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东莞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新闻通稿_第1页
2009东莞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新闻通稿_第2页
2009东莞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新闻通稿_第3页
2009东莞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新闻通稿_第4页
2009东莞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新闻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东莞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新闻通稿 9 月 26 日,素有“小香港” 美誉的东 莞樟木头镇披上了 节日的盛装,洋溢着节庆的气氛。热情奔放的东莞人民张开 热情的双臂,迎来四方宾朋,八方来客。是日夜晚 20 时,樟 木头行政广场汽球高悬,繁花似锦,彩旗飘舞,喜气洋洋。 “2009 东莞旅游文化节” 和樟木头镇第六届 “小香港”旅游节 开幕式同期同台在这里隆重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广东省旅游局副局长张振林,广东省 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东莞市委 常委王道平,东莞市人大副主任冯同恩,东莞市政协副主席邝 明子,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惠良,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 长叶泽驹,东莞市旅游局局长梁少虾,东莞市樟木头镇镇委书 记、 镇人大主席李满堂。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文化厅以及部分 市旅游局的领导, “2009 东莞旅游文化节”组委会协办单位的领 导, 东莞市直属有关单位负责人,东莞市各镇街分管宣传、旅 游工作的领导,东莞市市旅游饭店协会和东莞市市旅行社行业 协会负责人,全市主要旅游企业的负责同志,新闻媒体的朋友 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参加了开幕式。 2 东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在讲话中表示,旅游经济 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知名度经济,更是一个品牌经济。如何在 竞争激烈的市场搞好营销,吸引更多游客,叫响旅游品牌,成 为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发展东莞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 课题。 东莞各城镇的节庆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 市各城镇盛大的节庆活动,也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展示 形象的重要窗口。以“ 走进欢乐城镇,感受风情东莞”为活动主 题,适时推出东莞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正是让大家更全面认 识东莞、了解东莞。要通过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将东莞节庆活 动打造成“ 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感召力”的品牌活动,打造成 东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使海内外宾朋通过旅游文化节走进 东莞、投资东莞、创业东莞,共同实现东莞产业升级、经济转型、 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的举办,促进东莞旅 游资源的整合、城市形象的塑造、旅游品牌的打造、旅游行业 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市旅游、文化、招商引资的各 项活动的开展,展示我市的开放与活力、豁达与魅力,有效地 推动我市旅游事业的长足发展,东莞也就完全有可能、有能力 既成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城市,又能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 市。 东莞市旅游局局长梁少虾在致辞中说,随着国民旅游休闲 计划的推行,旅游休闲理念深入人心,现代休闲旅游和体验旅 3 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取向。东莞作为珠三角一座新兴的现代 旅游资源城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商务会议、休闲度假、观光体 验三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这为我市面向珠三角的休闲客、 内地来招商考察的公务客以及境外的商务客,开发更多更具竞 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搭建 2009 东莞旅游文化节这个平台,统一包装节庆活动,就是给来自五 湖四海的宾朋展现一个全新的东莞,使每一个参与旅游文化节 的市民、游客,在观看表演、享受美食和游览山林的同时,也能 从参与旅游文化节中了解、感知东莞的人文环境和城市品牌形 象。把“2009 东莞旅游文化节” 打造成为 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 城市魅力的重要舞台,打造成为国内外游客来东莞游玩、观光、 创业的欢乐盛宴。 东莞市樟木头镇镇委书记、人大主席李满堂在致辞中,介 绍了樟木头镇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及以“旅游促环境优化,以环 境带百业兴旺”的经济发展思路,表示将以“七大新樟城”建设 为战略,全面巩固工业基础性地位,全力提升房地产业、旅游 业、商贸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竞争力,全力推动传媒产业、健康 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期待着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在开幕式上,还进行了东莞市第二批“国民旅游休闲计 划” 示范 单 位颁牌仪 式,东莞市人民政府郭惠良副秘书长、东 莞市旅游局余建民副局长为 22 个单位颁发了牌匾(示范单位: 4 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市冠和博物馆、东莞展览馆、广 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南社明清古村落、袁崇焕纪念园、中国建 筑陶瓷博物馆、金威(啤酒)东莞有限公司、莲花山庄、新都会 怡景酒店、太子酒店、桥头三正半山酒店、寮步金凯悦大酒店、 嘉辉会酒店、华禧酒店、新都会酒店、永泰旅行社、宏途旅行社、 金旅假期旅行社、南方阳光商务旅行社、江南假期旅行社、松 山湖光雕世界)。 在会上,为了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要(2008-2020),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开展区域旅游规划, 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一体、客源互动、品牌共创, 韶关、河源、惠州、清远、云浮和东莞六市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 韶关市旅游局陈仲耀副局长、惠州市旅游局郭远明副局长、清 远市旅游局邹俊副局长、云浮市旅游局黄少强副局长、河源市 旅游局李德标副局长和东莞市旅游局李耀辉副局长等代表共 同签署了旅游框架协议。广东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廖国强所 长和东莞市旅行社协会会长陈翼凯、副会长王淦平、钟应祥、 陈伟光、胡志坚、吴玉珊、杨四海、方楚扬、李钦源等同志在签 署台上共同见证了旅游合作协议签署。 广东省旅游局副局长张振林,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东莞市委常委王道平,东莞市人 大副主任冯同恩,东莞市政协副主席邝明子,东莞市人民政府 5 副秘书长郭惠良,东莞市旅游局局长梁少虾,东莞市樟木头镇 镇委书记李满堂等领导共同启动了“2009 东莞旅游文化节”暨 樟木头镇第六届小香港旅游节开幕式。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一起观赏了樟木头镇人民政府 精心筹办的大型烟花文艺晚会。 2009 东莞旅游文化节六大主题节庆活动简要信息 整个旅游文化节历时两个月,主体活动为两大类十一项, 包括开幕式、樟木头镇第六届小香港旅游节、广东国际啤酒节、 第八届东莞美食节、谢岗镇登山节、中国镇第二届体育文化艺 术科技节和七月七民俗风情节等主题节庆类活动,与旅游休闲 摄影大赛、第二批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单位和景区评选活动、 “国 民旅游休闲计划”东莞经典旅游线路体验月、东莞市导游 技能大赛等旅游专业类活动。 整个活动以打造粤港澳、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 特色品牌节庆为目标,努力营造万民同乐、万众欢腾的热闹气 氛。宣传工作已于 8 月全面启动,在莞长、莞 龙、莞惠和东深四 大主干道的 400 个公交候车亭发布广告;三个主要路段城市大 型广告牌上悬挂宣传画;主流报刊电视网站媒体开展专版介绍; 6 在凤凰周刊上刊登系列广告和专题宣传等。 樟木头镇第六届小香港旅游节 以“ 至 YEAH 小香港,缤纷樟木头”为主题,活动由 9 月 26 日开展至 30 日,共五天,所有活动紧扣“小香港、客家古 镇、观 音文化、感恩文化、生态文化”五大主题,共设 大型烟花文艺晚 会、珠三角主流媒体总编巡礼新樟城、万人登观音山“百万寻宝” 活动、激情“ 小香港” 欢乐大巡游、客家山歌大 赛、客家风情美 食嘉年华、国际美食文化周、香港著名美食专家“营养健康饮食” 大讲堂、文学作品征文活动等 13 个活动项目。 广东国际啤酒节 今年在原“东莞国际啤酒节” 的基础上升级为省级活动。该 活动将于 9 月 28 日至 10 月 7 日在常平镇铁路公园举行,以 “盛世酒歌、狂欢华南” 为口号,以“对酒歌盛世, 举杯庆华诞” 为 主题。包括“ 狂欢南中国” 开酒仪式、啤酒花 车巡游、啤酒酿造 工艺流程展、华南酒王竞饮大赛、 “多彩中华” 美食广场等活动。 第八届东莞美食节 9 月 30 日至 10 月 6 日在南城富民商业步行街举行,主题 为“ 绿 色、本土、美味、和谐”,延续以本土特色为主的宗旨,活 动分为开幕式、美食展销和舞台文艺表演三大板 块。现场共设 138 个展位,分为星级酒店区、中华小吃区、 东莞特产区、综合 展区等四大展区。 7 谢岗镇登山节 9 月 18 至 9 月 20 日在谢岗镇举行,以“源于自然、所以美 丽” 为 主题 ,主要包括 2009东莞 谢岗登山 节环保健康行启动 仪式、 “登顶银 瓶我为峰” 珠三角徒步登山大 赛 、银瓶杯山地自 行车公开赛和“爱在银瓶” 亲子登山秀等活 动。 中国镇第二届体育文化艺术科技节 9 月 19 日至 10 月 19 日在石排镇举行,主要活动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