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docx_第1页
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docx_第2页
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docx_第3页
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docx_第4页
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科技大会发言稿 导语: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技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 考。 科技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 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三次全委会精神,传达 学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和全国科技厅局长会议精神,研究 分析形势,总结部署工作,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创 新型建设步伐。明天上午副省长将做重要讲话,对科技工 作做出总体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在此,我与大家 共同回顾一下 201x 年科技工作的情况,同时交流探讨一下 201x 年科技工作的思路和安排。 一、201x 年科技工作回顾 201x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 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 标任务,进一步推动工作指导上的转变,由加快发展到科 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大力 推进创新型建设,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据初步预测,201x 年全省 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 产值比重达到%,实现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增加 3 个百分点的 目标任务是完全有把握的。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XX 余 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22 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 科技进步二等奖 12 项;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获奖数量位 居全国前列。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快速增长,201x 年 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预计将分别达到 43000 多件和 XX0 多件,同比增长 12 %和 13%。共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重 点项目 833 项,经费 13 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 导,得益于全省科技系统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和各界 的大力支持,更是得益于我们对中央、省委、省政府方针、 政策的正确理解和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工作中我们注重 牢牢把握了这样几点。 (一)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推进结构调整作为科技工 作的根本目标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工作调度。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通知 和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指导意见 ,制定了 201x 年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导计划 ,有效地确保了省 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 组织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请省 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 调整的意见 ,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大力实施自 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围绕着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的高 效能服务器芯片、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先进制造及制造 业信息化等 15 个高新技术产业群,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加强产 业链创新,会同省财政厅安排 1 亿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 了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经过申报推荐、筛选评审、 公示立项等环节,最终确定了 40 个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 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加以重点攻关和突破,力 求打通制约产业上下延伸的瓶颈和断点,推动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初步效果。三是 积极推进以创新型园区建设为核心的高新区“二次创业” 。 坚持孵化创新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科学规划与加强管理相 结合,以加快特色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为手段,增强 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全省高 新区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到 11 月底,省级以上高新区批 准进区项目 2289 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高 新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重要产业基 地,科技自主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和主要载体。同时, 我们根据各地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和需要适当增加了高新区 的数量和范围。201x 年 4 月,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被省政 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省级高 新区规划管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5 家开发区将纳入省级 高新区序列,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数量达到 19 家。 区进一步调整了管理机制,理顺了发展关系。这些标志着 我省高新区的发展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始终把建立完善三个支撑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1、加快新农村和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强 农业科技攻关,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了省 建设新农村科技规划纲要等政策性文件。实施国家粮食 丰产科技示范工程,认定了等 5 个省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 基地,小麦玉米增产%以上。启动了国家级、省级新农村建 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等 11 个村镇被列入国家级试点, 居全国第一,等 16 个县、镇、村被列入省级示范(试点)。 继续组织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安排专项资金 4200 万元, 选育出一批作物、林果、畜禽优良品种。大力推动农业信 息化工作。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 划“农村 3S 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已经投入建设资金 2 亿多元,建立了超大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我省农业信息化 工作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农业科技与金融的合作,科技厅 与中国农业开发银行分行合作,计划 3 年安排 21 亿元政策 性贷款,扶持涉农高新技术成果项目。近几年省科技计划 扶持的 49 家企业已经获得省农发行 33 亿元贷款支持,有 力推动了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是认真贯彻 全国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努力建设科技 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目前共选派科技特派员 6019 名, 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共计 4414 项,试点县农民人均收入增 幅 14%以上。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科技应用与普及,为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继续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 县专项行动计划” 。201x 年又有 4 个县市区被科技部纳入富 民强县试点县,使我省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数量达到 了 11 个,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数量达到 23 个,共争 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 1700 多万元。通过实施该项行动计划, 引导带动各县市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科技 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县域 “一业一品一特色” 经济的发展。三是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 水平。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 12 项重大基础设施 项目之一,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正式立项并启动建设, 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我省乃至我国海洋科学探测和考察能力。 一大批海洋领域国家 863、973 等项目落户我省,据不完全 统计,去年我省共争取国家海洋类科技计划 200 多项,资 金近 5 亿元。围绕国家海洋科技发展部署,组织编写了 国家海洋科技重点专项建议书 ,提出了 24 个重点发展 领域和研究项目;着眼解决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 题,编写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关键科技支撑项目建议书 , 提出了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 14 个关键技术;制定了关于 全面落实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实施科技兴海 战略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海洋科技工作的目标与重点任 务。 2、加快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制定了 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意见 ,提出了要瞄准重点 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龙头、抓示范、 抓突破的工作思路及 13 项措施,投入经费 XX 万元,有效 地推动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开展。二是省继续组织实施 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专项,在食品、发酵、造纸、 冶金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在建设 了一批科技示范工程,主推了 100 项节约型社会建设共性 技术,会同省政府节能办推广了 40 项重大节能技术、40 项 重大节能装备和 40 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为完成省委、省 政府提出的“十一五”综合能耗下降 22%的目标提供了有力 的科技支撑。三是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区域可持续发展 科技促进行动” ,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实施 “可持续发展十 大科技示范工程” ,继续推动五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认真贯 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省政 府关于贯彻国发 7 号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 , 积极研究探讨依靠自主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在总结近年来科技服务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按照强化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强化现代服 务业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强化科技服务业的创新 发展能力的思路,拟定了强化自主创新 建设现代服务业 科技支撑体系的实施意见 ,研究制定了科技服务业统计 和绩效考核工作方案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服务业科技支 撑体系的框架和雏形也已具备,目前通过组织实施电子商 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现代服务业企业重要技术标准、 数字科技馆、 “数字泰山”技术研究与开发等一批现代服务 业重大项目,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电子金融、动漫等 若干重点产业及领域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培育出一批 创新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了技术市场、技 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体系,为建立健 全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奠定了基础。 (三)始终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高科技自主 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一是我省与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共建国 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已正式奠基揭牌,园区建设 规划、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集 成电路等重大项目有望落户创新园。二是与中国科学院共 建的“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 展研究所”分别举行了奠基仪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我省在中科院新一轮战略布局中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加强与共建了 6 个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联合组织申报 科技项目 14 项,其中国家 863 计划 4 项,省重大专项 1 项。 三是实验室建设有新的突破。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已正式获准筹建,有望成为我国第七家国家实验室。省作 物生物学实验室获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省 属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省眼科学省部共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经过一年的建设,近期拟向科技 部提出申请,组织验收。目前,我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增加到 3 家、5 家。四是国家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行列,省橡胶助 剂、海藻、糖、马铃薯和手性药物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 务中心分别达到 8 家和 17 家。五是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协作共用网运转效果良好。制定了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协作共用暂行管理办法 ,设立了共享激励资金,建立了技 术保障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已 经收集和整合 3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1039 台(套),入网仪 器利用率已达 61%,对外服务 20 余万次。 (四)始终把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作为推动科技 创新的有效形式 一是与中国工程院继续联合主办了“中国(济宁)专利 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等传统展会,组织了等一系列院士 行活动,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六 届学术会议,加强了信息、技术和人才交流,进一步巩固 了与中国工程院的长期合作关系。二是推动省政府与同济 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合作研究与开发、人 才培养、重大战略决策咨询、高科技成果转化开发、信息 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三是配合在俄罗斯举办的 中国年活动,组织了 50 多人参加的高规格代表团出访举办 了中国年活动,包括高新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与 60 多名 专家和企业、科研单位代表进行了洽谈,达成了碳纤维、 碳化钨、海洋仪器装备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合作协议,有效 地推动了我省与的科技合作。四是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 园科技招商进展加快,首个科技招商项目正式落户国家信 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首期投资 3500 万美元。通过面向美、 日、韩等国招商,目前已有等在内的近百家国内外知名公 司前来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五是国际科技合作平 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科技部批准,分别在建立了国家 海洋仪器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中国白俄罗斯科技合作 基地。 (五)始终把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新时期自主创新的有 效模式 201x 年 6 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 科技大会,会议从理顺产学研合作的工作体制、完善合作 机制、创新合作模式、着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 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等几个方面对做好新时期产学研合作工 作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在全省掀起了产学研合作的新 一轮高潮。科技部部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后,全省科 技系统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当前推动自 主创新的重要措施贯穿于科技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科 技政策的制定、科技计划的安排、科技成果奖励的评审等 各个环节都体现了产学研合作的精神和要求。自主创新重 大科技专项计划的组织实施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 作为承担和组织实施项目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同时, 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带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形 成。印发了省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方案 ,选择了新的一 批创新型企业开展试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重 大开发和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的 70%和获奖科技成果的 60% 都具有产学研合作背景。产学研合作造就了离子膜、碳纤 维、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等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 涌现出了省科一批联合开发项目、联合培养人才和联合建 设研发平台的产学研合作典型,使产学研合作成为新时期 科技创新的一种时代潮流和特征。 (六)始终把加强上下联动区域互动作为激发活力、调 动各方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实行上下联动的 项目实施机制既是一个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优化资源配 置的过程,更是一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协 调步调,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支撑作用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从一般性计划到省市长计划项目,从攻关计划到 产业化计划,我们都十分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匹配, 人才的整合和认识的提高。特别是 201x 年以来,我们特别 注重利用省长项目在调动地方积极性,整合地方资源中的 作用。按照这一思路,201x 年的省长项目,通过筛选申报, 最终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等 5 个项目经科技 部批准,成为对我省给与重点支持的省长项目,共获经费 支持亿元,同时还带动地方配套支持 45 亿元,将有效地促 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参照科技部省长项目的形式, 201x 年我们把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以“市长项目”的形式来 安排,把地方认识、重视程度、调动配置资源能力、项目 实施对地方产业链拉动情况等作为申请承担项目的重要条 件,通过 40 个重大项目的安排,将进一步提高各市对实施 产业链创新、壮大地方支柱产业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依 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 内在动力。有助于集成大家的智慧,增强科技管理系统的 凝聚力,提高科技管理系统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同时, 我们还加强地区之间交流与互动作为相互促进、激励调动 各方积极性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省科技厅高度重视与兄 弟省市的学习交流,并积极促进省内各市之间的学习交流。 先后组织有关人员赴等省市,就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学习考察,取 得了巨大的收获。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的出台,就是借鉴学 习了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双倍增”的经验和做法。与此 同时,我们还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促进省内各市县之间的 学习交流。通过分别在六市巡回召开全省科技管理系统理 论学习中心组读书暨考察研讨会,给大家提供了相互间学 习交流、取长补短、相互激励促进的机会。通过这一系列 措施,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上下联动、区域互动的 创新氛围。 (七)始终把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作为营造自主创新环 境的有效途径 201x 年我们围绕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大力组织开展 科技宣传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以“携手建设创新 型国家”为主题,连续第六年举办省科技活动周。活动期 间,省、市两级共组织开展活动 450 多项。其中举办各类 讲座、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 180 多场,面向青少年的 科技活动有 120 多项,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各类活动 有 230 多项,开放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普基地、科技场馆 等 360 多处,接受各类咨询 280 多万人次,全省共有 370 万人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参加了各类科技活动。通过举 办科技活动周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战略目 标进一步深入人心。二是加强信息宣传和网站建设。围绕 重大科技活动的开展,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并配合新闻单 位加强科技好新闻、好事迹和好典型的宣传报道,连续三 年获得科技部和省政府办公厅的表彰。同时加快科技网站 软硬件环境建设,确保网站内容及时更新,网站点击率和 点击速度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省科技厅网站继 201x 年进入省十大优秀政务网站之后,201x 年被进一步评为省 直政府优秀网站的第一名。 科技年鉴的编纂工作囊括了 综合、框架设计、条目编写、印刷装帧四项特等奖。三是 加强基层科技管理培训。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探索案例教 学,组织举办了全省市、县(市、区)科技局局长培训班等 一系列培训活动,全省 170 多名市、县(市、区)科技局局 长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以训 代会,就市、县(市、区)科技创新的工作定位、目标、任 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近期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全 面部署。这次培训班作为对案例教学的首次尝试,取得了 良好效果。对提高全省科技管理干部科学素养和管理水平, 特别是解决实际科技发展问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 用。四是把自主创新指标纳入党委、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 考核指标体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考核,有力地促进了科 技与经济的对接和融合,有效地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确立了自主创新在结构调整和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增强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 力。加强宏观调控,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 先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 一些不足,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综合 创新能力还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足;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 还不够,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科 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 认真面对,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 二、明确思路,努力开创 201x 年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201x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 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 府的开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局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 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九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坚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科技 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的有利机遇,遵循“自主创新、重点 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 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实施“四个三”创新驱动战略,即:加强三个科技支 撑,构建三个平台,完善三个机制,强化三个保障,引领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建设创 新型,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 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增加 3 个百分点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和 拥有量增长 20%以上,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数量继续保持全 国前列,有 35 家省级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行列。 (一)组织实施三大专项计划,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科技支撑 我们的总体设想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计划资 源,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先导作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向 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科技创新向支撑经济社会民生全面发 展转变。 1、以实施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为总抓手,加快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为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一是按照李建 国书记在省委九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要求,实施自主创新重 大专项,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培植新的增长 点,壮大产业规模,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今年重点抓好 12 英寸芯片、重大海洋装备、LED、太阳能光伏发电、离子膜、 碳纤维等“省长项目”的实施。各市要参照科技部“省长 项目”的运作模式,对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 重大项目,通过省里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市长项目” ,增 强省级计划引导和调动市县地方科技资源的能力。二是认 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工 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按照省里确定的 15 个高新技术产业 群和 62 个产业链建设目标,突破制约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和 断点,以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的发展,培植一批以核心技 术和技术标准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大力培 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根据不 同区域和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加强政策引导, 促进产业聚集,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运用信息技术和 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 力争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传统产业中 提升出一批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和产品,促进传统产业高 新化。三是加快以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国际创新园建设为带 动的高新区“二次创业”步伐。建设国家集成电路研发及 产业化基地,积极筹建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进一步优化 全省高新区发展规划布局,加强高新区特色园区和特色产 业基地建设,完善各类共用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企业联盟 建设,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孵化培育相结合,努力 实现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同步提升,大力推进 创新型园区建设。四是在重大专项的实施中要高度重视知 识产权,把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 要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的有机融合,为自主创新 提供有力保障。要制定省专利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促进我 省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五是依靠高新技术促进海洋 经济战略的实施。落实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 海洋科技创新,突破海洋生物、海洋精细化工等一批关键 技术,实施海水养殖、海洋天然药物开发等一批海洋科技 工程,建设海洋苗种繁育、海产品深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 基地,培育海洋精细化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一批新 兴产业,创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海洋名牌产品。 2、实施资源节约、现代服务业和可持续发展等科技 计划,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继续组织 实施“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专项” 。瞄准节能降耗目标, 围绕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大 对资源节约和降耗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节能降耗技 术的开发与转化应用。继续组织实施节约型城市、节约型 区域、节约型企业技术示范工程等,加快构建我省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二是实施现代服务 业科技支撑计划,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 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创新 商业模式,构建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促进贸易、金融、保险、通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 展。三是继续组织实施“省十大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 , 促进城镇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示范、公众健康 和生物经济发展等科技专项行动的实施。 3、加快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 供科技支撑。一是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 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 ,研究具有区域特色的 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 ,积极构筑农业科技创新 体系。加快“国家农业科技黄淮海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进 程。继续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工作,积极推 动条件成熟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省级农业高科技产业 示范区,纳入省级高新区管理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 息服务平台。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打造“一县一业” “一乡一品”的特色区域经济,大力扶持科技型农业龙头 企业,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知名农业科技品牌。 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良种产业化工程”和“粮食丰产工 程” 。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实施效率,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 获取,建设省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逐步形成科研院 所、高等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户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科 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增强粮食生产技术储备能力。三是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 范等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继 续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 用的新农村建设科技典型。四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县域经 济发展战略部署,加强对县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扶持,继续 组织实施经济强县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工程。全面 贯彻落实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继续大力 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技术推广工程,进一步探索符合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机制,推进农业科 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按照科技部的部署,加大国 家和省两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 大力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转化服务能力。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努力为科技计划的实施提供 载体 探索和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围绕产业链创新的需要,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对组织实施重大项 目的支撑作用,使之成为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依托,凝聚 培养各类人才的基地,整合聚集科技资源的载体。 1、围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基础性研发平台建 设。重点抓好以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重点 实验室建设。对于省重点支持的 12 个实验室,要继续加大 扶持和培育力度,使更多的实验室继省生物作物学实验室 之后,进入国家实验室行列。要通过资金和政策引导,依 托大学、科研机构和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发挥其学科、专 业、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按照机构相对独立、 人才自由流动、科技资源共享的模式,新建或争取省部共 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省科学院、农科院、 医科院等科研单位和大学等高校要发挥在原始创新中的主 体作用,加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构建我省原 始创新体系。 2、围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工程 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依托 企业、科研机构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组建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强化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 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实施中的整合资源、组织协调和联合攻 关职能,通过改革体制和机制,使其逐步成为项目的直接 承担者、组织者,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提供 平台支撑和服务。积极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继续推进 与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密切中-日-韩泛黄海经济圈科 技合作关系,加快青岛国家海洋仪器装备、中国白俄罗斯 高科技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工程平台建设步伐。继续保持近 年来我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长的良好势头,加大 资金和政策扶持,大力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 工程化水平和能力,争取用 35 年的时间集中建设 15 个国 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100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建 设。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环节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 步培育和壮大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项目产业化 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生产力 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服务于科 技咨询和技术评估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 务中心、技术评估中心,一批服务于信息共享和技术转移 的风险投资服务中心、技术市场、资源共享网络等各类科 技中介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服务门类,规范服务行为,实 行动态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使之成为技术转移、创新创 业和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基地。要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协 作共用网,不断提高网络覆盖面和共享程度,并充分发挥 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科技文献、专利、标准、检测 检验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规范服务于科技计划组 织、申报、查新和管理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 强化其服务功能。 (三)完善三大创新机制,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1、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认真贯彻全省产学研 合作创新大会精神,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 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在认真 总结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创新成功范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 产学研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和共同组织实施 重大科技计划的机制。加强引导,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 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要求,由企业牵头,大学和科研 机构参加,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探索 和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继续深入开展创新 型企业试点工作,带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 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各有关单位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依托 各自的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在若干重点行业和 领域,建立各种形式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 合作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继续大力推动我省与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大所的高层合作取得实质 性成果。加快与中科院共建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建设进程,继续办好济南 信息技术博览会等五大展会。重点落实好我省与中科院的 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共建工作。 2、完善科技管理和服务机制。继续深化科技计划管 理体制改革,要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缩短项目安排周期, 201x 年的项目争取上半年安排下去。要推动计划管理由重 立项向立项和实施并重方向转变。对重大专项实行分工负 责制,各位厅领导和处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各分工 项目的组织实施。要积极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 完善科技奖励评审办法,充实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审专 家诚信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省 科技奖励评审工作的监督。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 解上情,吃透下情,转变工作方式,逐步由自下而上转变 为上下互动,由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服务。 3、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进一步落实培 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人才的有关政策和技术 要素参与分配等人才激励政策。学习江苏等先进省市的经 验,从今年开始利用科技计划等手段探索海内外顶尖人才 的引进、使用办法,特别是探索吸引海外优秀创业人才来 我省创业的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各类科技计划与“创新团 队建设工程”和引才引智等人才培养计划相衔接配套,加 强对优秀人才的定向、连续、跟踪支持。加大省自然科学 基金和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杰 青计划” ,促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探索在科研 单位改革中建立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机制,推动科研单位 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使科研单位能够引来人才、留住人才、用好 人才。 (四)强化三大保障,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1、强化政策保障。一是重点抓好省委、省政府不久 前出台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 见 ,以及我省去年制定的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和省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几个 政策的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这些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推动全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学习落实好新修订的 科学技术进步法 ,结合工作实际,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做到依法行政,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三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 科学规划我省区域科技发展布局,积极构建由半岛高新技 术产业带、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和鲁 南特色产业创新区组成的“一带两区”的区域科技发展布 局,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强化驱动,紧紧围绕着“一体 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强化科技投入保障。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