更多考虑活动质量控制,学会进行活动效果评价,以保证学校活动经费 使用物有所值,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如根据新生需求,在入学教 育时先介绍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社团活动、图书信息资源,以及介绍专业在社会的 应用,目前毕业生就业情况,未来就业情况预测,大学生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培 养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其他事项的关系等。这样可以给新生对专业的全面、清晰的认识,引起他 们的兴趣,建立专业认同感,为后续培养打下良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