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辖区对全市经济贡献分析_第1页
平顶山市辖区对全市经济贡献分析_第2页
平顶山市辖区对全市经济贡献分析_第3页
平顶山市辖区对全市经济贡献分析_第4页
平顶山市辖区对全市经济贡献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顶山市辖区对全市经济贡献分析 城市基本情况统计是国家统计制度的一部分,也是全国唯一的以 城市作为基本单位实行块块统计的方法制度。这个报表制度高度关注 市辖区统计,力图考察城市经济即市辖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贡 献作用。 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 区经济。它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 构不断优化, 资本、技术、 劳动力、信息等生 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 应、聚集效 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 瓦佩鲁提出的“发展极 ”理论认为,在一个国家的 经济空间中,经济 增长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增长的。一些主导部门 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资本与 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 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 展极” ,再通 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促使自己优先 增长,并带动 相邻地区共同发展。一个地区的市辖区作为人力、资本 资源的积累和集中中心,促进了其他资源集中和积累中心的产生,是 地区经济优先增长的“ 发展极” ,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城市基本情况统计报表数据,大致梳理了平顶 山市辖区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情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市辖区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情况 (一) 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雁” 近三年来,平顶山市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1 年的 9.14:65.59:25.28 变化为 2014 年的 10.21:53.72:36.08。三年间,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 比较稳定, 仅提高了 1.07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 11.87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提高了 10.8 个百分点;由下表数据可以看出,全市产业结构 的变化主要是由市辖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带动,三年间,市辖区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 17.6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 17.53 个百分 点,均快于全市,成为带动全市结构调整的“ 火车头”。 表 1 2011-2014 年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 全市 市辖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1 9.14 65.59 25.28 1.33 74.78 23.89 2012 9.75 60.89 29.36 1.60 65.72 32.68 2013 10.44 58.23 31.33 1.63 62.27 36.10 2014 10.21 53.72 36.08 1.46 57.12 41.42 图 1 2011-2014 年全市及市辖区三次 产业结构变化 (二)地方财力增长的“拉纤夫” 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看,市辖区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的 贡献份额越来越大,贡献率由 2012 年的 39.86提高到 2014 年的 45.41,呈明 显提高之势。 表 2 2011-2014 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全市 比上年增加 市辖区 比上年增加 市辖区贡献率 2011 952983 530627 2012 1073568 120585 578692 48065 39.86 2013 1197385 123817 632087 53395 43.12 2014 1307155 109770 681932 49845 45.41 图 2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与市辖区贡献率() (三)城市基本建设的“开拓者” 2014 年平顶山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 2011 年增长了 77.78, 其中市辖区增长 81.09%。三年间,市辖区占全市投 资的平均比重为 18.37,而 对全市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19.65,做出了超额贡献。 表 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 单位:万元 全市 市辖区 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 比上年增 加 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 占全市比 重() 比上年增加 贡献率 () 2012 10348083 2196422 1833237 17.72 296781 13.51 2013 12317679 1969596 2209351 17.94 376114 19.10 2014 14491677 2173998 2782383 19.20 573032 26.36 合计 37157439 6340016 6824971 18.37 1245927 19.65 2014 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 2011 年增长了 106.92,其中 市辖区增长 146.9,带动全市增长 101.65 个百分点,对全市增长的 贡献率为 95.07。 表 4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单位:万 元 全市 市辖区 房地产开 发投资 比上年增 加 房地产开发 投资 占全市比 重(%) 比上年增加 贡献率 (%) 2012 1093531 340499 763190 69.79 242107 71.10 2013 1201672 108141 856292 71.26 93102 86.09 2014 1558193 356521 1286540 82.57 430248 120.68 合计 3853396 805161 2906022 75.41 765457 95.07 图 3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加量 单位:万元 (四)转换经济动力的“主力军” 2014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10.09 亿元,比上年增 长 12.8%,其中市辖区 294.93 亿元,占全市的比重 为 48.34,同比增 长 13.57%,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为 50.92,超出了其所占的份 额。 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快于 GDP 增速,消 费需求逐 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其中市辖区消费需求增长的带动作用 功不可没。 图 4 GDP 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五)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传动带” 一是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近三年,市辖区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年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市辖区和全市 GDP 增速。二是城镇居民收 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三年来,市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 于市辖区和全市 GDP 增长速度。 图 5 全市和市辖区 GDP 与市辖区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速() 三是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炭经济,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和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上年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辖区下降速度快 于全市。 图 6 四是市辖区绿化面积逐年增加。 图 7 近年市辖区绿化面积 单位:公顷 二、主要问题 在平顶山市的城市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 辐射作用小等问题,在城市供给、城市发展质量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等方面,与先进的城市比都有一定差距。 (一)城市经济总量不大,规模效应不够突出 2014 年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为 28.5,且近三年 来,呈逐步下降趋势;市辖区其它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如公共财政收入、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也呈这样的走势;市辖区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市的比重不到两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 未能突破 50。见下表: 表 5 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市辖区占全市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公共财政收入 城乡居 民储蓄 存款 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 值 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 额 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 2011年 35.62 55.68 52.43 46.5 48.29 18.85 2012年 30.10 53.90 47.51 37.9 48.15 18.01 2013年 29.09 52.79 48.42 38.1 48.01 17.94 2014年 28.50 52.17 44.91 34.3 48.34 19.20 (二)城市经济总体质量有待提高 平顶山是资源型城市,城市经济长期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煤炭、 钢铁、 电力、建材、有色、化工等六大能源原材料和高耗能工业是主要 经济支柱, 产业竞争力、持续增长动力、投 资 吸引力等已明显不足,资 源环境代价巨大,人力资本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转化 困难,主导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与现代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商贸餐 饮、交通通讯、 现代物流、公用事 业、居民服 务业、文化广播、旅游、信 息软件、文创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品、 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当薄弱。从发展趋势看,煤炭、钢铁等 传统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主宰平顶山市经济增长,一、二、三产业 不平衡性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三)城市建设规模层次不高 平顶山建市 57 年,城区建设几十年局限于老城区,且“ 千年一面” ,变化不快,街道 还是那个街道,只是稍有拓宽;楼房还是那座楼房, 只是粉刷了表面;店铺还是那个店铺,只是改变了门脸。用近十 年时间开发建设的新城区,至今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较强的服 务业业态支撑,尚未形成较为方便成熟的人居环境。几十年来,除了 原有的平煤神马、平高东芝、平东、姚 电 、正大等那几家大型企业 外,没有新的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入驻和引领,招商引资成效不 明显,整体 经济格局老套僵化,缺乏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活力和新动力。 三、建议 (一)以城市建设带动城市经济 新城区建设中,以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理念,注重引 进大型商贸商务总部经济建造楼宇群,建设亲民便民的餐饮、集贸市 场提升城区人气,以业态错位建造城市综合体,在造楼建城中带动城 市产业发展。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城市配套产业应与城市的需求相匹 配,统筹协调 ,防止数量过剩。二是 产业投资应 政府统一规划,按照市 场经济运作,以民营为主体。三是招商引资务必重视内容实质。 (二)以“易居宜居”为原则,注重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要求相 适应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个基本条件是“易居宜居” ,否则,人口不 愿集聚,建成的是“ 空城”“ 鬼城”。“易居宜居” ,不仅仅局限于购物、求 医、上学、休闲等生活 设施的配套, 对优质生 态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城市功能提升 平顶山市是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城市功能单一、产业结构落后、 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因此,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壮大,一个时期内 仍需以工业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