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须加倍努力_第1页
2006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须加倍努力_第2页
2006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须加倍努力_第3页
2006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须加倍努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 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须加倍努力 中国信息报社 2007-03-05 13:18:43 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须加倍努力 解读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源环境篇 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 马京奎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于 2007 年 2 月 28 日正式对外公布。公报第 十二部分“资源与环境篇”数据显示:2006 年,随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逐步 深入,国家积极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自然生 态保护,加大了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 定进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资源消耗高、 浪费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仍很严重,特别是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人类衣食之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人口达 到 13.1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2%,我国耕地面积只有 18.31 亿亩,人均耕地仅有 1.39 亩, 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40,耕地数量有限,质量低下且在退化。2006 年净减少耕地 30.6 万公顷(2005 年净减少 36.2 万公顷 );全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 16.7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20.1%; 灾毁耕地 3.6 万公顷,生态退耕 33.9 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 4 万公顷;土地整 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36.7 万公顷。实现“十一五”时期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2 亿公顷 的目标,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遏制一些地方违法 违规占用土地的做法,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护耕地,促进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和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 关,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 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威胁在不断加剧。2006 年水资源总量下降,用水总量继续增长。 全年水资源总量 25500 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 9.1%;人均水资源 1945 立方米,减少 9.6%。全年平均降水量 604 毫米,减少 6.2%。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 1806 亿立方米, 比上年末减少 245 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为 5670 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0.7%,用水量 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生活用水增长 0.7%,工业用水增长 1.9%,农业用水增长 0.2%。初 步统计,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 279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8.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151 立方米,下降 9.0%。全国人均用水量为 432 立方米,保持与上年相当水平。此外,全 年曾有 3578 万人口、2936 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必须进一步做好节水 防旱工作,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提高用水效率,采取有力措施,缓解当前的缺水局面继 续恶化的趋势。 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 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 了一定的保护和改善。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 展。2006 年完成营造林面积 457 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 252 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 成营造林面积 297 万公顷,占全年营造林面积的 65%;全民义务植树 18.9 亿株。截至 2006 年底,全国共命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33 个,自然保护区达到 2395 个,其中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265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 15154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15%。新增综合治理水 土流失面积 4.2 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 6.2 万平方公里。但是总 体而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仍较突出,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 1/4,人均森林蓄 积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 1/6;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异、灾害频发、 物种灭绝等问题依然严重,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能源是最重要的地球资源,是支持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 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我国能源产业规模和生产总量不断扩大,但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却不 尽合理。煤炭约占能源消费构成近 70,煤炭开采、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 污染物。我国燃煤消费量大,热效率低,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完成节能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初步测算,2006 年能源消费总量 24.6 亿吨标准煤,比上年 增长 9.3%。其中,煤炭消费量 23.7 亿吨,增长 9.6%;原油 3.2 亿吨,增长 7.1%;天然气 556 亿立方米,增长 19.9%;水电 4167 亿千瓦小时,增长 5.0%;核电 543 亿千瓦小时,增 长 2.4%。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 4.5 亿吨,增长 17.2%;铜 372 万吨,下降 4.0%;铝 865 万吨,增长 32.1%;乙烯 939 万吨,增长 23.9%;水泥 12.0 亿吨,增长 14.5%。能耗增 长主要体现在钢铁、煤炭、石油、电力等行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1.21 吨标准煤, 比上年下降 1.23%,未能实现 “十一五”时期每年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2%的目标。因 此,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 循环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空气污染是一种复杂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 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 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状况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2006 年,在被监测的 559 个城市中,有 349 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被监测城市数的 62.4%;有 159 个城市为三级,占 28.4%;有 51 个城市为劣三级,占 9.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将其作为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科学发 展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明显加大。2006 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 2594 万吨,比 2005 年增长 1.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1431 万吨,增长 1.2%。 “十一五”时期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每年减排 2%的目标没有完成,其原因主要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 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还较低;尚未完全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能扩张;GDP 增 速高于预期目标,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 10%的约束性指标,是在预计 GDP 年均增长 7.5%的基础上确定的,但去年 GDP 实际增速比预期高 3.2 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 增加;环保投入不足,导致重点治污工程进展缓慢,直接影响污染减排成效;此外,环境 执法监管不到位,也是污染物排放增加的原因之一。 2006 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层层落实 减排责任,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开始显现。去年建成电厂脱硫能力 1.04 亿千瓦,超过了 前 10 年电厂脱硫能力建设 4600 多万千瓦的总和,首次实现当年新增脱硫装机容量超过新 增发电装机容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国新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 283 座, 2006 年底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 6122 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6.9%,城镇污水处理 率由 52%提高到 56%,提高 4 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 26.5 亿平方米,增长 5.1%;建成 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3.5%,提高 1 个百分点。实现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 2%的目标,要 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统计 制度,准确掌握老污染削减和新污染增加动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加强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 生产能力和产品;积极推进有利于污染减排的立法工作等,切实完成减排任务。 2006 年是自然灾害较多和灾情最严重的一年,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给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528 亿元,比上年上升 23.8%。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 4109 万公顷,上升 5.9%。全年发生特大 森林火灾 5 起,比上年增加 2 起;因森林火灾造成受害森林面积 41 万公顷,增加 4.5 倍。 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218 亿元,减少 34.3%;全年发生赤潮 93 次,增加 11 次。全年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10.28 万起,造成 663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44.2 亿元。 此外,2006 年,我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国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 的面积约 14.9 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约 1.0 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为 2.9 万平方公里。 2006 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增长最快之年,同时也是资源环境面 临严峻挑战的一年。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与环境为实现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