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总复习练习5_第1页
《世说新语》二则总复习练习5_第2页
《世说新语》二则总复习练习5_第3页
《世说新语》二则总复习练习5_第4页
《世说新语》二则总复习练习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两则总复习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 )_ (2)歆辄难之( ) _ (3)王欲舍所携人( )_ (4)遂携拯如初( ) _ (5)宁可以急相弃邪( )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 (2)幸尚宽,何为不可( ) (3)陈太丘与友期( ) (4)太丘舍去( ) (5)既已纳其自托( ) (6)宁可以急相弃邪( ) 3根据课文填空。 (1) 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_ _ (2) 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_ _ 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_ _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 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_ 6 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 _ _ _ 7 “友人惭,下车引之” ,而元方却“入门不顾” 。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答: _ 8发挥你的想像,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描述出来, 100 字以内。 _ _ _ _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3 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 七年级语文(上)17-3 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 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 )去后( )乃至。 ( )待君久不至, ( )已去。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 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 (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 及中表亲戚 乃通。文举至门 ,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 仆有何亲?”对 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 为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 陈韪后至,人以其 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躇 。 【注释】: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奕世:几代。踧躇(cj): 不安的样子。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11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 人以其语语之。 。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 13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 参考答案:1 (1)fu;同“否” (2)zh;当即 (3)xi;携带 (4)zhng;救助 (5)y;相当于“吗” 2 (1)搭船 (2)幸而,恰巧 (3)约定 (4)不再等候而离开 (5)请托,请求 (6)难道 3 (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 携拯如初。 4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 立 5 (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2)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 回。 6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7提示:回答“过分”与“不过分”均可。 “不过分”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 人不足与交。 “过分”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 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8提示:想像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6 (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7 太丘 友家君 家君君 君 8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9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 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10D(仆:我,古人的 谦称) 11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 12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 啊。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 必还是一样出色。 ” 13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 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七年级语文(上)17-5 世说新语二则总复习教案 一、应掌握的重点词语。 期:约定。去:离开。舍:放弃。不:同“否”。委:丢下,抛弃。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顾:回头看。俱:一起 欲:想要 辄:当即 舍:she 扔掉 抛弃 宁:难道 遂:于是,就 本:原来,先前 疑:犹豫不 决 所以:的原因 难:感到为难(同 论语六则中哪个字的用法是一样的? 不耻下问:认为可耻)耳:罢了 二、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 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 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回答说:“ 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道:“ 真不 是人!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 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吗父亲,就是无礼。 ”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 不理睬。 华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灾难,有一个人想和他们同乘一条船,华歆就为难他,(不让 他上船),王朗( 对华歆) 说: 船还有位置 ,为什么不给他上呢?后面的敌人(向那人) 追了 过来.(这时) 王朗就想抛下带着的那个人.华歆说:我之所以怀疑正是因为这样啊.既 然已经答应他让他上船,怎么可以现在抛下他呢?因此,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样. 世人就以这件事来平定华歆、王朗的(品质) 好坏.。 三、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不:通“否”,译为“ 不在”。 (2)词类活用 歆辄难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对感到为难”。 ) (3)特殊句式 何为不可?(宾语前置句, “何为”是“ 为何”的倒装) 四、重点品析 1 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 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2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甲生:元方小小年纪,却知“明礼诚信”的道理,面对无礼无信的大人,他果敢地表 现出自己的义愤。他是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勇敢率真的小孩子。 乙生:元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 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3 乘船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是如何评价二人的优劣? 通过看二人的言行,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 尽管开始他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 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言,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 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的时候,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 五、课外知识补充 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全书三卷,分为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等三十六门。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一百二十 多位人物的轶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因此它不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 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世说新语中有一些记载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表现了比较进步的 道德观。如荀巨伯笃于友谊、重义轻生的故事,管宁鄙视金钱富贵、严于择友的故 事,陶侃注意节俭、物尽其用的故事,郗超不以个人好恶论人、肯定谢玄必能抗敌 的故事,陶母教训儿子要公私分明的故事,周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的故事等等, 都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肯定了人物的某些长处或美好品质,至今仍能给人以启发 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书中有许多成语,如“难兄难弟”“ 咄咄怪事”“拾人 牙慧”“一往情深”等,至今还为人们所运用。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 )_ (2)歆辄难之( )_ (3)王欲舍所携人( )_ (4)遂携拯如初( )_ (5)宁可以急相弃邪( )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 (2)幸尚宽,何为不可( ) (3)陈太丘与友期( ) (4)太丘舍去( ) (5)既已纳其自托( ) (6)宁可以急相弃邪( ) 3根据课文填空。 (1) 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_ (2) 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_ _ 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 _ (2) _ 二、阅读理解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 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七年级语文(上)17-7 _ 6 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 _ 7 “友人惭,下车引之” ,而元方却“ 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答: _ 8发挥你的想像,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描述出来,100 字 以内。 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 (1)fu;同“否” (2)zh;当即 (3)xi;携带 (4)zhng;救助 (5)y;相当于“吗” 2 (1)搭船 (2)幸而,恰巧 (3)约定 (4)不再等候而离开 (5)请托,请求 (6)难道 3 (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 初。 4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 立 5 (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2)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6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7提示:回答“过分” 与“ 不过分 ”均可。 “不过分”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 “过分”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 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8提示:想像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重点品析】 1 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2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甲生:元方小小年纪,却知“明礼诚信”的道理,面对无礼无信的大人,他果敢地表现出自己的义愤。他 是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勇敢率真的小孩子。 乙生:元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 ,这虽是天真率 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3 乘船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是如何评价二人的优劣? 通过看二人的言行,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 尽管开始他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 千言,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 难保的时候,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 【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不:通“否” ,译为“不在” 。 (2)词类活用 歆辄难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对感到为难” 。 ) (3)特殊句式 何为不可?(宾语前置句, “何为”是“为何”的倒装) 【课外知识补充】 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一大批小说。 世说新语就是这一时期志怪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全书三卷,分为德行 言 语 政事 文学等三十六门。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一百二十多位人物的轶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 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因此它不仅 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世说新语中有一些记载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表现了比较进步的道德观。如荀巨伯笃于 友谊、重义轻生的故事,管宁鄙视金钱富贵、严于择友的故事,陶侃注意节俭、物尽其用的故事,郗超不 以个人好恶论人、肯定谢玄必能抗敌的故事,陶母教训儿子要公私分明的故事,周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 的故事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肯定了人物的某些长处或美好品质,至今仍能给人以启发和借鉴,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书中有许多成语,如“难兄难弟” “咄咄怪事” “拾人牙慧” “一往情深”等,至今还 为人们所运用。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 )_ (2)歆辄难之( )_ (3)王欲舍所携人( )_ (4)遂携拯如初( )_ (5)宁可以急相弃邪( )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 (2)幸尚宽,何为不可( ) (3)陈太丘与友期( ) (4)太丘舍去( ) (5)既已纳其自托( ) (6)宁可以急相弃邪( ) 3根据课文填空。 (1) 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_ (2) 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_ 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 (2)_ 七年级语文(上)17-9 二、阅读理解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