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讲稿]李清照(一)《书香才女》_第1页
[百家讲坛讲稿]李清照(一)《书香才女》_第2页
[百家讲坛讲稿]李清照(一)《书香才女》_第3页
[百家讲坛讲稿]李清照(一)《书香才女》_第4页
[百家讲坛讲稿]李清照(一)《书香才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书香才女 李清照,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 女性。她的存世作品只有几十篇,却为什么拥有“一代词宗”的美誉?在封建礼教日盛的南 宋时代,她何以敢做出再婚、离婚这样惊世骇俗的举动?“人比黄花瘦”的闲适, “凄凄惨 惨戚戚”的悲凉, “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精彩讲述“一代词宗”李清照多姿多彩的魅力人生, 百家讲坛2007 年 11 月隆重推出十集系列节目李清照 ,敬请关注。 李清照(一) 书香才女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 1084 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 1155 年逝世,终年 72 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 有 70 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在 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那么李清照 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 “人比黄花瘦”的闲适, “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 “生 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又是怎么回事。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这位 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一集“书香才女” 。敬请关注。 康震: 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 个女词人的形象。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 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 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 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 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 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醉花阴 )的确李清照能够唤起 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当然了,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 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 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 。这样我们就懂得,一 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弯的人, 是一个悲剧的英雄。所以从李清照的这些词里边,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当 中那种情感的寄托。我们自己说不出来的话,李清照的词中帮助我们说出来了,所以每个中 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 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 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我们说她这个一生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 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 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 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们说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 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 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 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 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 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 15 座 环形山,用 15 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 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 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画外音: 要走进和了解李清照,我们就要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说起,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般的 女孩子应该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因此,在那样一个 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里,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外,正因为如此,说明李清照 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必定与她少女时代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那么李清照的父母 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对李清照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康震: 他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这么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在北宋 社会,进士出身非常重要,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可不是财富的财,是才能的才, 所以凡是中了进士的男子,知识分子,在社会上都受到尊重。李格非中了进士之后,曾经做 过山东郓周教授,什么叫郓州教授啊?就相当于郓州县里边的一个教育局的局长,后来升官 了,做了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就相当于在京师大学堂里边担任教授,所以我 们说为什么讲这个呢?李格非他的经历里边有一段是什么?是从事教育工作,这个对李清照 肯定有非常大的影响,李格非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 以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格非的性格是属于刚直不阿,眼里不揉沙子,看见社会的 不正之风,他非常地气愤,他自己也绝不同流合污,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他在郓 (yn)州做教授的时候,也就是在那郓州县里边做教育局局长的时候,很清贫。大家可能 觉得很奇怪,老师你说什么呢?作为一个县的教育局局长,他清贫?他是清贫,他清贫到什 么程度呢?他清贫到连郓州的知州都挺可怜他的,给他找来,说老李你这一天过得太苦了, 得想办法解决一下经济问题,靠你那两个钱,你那两个薪水啊,恐怕是够呛,没想到咱们的 李格非不吃这一套,我做的什么工作,我该拿多少钱,我就拿多少钱,多一份我不拿。我们 从这件小事上就能感觉到,李格非这个人很正直,而且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再一个,李格 非这个人疾恶如仇,看见坏人坏事必然跟他做斗争。他在江西上饶的时候做官,当地有一个 道士,这个道士就是给人算命呗,有的道士人家是好的,有的道士挺高的学问,但有一些道 士就是骗钱的,妖言惑众、危言耸听。这个道士在当地影响很大,出门时候爱开着车出去, 估计就是骗来的钱买的车,有一次李格非出门办事,也开着车,两个车就狭路相逢了,此车 碰见彼车了,李格非就没客气,当即下令,让手下人把那道士从车里拖出来,拉在路边上, 跪在地上,然后历数他的罪状,痛打一顿,然后驱逐出境,别在我这儿混了,我看见你,见 你一次打你一次啊,别招我犯错误,这是说什么呢?就是对于那些错误的,在他看来是不正 之风的东西,他眼睛里头揉不进去,半点沙子都不能揉。那我们想想,这个李格非他有着教 育的经历,他自己又是饱读诗书,自己又是个学问家,而且他跟苏轼,跟苏门的其他的学者 都有密切的联系,性格又是这样一种刚直不阿,非常地清正廉洁,所有这些在我们脑海里边 就能形成一种印象,这种印象你想想,它能不影响到李清照吗?肯定影响到。 李清照的母亲姓王,王氏。这个王氏出身可不得了,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 举状元,王拱辰先后还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还做过三司使,这个 职务没有咱们现在对应的,大体上等于是财政部部长兼商务部部长。那我们就想想这个家族 培养出来的孙女,那肯定也应该不是特别一般,所以在李格非的本传里边,李格非是进入了 宋史的人物传记里边,在李格非的传记结束的时候,提到了妻子,提到了他的女儿,在 提到这位王氏的时候,特别提到一句话, “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说这 位王氏“亦善文” ,她也很善于写文章。大家可能说就三个字,让你还说得这么悬,大家要 知道,首先,能进入正史里边,本身就很不同寻常。李格非能进入到宋史里边,这首先 是不寻常的。第二,连他的妻子也能被当时的史官记录到这个传记里边,这更不寻常。那就 说明她这个“亦善文”不是一般的善于写文章,甚至我们也许可以说她很精通文章,而古代 的所谓的“文”它的含义是很广泛的,也许她还会做诗呢。所以她的母亲应该说也是一个在 诗书世家里边长大的这样一个女子,她对于李清照应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 画外音: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对李清照的心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清 照的父母除了在文化教育和个性发展上对李清照言传身教之外,也为她创造了一个远比当时 的一般女孩子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那么此时的李清照究竟会有着怎样的少女生活?她 在自己的作品中又是否会记录下这种经历呢? 康震: 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 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词写得太好了,为什么?她非常集中地体现出李清照的词特有的对瞬间的那种准确的把握, 是不多见的。 “常记溪亭日暮” ,我经常想起来那一天的傍晚,我经常想起在那一天的傍晚所 发生的一切,可见,那个傍晚在李清照的记忆当中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地愉快,多么地让她 不能忘怀,那是个什么样的傍晚呢?她说了, “沉醉不知归路” ,喝醉了,我们觉得这很不像 话,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按现在来算的话上高一高二,怎么能“沉醉不知归路”呢?她 们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女在一块儿玩,玩儿得还很高兴,何以见得呢?说“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 ”她们是干嘛去了?划船去了,在船上弄点小零食,喝点小酒,一边唱着歌,一 边划着船,一边欣赏着灿烂的夕阳和晚霞,可是时间一长,喝多了,那船就“误入藕花深处” ,这就点出来,她不是在海上划船,也不是在江面上划船,而是在一片优美的湖面划船。 “误入藕花深处” ,一个“误”字和前面那个“沉醉不知归路”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什 么呢?喝多了,喝多了以后,船的航向就有点变形,所以就划到藕花的深处,这说明她们不 但欣赏着夕阳西下的晚霞,同时一边喝着酒,一边也在欣赏着什么呢?美丽的荷花,我们想 想,你不管你闭上眼睛想,还是睁着眼睛想,你都能想到眼前那种非常绚烂的景象,灿烂的 晚霞,静静的湖面,让她们这一划,就不是静静的湖面了,绿色的荷叶,白色的荷花,还有 醇香的美酒,还有她们欢快的笑声,如果你要再仔细看,可能因为她们兴奋,还有她们绯红 的脸庞。最重要的是, “误入藕花深处”之后, “争渡,争渡”还不是一艘船,当时不知道租 了多少艘,我刚才说了,她们是一群人在玩儿,玩儿得很高兴,高兴在哪儿?就是大家比赛 谁划得快,箭一样地栽到藕花的深处,然后“惊起一滩鸥鹭” ,扑啦啦的,一群的水鸟从一 望无际的田田的荷叶当中飞起来。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你能 说它的作者是一个娇滴滴的,终日以泪洗面的闺中的小姐吗?那不是。非常地活泼,非常地 有生机,而且非常地有性格,而且她跟别的女孩子一个最大的不同在哪儿?她不但能享受这 样的快乐,她还善于描写这样的快乐,把这个快乐留给我们一起分享。不然,将近一千年后 的我们又怎么能够了解到在宋代的社会,一个少女她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呢?那是不 可想象的,这首词也因此具有史料价值。你说李清照厉害不厉害,当然厉害。 画外音: 李清照是幸运的,她没有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从而使她的才、学、识能够达 到一般的古代女子难以达到的高度,此时的李清照正值豆蔻年华,青春的脚步已经渐渐地把 她变成了一位敏感多情的妙龄女子,那么,除了与伙伴们无忧无虑游玩的乐趣之外,李清照 还有着怎样一种不一样的情思呢?书香少女李清照的生活还有着怎样的另一面呢? 康震: 对于一个少女而言,春天往往是更加浪漫的,也更加富有情思,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令 写得也特别好,说: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也写得非常好,大家说你怎么老说非常好,因为她确实写得好啊。前面那首词,写的是夏 日的景象,这首词写的是春日的景象,这首词里边有很多关键的地方留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 那是一些生活的细节, “昨夜雨疏风骤” ,风很大,雨点小,我们的女主人公在后花园里边喝 酒,喝多了,大家说怎么回事,怎么老喝多呀?刚才都说了“沉醉不知归路” ,现在又是 “浓睡不消残酒” ,什么意思呢?就是睡了整整一个晚上,连上半个早晨,都没能够让她在 这个酒醉的状态当中完全地清醒过来,喝得太多了,为什么喝得多呢?她后边会给我们答案。 在李清照的词里边,这个酒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诗人和词人写酒, 往往既有实写的一面,又有虚写的一面,就像李白写喝酒一样,他要老那么喝也会喝出问题 的,酒成为辅助他情绪的一种象征, “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是一种气魄,你一次给我喝三百 杯试试,那不酒精中毒才怪呢。所以李清照的这个“浓睡不消残酒”那是说一种情绪,昨天 晚上是怎样的一个晚上啊,风很大,雨很小,我的心情很复杂,所以我不停地喝酒,不停地 喝酒,喝完酒之后就睡了,一直睡到日上三竿,醒来之后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不是梳妆打 扮,也不是吃早饭,跟日常生活这些俗事儿都没关系,她说什么呢?“试问卷帘人,却道海 棠依旧。 ”这省略了一句话,就是她问这卷帘人,是怎么问的,她实际上是问花园后边那海 棠花怎么样了?然后,卷帘人才说“海棠依旧” ,卷帘人是谁啊? 她们家的小丫头。早上还 在床上腻着呢,小丫头过来把床帐给她卷起来,然后看看她说,今儿还上不上学了?她看见 这个家里的小丫头小丫鬟到跟前来,第一句话问的不是说煎鸡蛋煎好了没有,不是这个,是 说后院的海棠花怎样了?这一句话问得太关键了,就把她昨儿晚上为什么喝酒的原因就全都 道出来了。说没事儿,海棠花有事没事我不关心,这小丫头肯定是这么回答的,我关心的是 你有事儿没事儿。其实她哪儿知道李清照那心思就不在这上边,所以李清照这词结尾说什么 呢?她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哎,你说得不对,你这个答案错误。甭管后花 园里这海棠花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的心里边,它应该现在是“绿肥红瘦” 。 这“绿肥红瘦”用得太妙了, “绿肥” ,是说海棠花的叶子经过雨水的浇灌之后,更加地肥大, 更加地茂盛,可是别忘了,昨天晚上是什么呢?“昨夜雨疏风骤” ,风特别大,这风一大, 海棠花的花朵可能就凋零了,所以她最关心的是什么呢?是“红瘦” 。为什么关心“红瘦” 啊?因为海棠花就象征着她的青春,海棠花就象征着少女对青春,对时光的憧憬,这是最核 心的部分。所以昨天晚上饮美酒,为什么?就是感慨自己青春年少未知还能延续几何?再经 过一晚上的风吹雨打,更不知道自己的红颜能够延续几何?而后花园的海棠花不就像自己的 红颜一样吗?俗话说得好,红颜易衰,实际上,对红颜易衰的担忧不正是对青春年少珍惜的 一种反映吗?这哪里是那个卷帘人,那小丫头心里边所能了解的呢?所以这首词虽然很短, 但这情思非常地绵密,这是李清照的词跟别的男性作家的词一个很大的不同,她以女性的角 度,以女性的笔触,来写女性自己的心理,一般男性作家很难触及到。 画外音:两首小词如梦令反映的是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却共同折射出了李清照出类拔萃 的文学天分。事实上,李清照父母的言传身教除了培养出了李清照超出常人的文学修养与境 界之外,也锻炼出她卓尔不群的政治见识与胆魄,那么,在这方面李清照究竟是如何表现的, 后人又是如何评价李清照这方面的才能的呢? 康震: 我们这儿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唐朝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元结。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叫大唐中兴颂 ,这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就是“安史之乱”结束以后,唐代社会经过休养 生息,慢慢地走向中兴,元结就写大唐中兴颂歌颂大唐的中兴,就这么一篇文章,写得 非常好。后来专门请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刻在一块石崖上,浯溪石崖。 那么到了宋代的时候,苏轼的学生张耒写一篇浯溪中兴颂 ,是应和这大唐中兴颂的, 当时有很多的著名文人,都应和张耒的这首诗。咱们谁都想不到,你想应和这一类政治题材 的诗,一般都是士大夫的事,了不起,小伙子写写也可以,可是当时啊,待字闺中的李清照 就没含糊,提笔也应和了张耒的这首诗,而且她一写就写了两首,诗很长,那么通过这两首 诗,我们能够看出来李清照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来的超越一般人的政治见识,她一上手, 首先检讨的就是唐代的“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有,它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她写了两句,这两 句写得非常好,怎么说的呢?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和张文潜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