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创新规模及层次+王鹏_第1页
166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创新规模及层次+王鹏_第2页
166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创新规模及层次+王鹏_第3页
166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创新规模及层次+王鹏_第4页
166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创新规模及层次+王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创新规模及层次 基于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王 鹏 张剑波 摘要: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产出规模及层次的影响有所差异。本文以 2001-2010 年 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并依据创新能力将其分为两类地区,分别考察不同来源地 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产出规模及层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扩大高创新 能力地区的产出规模,并对低创新能力地区产出的规模及层次均有正向影响;同时海外华商投资溢出效 应主要表现为促进创新产出规模的扩大,而西方国家投资则对低创新能力地区产出的规模及层次影响显 著。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创新规模;创新层次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egional Disparity and Innovative Scale and Level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Panel Data from Nine Provinces of Pan-Pearl River District in the Mainland Abstract: There exist differences among the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n regional innovations scale and level. Based on the economic statistics from nine provinces of Pan-Pearl River District in the mainland, which is also classified into two parts according to its innovative capacity,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FDI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n the innovative scale and level in the regions with different innovative capacity.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FDI can significantly expand the innovative scale in the region with high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nnovative scale and level in the region with low innovative capacity. Meanwhile,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from overseas Chinese is reflected by expanding the innovative scale in the region with high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FDI from western countries can positively affect the innovative scale and level in the region with low innovative capacity. Key words: FDI; regional disparity; innovative scale; innovative level 作者简介:王鹏,男,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张剑波,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 601 号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王鹏 邮政编码:510632 手机E-mail: 2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创新规模及层次 基于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产出规模及层次的影响有所差异。本文以 2001-2010 年 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并依据创新能力将其分为两类地区,分别考察不同来源地 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产出规模及层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扩大高创新 能力地区的产出规模,并对低创新能力地区产出的规模及层次均有正向影响;同时海外华商投资溢出效 应主要表现为促进创新产出规模的扩大,而西方国家投资则对低创新能力地区产出的规模及层次影响显 著。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创新规模;创新层次 一、引言 自主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一直被看成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各国政府因而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推 进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但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研发难以通过 较短的时间在国际竞争中形成优势。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 增加资本存量的同时,通过模仿效应、竞争效应和人员流动效应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 验,能够提升东道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人力资本开发及利用的水平。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凭借低廉的劳动成本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以珠三角为核心区域的广东省吸引了 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内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随着劳动力和原 材料等要素的价格上升,FDI 在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 的分布逐渐发生了变化。2001-2010 年广东省 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由 31.72%下降到 19.32%,而与其临近的泛珠三角区域内地其它八省区的比重 则由 15.92%上升到 29.14% ,FDI 对该区域整体创新产出的作用已发生明显改变,所以通过外商直接投 资来研究泛珠三角区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 2001-2010 年泛珠三角区域内地 九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重点考察不同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规模及层次的影响,从 而提出合理利用 FDI 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自 MacDougall(1960)首次明确提出 FDI 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 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了三种主要的结论: 一是 FDI 对东道国产生了显著的外溢效应,促进了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如 Cheung 和 Lin(2004)将专利的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并使用面板数据研究 FDI 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 FDI 对中国专利申请产生积极的作用,特别体现在对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上。吴德进(2008) 进一步对 FDI 进行分类,使用 1998-2005 年福建省的面板数据研究 FDI 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同样得到 FDI 具有技 术创新作用的结论,但发现海外华商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更为明显和强烈。Laura 等(2010)、 Dieter(2010)分别将金融的强化作用和人员流动效应纳入 FDI 的分析范畴,前者发现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和 FDI 的溢出效应呈正相关,后者认为本地企业通过雇佣外资企业的员工提升了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吴静芳(2011)则探究了研发投入、FDI 流入以及人才门槛效应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创新的影响,发现外资 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领域和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致,外资在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表现在 “发明专利”高端创新活动领域,对中西部地区则体现在“ 外观设计 ”等低端领域。 二是 FDI 对东道国技术创新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升。 如王飞(2003)采用索罗增长速度方程和回归分析的方法估测 FDI 对我国不同区域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并没有得到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的结论。蒋殿春和夏良科(2005)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 FDI 对国内高技 术行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途径,认为 FDI 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国内企业在 3 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Aghion 等(2005)认为外资企业的进入会挤压国内新产品市 场的份额,抢夺国内的研发人员等创新资源,从而削弱了东道国企业的创新能力。C.Simon 和 Yifan Hu (2007) 针对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发现,外资的进入程度同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负相关,而同行业层面的 研发努力正相关,但最终的净作用是负的。李晓钟和张小蒂(2008)对我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 研究表明,FDI 对我国区域核心创新能力提升仍然存在某种“替代”甚至是“ 挤出”的负面影响。潘申彪和余 妙志(2009) 、王华等(2010)的研究结果同样说明 FDI 的技术溢出并没有显著促进国内的技术创新,至少 在中、高技术行业难以找到确凿的证据。 三是 FDI 对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门槛条件,其是促进还是抑制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区 域及行业因素中的门槛水平相关。如潘文卿(2003)通过 FDI 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分析,指出我国西 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过外商投资起积极作用的门槛,而东部地区内资企业所受到的外溢效应正在 递减,中部地区的正向外溢效应相对较大。Ciruelos 和 Wang (2005)等运用 57 个国家 1988 年至 2001 年 的统计数据发现,FDI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受到 FDI 促进的前提是达到一定的人力资本条件。Meyer 和 Sinani (2009)基于竞争性动态理论的研究发现,FDI 的 技术溢出效应不仅同人力资本相关,收入水平和制度框架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进一步地,牛泽东和张 倩肖(2011)采用变系数模型和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溢出和门槛效应进行 检验和测算,结果显示 FDI 创新溢出效应在我国高技术行业中存在明显差异,行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 市场竞争程度对高技术产业 FDI 溢出效应皆存在门槛效应。 综上所述,学者们主要从区域和行业等角度研究 FDI 同东道国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作用机制 及影响因素来分析 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但现有的文献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学者们的研究多立足 于国家层面的角度,一些基于区域范围的研究也大都从整体区域的角度出发,缺乏对区域的进一步细分。 而在中国,即使是在较为发达的省份内部,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知识存量等创新影响因素也存在着一 定的差距,因而 FDI 对地方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有必要对不同的区域进一步细分。另一 方面,学者们主要研究 FDI 对创新产出规模的影响,通常利用新产品和专利产出的总数量等指标来度量 创新产出的规模,而较少从创新产出结构的角度来衡量区域创新的层次。因此,有必要就以上两点进一 步研究 FDI 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 本文拟通过构建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该区域 创新规模及层次的影响,并测度其影响的程度大小,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步骤为:首先,选 取能较好反映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以及代表技术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的指标;其次,建立面板数据 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讨论系数符号和大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主要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解释变量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研发投入是影响创新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研发投入主要包括研发人员投 入和研发资本投入。在研发人员投入方面,本文采用第 t 年年末经过处理的 R&D 人员全时当量( )表RDL 示,即当年的 R&D 人员全时当量等于当年度年底人员数与上一年度年底人员数之和除以 2。而研发资本 的投入对当期和以后若干期的创新产出均有影响,因此本文选取存量指标,采用永续存盘法测度研发资 本投入,其计算公式为: (1) it*ititRDCRDE 上式中, 和 分别代表 i 省 t 年和 t-1 年的资本存量, 代表 i 省 t 年实际的研发itRDC(1)it it 经费内部支出, 表示折旧率。借鉴余永泽(2011)关于指标的取值方法:折旧率 确定为 15%。研发 经费内部支出的价格平减指数=0.55*消费价格指数+0.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并以基期 2001 年的内 部经费支出除以 15%作为初始的资本存量。 4 根据来源地的不同以及投资主体比较优势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分为海外华商投资和西方国家 投资(吴德进,2008) 。其中海外华商投资主要指港澳台企业的直接投资,而西方国家投资则指除港澳台 企业以外的外商直接投资。20 世纪 60 年代,凭借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低廉的劳动力 价格等优势条件,海外华商投资企业主要以经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较为了解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并且善于使用标准化且成熟的技术经验,但相对于西方国家投资,其技 术领先的程度并不高(Daives, 1996)。而西方国家投资与海外华商投资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 通过与东道国低廉的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相结合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其注重对研发的投入, 以保持企业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章凯栋和钟昌标,2006) 。 在具体指标选取方面,为较全面反映 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采用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 )、FDIT 海外华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 )和西方国家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 ( )反映不同类型外商直接FDIHFDIW 投资的水平。同时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 2001 年为基期,用泛珠三 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不同类型的外资工业生产总值进行平减。在创新领域的研究 中,人口( )常被用来度量一个区域规模的控制变量(吴玉鸣, 2009) ,故本文选取各省年末人口数作PO 为控制变量来衡量区域的规模。此外本文也曾尝试采用区域人均生产总值( )来度量区域经济发展GP 水平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但检验结果发现人均 同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存量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因而GP 放弃了这一指标的使用。 (二)被解释变量 测度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常用的指标有:专利、科技论文、技术贸易和高科技产品等(陈国宏,2002) , 本文选取专利数量测度区域创新水平。尽管专利无法全面度量创新产出,也不能体现创新的重要性,但 由于其稳定性、一致性和易得性,专利仍然是研究创新产出最常用的指标(李习保,2007) 。而同专利授 权量相比,专利申请量具有同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不会有较长的时滞,且不易受制度约束和人为因 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内各地的专利申请量衡量区域的创新产出。 为更为全面地体现区域的创新水平,本文从专利总体的绝对量以及专利结构的相对比两个方面对专 利申请量指标进行分类处理。一方面,创新专利的总体数量可以较好地度量区域内创新活动的规模,区 域内专利申请的总量越多,说明区域创新的规模越大,区域内的创新活动也就越活跃。另一方面,专利 可以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因而属 于高水平的技术创新项目;实用新型专利是“小发明”,是发明中技术水平较低、难度较小的发明创造;而 外观设计专利几乎不涉及技术含量,难度最小(李平等,2007) 。由于发明专利的技术水平较高,现有的 文献大都通过对发明专利进行回归分析以探讨区域创新活动的层次,但如果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 数量远远超出发明专利的数量,则区域创新活动的层次相对而言仍然较低。因此本文采用专利的产出结 构 (PATENT STRUCTURE)指标,即专利产出结构=发明专利申请数/(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外观设PAS 计专利申请数),如果发明专利同其它专利数量的比值越大,则区域内创新产出的结构就越合理,创新活 动的层次也就越高。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 2001-2010 年共 10 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样本总数 为 90 个。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1)2002-2011 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2002-2011 年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3)上述 9 个省区的年度统计年鉴。由于缺少海南省和云南省 2004 年海外 华商投资和西方国家投资的工业总产值数据,本文将差距较小的一类外资工业总产值相近两年的数据相 加除以 2,再用总产值同其相减得到另一类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数据。 四、区域创新能力分类 由于地理位置、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等条件的差异,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创新 能力的发展并不平衡, FDI 在区域内所引致的技术外溢效应也可能有所不同:某些地区外资的流入可能 会促进当地技术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而在区域内的其它省区外资所起的作用可能并不显著,甚至会在 一定程度上冲击本地的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根据创新能力的差异将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划分为不 5 同的地区进行比较研究。为了避免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或地理位置等单一因素分类所导致的偏差,本文借 鉴侯润秀和管建成(2006)对全国区域划分的方式,将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 2001-2010 年累计 10 年 的专利总量、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进行加总,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1:2001-2010 年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累计专利申请量 地区 广东 四川 福建 湖南 江西 云南 广西 贵州 海南 专利总量 805353 166192 110113 105488 33745 30787 30138 23663 6356 发明专利 182784 32524 19039 31176 9193 10345 7807 7477 2536 实用新型 229625 58932 43403 45363 15673 11616 15249 11463 2126 外观设计 392944 74736 47671 28949 8879 8826 7082 4723 1694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 从表 1 中的数据可以看到,10 年间累计申请专利总量最多的广东省是累计申请专利总量最少的海南 省 127 倍,证明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创新能力的发展极不均衡。 根据表 1 所列各地区 2001-2010 年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 2001-2010 年累计专利申请量,使用欧式 距离,通过 K-means 聚类分析法对各省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可以将结果分为三类(见表 2): 表 2:K-means 聚类分析结果 地区 广东 四川 湖南 福建 广西 海南 贵州 云南 江西 类别 1 2 2 2 3 3 3 3 3 距离 0 47155.06 31056.33 20220.55 6637.13 21751.22 1996.33 7021.78 10357.18 因为广东省自成一类,受其样本数量的限制,单独进行分析所得到的实证结果难免出现偏差,故将 其纳入最临近的类别。由此广东、四川、湖南和福建可以归为高创新能力地区,其余的五省区归为低创 新能力地区,具体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2001-2010 年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创新能力分类 类别 地区 高创新能力地区 广东、四川、湖南、福建 低创新能力地区 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江 西 五、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现象,表现为一种产出,而创新的过程实际是利用多种研发资源(如研究设备、 资本投入、人才投入)创造一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过程。因此创新的生产过程可以用以下生产函数来表示: (1)(,)IfLKA 其中 代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产出, 和 分别代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I 代表可能影响技术创新的其它因素,在文中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控制变量区域人口规模表示,同时假设A 影响创新的其它条件不发生变动,综合上文指标选取的讨论,构建如下模型: (2)123 4(,)+it itititititititPTCRDLCFDITHIWPOu (3)=,it itititititititS 6 和 分别表示 i 省 t 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量的结构。 和 分别表示 iitPATitS itRDLitC 省份和 t 时期的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资本存量。 、 和 分别表示 i 省份和 t 时期的外itFDITitIHitFIW 资企业工业总产值、海外华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以及西方国家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 表示 i 省份itPO t 时期年末的人口数量。 表示截距项, 为误差项。Citu 对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投入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取对数后两个变量之 间的相关系数超过了 0.9) ,为避免由此而导致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本文仅采用研发人员作为创新投入要 素。故模型(2)和(3)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4)12 3(,)+it ititititititLPATLRDFITLDIHFIWLPOu (5)=it ititititititSC 为了减少变量间不同单位可能产生的误差和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对除专利结构以外的变量采取对数 化处理,通过在变量前加 表示。 (二)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 Eviews6.0 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如下: 1.总体外商直接投资(FDIT)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分析 表 4:FDIT 对区域创新影响模型回归分析 变量 区域整体(1) 高创新能力地区(2) 低创新能力地区(3) LPAT PATS LPAT PATS LPAT PATS C 1.644 -3.756 3.825 -5.772 20.379* -7.276 -1.689 -2.961 -8.087 -3.264 -9.782 -5.137 LRDP 0.561* 0.118* 0.241 0.106 0.228 0.186* -0.092 -0.055 -0.162 -0.065 -0.167 -0.088 LPOP -0.128 0.29 -0.308 0.562 -2.022* 0.663 -0.182 -0.369 -1.082 -0.437 -1.14 -0.599 LFDIT 0.375* 0.082* 0.758* 0.024 0.397* 0.085* -0.05 -0.082 -0.074 -0.03 -0.073 -0.039 Adj.R2 0.829 0.026 0.978 0.74 0.93 0.709 H 值 4.326 88.455* 55.01* 14.12* 13.343* 30.692* 适用模型 RE FE FE FE FE FE 注:*、*、*分别表示 t 统计量在 10%、5% 、1%的水平上显著。H 值为豪斯曼检验值,若显著则拒绝随机效应的原 假设,采用固定效应。FE、RE 分别为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 根据区域整体列(1)的回归结果,FDIT 对创新活动的规模和结构产生的影响均在 1%的水平上显著, 回归系数分别为 0.375 和 0.082。这说明 FDIT 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 进作用,既能扩大区域创新活动的规模,又能提升区域创新活动的层次。 针对不同创新能力地区列(2)和列(3)的回归结果显示,FDIT 在高创新能力地区对专利申请量提 升的效果明显,弹性系数为 0.758,但对申请专利结构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 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在 低创新能力地区,FDIT 针对专利结构改善的回归系数为 0.085,并在 5%的水平上显著,但对总体专利申请 数量上的影响远远小于高创新能力地区,弹性系数仅为 0.397。这是因为以珠三角为代表的高创新能力地 区,外资企业的数量和层次均高于区域内的其它省份,位于这些地区的企业可以较容易地通过简单的模 仿创新活动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对区域内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影响显著;而在诸如贵州和海 7 南等省份,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条件,技术的进步主要依靠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即使是引入的高端技 术也需要投入较多的努力进行消化吸收以适应本地区的发展环境。 对表 4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区域整体、高创新能力地区和低创新能力地区 FDIT 对专利 申请量和结构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75 和 0.082、0.758 和 0.024、0.397 和 0.085,可以看出区域整体与 低创新能力地区 FDIT 的回归系数相近。这说明虽然近几年流入低创新能力地区的 FDTI 的比重有所增加, 但其对该区域的创新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此外,表 4 中研发人员对专利总量的回归系数为 0.561,并且在 1%的水平上显著;针对专利结构的 回归系数为 0.118,并且在 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投入变量研发人员对区域整体创新产出的规模和层次 均产生了正向的影响。而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低创新能力地区研发人员对专利结构优化的作用在 5% 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 0.186,而对专利申请总量的结果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高创新能力地 区,研发人员对专利申请量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专利结构回归系数的 P 值为 0.1134,接近 10%, 显示研发人员在高创新能力地区同样能够显著影响创新产出的结构。这说明创新人员的投入主要用于发 明专利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活动,对外资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而言,并不能通过一般的模仿创新获得, 而技术创新的关键是高素质研发人员的投入。 2.海外华商投资(FDIH)和西方国家投资(FDIW )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比较分析 表 5:FDIH 和 FDIW 对区域创新影响模型回归分析 变量 区域整体(4) 高创新能力地区(5) 低创新能力地区(6) LPAT PATS LPAT PATS LPAT PATS LFDIH 0.371* 0.018 0.751* 0.018 0.265* -0.009 -0.056 -0.028 -0.083 -0.031 -0.05 -0.04 Adj. R2 0.816 0.725 0.974 0.738 0.909 0.676 H 值 3.705 94.455* 51.671* 13.992* 3.281 49.885* 适用模型 RE FE FE FE RE FE LFDIW 0.324* 0.084* 0.687* 0.03 0.297* 0.094* -0.048 -0.022 -0.081 -0.028 -0.068 -0.032 Adj. R2 0.821 0.766 0.971 0.744 0.918 0.732 H 值 2.734 81.027* 31.015* 14.26* 9.022* 30.616* 适用模型 RE FE FE FE FE FE 注:同表 4。 针对区域整体的回归结果如表 5 列(4)所示,FDIH 对专利申请量在 1%的水平上显著,弹性系数 为 0.371,但对专利结构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 FDIW 对专利申请量和专利结构的作用均在 1% 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 0.324 和 0.084,这一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西方国家投资比海外华商投资 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创新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大。究其原因,这同两类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有关, 除了广东省和福建省以外,其余各省在大多数年份中海外华商投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要小于西方国家投 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使得海外华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同西方国家投资相比较弱,因而对区域创新能 力的促进作用也较小。 对列(5)和列(6)数据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发现,两类 FDI 在不同创新能力地区所表现出的外溢效 应也有所差异。列(5)表示在高创新能力地区,以专利申请总量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中,海外华商投资 和西方国家投资的弹性系数分别为 0.751 和 0.687,两者均在 1%的水平上显著,而在以专利结构为被解释 变量的模型中,两者的弹性系数均不显著;列(6)的数据说明在低创新能力地区,西方国家投资对专利 申请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分别在 1%和 5%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 0.297 和 0.094,而海外华商投资 仅对专利申请总量产生显著影响,弹性系数为 0.265,但对专利结构的影响并未通过 10%的显著水平的检 验。这是因为海外华商投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小,有利于本地企业的模仿创新;而西方国家 投资企业的技术较为先进,本地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努力程度去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因而海外 8 华商投资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技术含量较小的专利申请量上,而西方国家投 资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上。此外,在高创新能力地区,西方国家 投资对专利结构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这与该区域企业重视模仿创新,相对忽视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 观念有关(廖兆龙等,2007) 。由于模仿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可以避免在前期的过多投入,企业能获得额 外的利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内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 六、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以 2001-2010 年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回 归分析,研究了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该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在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区域内的创新 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在扩大创新产出规模的同时,提升了创新活动的层次。分区域的实证检验表明,在 高创新能力地区,总体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扩大区域创新产出的规模,而在低创新能力 地区,总体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产出的规模和层次均有显著的影响。 (2)海外华商投资和西方国家投资的溢出效应不同,前者对区域创新活动层次的提升没有显著的影 响,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扩大区域创新产出的规模;而后者对区域创新产出规模和层次的提升均有显著影 响,并且对高创新能力地区主要体现在申请专利总量的影响上,而对低创新能力地区表现为创新产出规 模的扩大及层次的提升。 (3)研发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显著,其对专利总量和专利结构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0.561 和 0.118,这意味着增加研发人员的投入有利于提升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创新活动的水平。分区域的 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研发人员的投入较多地促进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从而提升了区域创 新活动的层次,但对不同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在吸引外资进入的同时,应当引导不同类型的外资企业在区域内的 合理分布。在处于低创新能力的地区建立适合于海外华商投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通过政府和企业 间的合作,引导港澳台等投资企业向内陆地区进行转移。同时,在高创新能力的地区积极引入具有高技 术创新能力的外商直接投资,支持跨国企业在区域内设立研发中心,提升区域内的引资水平。 第二,健全高创新能力地区适用于西方国家投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配套服务体系设施,鼓励外资 企业与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本地企业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并加强高创新能力地区对先进技术的吸 收和转化为自身创新产出的能力,而非停留在低水平的创新活动上。同时改善低创新能力地区有利于海 外华商投资企业创新外溢的服务机构建设,激励外资企业同本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研发合作, 扩大区域内创新活动的规模。 第三,由于创新人力投入能够显著改善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创新活动规模,提升创新活动的层 次,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升区域内知识存量的积累,为引进高水平的 FDI 企业打 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鼓励内资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吸引掌握重要技术的人才从外资企业 进入本地企业,以此带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增加企业自主 研发的动力。 注释: 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海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 根据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相关年份的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后获得。 参考文献: 陈国宏, (2002)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技术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 9 侯润秀、管建成, (2006)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中国软科学第 5 期。 蒋殿春、夏良科, (200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的经验分析, ”世界经济第 8 期。 李平、崔喜君、刘建, (2007) “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第 2 期。 李习保, (2007)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 ”管理世界第 12 期。 李晓钟、张小蒂, (2008)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地区差异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第 9 期。 廖兆龙、张鹏、陈寅非, (2007) “建设“和谐社会” 与广东可持续发展, ”科技管理研究第 4 期。 牛泽东、张倩肖, (2011) “FDI 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 ”产业经济研究第 12 期。 潘申彪、余妙志, (2009)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了么?, ”科研管理第 9 期。 潘文卿, (2003) “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世界经济第 6 期。 王飞, (2003)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吗?, ”世界经济研究第 4 期。 王华、赖明勇、染红艺, (2010) “国际技术转移、异质性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管理世界第 12 期。 吴德进, (2008)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