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_第1页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_第2页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_第3页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_第4页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 孙文清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 摘 要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在生物 体内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许多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 其与多个系统疾病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阐述了血清NO 的各种测定方法。 关键词 NO;生理功能;疾病;检测 NO作为2 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明星分子, 长期以来一直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而自从 1992 年NO 被Science杂志评为该年度的“明星分子”以来 1 , 关于NO 文章就层出不 穷, 现今许多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NO 的生理作用。在国外每月约有50 篇关于NO 在各种生理途径中的论文发表, 其所涉及的领域很广, 从药物、生理到生化各个领域, 因 此可以说NO 已成为生命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介导血管的舒 张反应,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体内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 胞、巨噬细胞、神经组织在一定刺激下均可产生NO。近年来,人们对NO进行了许多研究,本 文就NO在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1 NO 的合成及代谢 NO 是一种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为30 ,难溶于水,因此NO 在细胞内产生后,可以透 过生物膜自由扩散进入周围的靶细胞,进而执行信号分子的功能。在生物体内左旋精 氨酸(L - Arg) 在NO 合酶(NOS) 作用下与O2结合生成左旋胍氨酸(L - Cit) 及NO。生物体 内许多细胞是通过此途径来合成NO 的,如中枢神经元、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 血小板、肝细胞及肿瘤细胞等。催化此反应的NOS 有三种同功酶: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中的 eNOS (endothelial nit ric oxide syn2thase) ,存在于神经细胞中的nNOS (neuronal nit ric oxide syn2thase) ,以及存在于巨噬细胞、胶质细胞中的iNOS (inducible nit ric oxide synthase) 。eNOS 和nNOS 均为构成型酶,统称为cNOS (constitutive nit ric oxide synthase) 。前2 种催化生成的NO 量较少,仅在10 - 12 mol/ L 水平,主要调节细 胞的信息传递;iNOS 催化生成的NO 约在10 - 6 mol/ L 水平,具有细胞毒素或细胞防护功 能 2 。此外,临床上应用的硝基扩血管物质(如硝酸甘油) 进入机体后,也可以通过一系 列生化反应释放NO ,是局部产生NO 的化合物 3 。生成的NO 在生物体液中的半衰期很短,很 快就转变为硝酸盐/ 亚硝酸盐的代谢产物。 NO 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O 作为1 种新型的细胞内信使分子, 广泛参与机体心血管、神经 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调节。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值和 血小板粘附, 并作为1 种神经递质, 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2.1 调节血压 4 调节血压是NO 的1 项重要生化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含有它们自己的NO S, 生成的NO与 邻近的平滑肌细胞里的鸟苷酸环化酶作用, 使肌肉松弛, 血管扩张, 增加血流量, 从而在 临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理状况下,NO 对大血管的血 流量、流速, 以及血管阻力起调控作用。NO 也在大脑血液循环调节中起重要作用。NO 还 是1 种内源性抗血栓剂, 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和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上。 2.2 作为神经递质 4 NO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都有广泛分布,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是1 种新的 神经递质。它对许多神经活动有影响, 既可以从轴突前膜向后膜传递信息, 也可以从轴突 后膜向轴突前膜反向扩散来传递信号。大量实验证明,NO 是1 种介导兴奋性氨基酸, 以及 介导其它与cGM P 浓度升高相关因子的调节分子。NO 介导兴奋性氨基酸并引起cGM P 浓度 增加的基本过程是: 从突出前膜释放出来的兴奋性氨基酸结合到突出后膜的NMDA 受体上, 引起后膜的去极化, 造成Ca2+ 内流, 使Ca2+ 结合钙调蛋白, 刺激了NO S, 引起NO 合成。 NO 通过简单扩散, 作用于邻近的突出前或突出后部位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从而提高 cGMP 水平, 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目前的研究表明,NO 还在生殖器、肺等器官中都有递质 的功能。 2.3 抗血小板活性 5 当血管受损时, 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凝结形成塞子凝结在血管壁, 阻止过多的血流, 而 进一步的凝结, 就会使血液凝成血块, 阻止血液流动。如心肌梗塞就是由于粥样硬化的心 血管中血流的不正常凝结形成的。而NO 能抑制血小板进一步凝结和粘结的作用, 从而可以 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2.4 其他生理功能 5 (1) 免疫调节功能:NO 可通过几种方式起到免疫作用: 一是靠自身毒性直接杀死细菌; 二是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有害物质; 三是NO 的配位作用使它可与某些酶中的金属离 子结合导致酶畸变, 病毒细胞无法分裂和生长。 (2) 抗溃疡作用: 通过对胃粘膜保护药肝珀酸钠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 该药的 保护作用与引起粘膜细胞内源性NO 释放, 进而使局部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有关。 (3) 调节性功能:NO 调节性功能也与它的扩血管作用有关。若NO 生成出现障碍, 使血 管不能扩张, 就会导致阳痿。此外也有实验证明NO 参与了神经递质对男性射精功能的调控, 由于NO S 的抑制剂阻断男性生殖器合成NO 而抑制射精过程。 3 病理生理作用 NO的病理生理作用参与许多疾病过程, 这一发现使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那些 常见疾病。 3.1 高血压和肾功能 抑制NO产生是一种新型高血压模型建立的基础。某些高血压主要是由于缩血管物质占 优势引起的。NO依赖的高血压是由于内源性扩血管物质缺乏NO所致。目前还不知道究竟是 高血压还是NO的缺乏在先。一方面NO缺乏可触发高血压急症的发生另一方面, 慢性高血压 可使NO 合成酶“ 超负荷” , 最终耗竭L-精氨酸(NO合成的底物)。 有研究发现NO可以调节肾素的分泌。严重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时, 体内天然的NO合成酶 抑 制剂N,N -二甲基精氨酸的肾清除率减少, 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的一种机制。既然高血压可因 NO缺乏引起, 理论上NO合成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低血压。平衡血管及肾脏系统的NO, 可能 在治疗血管疾病中有巨大的潜力, 而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6,7 。 3.2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 3 页 共 5 页 NO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是重要的生理性调节分子,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的主要是 eNOS和iNOS。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病变发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eNOS 的表达明显降低 8 ,NO生成释放减少,致血小板活化,并释放血栓素、52羟色胺、腺嘌呤核 苷酸、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引起血管收缩,VSMC增生并向内膜下迁移,白细胞向内膜粘附, 破坏内皮细胞功能,促进AS的发生和发展。正常状态下,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释放的血管收 缩因子的内皮素( ET)和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NO在体内保持动态平衡,当二者间动态失衡, ET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下降,主动脉压明显升高;另外在生理条件下释放 的NO使血小板处于较低水平的活化状态,防止其粘附聚集,当内皮细胞功能不良时,NO合成减 少,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血液粘滞性增高,加重微循环障碍,增加外周 阻力,导致血压升高,促使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从而阻断冠脉血流 9 。 3.3 消化道疾病 健康人胃粘膜对刺激的反应是增加局部血流和形成粘膜屏障, 这种保护机制依赖NO起 作用。NO与前列腺素衍生物及其他保护性因素一起可预防胃粘膜溃疡的产生。NO除了局部 作用外, 还参与胃肠道的神经调节。食物进人胃内及幽门, 通过NO作用机制使收缩的胃及 幽门扩张。返流性食管炎可能是由于舒张物质NO占优势引起的。相反, 责门失弛症, 可能 是NO缺乏, 有文献报道, 有机硝酸酷药物可成功治疗这种疾病。 3.4 肺功能 NO调节肺血管张力。吸人NO气体可能降低肺动脉血压。实验表明, NO可缓解支气管痉 挛, 而无明显耐药性。用NO气体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取得可喜的效果。 3.5 其它方面 体内其他与NO有关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抑制NO合成酶增加可的松和或雄激素水平。 子宫收缩及舒张通过NO途径调控, 因此NO调节物质在妇产科有一定地位。 4 血清NO 的测定方法 根据NO 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及代谢特点,文献常以其代谢产物间接反应NO 的浓度。目前 文献报道的测定血清NO 应用的方法有: 硝酸盐还原酶法、镀铜镉振荡还原法、改良的 Griess 法、催化光度法、示波极谱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 下面就每种测定方法做一介绍。 4.1 硝酸盐还原酶法 董燕等 10 利用NO 在体内被氧化成NO 2- 和NO 3- ,可用硝酸盐还原酶(NR) 将NO 3- 还原 成NO 2- ,再用Griess 试剂与NO 2- 反应生成有色偶氮产物的原理来测定NO。在反应中,用葡萄 糖- 6 - 磷酸脱氢酶( GD) 使NADP + 还原生成NADPH ,这样,NADPH 被循环使用,反应体系 中的NADPH 就保持在较低浓度,从而避免了高浓度的NADPH 对NO 2- 重氮反应的干扰。 利用测定液生成的有色偶氮产物在540560 nm 处最大吸收,测定其吸光度值。该方法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 =120. 8 X - 2. 2 , r = 0. 997 5 ;平均回收率为93. 8 %;测得健 康人血清NO 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 748. 7mol/ L 。 4.2 镀铜镉振荡还原法 郑晖等 11 用Zn (OH) 2 将血清中的蛋白沉淀,利用镀铜镉颗粒将去蛋白血清中的NO 3- 还原成NO 2- , ,再用Griess 试剂与NO 2-反应生成有色偶氮产物的原理来测定NO(NO 2- / NO3-)。 该法测定NO(NO 2- / NO3-)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 = 0. 012 2 + 0. 012 2 X , r = 0. 999 , P 0. 01 ;平均回收率为94. 2 %;按两倍试剂吸光度对应NO 2- 浓度计算,检测下限为1. 1 mol/ L ;测得健康人血清NO(NO 2- / NO3-)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8 14. 2mol/ L 。 4.3 改良的Griess 法 李恩民等 12 通过锌粉还原反应使血清中的NO 3- 还原成NO 2- ,正丁醇萃取去除血清中 的干扰物质,然后进行Griess 显色反应,最终把显色物萃取到正丁醇相中进行比色测定。该 法测定NO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 = - 8. 10 10- 4 + 6. 14 10- 4 X , r = 0. 999 5 , P 0. 001 ;检测下限浓度为3. 04 mol/ L ,平均回收率为98. 5 %; 测得健康人血清 NO(NO2- / NO3-)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0. 60 16. 16mol/ L 。 4.4 催化光度法 李桂兰等 13 先用镀铜镉颗粒将血清中NO 3- 还原成NO 2- ,再根据NO 2- 对溴酸钾氧化 还原型罗丹明B 生色有强烈催化作用,进行NO 2- 的催化光度法测定。这一类催化体系检出限 最低可达10 - 12 g/ mL 14 。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4. 1 % ,测得的健康人血清 NO(NO2- / NO3-)的参考值范围为:54. 2 16. 9mol/ L 。 4.5 示波极谱法 孙成均等 15 选择示波极谱法利用二阶导数极谱仪在盐酸- 磺胺- 盐酸萘乙二胺- 氨 水体系中测定血清中的NO 2- ,以测定NO 2- 量间接推算NO 的量。此方法原理为:血清中的 NO2- 在稀盐酸介质中与磺胺和盐酸萘乙二胺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在氨碱性介质中生成的 偶氮化合物可产生灵敏的极谱波,波高与NO 2- 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并利用峰高计 算血清中的NO 2- ,该方法血清中的NO 2- 的计算式为:血清中NO 2- 含量(mol/ L) = hx/ b 1/ (0. 10 46) 式中hx 为样品峰高,b 为工作曲线斜率,0. 10 为取样品量(mL) ,46 为NO 2- 摩尔质量 ;本法检出限为0. 56 g/ L ,相应血清浓度为0. 61 mol/ L ,该方法平均 加标回收率为100. 6 %;测得健康人血清NO(NO 2- ) 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 85 0. 22mol/ L 。 4.6 分光光度法 李恩民等 16 利用自制的氢氧化铝Al(OH) 3 凝胶清除血清中的有色成分,得到无色透 明的血清脱色液。利用醋酸钠、对氨基苯磺酸及- 萘胺溶液使标准管中NO 2- 标准使用液 和样品管中血清脱色液分别显色,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脱色液中的NO 2- 。本方法的检测 下限是0. 043mol/ mL ,回收率是93. 5 % ,正常人血清NO 含量是0. 323 0. 022mol/ mL 。 4.7 化学发光法 邓学良等 17 建立了Luminol - I - - NO2- 化学发光系统间接测定血清中NO 2- ,此方 法的回归方程为 Y = 7. 62 X - 0. 22 , r = 0. 991 2 , 测定NO 2- 的线性范围为(0. 018300) g/ L , 检出限为0. 026 g/ L 。这种方法与文献 18 中介绍的化学发光 法(鲁米诺法) 不同。鲁米诺法的原理是NO 可被H 2O2强烈的氧化生成ONOO -,而ONOO -可使鲁 米诺氧化并在溶液中发出很强的光。因为只有NO 可以激发这一光化学反应,而NO 2- 和NO 3- 则不能,所以该方法是可对溶液中的NO 进行实时测定且检测灵敏度最高的方法,其检出限可 达10 -13 mol/ L ,是直接测定NO 的方法。 5 小结 综上所述,NO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因子,在人体多种系统疾病中发挥着作用。只有充 分认识到其治病机制才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目前在NO研究中仍有许多问 题需要解决,如:如何寻找一种选择性抑制i2NOS的物质,使体内NO产生适量并发挥生理作用。 阐明NO与疾病发病过程中炎细胞介质和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NO在发病机制中的地位。 相信随着对NO研究的不断进展,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为许多疾病的研究和预防治 疗提供新的思路。 第 5 页 共 5 页 1 Ko sh land D E. NO new s is a good new s. J Science, 1992, 258: 1861 1864 2 王天云. 一氧化氮,新发现的一种信使分子 J . 生物学通报,1999 ,34 (12) :40. 3 余跃, 陈新加. 一氧化氮与疾病M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 7- 12. 4 叶名文. 走向新世纪的明星分子NO. J 生物学教学, 1999, 24 (12) : 2 5 5 张聿高, 伦秀英. 一氧化氮的生理功能及浓度测定. J 化学教学, 2000, 5: 25 27 6 Kataoka H,Otsuka F,Ogura T ,ct al. Am J Hypertens,2001,14(3):276285 7 Quaschning T, dUscio LV,Shaw S,et al.Hypertension,2001,37(4): 11081113 8 Luoma JS, Yla2Herttuala S. Exp 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macrophages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in various types of human atherosclerotic lesionsJ. Virchows Arch, 1999, 434 (6) :5612568. 9 Hartman JC,Wall TM, Hullinger TG, et al. Raduction of myocar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