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半导体工艺基础之续表面钝化(ppt 38页)_第1页
工艺技术-半导体工艺基础之续表面钝化(ppt 38页)_第2页
工艺技术-半导体工艺基础之续表面钝化(ppt 38页)_第3页
工艺技术-半导体工艺基础之续表面钝化(ppt 38页)_第4页
工艺技术-半导体工艺基础之续表面钝化(ppt 3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续 表面钝化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 2013.4. 15 9.1 概述 一、钝化膜及介质膜的重要性和作用 1、改善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参数 2、增强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次钝化可强化器件的密封性,屏蔽外界杂质、离子电荷 、水汽等对器件的有害影响。 3、提高器件的封装成品率 钝化层为划片、装架、键合等后道工艺处理提供表面的机械 保护。 4、其它作用 钝化膜及介质膜还可兼作表面及多层布线的绝缘层。 二、对钝化膜及介质膜性质的一般要求 1、电气性能要求 ( 1)绝缘性能好。介电强度应大于 5MV/cm; ( 2) 介电常数小。除了作 MOS电容等电容介质外,介电常 数愈小,容性负载则愈小。 ( 3)能渗透氢。器件制作过程中,硅表面易产生界面态, 经 H2 退火处理可消除。 ( 4)离子可控。在做栅介质时,希望能对正电荷或负电荷 进行有效控制,以便制作耗尽型或增强型器件。 ( 5)良好的抗辐射。防止或尽量减小辐射后氧化物电荷或 表面能态的产生,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对材料物理性质的要求 ( 1)低的内应力。高的张应力会使薄膜产生裂纹,高的压 应力使硅衬底翘曲变形。 ( 2)高度的结构完整性。针孔缺陷或小丘生长会有造成漏 电、短路、断路、给光刻造成困难等技术问题。 ( 3)良好的粘附性。对 Si、 金属等均有良好的粘附性。 3、对材料工艺化学性质的要求 ( 1)有良好的淀积性质,有均匀的膜厚和台阶覆盖性能, 适于批量生产。 ( 2)便于图形制作。能与光刻,特别是细线条光刻相容; 应有良好的腐蚀特性,包括能进行各向异性腐蚀,与衬底有良 好的选择性。 ( 3)可靠性好。包括可控的化学组分,高的纯度,良好的 抗湿性,不对金属产生腐蚀等。 三、钝化膜及介质膜的种类 钝化膜及介质膜可分为无机玻璃及有机高分子两大类。 无 机 玻 璃 氧化物 SiO2 , Al2O3 , TiO2 , ZrO2 , Fe2O3 , SixOy (SIPOS) 硅酸盐 PSG , BSG , BPSG 氮化物 Si3N4 , SixNyH , BN , AlN , GaN 氢化物 a-Si:H 有机 高分 子 合成树脂 聚酰亚胺类,聚硅氧烷类 合成橡胶 硅酮橡胶 9.2 Si-SiO2系统 一、 SiO2膜在半导体器件中的主要用途 1、 SiO2膜用作选择扩散掩膜 利用 SiO2对磷、硼、砷等杂质较强的掩蔽能力,通过在硅 上的二氧化硅层窗口区向硅中扩散杂质,可形成 PN结。 2、 SiO2膜用作器件表面保护层和钝化层 ( 1)热生长 SiO2电阻率在 1015.cm以上,介电强度不低于 5106 V/cm,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作表面一次钝化; ( 2)芯片金属布线完成后,用 CVD-SiO2作器件的二次钝 化,其工艺温度不能超过布线金属与硅的合金温度。 3、作器件中的绝缘介质(隔离、绝缘栅、多层布线绝缘、 电容介质等) 4、离子注入中用作掩蔽层及缓冲介质层 二、 Si-SiO2 系统中的电荷 1、可动离子电荷 Qm 常规生长的热氧化 SiO2中一般存在着 10121014cm-2的可动正 离子,由碱金属离子及氢离子所引起,其中以 Na+的影响最大。 Na+来源丰富且 SiO2几乎不防 Na+, Na+在 SiO2的扩散系数和迁移 率都很大。在氧化膜生长过程中, Na+倾向于在 SiO2表面附近积 累,在一定温度和偏压下,可在 SiO2层中移动,对器件的稳定 性影响较大。 ( 1)来源:任何工艺中(氧化的石英炉管、蒸发电极等) 或材料、试剂和气氛均可引入可动离子的沾污。 ( 2)影响:可动正离子使硅表面趋于 N型,导致 MOS器件 的阈值电压不稳定;导致 NPN晶体管漏电流增大,电流放大系 数减小。 ( 3)控制可动电荷的方法 ( a) 采用高洁净的工艺,采用高纯去离子水, MOS级的 试剂,超纯气体,高纯石英系统和器皿,钽丝蒸发和自动化操 作等。 ( b) 磷处理,形成 PSG-SiO2以吸除、钝化 SiO2中的 Na+。 ( c) 采用掺氯氧化,以减小 Na+ 沾污,并可起钝化 Na+ 的 作用。 2、 Si-SiO2 界面陷阱电荷 Qit( 界面态) 指存在于 Si-SiO2界面,能带处于硅禁带中,可以与价带或 导带交换电荷的那些陷阱能级或能量状态。靠近禁带中心的界 面态可作为复合中心或产生中心,靠近价带或导带的可作为陷 阱。界面陷阱电荷可以带正电或负电,也可以呈中性。 ( 1)来源:由氧化过程中的 Si/SiO2界面处的结构缺陷(如 图中的悬挂键、三价键)、界面附近氧化层中荷电离子的库仑 势、 Si/SiO2界面附近半导体中的杂质(如 Cu、 Fe等)。 ( 2)影响:界面陷阱电荷影响 MOS器件的阈值电压、减小 MOS器件沟道的载流子迁移率,影响 MOS器件的跨导;增大双 极晶体管的结噪声和漏电,影响击穿特性。 ( 3)控制界面陷阱电荷的方法 ( a) 界面陷阱密度与晶向有关: (111)(110)(100),因此 MOS集成电路多采用 (100)晶向(有较高的载流子表面迁移率) ;而双极型集成电路多选用 (111)晶向。 ( b) 低温、惰性气体退火:纯 H2或 N2-H2气体在 400500 退火处理,可使界面陷阱电荷降低 23数量级。原因 是氢在退火中与悬挂键结合,从而减少界面态。 ( c) 采用含氯氧化,可将界面陷阱电荷密度有效控制在 1010/cm2数量级。 3、氧化物固定正电荷 Qf 固定正电荷存在于 SiO2中离 Si-SiO2界面约 20范围内。 ( 1)来源:由氧化过程中过剩硅(或氧空位)引起,其密度 与氧化温度、氧化气氛、冷却条件和退火处理有关。 ( 2)影响:因 Qf 是 正电荷,将使 P沟 MOS器件的阈值增加, N道 MOS器件的阈值降低;减小沟道载流子迁移率,影响 MOS 器件的跨导;增大双极晶体管的噪声和漏电,影响击穿特性。 ( 3)控制氧化物固定正电荷的方法 ( a) 氧化物固定正电荷与晶向有关: (111)(110)(100), 因此 MOS集成电路多采用 (100)晶向。 ( b) 氧化温度愈高,氧扩散愈快,氧空位愈少;氧化速率 愈大时,氧空位愈多,固定电荷面密度愈大。采用高温干氧氧 化有助于降低 Qf 。 ( c) 采用含氯氧化可降低 Qf 。 4、氧化物陷阱电荷 Qot 氧化物中被陷住的电子或空穴。 ( 1)来源:电离辐射(电子束蒸发、离子注入、溅射等工 艺引起)、热电子注入或雪崩注入。 ( 2)影响:对 MOS器件的跨导和沟道电导产生较大的影响 ,使阈值电压向负方向移动。 ( 3)控制氧化物陷阱电荷的方法 ( a) 选择适当的氧化工艺条件以改善 SiO2结构,使 Si-O-Si 键不易被打破。常用 1000 干氧氧化。 ( b) 制备非常纯的 SiO2 , 以消除杂质陷阱中心。 ( c) 在惰性气体中进行低温退火( 300 以上)可以减小 电离辐射陷阱。 ( d) 采用对辐照不灵敏的钝化层(如 Al2O3、 Si3N4等)。 三、 Si-SiO2系统中的电荷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在 Si-SiO2系统中的正电荷以及 Si热氧化过程中杂质再分布 现象( Si表面磷多或硼少)均导致 Si表面存在着 N型化的趋势。 Si-SiO2系统中的正电荷将引起半导体表面的能带弯曲,在 P 型半导体表面形成耗尽层或反型层 ,在 N型半导体表面形成积累 层,而且界面态还是载流子的产生 -复合中心。这些电荷严重影 响器件的性能,包括 MOS器件的阈值电压、跨导、沟道电导; 双极器件中的反向漏电流、击穿电压、电流放大系数 、 1/f 噪 声等特性。 要消除 Si-SiO2系统中的电荷及器件表面沾污对器件的影响 ,一是采用表面多次钝化工艺,二是采用保护环和等位环等措 施来减小其影响。 晶体管的保护环和等位环 式中, 是单位面积的 氧化层电容, d是氧化层厚度, Cox与栅压 V无关。 CD 是单位面 积的半导体势垒电容。对于确 定的衬底掺杂浓度和氧化层厚 度, CD 是表面势 s( 也是栅压 V) 的函数。因此总电容 C也是 s 的函数。 四、 Si-SiO2结构性质的测试分析 1、 MOS C-V特性与 Si-SiO2结构性质的关系 理想 MOS结构假定: 1) SiO2中不存在电荷与界面陷阱; 2)金属半导体功函数差为零。这种 MOS电容为氧化层电容 Cox 和半导体势垒电容 CD 的串联。单位面积的 MOS电容 C为: ( 1)当 V 0时,能带下弯,表面空穴耗尽,势垒电容随栅压 增加而下降,因而总电容 C也随 V下降。 W 是耗尽层宽度,其与表 面势的关系为: 。 当 V增加到使 S B( 费米势),半导体表面反型,电容随 偏压的变化开始分散: ( a) 当信号频率足够低时,空间电荷区少子的产生跟得上信 号变化,对电容有贡献。 MOS电容经过最小值后随栅压而增加, 在 V 0时, C = Cox, 如图中低频曲线( a)。 ( b) 当信号频率很高时,少子来不及产生,对电容没有贡献 ,耗尽层继续随 V变宽,直到 S 2B, 表面强反型。反型电荷对 外电场的屏蔽作用使耗尽区达到最大值 W m不再变宽, MOS电容 达到最小值。 2、金属功函数、氧化硅中电荷对 C-V特性的影响 9.3 主要的钝化方法 一、集成电路钝化的一般步骤 典型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至少包含三个钝化工序步骤: 1、衬底氧化层(特别是 MOS集成电路中的栅氧化层)生 长过程中的钝化。 通常采用含氯氧化,或 HCl 处理氧化石英管。 2、衬底和金属化层之间或多层金属化层之间绝缘隔离氧化 层的钝化工艺。 通常采用磷硅玻璃钝化工艺,为降低回流温度,有时采用 硼磷硅玻璃钝化。 3、芯片的最终钝化层。 常采用 SiO2+Si3N4(或 Al2O3) 或磷硅玻璃。其中, SiO2 主要 用作为 Si3N4 应力缓解层。 二、含氯氧化 1、钝化可动离子 ( 1)钝化效果与氯含量及氧化条件有关 ( a) HCl/O2 浓度比达到 34% 时,可使 Na+几乎完全钝化; ( b) 氧化温度低于 1050 时,含氯氧化对可动离子的钝化 、收集作用消失; ( c) 含氯氧化对可动离子的钝化作用仅在干氧氧化中存在 ,湿氧氧化中不存在。 ( 2)钝化 Na+的机理 ( a) 高温过程中氯进入 SiO2, 在 Si/SiO2界面处与三价硅和 过剩硅离子结合,以氯 -硅 -氧复合体结构形式存在。 ( b) 当 Na+运动到 Si/SiO2界面时,氯 -硅 -氧复合体中的 Cl- 与 Na+之间较强的库仑力将 Na+束缚在 Cl-周围,使 Na+固定化和 中性化,形成如下结构: 2、改善 SiO2膜的击穿特性 SiO2中的击穿机构主要是隧道电流。 Na+在 Si/SiO2界面附近 的聚积,将增强 Si/SiO2界面区的电场强度,尤其是 Na+分布的不 均匀性,导致局部电场强度很大,使隧道电流增大以至击穿。 含氯氧化固定和中性化 Na+, 从而改善 SiO2 的击穿特性。 3、降低界面态密度和固定正电荷密度,减少氧化层错, 提高少子寿命。 含氯氧化可以减小 Si/SiO2 界面的三价硅和过剩硅原子;含 HCl 和 C2HCl3 氧化中产生的具有高度活性的 H+ 可以填充悬挂 键; HCl 和 C2HCl3 具有萃取 Cu 等重金属杂质的功能。 三、磷硅玻璃( PSG) 和硼磷硅玻璃( BPSG) 钝化 1、 PSG和 BPSG的特点 ( 1) PSG对 Na+具有较强的捕集和阻挡作用; BPSG对 Na+的 阻挡作用比 PSG强 30150倍。 ( 2) PSG在 1000 左右的温度下熔融回流,从而减小布线 的台阶; BPSG的熔融回流温度比 PSG低 100200 。 2、 PSG膜存在的缺点 ( 1) PSG层的极化效应 PSG中的电偶极子在无外电场时是杂乱无章的。当器件加 偏压时这些电偶极子沿外场形成整齐的排列,产生极化效应, 影响器件的稳定性。 PSG中磷浓度愈高,极化效应愈严重。 ( 2) PSG的吸潮性 PSG的吸水性强。 PSG中的磷易与水汽反应生成磷酸而腐 蚀铝布线,加速器件的失效;膜的粘附性变坏,光刻易脱胶等 。 PSG钝化膜中磷含量不应超过 8% ( P的重量百分数), 5% 最佳;厚度不应超过 1m。 PSG钝化膜中磷含量过低会降低 PSG膜对 Na+的提取、固定和阻挡作用,钝化效果不佳。 3、 BPSG膜中 B、 P含量各约 4% ,此时膜的极化效应和吸 潮能力最小,而吸杂和阻挡碱离子的能力均优于 PSG膜。 4、 PSG( BPSG) 的制备 采用氢化物作源的常压低温化学气相淀积技术( LTCVD) 生长 PSG或 BPSG 。 淀积完成后,还应在 N2或惰性气体中, 7001000 范围内 处理 515min。 目的是提高膜的质密度及抗蚀性。这个过程称 为增密 。 四、氮化硅( Si3N4) 钝化膜 1、特点 ( 1)与 SiO2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 a) 对可动离子(如 Na+) 有非常强的阻挡能力。一般 Na+在 Si3N4中渗 透深度仅为 50100 。 ( b) 结构非常致密,气体和水汽极难穿透,疏水性强,因此可大大提 高器件的防潮性能。能掩蔽许多杂质。 ( c) 针孔密度非常低,且极硬而耐磨; ( d) 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除能被 HF酸和热磷酸缓慢腐蚀外,其他的 酸几乎不能与它发生作用; ( e) 导热性好 , 适宜作多层布线的绝缘层,便于管芯散热; ( f) 绝缘性与抗击穿性好, 1000 Si3N4膜可耐 110V电压。 ( g) 对电离辐射不灵敏,是很好的抗辐照的钝化层。 ( 2)缺点 Si3N4-Si结构界面应力大且界面态密度高,因此 Si3N4 不能 完全取代 SiO2 。 故一般采用 Si3N4/SiO2 复合结构, Si3N4 厚度一 般低于 2000。 2、制备 Si3N4的主要工艺技术 采用以硅的氢化物和 NH3 作源的 LPCVD或 PECVD法。 3、 Si3N4膜的刻蚀 ( 1)湿化学腐蚀法:热磷酸溶液( 160180 )可腐蚀掉 Si3N4 膜。 ( 2)干法腐蚀法:等离子腐蚀法。 4、 Si3N4 膜的应用 ( 1)利用 Si3N4 膜对水蒸气和氧气有较强的掩蔽能力,进行 局部氧化工艺和等平面隔离; ( 2) PECVD生长的 Si3N4 膜作为双层布线的绝缘介质; ( 3)利用 Si3N4 膜能有效地防止 Na+ 沾污,并有良好的绝缘性 能、较高的击穿电压和高度的化学稳定性,以及抗辐照能力, 常用于芯片最终的钝化层。 五、氧化铝( Al2O3) 钝化膜 1、与 SiO2 、 Si3N4 相比有如下优点 ( 1)抗辐射能力比 SiO2 、 Si3N4 强; ( 2)具有负电荷效应,可得到正的平带电压,如用 MAOS 结构,易制得 N沟道增强性器件; ( 3)等平面阳极氧化生成的 Al2O3 钝化膜,由于芯片表面平 整,非常适合进行多层布线; ( 4) Al2O3 和 Si3N4 一样对 Na+ 的阻挡能力很强; ( 5)机械强度和硬度均高于 SiO2( 结晶 Al2O3 俗称刚玉,硬 度仅次于金刚石和碳化硅)。 2、 Al2O3的制备工艺 ( 1) CVD法(三氯化铝水解法) AlCl3 室温下为固体,必需加热并恒温使其升华成气体, 升华温度 100 150 。 ( 2)溅射法 除采用 Ar +O2 作溅射气氛(反应溅射)或用高纯 Al2O3 靶代 替高纯铝靶(非反应溅射)外, Al2O3 膜溅射的原理、设备、操 作步骤等均可参照第八章金属薄膜的制备工艺。 ( 3)电解阳极氧化 基本原理 阳极氧化是制造金属氧化物膜的一种电化学方法,在两极 上发生的反应如下: 阳极: 阴极: 根据生成氧化物膜的性质可分为多孔型阳极氧化和无孔型 阳极氧化。 当电解液中含有对金属起腐蚀和溶解作用的酸(磷酸、氢 氟酸)时,在阳极氧化的同时还发生对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