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美术与美术馆_第1页
近现代美术与美术馆_第2页
近现代美术与美术馆_第3页
近现代美术与美术馆_第4页
近现代美术与美术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近现代美术与美术馆 一、从“ 美术馆” 概念的引入到美 术展览会的繁荣 中国论文网 /5/view-10802839.htm 与“美术 ”一词类似, “美术馆”也是 一个外来词汇,追溯其在中国使用的历 史,最早见诸文本大概是在 20 世纪初。 康有为曾在其大同书中曾提到“美 术院”一词,含义已与美术馆十分相近。 1903 年,日本举办“ 第五回内国劝业博 览会”,清政府也应邀派代表团参加, 国内报纸对此专门报道,并刊载了日 本美术馆观览章程 ,足见“美术馆” 的 概念已为国人接受。 从美术馆概念的传播到我国第一 个美术馆的诞生,并未经历太长的时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1910 年 6 月 5 日,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在 南京举办,劝业会前后历时半年之久, 所有展览物品被分为 24 部,其中就包 括“美术部”。美术部作品的展示地点设 在一栋仿罗马式的两层建筑中,是为 “美术馆”。虽然这个美术馆只是博览会 中的临时场所,但其首创的意义仍然不 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劝业会上 的美术作品不少是出自土山湾美术工厂、 两江师范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学生之手, 足见新式教育在 20 世纪初的历史背景 下对培养现代美术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 “新式学堂中的现代美术教育 为中国第一届国内博览会和第一个美 术馆增色不少,这座美术馆也以 盛大的展览肯定了现代美术教育的成绩, 展示了新式学员们的风采。现代美术教 育与新式美术展览、美术馆三者之间的 内在关联此时已经显现出来。 ”1 如果说新式学堂中设立的图画手 工课程对美术展览的促进仍然力量有限 的话,那么专业美术院校的诞生就成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中国现代美术展览和美术馆发展过程中 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1909 年,周湘在 上海创立了上海图画专门学校,成为我 国较早的一所专业美术学校。此后,全 国各地的私立美术学校纷纷兴起,知名 者如乌始光、刘海粟等人创办的上海图 画美术院(后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颜文诺仍谒罩荽窗斓乃罩菝朗踝 科学校等。1918 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 (后更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成 立,郑锦出任校长,这是我国第一所国 立美术学校。1928 年,杭州国立艺术院 (后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成 立,成为推行现代美术的又一重要阵地。 在众多美术院校纷纷设立的情况下,以 学校师生创作为基础的美术展览会、画 赛会纷纷举办,极大刺激了中国近现代 美术展览的发展。以 1927 年北平艺专 组织的“北京春季艺术大会” 为例,历时 近一个月,参观人数超过 2 万。大会在 展品销售、入场券设计、展场维护、展 览讲解等方面都有较为周全的考虑,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举办大型美术展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根据申报刊载上海地区的美 术展览数量, “从走势来看,从 1919 年 至抗战爆发的二十八年时间里展览次数 几乎逐渐递增,至 1934 年达到最高峰 的 76 次,平均每天就有一次展览会举 办,令人目不暇接,真可谓盛极一时。 ” 2仅上海一地的展览数量就已如此惊 人,全国的美术展览繁荣程度可想而知。 这些展览中,除美术学校的师生以外, 艺术家个人、美术社团的身影也频频出 现。民国知名画家多数都举办过个人画 展,这既是他们向公众展示自己艺术成 就的机会,也是作品销售的良好平台。 对于美术团体而言,展览则是公开艺术 理想、集中呈现成员作品面貌的最佳平 台。以著名的天马会为例,其成员主要 是上海美专的教员,他们在十年间共举 办过九届画展,集中表达了社团的艺术 主张,成为上世纪二十年代最具影响力 的现代美术团体。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开始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纷组织大规模的美术展览会。1921 年, 由广东省政府主办的“ 广东全省美术展 览会”开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后,江苏等省也开始设立省级公立美 术展览会,此类由政府组织的全省美展, 在影响力上要远远超过一般的私人、社 团展览,对于美术作品的传播、美术展 览制度的完善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各 地方展览会纷纷举行之际,国家级美展 应运而生。1929 年 4 月 10 日,由国民 政府组织的第一届“ 全国美术展览会 ”顺 利开幕。此次展览不仅在规模、质量上 达到空前水准,而且专门设立美展 刊物,刊载展览作品,讨论美术问题。 20 世纪美术史上著名的“二徐” 之争就是 在此刊物上展开,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 发展而言实乃一大幸事。 二、美术馆的诞生和制度的建立 伴随着各类展览会数量的增多和 制度的不断完善,美术馆的建设问题也 被提上日程。1914 年,以原紫禁城、承 德避暑山庄部分皇家藏品为内容的古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陈列所成立,并对外开放,成为中国近 现代博物馆发展中的重要事件。1925 年 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至今已有 90 余 年的历史。严格意义上来说,故宫博物 院虽属于博物馆,但其对外开放的公共 性以及收藏、展览的制度都对后来的美 术馆建设具有借鉴意义。1928 年,成立 不久的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教育大会, 会上通过了建设国家美术馆和筹 设地方美术馆的议案,将美术馆建设 正式纳入到了国家文化术的整体规划 当中。 其实早在国家统一规划之前,不 少地方政府和民间美术力量已经意识到 建设美术馆的必要性。颜文梁等人曾在 苏州发起组织“ 苏州画赛会 ”,以“提倡 画术,互相策励,仅资浏览,不加评判” 为宗旨,面向全国征集作品,集中举办 展览。1928 年 1 月 1 日,在地方政府支 持下,以“苏州画赛会 ”为基础的苏州美 术馆在沧浪亭成立,这是我国近代史上 最早的美术馆之一。1930 年 10 月,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严智开主持筹备的天津市立美术馆开幕, 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公立美术馆正式创立, 翻开了中国美术馆发展的新篇章。建馆 之初起,天津美术馆即确定了收藏与展 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藏品方面,既 搜罗古今中外的美术杰作,同时也将工 艺品、金石拓本,乃至书籍杂志都纳入 收藏的范围,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为 之后的美术馆收藏树立了典范。在展览 方面,美术馆一方面根据自身馆藏设长 期陈列,另一方面也在每月举行各种类 型的美术展览,供观众参观学习。在收 藏与展览之外,天津市立美术馆还创办 了美术丛刊作为馆刊,并设立研究 所、研究班,提供美术研究的学术和实 践平台,进一步深化了美术馆的知识生 产和文化服务功能。 1928 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时,就 提出了建设国立美术馆的规划。随着各 地私立美术馆和地方美术馆的建设经验 日益丰富,设立一所国家美术馆的愿景 也成为可能。1935 年,经国民政府批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并拨付款项,准备“ 设立国立戏剧音乐 院及美术陈列馆”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筹备,1936 年 11 月, “国立美术陈列 馆”在南京正式建成。 “建成后的 “国立美 术陈列馆”占地 4165 平方米,展厅面积 为 1700 平方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国家美术馆,同时也体现出民国时期 建筑艺术的较高水平。 ”3国立美术陈 列馆成立不久便承担起组织筹备“教育 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的任务,并 于 1937 年 4 月 1 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当时中国美术的整 体发展水平,同时决定形成两年一次的 “全国美术展览会 ”定制,只因七 七事 变的爆发而未能实现。 1937 年 开始,中国近代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因战 争而几乎停滞,直到 1950 年代以后才 得以重新恢复。1958 年,中国美术馆作 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开始建设,因各方 面问题,直到 1963 年才正式建成开馆。 与此同时,江苏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 等地方美术馆也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或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建而成,新中国的美术馆发展进入复苏 阶段。但好景不长, “文革 ”十年,百业 衰敝,美术馆事业也难逃厄运, “文革” 结束后才重新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中国迎来 了博物馆、美术馆建设的第二个高峰期。 许多文革时被迫关闭的博物馆得到 恢复,在新的形势下,博物馆、美术馆 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根据 1988 年底的统计,全国文化系统 共有博物馆 903 个,也就是在 10 年间 增长了 2.6 倍。特别是在 19801985 年 的五六年间,平均每 10 天全国新添一 座博物馆,其中 1984 年,每 2.4 天全国 就诞生一座博物馆。 ”4 中国 20 世纪的美术馆发展历程, 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 到多,从低到高的过程。在不到百年的 历史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座美术 馆建筑的落成,也是美术馆制度的不断 完善。从最初主要关注收藏、展览,到 后来开始侧重研究,再到重视美术馆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公共服务,我们发现在国人眼中,美术 馆已不仅仅是一个储存、呈现艺术作品 的建筑物,更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交 流、服务平台。回顾近现代以来的美术 史,美术馆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一方 面它是美术作品收藏、展览、传播的载 体,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近现代美术史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美术馆也正以更加多元、深层的方式和 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与传播发生着关系。 三、新世纪以来的美术馆发展与 近现代美术研究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企业、私 人等多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美术馆的 数量越来越多,专业水平也在整体大幅 提升。2006 年,在中国文化部的指导下 成立了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更加推 动了美术馆的专业化。2010 年,文化部 评选出 9 家国家级重点美术馆,2013 年, 增至 13 家,而这 13 家美术馆的工作重 点中都有收藏、研究近现代美术。这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我特别想说明的是学校、画院等学术单 位的附属美术馆因其得天独厚的教学、 创作、研究资源而成为美术馆行业的重 要力量。在现有的十三家国家重点美术 馆中,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均属于学 术生产单位的附属美术馆。与此同时, 广州美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多家高校美术馆 也正以良好的发展态势跻身中国一流美 术馆的行列。近年来,除了公立美术馆 之外,诸多企业、个人创办的民营美术 馆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如今日美术 馆、民生现代美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 龙美术馆、昊美术馆等都是其中的佼佼 者。其中龙美术馆就有大量的近现代艺 术作品的收藏,也举办了不少有影响力 的展览。 在美术馆的数量不断增多,特点 更加多元化的同时,我们发现诸多优秀 美术馆的展览和研究思路也愈加清晰, 近现代美术的研究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方面。对于拥有较为丰富收藏的美术馆 而言,以自身藏品为基础来定位美术馆 的发展是基本思路。而对于不少学术单 位来说,因其自身的历史底蕴和学术影 响,近现代美术名家的作品往往占据其 收藏的重要部分。以笔者所在的北京画 院为例,画院成立于 1957 年,是新中 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不 少 20 世纪的中国画名家都曾供职于此。 由于这样的历史原因,画院收藏了大量 齐白石、李可染、于非、陈半丁等近 现代美术名家的作品,这也成为北京画 院美术馆建馆和发展的基础。中央美院 美术馆是高校美术馆的代表。作为国内 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美术院校之一,央美 拥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收藏近现代 名家作品方面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2 年起,央美美术馆开始着手馆藏精 品整理和研究。以每年一展的节奏形成 了与央美的历史、教学乃至 20 世纪美 术发展密切相关的系列展览,对整个京 津地区的近现代美术研究都起到了带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作用。好的案例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辐 射作用,近年来广州美院美术馆也开始 着手挖掘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美术现象, 像关山月、李铁夫、杨之光、黄新波、 罗映球等曾在广东地区活跃的老一辈艺 术家都以展览的方式进一步进入大众的 视野,对近现代美术研究的推进而言实 乃幸事。 除了综合性美术馆之外,与近现 代美术研究关系密切的另一支强力军是 名人纪念馆。与大多因文化旅游而发展 起来的古代名人纪念馆缺少馆藏不同, 20 世纪艺术名人的美术馆与纪念馆具有 独特优势。因其年代所距甚近,艺术家 的作品、文献等资料多保存相对完好, 家属多数也支持将作品捐献出来在专业 的美术机构展览示人,而且不少艺术家 在生前就已有意识地整理自己的人生、 艺术经历,为学者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 便利。在此基A 上形成的美术馆和纪 念馆,能够最大化地收藏、保存、展示 艺术家的完整艺术面貌,为其作品的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久传播尽早搭建了良性平台。需要强调 的是,名人美术馆的建立并非只有益于 某一人的研究和推广,其作用通常是以 点带面式的。一个名人美术馆的建立, 往往能够促进其生前所属流派、所在地 区、所处时代的整体研究。如何香凝、 关山月是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以 其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则不仅对此二人的 研究不断推进,也对整个岭南画派甚至 20 世纪的中国美术研究也有带动作用。 徐悲鸿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美术家和美 术教育家之一。1953 年徐悲鸿去世后, 夫人廖静文将其作品及收藏捐献国家, 并于次年成立徐悲鸿纪念馆,作为保存 和研究的专门机构。徐悲鸿生前地位崇 高、交游广泛、收藏宏富,因而在家属 捐献的作品中,不仅有他本人的作品一 千多件,更有其收藏的古代及近现代书 画一千余件,其他国内外美术书籍、碑 帖、画册、图片等更有近万件之多。如 此庞大、丰富的作品、文献资料,足以 对 20 世纪乃至古代美术史的研究有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推进。与徐悲鸿地位相当的另一位 20 世纪美术大家是齐白石,笔者所在的北 京画院美术馆同时也是齐白石纪念馆。 如上文所述,北京画院的藏品主要由齐 白石等 20 世纪名家作品构成,以馆藏 为基础,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叶知秋” 的 工作思路。即以齐白石研究为核心,以 20 世纪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为经,以美术 大家为纬,从横纵两个方向出发,以研 究性个案展览的形式由点及线串联成为 一条相对清晰而完整的脉络,进而勾勒 出 20 世纪北京地区美术史的全景,呈 现这一时期中国艺术的基本面貌,突显 20 世纪中国艺术作为 21 世纪艺术前史 的价值。以齐白石为中心进入,纵向就 碰到了李苦禅、王雪涛、许麟庐、李可 染、周思聪等等。横向自然碰到金城、 陈师曾、王梦白、张大千、林风眠、徐 悲鸿、于非、胡佩衡,甚至蒋介石、 毛泽东、胡适,海外的齐吉尔、野口勇 等等。时至今日,我们已完成了 10 个 齐白石陈列展,做完 40 余位 20 世纪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家的展览,仿佛已经在触碰中国 20 世 纪艺术的面貌了。 作为一个美 术馆人,我一直强调以展览的方式进行 研究和思考。而这一思考方式的核心即 在于,我们要时刻想到研究的成果最终 要通过视觉的形式呈现,并被观众观看。 所以,展览的方式其实是一种人本的、 开放的、交流的方式,与一般的学术研 究相比,它需要更有针对性的信息传达, 需要照顾观众的观看体验,更需要激发 观众的兴趣,让已经逝去的艺术家继续 活在当下。以笔者在北京画院的工作 槔,2014 年,我们举办了“人生若 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展,以白 石老人自述为线索,策划了一场齐白 石讲齐白石的有趣展览。在展览的最后 部分,在我们感慨着齐白石人生的多舛 与辉煌,咀嚼着陶渊明“ 人生若寄,憔 悴有时”的句子,美术馆给观众留下了 一个问题:“150 岁的齐白石还活着吗? ”而这一问题的产生源于笔者儿时小学 课本中臧克家先生的一首诗, “有的人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 活着”。在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些 诗句是如此的积极向上,如此的爱憎分 明。今天再回想它时,对肉身的活与精 神的活,仿佛已少了许多迫不及待的表 述,而多了几分对历史的考量。我们为 什么研究齐白石?对于专家而言,这个 答案是他曾经的辉煌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或许是因为他始 终如一的“天真 ”,或许是因为他 “人骂 我我也骂人” 的直率,亦或只是因为他 能把虾画得活灵活现。这些看似简单的 答案,恰恰是 150 多岁的齐白石能够活 在当下的真正原因。把这一问题抛给观 众,就是要让他们思考、塑造自己心中 的齐白石,也是让齐白石继续“活下去” 的有效手段。对于近现代美术研究而言, 美术馆的介入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 利的平台,更成为学术成果展示、推广、 普及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了近现代美术 家当下意义挖掘、活化的不可替代的场 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四、 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国际性 的研究、展览与交流 最后,想说说百年以来近现代中 国美术在国际上展览与交流。这个话题 很大,但可以从一些局部的信息中,进 行一些切片似的解析。应该说近现代中 国美术的发展与国际美术的交流是同步 的。从上世纪一批留学生到欧美以及日 本留学,带回新的艺术理念与美术馆的 概念到上世纪 30 年代开始,中国的艺 术就在全世界举办展览。更在徐悲鸿、 刘海粟等人的努力下走出国门。譬如, 早在 1921 年至 1926 年,由中日民间主 办、政府支持了四届“ 中日联合绘画展 览会”。吴昌硕、齐白石、王一亭等艺 术家的作品被介绍到日本。1930 年,在 捷克人齐蒂尔的组织下在维也纳举行了 “日本艺术、中国西藏唐卡和现代绘画 展览”徐悲鸿在 1931 年至 1933 年先后 在比利时、柏林甚至举办了个展。1933 年 5 月 10 日, “巴黎中国美术展览会 ”在 法国巴黎公各尔广场的国立外国美术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开幕,中法各界官员、法国各博物馆馆 长、艺术家等到会,据说参观人数共计 3000 余人。之后,此展还先后到意大利、 德国、前苏联等国巡展。1934 年 1 月 20 日, “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 在德国柏 林普鲁士美术院开幕,中方代表刘海粟 等出席。同年 3 月 ,此展又移至德国 汉堡举行。上世纪 30 年代的数次展览 与交流,中国近现代美术的面貌在欧洲 产生了初步的影响。 不仅如此,一批国外的学者也开 始关注中国的近现代美术的研究,著名 的学者苏立文先生等人将中国的艺术带 到欧洲、美洲等地。但中国的近现代美 术在国际的交往中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甚至受到很多质疑。苏立文在20 世纪 中国艺术与艺术家的序言中开篇就说, 1959 年当他开始中国现代美术研究时, 西方的同行批评他这是一个不值得研究 的话题。因为这一时期的中国艺术要不 是传承古人“ 没有新东西”,要不就是在 “模仿西方”。5如果真是这样,那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对近现代中国艺术的研究就将成为一个 伪命题,失去了学术的价值,也同时失 去了美术馆展览与传播的价值。可事实 并非如此,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无 论是大陆还是港台都开始出现新的艺术 面貌与新的传播。大陆从红色的创作到 多元艺术的产生,台湾、香港地区的抽 象艺术的实践,丰富了 20 世纪的艺术 形态。在交流方面,最为突出的当属我 国与前苏联、东欧各国的交往,潘天寿、 傅抱石等人的作品甚至受到了来自国外 的关注。在 1957 年,李可染与关良到 东德进行创作,还在那里举办了展览, 产生了强烈反响。此后,由于政治环境 的影响,这样的交流一度较为没落,直 到上世纪 80 年代后才逐步恢复,而真 正的交往要到 21 世纪初。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艺术走出去 的项目不胜枚举。我倒是想介绍一个新 的现象,就是很多有中国藏品或有东方 研究版块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开始主动策 划、展览近现代的中国艺术。这其中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较有代表性的有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 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冬宫、日本京 都国立博物馆、捷克布拉格国家美术馆、 英国牛津大学的阿斯莫林美术馆、德国 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 博物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等等。其中 比较重要的展览,如:2012 年日本京都 国立博物馆举行的“ 中国近现代绘画与 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