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小学语文中、高级职称试题_第1页
2010小学语文中、高级职称试题_第2页
2010小学语文中、高级职称试题_第3页
2010小学语文中、高级职称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专业素养考查(100 分) 五、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 分) 根据提供的教材望月 (五下第七单元第 24 课) ,按新授课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本文的教学目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10 分) 教学目标: 理由: 2.写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并作简要分析。 (10 分) 教学重点: 分析: 注意:下面这道题,申报小学高级职称者做甲题;申报中学高级职称者做乙题。 3.甲:请你为本节课预设完整的教学流程,并说明设计思想。 (20 分) 乙:请你为本节课设计一个学生学习活动,并说明设计思想。 (20 分)得 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六、解题(40 分) (一)选择(8 分)(请将 14 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序号 1 2 3 4 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踱步(du) 枯涸(h) 沉淀(din) 戛然而止(ji) B钦佩(qn) 蓦然(m) 媲美(p) 姹紫嫣红(ch) C伎俩(j) 顷刻(qn) 迸射(bn) 不屑置辩(xi) D胆怯(qu) 沉湎(min) 瞋视(chn) 屏气凝神(b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 分) A. 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 赠予 授予 予人口实 同甘共苦,祸福予共 C. 即将 立即 若即若离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 挥毫 毫发 毫无二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 让 生活更美好。 ”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 ,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 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整体与细部、鸟瞰 与 侧面、个体与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D东道主人民的文明程度,不仅代表个人素质高低;而且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圆 满 成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 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 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2 010 年 4 月 23 日 是 第 十 五 个 世 界 读 书 日 , 社 会 各 界 都 不 约 而 同 地 发 出 了 “读 一 本 好 书 ”的 倡 议 。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 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二)名句填空(5 分) 注 意 : 报 小 学 高 级 职 称 者 做 1-5 题 ; 报 中 学 高 级 职 称 者 做 6-10 题 。 1. 日出江花红胜火, 。 ( 白居易 ) 2. ,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 游 ) 3. 学而不思则罔, 。 ( 孔 子 ) 4.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 ) 5. 沉舟侧畔千帆过, 。 ( 刘禹锡 ) 6. 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 白 ) 7.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 熹 ) 8. 羌笛何须怨杨柳, 。 ( 王之涣 ) 9. ,古来征战几人回? ( 王 翰 ) 10 我劝天公重抖擞, 。 ( 龚自珍 ) (三)仿写(4 分) (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 式与示例相同) 例: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四)古诗文阅读(8 分) 注 意 : 报 小 学 高 级 职 称 者 做 甲 题 , 报 中 学 高 级 职 称 者 做 乙 题 。 甲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 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形象生动地描写山水的句子是“ ” 。(2 分) 2 “ ”点明了全文主旨。(2 分) 3 “ ”一词为全曲定下了感情基调,表达 的思想情感。 (2分 ) 4对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全篇分三个层次,前三句写景,中间四句伤情,最后两句议论。 B开篇从景物描写落笔,巧用比喻,以壮丽山河衬托自己的喜爱之情。 得 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小学语文职称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小学语文职称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C篇末一语破的,指出封建王朝兴亡胜败,都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表达对人 民疾苦的同情。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 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 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 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凡三往,乃见 羲之之书晚乃善 C而智术浅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 (2 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2)孤不度德量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分)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至少写出两点) 。 (2 分) (五)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 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 还说“敬惜字纸 ”,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 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 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 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 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 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 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 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 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 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 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 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 为意志,不以 别人的标准为标 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 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 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 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 问然而 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 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 问也没 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 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 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 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 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 迟。 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 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 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 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 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 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 缝的 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 见得高尚,有 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 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 读书,就有收 获。书籍,是人类智慧 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选自 2010 年 2 月 2 日人民日报 )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 分) 2.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 (3 分) 3.作者认为,在阅读中如何才能获得自由,享受快乐?(3 分) 4.文章第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4 分) 5.本文对你今后指导学生的阅读有何启示?(3 分)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七、命题(20 分) 1根据第五项提供的教材望月 ,为五年级学生命制一道阅读分析题。 (10 分) 要求:自己确定一个命题的角度;不得照抄文后的练习题; 做好参考答案;附评分说明。 2下面是某老师给六年级学生设计的一项练习,请你先解题,再加以分析,指出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