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竹山县新一轮茶叶基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对竹山县新一轮茶叶基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对竹山县新一轮茶叶基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对竹山县新一轮茶叶基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对竹山县新一轮茶叶基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对竹山县新一轮茶叶基地建设的调 查与思考 近期,竹山县决定抓住“精准扶 贫”以及“秦巴片区特色产业开发 ”等重 大政策与项目机遇,争取近三年内,在 管好现有茶园基础上,拿出当家田地再 新建一批高标准茶园。 中国论文网 /8/view-13003154.htm 继续建设高标准茶园,首先要统 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但在新 建茶园上,目前竹山干部和农户思想并 不是高度一致。到底还该不该搞大规模 茶园建设?还有没有地方搞茶园建设? 拿出当家田地建设高标准茶园到底值不 值?怎样才能杜绝重建轻管、前建后荒, 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高效益一块?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对这些问题,近期我们结合产业规划, 深入各茶区乡村农户走访座谈,通过认 真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得出了一些更 “接地气”的观点与结论。 首先,竹山到底还该不该搞大规 模茶园建设? 实事求是地说,很多干部群众、 包括业内人士甚至县领导层,对此问题 持有不同的看法。持反对意见的,可能 还占多数。分析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近年来竹山县一方面在轰轰 烈烈地建设茶园,另一方面建好的茶园 有的却疏于管理,或者根本无人管理, 导致前建后荒(见图 1) 。根据近期实地 调查结果,全县荒芜茶园面积占 1/4 左 右。一些偏远地方的老茶园严重荒芜后 已失去采茶价值,极少数茶园茶树甚至 被当地农户砍了当柴烧掉,在这种情况 下继续新建茶园,岂不是白白浪费人力、 物力、财力?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竹 山目前建设的茶园面积已经够大了,关 键是要集中力量把现有的茶园管理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但如果认真调查、仔细分析后会发现, 目前荒芜甚至被砍掉的茶园,都是一些 坡度过大、土地瘠薄、立地条件差,土 壤酸碱度和温度、光照、湿度等自然环 境条件不太适合茶树生长的茶园;或者 是没有按照建园技术要求抽槽、施肥、 回填、起垄,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现 象严重的茶园;或者是建在遥远偏僻的 深山里或山坡上,距离村庄较远,人口 外流后无人管理,甚至有茶却无人采摘 的茶园;或者是建园后交给当地千家万 户管理,户平面积小,技术、管理跟不 上,有的农户干脆仍然以种粮为主的茶 园。总之,荒芜的都是一些低产、低效, 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茶园,真正环境适 宜、立地条件好、建园质量高、管护到 位的高产、高效茶园(见图 2)不仅未 荒芜,而且很抢手。有的茶园亩收入在 4000 元以上,个别的甚至过万元(见图 3) ,这样的茶园,农户们都看得很重、 管理得很好,一些企业、大户想流转都 困难。问题是目前竹山看起来茶园面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很大,但高产、高效的茶园所占比重并 不大,充其量不超过 1/3。一些茶园前 建后荒,主要原因不是建设的面积太大 了,而是建设的地点没选对,或者建设 的标准太低了,或者是建设后的管理体 制不顺、管理机制不对头,没有真正地 管护好。 二是竹山的茶叶太多了,也是很 多人认为目前不宜再建茶园的重要原因。 的确,经过持之以恒的建设与发展,竹 山县近年来不仅茶园面积大大增加,茶 叶产量较过去也有明显增长。20 世纪仅 有一个国营圣水茶场时,早春名优茶供 不应求。春茶开园后,到茶场抢购茶叶 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但随着投产 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叶产量的不断 增加,竹山茶叶供求关系逐渐发生逆转, 很多种植、加工、销售茶叶的茶农和企 业都感觉到,茶叶由“ 不愁销 ”慢慢变为 “难得卖”,特别是质量、价格偏低的普 茶销售更加困难,有的地方茶农干脆不 采普茶,有的茶叶加工企业或车间只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工价高易销的高端名优茶,不加工普茶, 大量鲜叶因无人采摘、无企业收购而白 白浪费。中央“ 八项规定”、县委“十项 制度”出台后,高端名优茶销售也受到 很大影响,出现产品库存增加、销售价 格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等现象。 猛一看,竹山的茶叶目前好像是 面积太大了,茶叶市场已经饱和了。但 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后我们发现,这种看 法是片面的,竹山茶叶过多只是一种表 面现象,竹山茶叶的市场潜力其实还很 大,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竹山茶叶还没有走出去。目 前大部分茶叶都集中在本县销售,只有 小部分销往十堰市。真正能将产品批量 销往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大市场的, 只有圣水公司、星梦茶业等极少数企业; 真正将产品出口到国外的,目前只有裕 源食品、星梦茶业两家企业。大量产品 还是集中在竹山本地扎堆销售,而本地 消费群体数量和消费能力、水平都十分 有限,加之还有竹溪、谷城、宜昌等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边地区茶叶冲击本地市场,自然会感觉 茶叶太多了。真正走出去才发现,市场 其实还很大,天地其实还很宽。裕源公 司入驻竹山后,借助其母公司将竹山中 低端茶加工后出口至泰国等东南亚市场, 仅干茶需求量就达到 2000 吨/年左右, 目前该公司茶叶出口量稳步增加,前景 看好。另外,近年来竹山圣水、星梦两 家茶叶企业,也接到过外地客商下的茶 叶采购“大单 ”,但都感觉难以完成订购 数量。2016 年,圣水公司与湖南客商签 下连续三年、每年供应 1000 吨“黑毛茶” 的供应合同,但因当年茶叶减产、数量 缺口过大未能履行合同,致使订单面临 解约危险。俄罗斯客商在星梦茶业考察 后,计划签订 100 吨茶叶采购订单,星 梦茶业感觉难以完成,于是将订购数量 压减至 40 吨,最后想尽办法才勉强履 约。由此可见,对进入国际大市场而言, 我们的茶叶不是“ 多了” ,而是 “少了”。 二是竹山的茶叶产品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竹山茶叶以绿茶为主,绿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中又以中高端名优绿茶为主,这与本地 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随着 市场的开拓和外来消费习惯的影响,竹 山茶产品才日渐丰富,出现了红茶、黑 茶、花茶等新品,但绿茶的比重仍远远 大于其他茶类。而目前感觉产品太多、 卖不出去的,恰恰是大家都在加工生产 的大路绿茶。市场上需要的一些特色茶 类,包括质量上乘的高端名优绿茶,产 品仍然供不应求。近年来,竹山一些茶 企生产的优质红茶、黑茶、花茶等在市 场上十分俏销,肖家翰璩 产的高 端绿茶每年均被抢购一空,充分证明了 这一点。因此,从产品结构上讲,竹山 的茶叶也不是太多了,而是结构不太合 理,主要供给与市场需求出现错位。用 现在的行话说,就是供给侧结构出现了 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三是竹山的茶叶成本过高。与周 边地区相比,很多人都感觉到竹山的茶 叶“太贵”。茶叶价格高,说明竹山茶叶 质量好,但同时也说明竹山茶叶成本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竹山茶叶成本居高不下,归根结底还是 竹山县大部分茶园建设标准低、管理水 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单产水平低,耕 作、管护、采摘大量依靠人工,在山区 人口外流、劳力紧缺、工价偏高情况下, 成本很难控制。尤其是一些产量低的茶 园,1 个采茶工跑 1 天采摘不到几两芽 茶,名优茶采摘速度提不起来,普茶又 无法使用机械,直接抬高了采茶成本。 茶叶成本过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对外 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占 有量,这也是竹山茶叶难以“走出去” 的 重要原因。要降低成本,就必须在建设 高标准茶园上下功夫,在提高机械化水 平上动脑筋,在建立科学管护机制上做 文章。 总之,竹山茶基地建 设的现状是:茶园面积大,但高产高效 茶园面积小;产品在境内市场相对饱和, 但在境外市场空间很大;茶叶品质很好, 但高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正是这些问题,使得竹山茶叶目前的实 际效益,与竹山优越的茶叶生长环境相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比,与众多干部和农户对茶叶产业的期 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竹山茶叶的真 正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要改变这一 现状,将竹山茶叶做大、做强,单靠管 理、改造基础过差的已建茶园不行,必 须再建一批高标准茶园。 其次,竹山还有没有地方搞茶园 建设呢? 很多人认为,该建茶园的地方过 去都建了,不可能再有新的地方。持这 种观点的人,关键是建设的思路还没有 变,还想着耕地必须种植粮油,建茶园 千万不能占用耕地,茶园必须建在山上。 其实,只要变换一下思路,将山区虽能 种粮但更适合种植茶叶、种粮效益偏低 但种茶效益不错的当家田地调整出来, 改为种植茶叶,就有不少地方能建茶园。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对农村 实际情况不够了解,或者对茶叶情况不 够熟悉、认识不够深入的人群是思想不 通、表示反对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他们认为人可以不喝茶,但不能 不吃饭,种植茶叶一是见收慢,二是担 心销路,还是种植玉米、水稻、油菜、 小麦等传统粮油作物稳当些。特别是当 家田地,更不能轻易改种茶叶。持这种 观点的,大部分是非产茶区农民,以及 茶叶产业发展不太好,没有尝到种茶甜 头,且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比较落后、 思想比较守旧、害怕出现波折的干部和 农户。 我们同样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茶 叶产业发展历史较长、效益较好地区的 干部和农户则认为,拿出当家田地,建 设高标准茶园符合当前市场。原因有四 方面: 一是山区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散, 依靠人、畜力种植粮油作物,生产成本 过高,无法与平原地区依靠机械大面积 耕种收获相提并论,产品入市缺乏竞争 优势,农民种植这些作物基本没有经济 效益,未来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因 此,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是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势所趋。 二是茶叶是平原不产、竹山优势 明显的特色产业,山区茶叶种好了,其 经济效益远高于种粮。在目前国泰民安、 粮食供应充足且购买便利的情况下,种 植茶叶只要收益可观,用种茶收入购买 粮食,不仅能够“ 吃饱” ,而且能够 “吃 好”,还能解决经济贫困问题,是山区 人口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三是目前大面积效益偏低的茶园, 很大一部分是建在坡度较大、立地条件 较差的薄坡地甚至挂坡地上,建园基础 差、建园标准低,很难获得高产高效。 而且随着山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 口逐步外流且老龄化趋势明显,过去建 设的部分茶园,现在正面临管不了、也 管不好等问题。在此情况下,要提高茶 园效益,就必须变换思路,在人口集中、 交通便利、管理容易、肥水条件好的当 家田地上打主意。 四是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区 域(如原牌楼乡) ,人口外流后野生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物数量增加,当家田地种植粮食作物, 目前还面临野猪、雀鸟为害加重等问题, 也希望通过调整改变目前现状,而种植 茶叶正好满足了这种愿望。 思路一换天地宽。据实地踏勘, 目前竹山适合建设高标准茶园的耕地面 积有 5 万亩左右。 再次,拿当家田地建设茶园,到 底值不值呢? 我们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后发现是 值得的。山区一些更适合种茶的二高山 当家田地,种植粮油作物单季(一年只 种一季水稻或玉米,冬季耕地休闲)亩 收入只在 1000 元左右,两季(冬种油 菜或小麦)亩收入约 1500 元;去掉种 子、农药、化肥等各种生产性开支后, 单季亩收入在 500 元左右,双季亩收入 在 800 元左右;如果再去掉耕种、管理、 收获等用工投入,单季亩收入一般在 300 元以下,双季亩收入在 500 元以下, 遇到灾害年份甚至会出现亏损。这也是 近年来二高山地区很多农民不愿种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常将双季作物改为单季,或者干脆将耕 地流转给他人种植甚至弃耕荒芜的重要 原因。如果将其改为高标准茶园,由于 水肥条件好、管理能到位,进入盛产期 后一般亩收入可达 5000 元左右,最高 的可达到 1 万元以上,去掉各种投入后, 亩收入一般可达 3000 元以上,高者可 达 6000 元以上,不仅远高于种粮,也 明显高于过去在坡地粗放点播的茶园。 同时种植茶叶与种粮相比管理更加轻松, 各种灾害也相对较少。 最后,拿当家田地建设茶园,怎 样才能保证建设的标准与质量? 建园质量不高、建后管护不到位, 致使新建茶园迟迟不能成园,或者不能 成为高产、高效茶园,是竹山多年来茶 园建设的一大弊病。究其原因,与建园 的主体不明、体制不顺、责任不清等有 很大关系。竹山建设茶园,以往多采取 “建管分离”的办法,即将整个茶园建设 分割成多个环节,由不同的主体分别负 责实施。整地抽槽的只管整地抽槽,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种移栽的只管播种移栽。播种移栽后, 一般都将茶园分散到各家各户管理。如 此一是质量难以保证,二是监管难度较 大,三是责任难以分清,导致每年建园 时上报面积虽大,但最终成园面积较小, 有的建后多年仍忙于补植、补种,甚至 出现前建后荒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